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人要累積福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實踐愛與慈悲。

2.對治瞋心的解藥就是安忍。

3.所有外在的挑戰都是對一個人性格的考驗,用來測試我們修鏈的耐力與包容力精進到何種程度。

4.修練安忍,並不是孤絕於眾人之外獨自修行可得的,安忍所含藏的特質必須在與人群中互動淬煉而來。

5.只有當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時,才算真正修得忍辱。

6.忍辱不是被動的順服,而是正面迎向挑戰的積極態度。

7.如果我們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苦難,那麼即使遭逢巨變之痛,我們仍能在其中找到正面的意義。

8.我們要更進一步去關心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和我們的敵人,因為他們給我們機會去修鏈安忍。

9.若我不主動結怨傷害別人,那麼會來傷害我的人也就很少。

10.忌妒心的強度會隨著成功的到來而水漲船高。

11.產生快樂的因緣偶爾才發生,但造成痛苦的因素卻極其多,如果我們不具備容忍力,那生命將會變得悲慘不堪。

12.每個人內心那種不滿足感和不對勁的感覺,正是我們產生憤怒和瞋恨的根源,我們應該避免這種不快與不滿足感的生起。

13.無論憤怒何時生起,我們要做的只是去認知它。

14.在與別人和解之前,應該先以慈悲的甘露滋養自己,慈悲來自於了解,了解對方也正在受苦。

15.所謂好的修行人,不是指心中沒有憤怒、痛苦的人,而是懂得如何在憤怒、痛苦生起時,立刻照顧它們的人。

16.聰明才智與滿腹經綸都無法幫助你改變習氣;只有透過覺知、智慧觀照與轉化的修持,才能真正地幫助你。

17.覺知自己的習氣,念念分明地觀照它,並成功地轉化它。

18.我們要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痛苦,才不會讓它四處擴散。

19.真正的智慧與慈悲來自接觸真實的苦痛,這樣的佛法是適切而有效的,能對不同的情況對症下藥。

1.安忍心可以使人產生愛和慈悲的能力。

2.當我們修行安忍時,就是在進行一場對抗瞋恨和憤怒的戰爭。

3.對治貪慾,真正的解毒劑乃是滿足之心。若人擁有強烈的滿足感,無論實質上他是否得到這樣東西,都還是覺得心滿意足。

4.謙卑心是指一個人雖有能力報復,但卻決定不這麼做。

5.讓自己隨順改變態度,才能真正擁有喜悅的泉源。

6.服務所意味的不只是自己享受幸福,還要去幫助其他有情眾生得到更多幸福。

7.面對那些心懷惡意而想要不利於我的人們,我無法對他們生起悲心,但我也不因此而生瞋恨心。

8.一個人應該把痛苦當作耳邊風,因為一個人痛苦的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在於他如何回應痛苦的情況。

9.我們往往把日常生活裡的一些芝麻小事看得太認真,而在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嚴重問題時,反倒是輕忽了事。

10.人的本性總是先歸咎他人、只想找一個藉口搪塞責任,這種傾嚮往往讓我們只歸因於某項因素,試圖為自己卸責。

11.對譏毀起而反擊之人才是真正的輸家。

12.情感不見得就是負面的東西,情感可分為破壞性和建設性兩種,我們應當努力的是消滅破壞性的情感。

13.若一個人面對傷害時,心中不起瞋恨,反而修習安忍心,那麼雖會暫時感受不適或傷害,但這份短暫苦痛卻能使自己免於往後更大的災難。

14.心中不受忌妒垢染的人,就會是個活得更快樂,並且樂於與人群相處的人。

15.只有當你除去心中的傷害之後,才能真正有益於他人。

16.回歸自我是為了看清楚發生的事情,而禪修正是要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清醒意識。

17.正念並非用來打擊憤怒與絕望,而是要覺知憤怒與絕望的存在。一旦我們能覺知自己的憤怒,就可以用正念與慈悲擁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