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四

古吳藕益沙門 智旭 匯釋

○六私屋過量戒。大乘同制。梵網經所謂惡求多求。菩薩戒本經所謂多欲不知足也。為眾不犯。

若比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己。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十二磔手。內廣七磔手。當將比丘指授處所。彼比丘當指授處所無難處無妨處。若比丘有難處妨處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己。不將比丘指授處所。若過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緣 佛聽比丘作私房舍。曠野國比丘即私作大房舍。功力繁多。常行求索。居士畏避。有一比丘欲起房舍。自斫樹時。樹神念打比丘。恐違道理。乃往白佛。佛讚慰之。時大迦葉乞食曠野城中。居士遙避。尊者問知其故。白佛結戒。

釋 無主者。彼無有若一若兩若眾多。難處者。有虎狼師子諸惡獸。下至蟻子。比丘若不為此諸蟲獸所惱。應修治平地。若有石樹株荊棘。當使人掘出。若有陷溝坑陂池處。當使人填滿。若畏水淹漬。當豫設堤防。若地為人所認當共斷當。無使他有語。妨處者。不通草車回轉往來。彼比丘。看彼難處無妨處已。到僧中。脫革屣。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自乞作屋。無主自為己。今從眾僧乞知無難處無妨處。如是再三。爾時眾僧。當觀察此比丘。若可信。即聽使作。若不可信。眾僧應到彼處看。或遣僧中可信者看。若有難有妨。無難有妨。有難無妨。皆不應與處分。若無難無妨。應與處分。

相 若不被僧處分。若過量作。各一僧殘。作而不成。偷蘭遮。使他作亦然。若為他作。成偷蘭遮。不成。突吉羅。若難處妨處。各一突吉羅。使他。為他。成。不成。皆突吉羅(比丘尼等不得住阿蘭若處)。沙彌突吉羅。

僧祇律雲。作竟時。得僧殘。受用時。得越毗尼罪。

十誦律雲。若得先成舍。無犯。

○七作大房不處分戒。大乘同制。梵網經云。頭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諸難處。皆不得入也。

若比丘。欲作大房。有主。為己作。當將餘比丘指授處所。彼比丘應指授處所無難處無妨處。若比丘。有難處妨處作大房。有主。為己作。不將餘比丘往看指授處所。僧伽婆尸沙(根本律雲為眾作)。

緣 優填王與尊者闡陀親善。任作大房。時拘睒彌城。有尼拘律神樹。往返者多止息其下。闡陀伐之。居士譏嫌。故制。

相 除過量作。餘犯輕重同前。

十誦律雲。若得先成舍。無犯。

○八無根謗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制。若向外人說。犯重。若向同法者說。犯輕。

若比丘。瞋恚所覆故。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此事無根。說我瞋恚。故作是語。若比丘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緣 佛在耆闍崛山。尊者沓婆摩羅子分僧臥具。差次受請。有慈地比丘來。隨次得惡房臥具。便生瞋恚。明日差僧受請。檀越聞是慈地比丘。便於門外敷弊坐具。施設惡食。慈地倍瞋。乃倩其妹慈比丘尼。誣尊者相犯。世尊審問知實。告諸比丘。有二種人。一向入地獄。何謂二。若非梵行。自稱梵行。若真梵行。以無根非梵行謗之。是為二。乃訶責結戒。

釋 根者。見根。聞根。疑根。疑有二。從見生。從聞生。

相 無此三根。以四棄法謗。若更以餘非比丘法謗。言犯邊罪乃至五逆二根等。不論前人清淨與否。說而了了。僧殘。不了了。偷蘭遮。謗尼同上。謗餘人突吉羅。比丘尼僧殘。餘三眾突吉羅。不犯者。有見聞疑。夢說。錯說等。

附 律攝雲。若鄔波索迦(即優婆塞)謗苾芻者。應與作覆缽羯磨(治罪法中明之)。

○九取片謗戒。大乘輕重同上。

若比丘。以瞋恚故。於異分事中取片。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是異分事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瞋恚故。作是語。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緣 慈地比丘從耆闍崛山下。見大羝羊共母羊行婬。便以羝羊比尊者。母羊比慈比丘尼。語諸比丘雲親自見。比丘審實。白佛制戒。

