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來,古來的賢聖告訴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對我們的父母、祖先要孝順,也要把這一念的孝順推廣到其他的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對我們的子女要有慈愛之心,也把這一念慈愛之心推而廣之,一切的少年人都是自己的子女。這樣的心才能使家家孝順父母,父母歡心。那我們這些後代侍奉雙親的孝心才能得到安慰,那麼父母教育子女的這個念頭才能安樂。

如果不是這個樣子,你用一種不正當的方式,讓父母子女形成了一種水火不兼容的關係,那讓子女不孝、父母不慈,這樣的一個過失可就太大了。

那麼父子不和睦的原因,也有很多。要麼是由於性格、語言的差異對峙,要麼是由財產的問題。要麼就是由於有繼父、繼母的問題,問題可能:他就有對子女哪個偏愛一點、哪個討厭一點這樣的私心;或者有正夫人生的兒子,有庶夫人——妾生的兒子,哪個薄、哪個厚一點的這種問題所導致的。那這些問題,大部分歸結到一個利益問題。

「勿因小利」這個「小」,不僅僅是一點點錙銖必較的小,那就是縱使你所有的田產、所有的家宅來比較,較之於父子關係不和睦,都叫小。

所以我們說,使家庭的三種倫理關係調順,是我們國學恢復才能做得到的,如果沒有儒、佛聖人的教化,我們家庭關係很難搞好。很難搞好,是由於我們不知道怎麼做人。做丈夫的不知道怎麼做丈夫;做妻子的不知道怎麼做妻子;做子女的不知道怎麼做子女。

剛剛有位居士,跟我談她的女兒出走的問題。我看她作為母親的心,已經操碎了。那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兒,為什麼會出走?這裡面就涉及到教育問題。如果她稍微有點孝心,她怎麼可能就這麼隨便出走呢?她這種行為,導致了她父母多麼大的痛苦!她只要想到這一點,也不敢出走哇!但是這一點,她沒有想到啊,沒有人給她講過。她就自我中心了,「我活得不開心,我到外面去呀!」所以這個教育實在太重要了!

很多做子女的怨恨他的父母,我常常看到。其實父母對他操碎了心,然而他都覺得他父母對他不好。「又不帶我到那裡去玩,又對我太嚴格,又經常怎麼怎麼……」殊不知——當然做父母的也確實可能教育的方法有問題,現在搞得一些子女對父母的那種反彈……其中有一個做女兒的就是,跟父母不講話。這也很麻煩吶!你說十天、八天不講話可以,那麼一年、兩年、三年在家裡不跟你講話,那你就沒轍了。那父母就很痛苦啊!這就是家庭關係搞不好。真的是:他人就是地獄呀,雙方都在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