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再講一個故事。大菩薩依如來功德之力,我們凡夫怎麼辦呢?我們凡夫怎麼依如來功德之力呢?當然就是我們現前的這種境界。
這故事是說一個很貧苦的人,姓王。他有個老母親信佛,是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的,就是這麼一個境界。但是家裡面貧苦,她有個兒,這個兒去為人打工,這樣子謀生活、維持生活的。那麼這個人,這個時候有個特別的事情做,什麼事情呢?就是人死了的時候,夜間要請一個人來看守這個死尸,要先保護一個時期,這樣意思,就是到夜間來做這件事。他母親不同意,不同意這件事,他就給他母親跪下來,幾時母親同意了他才起來,他對老母親還是很孝順!而做這件事得到的工錢特別多,所以他願意做這件事,當然也不是時時有的。但是有一次做這件事,不是在人的家裡面,是在野外、已經埋藏起來,但是要請他去看守。看守,實在他是在那兒睡覺,並沒有什麼事。
有一天,忽然間他就好像有人踢他一腳似的,他就醒了一看,是個老和尚,年紀很大的一個老和尚,說是:「我告訴你,你以後不可以再做這種事情,做這種事情有危險。」他聽了這個話,眼睛又閉上了,還是睡覺。這個事不提了。
忽然間這個時候在這個地區有一個大富翁,大富翁有一個兒(只有這麼一個兒)死了,這心裡面非常痛,怎麼辦法能叫我的兒子活過來呢?就是左想右想。啊,他認識一個書生(讀書人),讀書人讀書多,總是有辦法。他就去和這個書生見面,就提這件事:「我兒死了,有沒有辦法叫我兒活過來呢?」這個書生聽見了這句話,老半天不支聲。
這個大富翁還是說:「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說出來。」說:「辦法還是有,但是不容易辦。」說:「什麼辦法?」「如此如此可以有辦法。」說:「那好啊,有辦法就可以做這件事。」說:「但是要找一個人就不容易,需要找一個人來,這件事才可以做的。」說是:「那麼找誰好呢?」說:「倒是有一個人可以找,這個人是我姑姑的兒子,姓王,他常常給人看死尸,找他來可以。但是這是我的姑姑,找他來看死尸、來做這件事,他可能就是要死了;死了,我姑姑沒有兒了,這事不好辦,不可以,還是不能找他的。」
這個大富翁說:「不要緊嘛,他死了不要緊,他母親的生活我可以負責,我沒有問題。」他說:「一定要這樣做嗎?你去約會他談一談,看看怎麼樣。」這個大富翁就去找他來了,請他吃飯,吃完飯同他談。說:「我這個兒死了,你常常做這個事,給人看守死尸,我現在請你來看守三天,三個夜晚,白天不用,白天你可以休息。那麼你要什麼條件?」說:「你給我什麼條件呢?」這個大富翁說:「這樣子,我給你多少條牛,給你多少黃金,還給你多少的土地。」說:「好啊。」這個王就是同意了。說:「你口頭上同意不可以,要立出來一個字據,要訂一個合同的,都寫出來:你給我的兒子死尸看三夜,從那一天開始、到那一天,然後有多少的什麼什麼條件來酬勞你。」同意了,兩個人要籤字的。
寫好了,就回家去了。心裡面不是太舒服,他又不和他母親說,母親感覺到他有點不一樣,就問他,也不支聲。等到這一天,要按照這個契約履行這個義務的時候,才告訴他母親,他母親把他訶斥一頓,但是他還是去了。
一去的時候,這個大富翁給他預備很豐富的酒席,吃了一頓,心裡也很歡喜,吃完飯了,他就看這個死尸。這個死尸在一個大的房子裡邊,在一個床上,臥在那裡。當然人都死了,他也習慣了,也沒有什麼,還是照常睡覺。但初開始還沒睡,他去看著這個死尸,已經是死人了就在那裡不動。但是他到夜間,過了半夜的時候,他又起來看一看,用手碰一下子,一碰這個死尸就動,就會動。一個床不管怎麼寬也有限度的,動、動的就要掉下來了,他又推、推到中間去。這時候雞一叫,要天亮了,這死尸不動了。天光了,回家去就睡覺。
第二天到晚間他又來了。又是預備一個很豐富的酒席,他又吃得不亦樂乎,然後又是看這個死尸。到半夜間的時候,這個死尸自己就會動,他用手這麼一推,一下子這個死尸就站起來了,站起來就來抓他!他就跑,死尸在後面追他。死尸最初跑,跑得還慢,後來是越跑越快!而他是年輕人嘛,身體健康,還是一個勁地跑。等到雞一叫,這個死尸就倒了,倒在地下。他就把他抱起來,放在床上。天光了,就回家去。
回家去,心裡不歡喜,心裡面就是有一點顧慮。他母親一看他不對勁,母親總是愛兒子,就關心這件事:「怎麼回事?怎麼回事?」他也不支聲。這個時候心裡就想:「要不覆行這個義務了,我不要你的報酬了嘛,就好了」,有這種意思。這時候就有人敲門,母親說:「你去開門去。」一進來,來了老和尚。老和尚:「啊,我前面告訴你不要做這個事,你偏要做,現在不行了,有危險哪!」說:「那怎麼辦呢?」「有個辦法。」給他三張紙:一張紙火化了,你自己吞下去;一張紙,你貼在那個死尸的心口上面;另一張紙,你還是火化了它,放在水杯裡邊準備著,這個死尸若來攆你,你實在是跑不動了,你可以把這個水倒在死尸的身上,就好了。說完這個話,這個人就沒有了,這老和尚不見了。