釋 十誦律雲。異分者。四棄是。是中若犯一事。非沙門。非釋子。失比丘法。故名異分。片者。諸威儀中事。

相 若同名。同姓。同相。或在家時所犯。一切取片謗者。了了不了了等同上。

○十不舍壞僧法戒。大乘同制。僧輪未破。即是噁心瞋心僻教戒攝。僧輪破則成逆。不通懺悔。

若比丘。欲壞和合僧。方便受壞和合僧法。堅持不舍。彼比丘應諫是比丘。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舍。大德應與僧和合。與僧和合。歡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諫。舍此事故。乃至三諫。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緣 提婆達既欲害佛。復教阿闍世害父。惡名流佈。利養斷絕。即通己五人家家乞食。佛制不得別眾食。提婆達即生此念。瞿曇乃斷人口食。我寧可破彼僧輪。即以五法教諸比丘。盡壽乞食。著糞掃衣。露坐。不食蘇鹽。不食魚肉。令其信樂。方便破彼僧輪。諸比丘白佛。佛令僧作訶諫羯磨。而結此戒。

第三分雲。提婆達行籌曰。誰諸長老。忍此五事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者捉籌。於是五百新學無智比丘捉籌。隨提婆達去。舍利弗目犍連說法現通將還。佛令作偷蘭遮懺悔。

釋 和合者。同一羯磨。同一說戒。僧者。四比丘乃至無數。破有十八事。法。非法。律。非律。犯。非犯。若輕。若重。有殘。無殘。粗惡。非粗惡。常所行。非常所行(五分律雲。用羯磨出罪。不用羯磨出罪。十誦律雲。常所行事者。若單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布薩。自恣。立十四人羯磨)。制。非制。說。非說。住破僧法者。即住此十八事。

第三分雲。有二事破僧。妄語。相似語。復有二事破僧。作羯磨。取籌。若一比丘乃至二人三人。雖求方便。亦不能破僧。亦非比丘尼等能破僧。若此眾四人若過。彼眾四人若過。行破僧籌。作羯磨。是為破和合僧。泥犁中受罪一劫不療。能和合者。得梵天福一劫受樂。

五分律雲。我不見餘法壞人道意。如名聞利養者。調達所以破僧。為利養故。調達成就八非法故破僧。利。不利。稱。無稱。敬。不敬。樂惡。隨惡知識。有四事名破僧。說五法。自行籌。捉籌。於界內別行僧事。復次若王。若大臣。若餘六眾。令僧不和合而非破。若一比丘乃至七比丘不和合。亦非破。若不問上座而行僧事。是即不和。亦非僧破。若不共同食。於食時異坐斗諍罵詈。亦不名破。要於界內八比丘以上。分作二部。別行僧事。乃名為破。是中作主者。一劫墮大地獄不可救。

十誦律雲。破僧有二種。破羯磨。破法輪。破羯磨者。一界內別作布薩羯磨。破法輪者。輪名八聖道分。令人舍八聖道。入邪道中。

薩婆多毗婆沙雲。破僧輪。犯逆罪。偷蘭遮。不可悔。破羯磨僧。犯非逆罪可懺偷蘭遮。破僧輪。下至九人。一人自稱佛。破羯磨僧。下至八人。不自稱作佛。破僧輪。界內界外盡破。破羯磨僧。要在界內別作羯磨。破僧輪。必比丘。破羯磨僧。比丘尼亦能。破僧輪。破俗諦僧。破羯磨僧。亦破第一義僧。破僧輪。但南洲。破羯磨僧。通三天下。

相 說第三羯磨竟。僧殘。二羯磨竟舍者。三偷蘭遮。一羯磨竟舍者。二偷蘭遮。作白竟舍者。一偷蘭遮。初白未竟舍。乃至受破僧法。一切突吉羅。若僧作訶諫時。教言莫舍者。偷蘭遮。若不訶諫。突吉羅。比丘尼僧殘。不犯者。初諫便舍。及破非法非律非和合一切惡友等。

五分律雲。若餘僧知彼比丘欲破僧。當差一親厚比丘往諫。若舍者。應一突吉羅悔過。若不舍。當遣二三比丘往諫。若舍者。二突吉羅。若復不舍。應僧往諫。若舍者。三突吉羅。若不舍。復應白四羯磨諫之。白已舍者。一偷蘭遮三突吉羅。乃至第三羯磨竟。舍不舍皆僧殘。

十誦律雲。三約敕竟不舍者。僧殘。是比丘即入僧中自唱。諸長老。我某甲比丘得僧殘罪。若即說者善。若不說者。從是時來。名覆藏日數。又云。不先軟語約敕。便白四羯磨約敕。作羯磨人得突吉羅。未白四羯磨便擯出去。作羯磨人得突吉羅。未作三語約敕。於界內別請人作羯磨。得偷蘭遮。破僧因緣故。若眾僧知。眾僧得罪。

