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普賢菩薩行願讚...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彌...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楞嚴咒修持儀軌...咒三首經...(龍藏本)...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達磨大師血脈論...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佛說當來變經...佛說佛名經...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二萬八千人俱...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一時,佛游於維耶離[木*奈]氏樹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萬八千,菩...佛說不增不減經...佛前自誓受戒。肇於梵網。詳於地持瓔珞等經。今參以諸經行法。總出十意。一嚴道場。二淨三業。三結界。四修供養。五...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劉宋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咒三首經...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捨衛祇樹給孤獨精舍,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梵語 anāsrava-dharma。為「有漏法」之對稱。指遠離煩惱垢染之清淨法。俱舍論卷一(大二九·一下):「虛空等三種無...【遏部多石窣堵波】 p1254 西域記三卷四頁云:瞢揭釐城東北三十餘裡、至遏部多(唐言奇特)石窣堵波。高四十餘尺。在昔...
人的壽命是無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錯解了,但是死一定要有病。 誰能知道我這個病死不...
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在今天我們呼喚...
六度者,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稱為波羅蜜。而...
(第一講) 好,各位同修,請大家隨著我合掌。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弟子隨師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弟子隨...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牽掛、放不下,較...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宣講。雖然他對戒律深刻地探索,但修持上,全力以赴修行彌陀淨...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縣柏林禪寺。唐朝末年,有一位大禪師在我們寺院住,通常人們稱...
《楞嚴經》講出一個譬喻說,像這個大海,大海就表示我們不生不滅的整體生命。大海由於業力風一吹,產生一個泡沫,這...
以感恩心還舊債 我們常聽人家講:夫妻是緣,兒女是債,又說五百年才修得同船渡。這無非都是要我們珍惜因緣,我想能夠...
我雖然剛學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開始每天固定持大悲咒,當時還是每天15遍的持,但沒有明顯的感應...結婚之後的男女居士,必須要對婚姻關係的維護負起責任;要尊重並體會到對方是另外的一個獨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興趣...
憍梵波提,此雲牛呞。宿生為牛,食已轉哨,故受此名。《彌陀略解圓中鈔》 這位尊者是受天供養第一。憍梵波提,翻譯成...
【註音版】增慧陀羅尼經
宋北印度三藏沙門施護
上篇:【註音版】佛說善夜經 | 下篇:【註音版】佛說月喻經 |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苾芻身患痔病,形體羸瘦、痛苦縈纏,於...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註音版】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
【註音版】楞嚴咒修持儀軌
【註音版】咒三首經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註音版】達磨大師血脈論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註音版】佛說當來變經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
【註音版】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註音版】佛說不增不減經
學菩薩戒法
妙法蓮華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正法念處經
【註音版】咒三首經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佛教詞典】無漏法
【佛教詞典】遏部多石窣堵波

地藏菩薩轉你的業,那因果還要還嗎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五度無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宏海法師:楞嚴經講解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不能遠離五陰的愛取,就不能遠離三界的生死

【推薦】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場

持大悲咒一萬餘遍後的感應
聖嚴法師《倫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