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無法,全佛即心,彌陀即我心,我心即極樂

初明性。

序文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蓮祖此段文句,概述吾人現前一念心性,慧光明徹,照體橫遍十方(此明無量光),湛然寂靜,寂體豎窮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此明無量壽)。此常住妙覺明體,污染即不得故非濁,能隨染淨緣故非清。

本不屬迷,生死即涅槃故無背。本不屬悟,平等而無差別故無向。大哉,是極口讚歎詞。此一真法界妙淨明體,離四句,絕百非,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三世諸佛,到此口掛壁上,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眾生現前一念之心性也。此乃開篇直詮淨土玄門之極則事。

疏文

通序經意,大文分五。自初明性,乃至五請加。今初明性。此經蓋全彰自性,又諸經皆不離自性,故首標也。

疏文是對文句的深化詮釋。蓮祖敘說通序,乃是闡釋經文大意。由五重法義展開,自第一明性乃至第五請加。次第鉤鎖關聯,相輔相成。茲今文句,乃申明心性,即蓮宗六信中之信自。

深信現前介爾一念,全體即是一真法界,亦是一句佛號之體。此一念心性,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含裹虛空法界微塵國土。苟一念迴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懷疑憂慮,是名信自。若諸淨業行人,深信阿彌陀佛廣大威德智,然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念佛因緣,往生極樂世界邊地疑城。於五百歲,住宮殿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參見《無量壽如來會》卷下),證知信自於淨業修持中,不可或缺。

又此《阿彌陀經》乃全體彰顯自性。無量光即自性之照用,無量壽即自性之寂定,觀音即自性之慈悲,勢至即自性之智慧,聲聞即自性之真諦,菩薩即自性之俗諦。極樂淨土無盡莊嚴,即自性萬德萬行。

心外無法,全佛即心。彌陀即我心,我心即極樂。自性妙德,不可思議。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又三乘十二分教,教教皆歸妙性,言言盡攝真如。

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實相亦即摩訶衍唯一之正印。實相無相(離一切相),無不相(即一切法),不得已,勉強稱為實相,乃即吾人現前一念之心性。此之心性,為阿彌陀佛果地所證。若離自性,皆為魔境。是故,首先予以標舉闡釋。

《彌陀疏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