附 僧祇律雲。若知是欲破僧人者。諸比丘應語。長老莫破僧。破僧罪重。墮惡道。入泥犁。我當與汝衣缽。授經。讀經。問事。教誡。若故不止者。應語有力勢優婆塞言。長壽。此人欲破僧。當往諫。曉語令止。優婆塞應語尊者莫破僧。破僧罪重。墮惡道。入泥犁。我當與尊者衣缽病瘦湯藥。若不樂修梵行者。可還俗。我當與汝婦。供給所須。若故不止者。應拔籌驅出。出已。應唱言。諸大德。有破僧人來。宜當自知。若如是備。猶故破僧者。是名破僧。若於中佈施。故名良福田。於中受具足。故名善受具足。若覺已。應去。若不去者。是名破僧伴。是破僧伴黨。盡壽不應共語共住共食。不共佛法僧。不共布薩安居自恣。不共羯磨。得語餘外道出家人。有床座。欲坐便坐不得。語彼令坐。

辯 問。僧輪既破。何故猶名良福田。何故猶名善受具。既善受具。何故覺已應去。答。破僧是偷蘭罪。未曾失戒。故云猶是福田。如金杖雖斷。兩處皆金。既不失戒。仍是僧伽。初出家時。未嘗覺知。從之受戒。豈不得戒。但後若覺知。便不應甘心作破僧伴。故應去也。

○十一不舍黨破僧戒。大乘輕重與上同。

若比丘伴黨。若一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是比丘。語彼比丘言。大德。莫諫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大德莫欲破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大德與僧和合。歡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諫。舍是事故。乃至三諫。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緣 提婆達伴黨。語諸比丘莫訶諫提婆達。諸比丘白佛。佛令僧作訶諫羯磨。而結此戒。

釋 律攝雲。法語者。語辭圓足。律語者。合理無差。又能引實義。名曰法語。出柔軟言。名曰律語。

相 犯輕重同上。

十誦律雲。若一比丘被擯。而四比丘隨之。名為破僧。若多知多識多聞大德。明解三藏義人。不應與作不見擯。若擯。得偷蘭罪。近破僧故。

又云。若一人擯一人。一突吉羅。一人擯二三四人。隨得二三四突吉羅。二人三人。擯二三四。一人。亦爾。若四比丘擯四比丘。得偷蘭罪。以破僧因緣故。

辯 問。一比丘被擯。四比丘隨之。名為破僧。此破僧罪。屬能擯耶。屬所擯耶。屬隨者耶。答。若能擯者如法。則罪屬所擯及隨擯人。若能擯者非法。則罪屬能擯者及僧。然如法比丘。雖枉受擯。決不在界內別行僧事也。又問。若多知多識等。不應與作不見擯。則此等人有過。豈便可容恕耶。答。多知識人有過。雖非可以容恕。但須善權勸誘。令其見罪。若輒作羯磨。必致破僧之咎。故得罪也。

○十二被擯不服戒。大乘同制。污他家。即因利求利。經理白衣等戒。行惡行。即邪業覺觀。邪命自活等戒。言僧有愛等。即謗僧戒所攝。

若比丘。依聚落若城邑住。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諸比丘當語是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大德。汝污他家。行惡行。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是比丘。語彼比丘作是語。大德。諸比丘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諸比丘報言。大德。莫作是語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而諸比丘不愛不恚不怖不癡。大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舍者。彼比丘應三諫。舍此事故。乃至三諫。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緣 羈連有二比丘。一名阿濕婆。二名富那婆娑。作非法行。自種華樹。教人種華樹。溉灌摘華。乃至歌舞倡伎。彈鼓吹貝。受僱戲笑等。時有眾多比丘。乞食羈連。齊整庠序。低目直前。居士反以為過。比丘知之。具以白佛。佛遣舍利弗目犍連往作擯羯磨。時二比丘作如是言。舍利弗目犍連還白佛。佛令僧作訶諫羯磨。而結此戒。

釋 污他家有四種事。一依家污家。謂從一家得物與一家。所得物處。聞之不喜。所與物處。思當報恩。即作是言。若有與我者。我當報之。若不與我者。我何故與二依利養污家。若比丘如法得利。乃至缽中之餘。或與一居士。不與一居士。彼得者念當報恩如上。三依親友污家。若比丘依王若大臣。或為一居士。不為一居士。所為者思當報恩。其為我者。我當供養。不為我者。我不供養。四依僧伽藍污家。若比丘取僧華果。與一居士。不與一居士。乃至不與我者。我不供養。行惡行者。即自種華樹等。

