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界的果報我們簡單地解釋一下。在進入正題之前,一般佛教都是先講果報再講因地,先用果報來攝受大眾。
前面的五戒,它的功德相是一個人,這部分我們就不說了,因為大家也都看到身為一個人的貧富貴賤。
這個天,我們先講欲界天,它基本上在經論當中,講到有六種功德:
第一個,他的色身清淨。色身的清淨在經論上說,從兩方面來觀察:第一個,他的受生。我們人道的果報是胎生,我們要假借父精母血,要住胎十個月,所以說這個色身的一開始的緣起就不乾淨了。天人是化生,當天人的果報要在天界出生的時候,他往往是在一棵樹下,突然間無而忽有,突然間出現,像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但是他一旦接觸到天的飲食以後,他是快速長大,馬上變成成人。所以天人的兒童的過程,是很短暫的,他馬上就能夠享受天人的快樂,因為他是化生。
第二個,我們從他的飲食來說,我們人道的飲食是有渣,你吃東西有渣,你就有大小便的排溺。天人的飲食是完全沒有渣的,他喝一杯牛奶也好,吃個水果也好,他是完全消化,天人沒有廁所,因為他從來不大小便的,因為他完全沒有排便溺的問題,他的飲食是百分之一百的吸收,他完全是滋養,沒有渣。這是他的一個身體乾淨的兩個因素:第一個,他沒有排泄的問題;第二個,他本來就是化生。這個是天人不同於我們人道的第一個,他色身特別的乾淨。
第二個,他具足光明。我們人道的光明,要靠日月燈光的照了,天人他的光明不需要靠日月,他本身放光。
我們看經典上說,佛陀在講法的時候只要是到晚上,天人一下來聽法,蠟燭都不需要了,放大光明跟白天一樣,因為天人身上放光,他的色身是具足光明。
第三個,無諸病苦。天人的生命當中只有兩個情況,一個是生,一個是死,他沒老跟病的問題,他沒有很多的病痛,他沒有病毒的傳染,當然他過去生他的殺業也持得比較乾淨。
第四個,衣食自然。我們人道眾生的衣食,是要工作去換取,我們必須把寶貴的八個小時貢獻給這個社會,然後換取衣食。天人的飲食完全是長在樹上,還有在地上,它那樹上很多水果,它地上有很多的地肥。地肥就像乳酪一樣非常滋養,它那個地肥就像野草一樣到處都是,就像我們看到那個草皮,他只要過去把它挖一挖吃下去,那就能夠維持好幾天了,非常滋養。地肥完全是自然的,所以天人基本上是不工作的。
第五個,報得五通。天人他一旦得到天的果報,他就有神通,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飛行,他沒有交通工具的問題。
最後一個,壽命長久。天的果報他最低,就是我們講到欲界天,四天王天,他最低是天壽五百歲,折合人壽是九百萬年,最低喔。最高呢就是在四空定的非想非非想處天,有八萬大劫,一個大劫,就是一個世界的成住壞空,他經過八萬次的世界成住壞空,他的壽命才結束,所以他的壽命是長久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天的果報是遠遠比人的果報殊勝,不管是他的外表,那種清淨莊嚴光明,不管是他這個果報體產生的作用,它的功能比我們人類的功能強大。所以說這個就是他的天的果報。
那麼我們應該要修學什麼法門,才能夠把這個果報現出來呢,才能夠變成受用,把一個潛在的功能,轉化成一種果報的受用呢?
我們來看看,天的果報有三種:十善業招感欲界天,四禪定招感色界天,四空定招感無色界天,三種。
我們先看十善業。十善業當中,我們先看這個身業,身業有三種: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一、不殺生-止善:止殺生之惡行;作善:行放生之善行。
二、不偷盜-止善:止盜他財物之惡行;作善:行布施之善行。
三、不邪淫-止善:止於非妻妾淫慾之惡行;作善:行恭敬之善行。
我們先看他的身業,第一個,不殺生。不殺生有它的止跟作,從一種斷止的角度,他是斷除一切殺生的行為;從他的這個修善的角度來說,他修放生的善業,他是斷惡修善。
第二個,不偷盜。這個偷盜,他是斷除盜他人財物;他的作善,是行種種布施。
第三個,不邪淫他是斷除妻妾以外的這個邪淫的惡行;他的作善,行恭敬。這個恭敬就是清淨心的前方便,先有恭敬心才有清淨心,它這個類似,就是恭敬所引生的清淨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說明就是說,其實天人在因地的時候,他修的法門,跟五戒的法門是非常接近的,但是在操作中,他的心地法門,或者說他的善根是比較強的,他的心地法門比較強,其實他也是跟我們一樣修五戒,只是他的五戒操作得比較圓滿。
他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他的操作過程,比這個人道在因地的時候修這個五戒的法門還來得圓滿。
他有三種圓滿:第一個,他的智慧圓滿,人乘的時候,在修學五戒的時候,他的智慧對真理的觀照,他偏重在斷惡這一塊,他偏重在惡業招感痛苦的果報。
所以我們看得出來,五戒並沒有積極的去行善這一塊,就這個人智慧不足,他是消極的斷惡,他沒有把人生修善的這個道理給參透;修十善業這個人智慧高,他知道人生有兩個道理,一個是斷惡的道理,一個是修善的道理。我們不但消極的斷惡,也應該把握機會主動的去造善,所以他的智慧,比人乘的智慧更高了,他不但覺悟了這個斷惡,他又覺悟了修善,這個智慧高。
第二個,他的調伏高,調伏殊勝。五戒並沒有調伏煩惱,我們看得出來,五戒是沒有調伏煩惱的法門,但是十善業它後面有調伏貪瞋癡,所以他的煩惱相對淡薄;你要做一個人,你可以有粗重的煩惱,只要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你就可以做人,你煩惱怎麼粗猛,你脾氣怎麼大,都沒有關係,不障礙做為一個人。
但是你要變成天,那你就必須要有天德,要有德行,不是說你布施很多就可以生天了,不是。你的煩惱要淡薄,要寂靜,天有德行的。所以他天人,不是說修善就能夠生天的,沒那麼簡單,他那個要有一些品行的修養,要能夠調伏煩惱,所以他的調伏殊勝。
第三個,他誓願殊勝。他有堅定的願力。在經論上說,天人憑什麼有這麼長的福報,他能夠享受八萬大劫的壽命,因為他在修善的時候有願力。所以他在造善的時候,是數數的造作,他有堅定的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