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業行人為何要讀誦大乘經典

《觀經》中佛為何提出淨業行人要讀誦大乘經典?因為念佛往生法門是大乘圓頓之法。有人覺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漢的心態,不是大乘菩薩所為,一位大乘菩薩應該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這個苦難的地方度眾生,哪能離開這個世間去自己求安樂呢?

對於這個觀點,我們要用智慧來辨識。要知道念佛法門求往生的目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的目的是什麼?是普度眾生。這一念往生成佛度眾生的心,就是大乘菩薩心啊。現在我們是煩惱具足的罪惡生死凡夫,是不能唱高調的。如果我們要在這個世間去度眾生,那到底是自己去度眾生,還是眾生把我們度去了?

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就好像有人掉在水裡了,有兩個人同時都看到了,都想救落水的人,但這兩個人都不會游泳。有一個慈悲心很切,看到人在水裡掙扎,不顧自己不會游泳,就「撲通」一下跳下去救人,落水的人一看有人來了,就緊緊地把他抓住,這樣兩個人都沉下去同歸於盡了。另外一個很有智慧,盡管他也很想救人,但是他知道自己救不上來,趕緊去另外一個地方撐一條船來救人,既可把水裡面的人救上來,自己也不會淹死。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再回到這個世間度眾生,就像是找到了一條船,這才是智慧。所以,龍樹菩薩說,沒有證到無生法忍的菩薩,要在這個五濁惡世度眾生,是不可能的,無有是處。所以念佛往生一法就是大乘行門。

淨土宗的一位大德,靈芝元照律師,也是律宗的祖師,早年也是發心很大的,認為與其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華中十二大劫不能出來,倒不如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救度苦難的眾生。所以,他對念佛往生不感興趣。在三十一歲的時候,他得了一場重病,一切治療都不見效果,神識迷茫,不能做主。身體康復之後,他才突然覺悟到自己以前的過失,悲泣感傷,內心深深地自責。

這次經歷讓他覺悟到:雖然有救助眾生的大心,然而自己的能力不夠。從此有後,他對念佛往生法門就一往情深,三十多年對念佛法門孜孜不倦,「教在律宗,行在彌陀」,成就往生大業。

《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念佛行人不是小乘,是佛的第一弟子,念佛法門是大乘圓頓的行門。三福裡面講「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就是要我們的知解一定要廣一些。但是這也要有次第,所以我們提出「精中求博」的理路。在解門當中,先從《淨土五經一論》和中國淨土宗祖師的思想入手,在解門當中建立一個正信正知正見,把信根牢牢地紮下來,令其產生信心的力量,不受一切其他的見解和法門的動搖。

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再擴大讀一些大乘方等經典,比如《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圓覺經》《金剛經》等,不能說一個念佛行人什麼經都不讀。一切大乘經典都是佛慈悲心裡流露出來的智慧靈文,透過文字般若啟發我們的觀照般若,契證實相般若,所以要讀誦大乘。行要專一,解要廣解,這是善導大師給我們的一個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