根本律雲。有二因緣而污他家。一謂共住。與女人同床坐。同盤食等。二謂受用。同受用樹葉華果及齒木等。

毗婆沙雲。凡出家人。無為無慾。清淨自守。以修道為心。若與俗人信使往來。廢亂正業。又復以物贈遺。則破前人平等好心。於得物者。歡喜愛敬。不得物者。縱使賢聖。無為敬心。失他前人深厚福利。又復倒亂佛法。凡在家人。應供養出家人。而出家人。反供養白衣。又在家人。常於三寶求清淨福田。割損血肉以種善根。以出家人贈遺因緣故。反於出家人生悕望心。破他清淨信敬。又失一切出家人種種利養。若以少物贈遺白衣。縱使起七寶塔。種種莊嚴。不如靜坐清淨持戒。即是供養如來真實法身。若以少物贈遺白衣。正使得立精舍猶如祇洹。不如靜坐清淨持戒。即是清淨供養三寶。若以少物贈遺白衣。縱令四事。供滿閻浮提一切聖眾。不如靜坐清淨持戒。即是清淨供養一切聖眾。若有強力欲破塔壞像。必以贈遺得全濟者。當賣塔地華果。若塔有錢。若餘緣得物。隨宜消息。若有強力。欲於僧祇作破亂折減。僧祇地中隨有何物。賣以作錢。隨緣消息。若僧常臘。若面門臘。或有強力欲作折減。隨此地中所可出物以消息之。父母是福田。則聽供養。僧祇人作役。此則應與。若施主欲與眾僧作食。欲知法則。此亦應與。一切孤窮乞丐。憐愍心故應與乃至父毋喪亡。一切不聽啼哭。四眾突吉羅。比丘尼波逸提。以愛戀心深故。

相 犯輕重同上。比丘尼僧殘。餘三眾突吉羅。不犯者。初語時舍(不犯本罪)。若與父母。病人。小兒。妊身婦女。牢獄系人。寺中客作(不犯污他家)。若為三寶種華樹等。教人取華供養三寶。若走避恐難。若跳躑坑渠。若嘯喚伴行(不犯行一惡行)。十踴律雲。若未作驅出羯磨時。言諸比丘隨愛恚怖癡行。突吉羅。是不應約敕。

附 第三分雲。不應為白衣剃髮。除欲出家者。

第四分雲。不應禮白衣。不應禮白衣塔廟。亦不應故左繞行。

不應與人卜占。不應從人卜占。

不應自作伎若吹貝供養塔。聽令白衣作。

不應畜鸚鵡等鳥。不應畜狗。

不應乘象馬車乘輦輿。捉持刀劍。老病者聽乘步挽車。若男乘。避難聽乘象馬。白衣持刀劍寄聽藏舉。

於聖法律中。歌戲猶如哭。儛如狂者。戲笑似小兒。

不應向暮至白衣家。除為三寶事。病比丘事。或檀越相喚。

常喜往反白衣家有五過。一數見女人。二漸相附近。三轉親厚。四生欲意。五或犯死罪。若次死罪。

白衣家有九法。未作檀越不應作。若至其家不應坐。何等九。見比丘不喜起立。不喜作禮。不喜請比丘坐。不喜比丘坐。設有所說而不信受。若有衣服飲食所須之具。輕慢比丘而不與。若多有而少與。若有精細而與粗惡。或不恭敬與。是為九。

五分律雲。不應以僧果餉白衣。若乞。應與。

學迷人咒。起死人咒者。偷蘭遮。

十誦律雲。比丘有五不應行處。童女。寡婦。婦。婬女。比丘尼。又五。賊家。旃陀羅家。酤酒家。婬女家。屠兒家。

根本雜事雲。五非處不應住立。唱令家。婬女家。酤酒家。王家。旃陀羅家。

善見律雲。檀越請比丘送喪。不得去。

南海寄歸雲。死喪之際。不得與俗同哀。理應為其亡者淨飾一房。或可隨時權施蓋幔。讀經念佛。具設香華。冀使亡魂託生善處。方成孝子。始是報恩。若苾芻亡者。以火焚之。送者在一邊坐。令一能者誦無常經半紙一紙。勿令疲久。然後各念無常。還歸住處。寺外連衣並浴。皆用故衣。不損新服。別著乾者然後歸房。衣服之儀。曾無片別。豈容號啕數月。麻服三年者哉。

根本尼陀那雲。不應賣藥。若善醫方。起慈愍心。應病與藥。不得受他價直。

緇門警訓雲。但以邪心。有涉貪染。為利賣法。禮佛讀經。斷食諸業。所獲贓賄。皆曰邪命物。正乖佛化。

○十三不舍惡性戒。大乘同制。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於戒法中。諸比丘如法諫已。自身不受諫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且止。莫諫我。彼比丘諫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諫語。大德自身當受諫語。大德如法諫諸比丘。諸比丘亦如法諫大德。如是佛弟子眾得增益。展轉相諫。展轉相教。展轉懺悔。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舍。彼比丘應三諫。舍是事故。乃至三諫。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緣 尊者闡陀。惡性不受人語。佛令僧作訶諫羯磨。而結此戒。