這個時候這位姓王的心裡面稍安了一點。到時候他又去了,又是吃了一頓豐富的酒席,又是在那裡看著。初夜的時候沒有什麼事,又是到了半夜的時候,這個死尸又動了,他看見他要掉下來了,他用手一碰,一碰就起來了。起來的時候,比昨天夜間不同了,非常兇猛,跑得很快。他就是跑。跑一跑,他感覺,他是年輕人,頭兩天夜間都沒有睡覺,今天跑得也是心有點驚,就不如前一天晚間跑得那麼快,感覺到危險,這個死尸要抓他,他這時候把那杯水,一下子倒在死尸身上,死尸就倒下來了。倒下這時候,就聽到隔壁的房間大叫一聲。但是他也不管他,他也在這裡,因為天還沒亮,他在休息,把這個死尸抱到床上去。
原來怎麼回事情呢?就是那個書生在隔壁作法。也就是,這個書生讀書多,實在這是巫術,這是用起尸鬼,就是念咒命令這個鬼起尸,入在死尸的身體裡面來抓這個人。若是抓住了話,王的這個識(心意識的識)就入在這個死尸裡面去了,死尸就活了,就變成個人了。用鬼來做這件事,用咒來命令這個鬼做這件事。但是沒做成功,這個鬼就回去把那個書生殺死了!就是這麼回事。當然到天光了,他又回家去了。這個大富翁來一看,這個書生死了,他的兒還是死在那裡。當然是按照原來的契約履行,也送給他多少多少,這樣子。
這件事,我在看呢,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確是有巫術的事情。我聽人說,現在香港也有巫術的事情,南洋──馬來亞、新加坡也有這種事情,菲律賓也有這種事情,可能中東一帶也是有這種事情,用巫術來做這種事情。而這位姓王的能得到那個老和尚的幫助,實在就是他母親信觀世音菩薩,她信觀世音菩薩,常念觀世音菩薩、常拜觀世音菩薩,加上她這個兒還孝順母親,所以觀世音菩薩來照顧照顧,所以沒有死。所以這也是「依如來功德之力」,也就是這麼回事。
所以我在想,我們來到佛教、皈依三寶了,每一天要做功課!每一天你要做功課。你或者是念大悲咒,或者是念《金剛經》,或者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兩萬佛、念五萬佛,一天能拜佛一百零八拜,或者念大悲咒一百零八遍,或者你願意讀《般若經》,背《金剛經》,或者念《華嚴經》,你一定要有功課!你有了功課的時候,你就和佛菩薩有一點感應,你若遇見這些巫術──有的時候不謹慎會得罪人都是難免的事情,得罪人,那個人若也是佛教徒,也沒有關係,佛教徒大家都是好人,互相可以原諒;如果是非佛教徒,也有好人,也可以原諒;但是若遇見那個懂得巫術的人,那就是不一定,因為他有巫術,他在那裡作法就可以來搞你。若是你有佛法的功課,他那巫術就無效了!
所以我們,這上面說是,「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就是我們不行菩薩道,我們自己相信佛了,我們也是要「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也是要這樣子,要有功課。受了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還應該受五戒。你應該受五戒,在聖印長老這兒受五戒。你受了五戒,你的身心就清淨得多!加上你再有功課,就能與佛菩薩有感應!你平常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也不感覺有什麼靈驗,但是有事情的時候,佛菩薩就會來照顧你,佛菩薩會來照顧我們的。
我們自己也做功課,又佛菩薩的照顧,有了感應,我們對於佛法的信心就會增長──這不是迷信,這是真實不虛!我們再能進一步地努力修行,那個感應更不可思議了!所以「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我們要靠佛菩薩。這些發無上菩提心的人,那他的功德更殊勝了,所以他能夠「當住度脫一切眾生」,他有大悲了(如果沒有入聖道,有相似的無所得的智慧,再加上度化眾生的慈悲心),有般若的智慧、又有慈悲心合起來,就可以消除一切苦惱。但是若自己過去生中做了什麼什麼樣的嚴重的罪業,苦惱還是要有的。
這上面對於初發心的菩薩行菩薩道,「生死有畏」,所以文殊菩薩慈悲(提出這個問題,請維摩詰菩薩回答),預先告訴這個菩薩,你要這樣子準備;雖然一時地勇猛,要發菩提心度化眾生,那件事不是那麼簡單的。
《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