池中大蟲宿世的因緣果報

佛陀住止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城邊有一汪污泥不淨的水塘,盡是糞便、屎尿等污穢物充斥,因為國中人民將穢物及鄙棄之物,都丟棄於水塘中。塘中有一大蟲,其形如蛇又有四足,經年累月在這髒污惡臭的水塘裡東西遊走,時隱時現,受苦無量,不得解脫。

有一天,世尊帶領比丘們到了水塘邊,世尊問諸位比丘:「你們知道這水中大蟲,宿世的因緣果報嗎?」諸比丘無人能知曉其過去所造惡行,而得此果報。於是共同稟白佛陀:「世尊!弟子不知。」佛告訴大眾:仔細聽!現在就為你們說其業因。過去有佛,名毗婆尸,出現世間,毗婆尸佛教化眾生圓滿後,即入涅槃。在毗婆尸佛的教化弟子中,有十萬比丘,淨修梵行,於一山中閑居樂靜。山中樹林蒼翠,華果茂盛,林間有流泉清池,此處清涼恬靜,令人歡喜。十萬比丘住止於此山,遵行善法,勤修道業無有懈怠,最終皆證得初果,乃至四果阿羅漢。

當時有五百商人計畫一起出海經商,他們沿路而行,經過了此山,看見比丘們精勤道業,心懷敬仰,想要設齋供養僧眾。於是商人相約往見眾僧,請求接受供養;適巧遇上其他檀越施主們,各各已預先請求供養,日日都已約定,所以未能如願。商人們於是向僧眾辭行:「我們這次未能如願供養三寶,我們出海經商若能平安歸來,必當設齋供養,祈願慈悲應允請求。」比丘們默然允可受請。

商人們出海後大獲珍寶,平安歸來,於是從珍寶中選取最上、最有價值的妙寶,希望能夠供養眾僧,作為飲食之資,若有餘者,僧眾可隨意使用。眾僧接受商賈所供養之寶物,並交付僧人摩摩帝保管。後來,眾僧食用將盡,向摩摩帝索取所保管之珍寶,準備用作大眾飲食之資。摩摩帝卻回答:「那是商賈之前送給我的寶物,你們以何緣由來向我索取?」上座維那告訴摩摩帝:「施主之前,以寶供僧,我們請你保管。現今僧食已用盡,你應當將寶物用作大眾飲食之資。」摩摩帝瞋恚的說:「你們這些吃屎之眾!此寶是我所有,你們怎該來索?」眾僧見摩摩帝已起瞋心惡意,於是立即散去。

由於摩摩帝欺騙又惡口辱罵僧眾,命終墮阿鼻地獄,身常在沸屎之中,經歷九十二劫,方出離地獄。現在又墮此屎尿池中,歷經無數年歲,未得解脫。過去尸棄佛時,也是帶領比丘們來到此水坑,向弟子們解說其因果本末。更有隨葉佛,亦帶領比丘眾,來到此水坑,說此因緣;大蟲從蟲身命終後,還入於地獄,經歷數萬億歲,出離地獄後又生屎尿污水中。之後有拘留秦佛,亦與徒眾來到此坑,垂示比丘眾,說其本末。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亦來至此,皆為弟子說其因緣,警惕大眾。次第至賢劫第七佛,是我釋迦牟尼,今亦帶領你們觀視此蟲,宣說其因緣本末。一切賢劫當來諸佛,各各如是,將帶領諸弟子到此坑所,宣說此蟲往昔所造因緣果報。

諸比丘聞佛所說,皆心驚毛豎,互相告誡警惕,務必謹慎守護身口意業,大眾個個信受佛語,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第十三·汪水中蟲品第六十一》

省思:

收攝口業,可以令心保持正念及清淨;反之,犯口四過──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則受三惡道苦,行者當謹慎怖畏!經云:「持口如佛口,常說誠實語。」學佛,就是學佛的身、口、意,學習佛菩薩的廣大心量,常說正語利益眾生,於日用中覺察、覺照自己的言語,如是善護口業、精進用功,必能廣結善緣,處世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