相 犯輕重同上。未白前惡性不受人語。突吉羅。比丘尼僧殘。餘三眾突吉羅。不犯者。若為無智人訶諫時。語言。汝和尚阿闍梨所行亦如是。汝可更學問誦經。

十誦律雲。若諸比丘。不舉。不憶念。自身作不可共語。突吉羅。是不應約敕。

善誦雲。舉者。比丘應語。長老。汝作某罪。當發露。莫覆藏。當如法除減。憶念者。比丘應語。長老。汝憶念某時某處作如是罪不。

附 第四分雲。佛告比丘。我為汝等。說八種惡馬。及八種惡人。或有惡馬。授勒與鞭。欲令其去。而更觸躓不去。一或反倚傍兩轅而不前進(二)。或顛蹶倒地。既傷其膝。又折轅轢(三)。或更卻行不進(四)。或更趣非道。破輪折軸(五)。或不畏御者。亦不畏鞭。方便咋銜奔突。不可禁製(六)。或雙腳人立吐沫(七)。或反蹲臥(八)。是為八種惡馬。或有比丘。舉彼見聞疑罪。便言我不憶我不憶。一或不言犯。不言不犯。默然而住(二)。或言。長老亦自犯罪。云何能除他罪(三)。或言。長老自癡。猶須人教。而欲教我(四)。或說餘事答。反生瞋恚(五)。或不畏眾僧。亦不畏犯。不受舉罪者語。便捉坐具置肩而出。不可訶制(六)。或左抄衣。在眾中舉手大語。乃令汝等教授我耶(七)。或言。長老亦不與我衣缽臥具醫藥。何故教我。彼即舍戒。取於下道。至比丘所。作如是言。我已休道於意快耶(八)。是為八種惡人。如彼惡馬無異。佛所慈愍。

○三結問。

諸大德。我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戒初犯。四乃至三諫。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應強與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竟。增上與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已。餘有出罪。應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滿二十眾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諸比丘亦可訶。此是時。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三說)。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釋 僧祇律雲。佛訶覆藏比丘。癡人。此是惡事。犯戒尚不漸羞。悔過何以慚羞。即說偈言。覆蓋者則漏。開者則不漏。是故諸覆者。常開令不漏。

善見律雲。摩那埵者。漢言折伏貢高。亦言下意。下意者。承事眾僧。阿浮訶那者。漢言喚入。亦言拔罪。云何喚入拔罪。與同布薩說戒自恣。法事共同。故名喚入拔罪。

薩婆多摩得勒伽雲。於一切比丘下意。名摩那埵。於不善處舉著善處。名阿浮呵那。

毗尼母經云。摩那埵者。秦言意喜。自意歡喜。亦使眾僧歡喜。阿浮呵那者。清淨戒生。得淨解脫。於此戒中清淨無犯。

辯 問。犯二篇者。出罪須二十僧。而今去聖遙遠。律法久蕪。設犯此罪。無二十僧。云何得出罪耶。答。雖無二十僧可以出罪。倘有四清淨僧。亦可如法作覆藏本日治摩那埵等羯磨。依法行已。後值二十眾滿。再求出罪。設竟不值。亦名清淨。如治罪法中所廣明也。

二。十三僧殘法竟。

○三。二不定法三。初總標。二別列。三結問。

○初總標。

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二別列二。初三法不定。二二法不定。

○初三法不定。此是性罪。大乘同學。

若比丘。共女人獨在屏覆處。障處。可作婬處坐。說非法語。有住信優婆夷。於三法中一一法說。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於三法中應一一法。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優婆夷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緣 迦留陀夷。與親友婦齋優婆夷互相系意。於乞食時往至其家。共一床坐。說非法語。毘舍佉母聞聲窺見。白佛結戒。

釋 獨者。一比丘。一女人。屏覆二種。一者見屏覆若塵。若霧。若黑暗中。二者聞屏覆。乃至常語不聞聲處。障處者。若樹。若牆壁。若籬。若衣。及餘物障。住信優婆夷者。三歸五戒。善憶持事。不錯不妄。

