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數人對自己的心行並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時,往往落入外在結果,只在乎寺院蓋得多麼壯觀、弘法做得多麼成功、說法場面多麼隆重,等等。事實上,這種追求和世人追求錢賺了多少、事業發展得多大相差無幾。當然,兩者成就的福德相距懸殊,因為前者所行事業能利益大眾。但我們要知道,兩種追求在用心上並無本質區別,這和達摩祖師當年講的「沒有功德」是同樣道理。若以著相的、有所得的心行善,所做無非培植福德而已。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會有兩種結果。在成就客觀結果的同時,也在成長某種心行。以什麼心做事,最終就會成就什麼。以貪心去做,最後成就的是貪心;以我執去做,最後成就的是我執。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人做了幾十年,最後只增長了一大堆我執、我慢及對事業的貪著,並且陶醉其中。表面看來做了很多佛教事業,內在成就的心行,卻與佛法了不相干。

所以,修行首先要以出離心為基礎。時時念死無常、念三惡道苦。否則,極易落入凡夫心中,使生命毫無意義地空過。出家,本身是對世俗生活的出離,但真正要出離的,則是我們的凡夫心。每一種心,都有對應的環境,也就是唯識所說的見分、相分。正因為環境會引發相應的心理活動,故修行需在特定環境進行,減少它的活動機會。但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最終擺脫凡夫心,這才是修行的實質內容。遺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往往是「出一家,入一家」,由放棄世間貪著,轉而進入佛門的貪著。所以說,唯有強烈並正確的出離意願,才有可能擺脫凡夫心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