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伊庵居士的深憾事與護法心

印祖曾經高度讚歎徹悟大師法語:「紅螺示眾法語,皆可以繼往聖,開來學,驚天地,動鬼神。學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誰不俯謝娑婆,高登極樂,為彌陀之弟子,作海會之良朋乎!」

那麼,如此殊勝的法語是怎麼流傳下來的?我們從《徹悟大師語錄》前的序言來了解一下。有一篇《重刻徹悟禪師語錄序》,是浙江的錢伊庵居士所寫的。

這位錢居士是最先倡導流通《徹悟大師語錄》的人,他對淨土法門也是一往情深,深知《徹悟大師語錄》的內在價值。錢伊庵居士在序中這樣表達:輯集完徹悟大師的遺稿後,有人就問我,念佛往生之道有沒有最契合的方法?我說:「有,確信而已矣。」

這句回答就是說淨土法門是從「信」門入,而且這個信要確然不拔,要斬釘截鐵,要沒有狐疑。由這樣的確信,就能夠啟發切願,由這樣的切願,就能夠引導篤行。這就是淨土的三資糧——信、願、行。當建立了確然不拔的信心,發願和持名的行持也就在這裡面了。

錢伊庵居士回憶過去從學於單華藏夫子,向他請教當世諸位大德,就聽到了京城裡徹悟老人之名,他是一位精通宗門與教下而弘揚淨土的人。

這說明徹悟大師早年對宗門教下一切通達,而對淨土法門一往情深。他是在以一個大通家的資歷來專弘淨土。

錢居士說他曾經到燕京遊學,希望頂禮徹悟大師。但是等他到燕京時,徹悟大師移居到紅螺山去了。傳統社會交通不便,都是靠步行,最多乘馬車。從北京到紅螺山資福寺,那也有相當一段路程,又由於俗務所羈,他就沒能去拜見徹悟大師。

所以錢居士就非常遺憾自己的緣慳,就是見善知識的緣不具足。等到徹悟大師往生後,他這種遺憾心就更重了。他雖然未能親自見到徹悟大師,但過了不久,就有人將徹悟大師的遺集送給他。

這位錢居士一看,是如獲至寶啊!他發現徹悟大師法語,每一個文句都是那麼地悲哀、急切,句句都是啟發往生的信心,不僅具有禪宗單刀直入的宗風,又有教下縝密森嚴的思惟。

通體拜讀之後,錢居士情不自禁地涕淚交流,同時更後悔當時沒有去禮座……這樁事情成為他心中的一大遺憾。這樣的心路歷程就促使錢居士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徹悟大師語錄》這個法寶給流通開來!

徹悟大師一生的淨業修行,尤其大師在臨命終時最後一著的瑞相昭然,讓錢伊庵居士感戴不已。

據傳記,徹悟大師是預知時至,前幾個月就開始安排往生之事,他對護法居士一一告辭,寺院的事務也選定了接班人。大師往生的一刻到來時,真是幢幡遍滿虛空,異香盈室。文殊師利、觀世音、大勢至這三位大菩薩先過來,阿彌陀佛隨後親自來接引。這些瑞相是徹悟大師一人獨見。

徹悟大師往生七天之後,他的色身都顯得栩栩如生,尤其是頭髮,白髮都轉成了黑髮。荼毗之後,有很多舍利。現在在紅螺山資福寺還供奉著其中的一些舍利。

後面這些表達著徹悟大師往生淨土的瑞相,在場的所有人都見到了。並在當時傳遍了全國,極大地激發了淨業行人的信心,大家對淨土念佛往生一法不可思議的事理境界就更不會有懷疑了。

如果一個人聞到徹悟大師一生的行業而不猛省,而不去步武大祖師的芳蹤,在今生努力修行法門的話,一定是生死輪轉不休,那又是誰之過呢?

所以錢伊庵居士就發願要把徹悟大師的法語——淨宗精要之談——流通開來,以令天下後世將宗門教下的修行同歸淨土,尤其要在信願行三資糧當中決定以「確信」作為往生淨土的當務之急。

更為可貴的是,錢居士是最先倡導要將徹悟大師列為祖師的人,說明他很有慧眼。

錢居士說,我曾經考證震旦國自慧遠大師開淨土法門建立白蓮社為淨宗初祖以來,歷代可以列為淨土宗祖師的大師,如善導大師、承遠大師、法照大師、少康大師、永明大師、省常大師、蓮池大師、思齊大師等,雖然沒有衣缽相傳的表相,但在精神神韻上這些祖師們都是一脈相承的。

錢居士就覺得以徹悟大師的行履,盡未來際,足以聞風興起,如果後面還要排列祖位的話,應該不要漏失徹悟大師。後來徹悟大師成為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是在印光大師手上確定的,印光大師也很認同錢伊庵居士的這種倡導。

這就是錢伊庵居士作為一個淨業行人的拳拳護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