薩婆多毗婆沙雲。可信優婆夷者。若人。語言。汝若妄語不害汝命。若不妄語。當害汝命。即思我不妄語。害此肉身。滅此一身。若妄語者。滅無量身。兼害法身。誓不妄語。人復。語言。汝若妄語。活汝父母兄弟姊妹一切親族。若不妄語。一切殺之。尋思我不妄語。害此一世生死親族。我若妄語。流轉三惡。永失人天累世親族眷屬。又失賢聖出世眷屬。誓不妄語。又復語言。汝若妄語。與汝珍寶種種財利。若不妄語。則不與汝。即思我不妄語。失此俗財。我若妄語。失聖法財。誓不妄語。是名可信優婆夷也。

相 若比丘自言所趣向處。自言所到處。自言坐。自言臥。自言作。即應如比丘語治。若不自言作。不自言臥。不自言坐。不自言所到處。但言所趣向處。所到處。若坐。若臥等。應如優婆夷所說治。是中無定法。故名不定。

十誦律雲。若不自說有是罪。應隨可信優婆夷語。作實覓羯磨。作已。應隨順行不與他受具等。若不如法行者。盡壽不得出是羯磨。

薩婆多毗婆沙雲。作羯磨已。若說先罪。應解羯磨。隨罪輕重治之。若不說者。盡壽不解羯磨。

○二。二法不定。緣起同前。

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現處。不可作婬處坐。作粗惡語。有住信優婆夷。於二法中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於二法中應一一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優婆夷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三結問。

諸大德。我已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三說)。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三。二不定法竟。

○四。三十舍墮法三。初總標。二別列。三結問。

○初總標。

諸大德。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釋 尼薩耆。此翻舍。波逸提。此翻墮。謂三十事。皆從財物犯罪。此物應舍。波逸提罪應悔除也。

○二別列三十。初畜長衣戒(至)三十回僧物入己戒。

○初畜長衣戒。此是遮罪。大乘為眾生故。雖不同學。然亦同須說淨。緇門警訓雲。地持論言。菩薩先於一切所畜資具。為非淨故。以清淨心。舍與十方諸佛菩薩。如比丘將現前衣物。舍與和尚阿闍梨等。涅槃經云。雖聽受畜。要須淨施篤信檀越是也。今時講學。專務利名。不恥五邪。多畜八穢。但隨浮俗。豈念聖言。自下壇場。經多臘夏。至於淨法。一未沾身。寧知日用所資。無非穢物。箱囊所積。並是犯財。慢法欺心。自貽伊戚。學律者知而故犯。餘宗者固不足言。誰知報逐心成。豈信果由因結。現見袈裟離體。當來鐵葉纏身。為人則生處貧窮。衣裳垢穢。為畜則墮於不淨。毛羽腥臊。況大小兩乘。通名淨法。倘懷深信。豈憚奉行。故荊溪輔行記雲。有人言。凡諸所有。非己物想。有益便用。說淨何為。今問。等非己財。何不任於四海。有益便用。何不直付兩田(悲田敬田)而閉之深房。封於囊篋。實懷他想。用必招愆(犯盜)忽謂己財。仍違說淨。說淨而施。於理何妨。任己執心。後生倣傚。故知不說淨人。深乖佛制。兩乘不攝。三根不收。若此出家。豈非虛喪。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畜長衣。經十日不淨施得畜。若過十日。尼薩耆波逸提(長去聲)。

緣 佛聽比丘畜三衣。不得長。六群比丘畜長衣。或早起衣。或中時衣。或晡時衣。故制。阿難得一糞掃衣。欲奉大迦葉。迦葉不在。阿難白佛。佛問迦葉何時當還。報言。卻後十日。乃聽畜十日。

衣犍度雲。佛見諸比丘在路行。多擔衣物。作是念。可為製衣多少。不得過畜。時佛初夜在露地坐。著一衣。中夜覺寒。即著第二衣。後夜覺寒。復著第三衣。便安隱住。乃聽比丘畜三衣不得過。

僧祇律雲。我諸弟子齊是三衣。足遮大寒大熱。防蠅蚊虻。覆障慚愧。不壞聖種。若性不堪寒者。聽故弊衣。隨意重納。

釋 衣竟者。三衣(迦絺那衣。此雲功德衣。解在後文)。長衣者。若長如來八指。若廣四指是(長一尺六寸。闊八寸。便可作三衣條隔故)。律攝雲。應知三衣。受用各別。若作務時或道行時。及在寺內。常用五條。若行禮敬及食啖時。應披七條。為遮寒。入聚落。乞食。啖食。禮制底。應著大衣。後二衣應割截作。若是貧人。後必須截。

薩婆多論雲。九十六種。無淨施法。佛大慈悲方便力故。教令淨施令諸弟子得畜長財而不犯戒。問曰。佛何不直聽畜長財。而強與結戒。設此方便。答曰。佛法以少欲為本。是故結戒不畜長財。而眾生根性不同。或有多預畜積。而後行道得證聖法。是故如來先為結戒。而後設方便。於法無礙。眾生得益。

相 十日中所得衣。若得。若不得。至第十一日明相出。盡舍墮。若淨施。不淨施。遣與人。失衣。故壞作非衣。作親厚意取。忘去等。亦爾(淨施。謂真實與他或向他說淨。異此名不淨施。遣與人。即展轉淨施。失衣。謂盜去及離宿等。故壞。謂弊爛等。作非衣。謂作他用作親厚意取。謂被親厚者取去。此中從第一日得衣已。乃至第十日。於其中間。或有日得。或有日不得。就所得者。或有淨施。或不淨施等。但以第一日衣勢力故。隨十日中爾許長衣。至第十一日明相出盡犯舍墮。若使先所得物。隨作淨施等。更無餘長者。隔一日後。或復得衣。即此日為第一日。得隨意畜乃至十日。皆不犯也)。若舍墮衣。不舍。持更貿餘衣。一舍墮。一突吉羅。此衣應舍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舍(隨所住處人多少。應集在一處。然後舍也)。若不成舍。突吉羅。應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胡跪合掌。當作是語。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畜爾所。長衣過十日。犯舍墮。我今舍與僧披。舍衣竟。當懺悔。受懺悔人。當作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故畜爾所長衣。犯舍墮。今舍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某甲比丘懺悔。白如是。彼應向此人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爾所長衣。犯舍墮。衣已舍與僧竟。所有波逸提罪。今從大德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如是三說。彼應語言。自責汝心。答言爾。若僧多難集。此比丘欲遠行。應問言。汝此衣與誰。隨彼說便與。僧即應還此比丘衣。白二羯磨。應如是與。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故畜爾所長衣。犯舍墮。今舍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持此衣與彼某甲比丘。彼某甲比丘當還此比丘。白如是。次作羯磨。若舍已不還者。突吉羅。有人言莫還者。突吉羅。若作淨施。若遣與人。若持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羅衣(善見雲。朱羅波利迦羅衣。漢言雜碎衣也)。若故壞。若燒。若作非衣。若數數著壞。盡突吉羅。比丘尼舍墮。不犯者。齊十日內淨施。若遣與人。或奪失燒漂等想。不淨施不遣與人。彼受付囑衣者或命終。遠出。休道。賊難。獸害。水漂。不淨施不遣與人。不犯。

衣犍度雲。眾僧衣過十日。不犯舍墮。

僧祇律雲。若為佛為僧供養故。求物集在一處。雖久未用。不犯。

律攝雲。若為三寶畜衣。非犯。或施主作如是言。此是我物。仁當受用。雖不分別(即說淨也)。用之無犯。

根本律雲。若犯舍墮。不舍。或雖舍。不說悔。或雖說悔。不經宿。隨有所得。並成舍墮。由前染故。若舍衣。說悔。經宿已。得皆無犯。

五分律雲。不得舍與餘人及非人。舍已。然後悔過。若不舍而悔者。罪益深。除長三衣。若長餘衣。乃至手巾過十日。皆突吉羅。若淨施。不犯。

薩婆多論雲。若初日得衣。即不見擯。不作擯(即不懺悔舉也)。惡邪不除擯。若狂心。亂心。病壞心。設不解擯。不得本心。乃至命終。不犯此戒。後解擯。得本心。還計日成罪。若初日得衣。上入天宮。北至郁單越。住彼至命盡。不犯此戒。後歸本處。計日成罪。若初日得衣。至五日不見擯等。後解擯。得本心。還本處。取前五日。數後五日。然後成罪。

○二離衣宿戒。此是遮罪。大乘同制。十八物攝故。

若比丘。衣已竟。迦絺那衣已出。三衣中離一一衣異處宿。除僧羯磨。尼薩耆波逸提。

緣 六群比丘往遊人間。持衣付囑親友比丘。數數曬之。諸比丘問知其故。白佛結戒。時一比丘有幹痟病。以事欲遊人間。糞掃僧伽梨重。不堪持行。同伴為白佛。佛聽僧與病比丘結不失衣。白二羯磨。

相 若置衣僧伽藍內。在樹下及餘處宿。至明相出。隨所離衣。舍墮。置衣他處。宿僧伽藍。亦爾。除三衣。離餘衣。突吉羅。舍已懺悔同上。僧即應還此比丘衣。白二羯磨。若不還乃至數數著壞。盡突吉羅。比丘尼舍墮。不犯者。明相未出手捉衣。或舍衣。或至擲石所及處等(衣界狹者。須手促衣。衣界寬者。但至擲石所及處立。即名為不離衣。或不能捉衣。亦不能至擲石所及處立。須趁明相未出時作念舍衣。蓋舍衣。則但得缺衣突吉羅罪。不舍。則犯離衣尼薩耆罪。故宜避重而就輕也)。

善見律雲。羯磨者。隨病未瘥得離宿。若僧為羯磨已。離衣往餘方。病瘥。欲還。道路險難。不得還。恆作還意。雖病瘥不失衣。若決作不還意。失衣。過十日。犯長衣罪。若往餘方。病瘥。還至衣所。病復發。更欲往餘方。承先羯磨。不須更羯磨。

薩婆多論雲。若重縫三衣。設有因緣。擿分持行。名不離衣宿。

根本雜事雲。若暫向餘處。即擬還者。任不將去。復有暫出擬還。至彼日暮。即侵夜歸。被蟲賊害。當於彼宿。不應夜行。所守持衣。應心念舍。可於同梵行邊借餘三衣。守持充事。

僧祇律雲。隨所住處。常三衣俱。持缽乞食。譬如鳥之兩翼。恆與身俱。

辯 問。既雲衣缽常俱。如鳥二翼。何故離衣結罪。離缽不結罪耶。答。衣以蔽形。缽以乞食。皆應恆與身俱。但僧中常食及應請時。猶可不用己缽。衣則更無可離之理。故有結不結也。

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卷第四

音義

優填王

或云優陀延。或云鄔陀衍那。此翻出受。

闡陀

舊云車匿。佛逾城出家時。令其牽馬。即是守馬奴名。或云闡釋迦。

沓婆摩羅子

亦云駝驃。或翻實力。

提婆達

亦云調達。此翻天熱。以其生時。人天等眾心皆驚熱故。又翻天授。亦翻天與。謂從天乞得故。佛之堂弟。阿難親兄。

阿闍世

此翻未生怨。

目犍連

或云沒特伽羅。此翻采菽氏。尊者之姓也。名拘律陀。即是樹名。禱此樹而得生。因以為名。神通第一。為羅睺羅之阿闍梨。

立十四人羯磨

即是立人作寺主。作知庫。乃至分粥等也。

泥犁中受罪一劫不療

泥犁。即地獄。此翻無有。無喜樂。無氣味。無歡無利故。或翻卑下。或翻墮落。一劫者。世界一番成壞也。梵語劫波。或云劫簸。此翻分別時節。有小中大三種劫量。人壽八萬四千歲。減至十歲。復漸增至八萬四千歲。如是一減一增。名為轆轤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成住壞空各一中劫。共四中劫為一大劫。此就娑婆世界言耳。他方劫量。種種不同。如華嚴經廣明。不療者。不可救。

餘六眾

出家七眾弟子。惟比丘眾能破比丘僧。餘俱不能也。

三語約敕

一者一比丘軟語。二者二三比丘軟語。三者眾僧羯磨約敕也。

羈連

邑名也。羈音饑。

阿濕婆

此翻馬宿。

富那婆娑

此翻滿宿。

贈遺

遺音位。饋送也。

常臘面門臘

常。即常住僧物。面門。即現前僧物也。毗婆沙中。並自恣物。佛塔物。通稱為臘。未詳何義。或取以時受用意。

輦輿

輦。力展切。步挽車也。輿。音俞車也。

死罪次死罪

初篇四事。犯者不可復救。故名死罪。二篇十三事。稍有可救之理。名次死罪。

唱令家

即優俳戲樂之家。婬聲美色。惑人道意也。

贓賄

音臧悔。乃貪吏所受物名。亦盜賊所偷劫之物名。今出家人邪心獲利。亦受此名也。

歷德切。馬頭絡銜。

音邊。革為之。以驅馬。

音至。頓足不前進也。

音袁。車前曲木。上鉤衡者。

音隔。車軸也。

音責。嚙也。

毘舍佉

此翻別枝。即是氏宿。以生曰所值宿為名。

六群比丘

一難陀。二跋難陀。此二人多貪財利。皆生天中。三迦留陀夷。性多婬染。因末利夫人訶之。乃得證果。勸化夫婦同證聖果者。足一千家。四闡陀。惡性難共語。佛滅度後。阿難遵佛命作默擯法。亦得證果。五馬宿。六滿宿。污他家。行惡行。皆墮熱沙龍中。此六人本皆豪貴種族。既出家後。共為朋黨。故號六群也。

制底

或云支提。或云制多。此翻可供養處。或翻滅惡生善處。有舍利者名塔。無舍利者名支提。

九十六種

西域外道。共有九十六種。或云。九十五種是邪。惟有一種是正也。

音惕。挑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