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興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為一個很偶然的細節,被皇帝納入法眼,由此開啟了他輝煌的政治生涯。

原來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痛感在國家長期戰亂之後,急需人才,繞過慣常通過科舉選拔人才的方法,採取了一個特別措施,就是直接從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中選人用人,當然這中間會有一個過渡,就是要先在禁中負責抄寫朝廷的公文,以熟悉國家政務。

這一天,朱元璋偶得空閑,就想到禁中看看那些太學的高材生們是如何工作的,這一看,卻令他的眉頭皺得像把鎖。原來這些太學生或許是因為未經磨礪便一步登天,不免得意忘形;或許是因為才氣太高,實在沒把整天抄抄寫寫的工作放在眼裡,所以總是一邊龍飛鳳舞,一邊嘻嘻哈哈,鬧個不停。看到被寄予厚望的這些太學生如此的工作精神和狀態,太祖十分不悅。正欲發作之際,他忽然發現滿座諸生之中,有一個人卻與眾不同,他正襟危坐,埋首揮毫,對身旁的一切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太祖大為奇怪,忍不住悄悄走過去,站在背後觀看,只見他所抄寫的皇誥筆畫方正,字體文雅,十分整齊嚴謹,透著一股嚴肅的氣息。朱元璋大為讚賞,不僅是字寫得好,更在於那種工作的態度,由此他記住了這個年輕學子的名字。三年的抄寫公文期滿,有關部門向皇帝上奏,請示將這些太學生派往各部,太祖表示同意,只在這份名單中勾出了一個人,說這個人就不要試用了,特授戶部侍郎,這個人就是夏原吉。

有人說夏原吉實在是太幸運了,只被皇帝看了一眼便鯉魚跳龍門了,可夏原吉並不這麼認為。到戶部任職後,他工作更加兢兢業業,凡是交給他的工作,無論是錢糧出入的數目,還是公文簡牘的起草,他無不幹得嚴謹細緻、井井有條。不光如此,他還非常樂於助人,同事有什麼難處,工作上有什麼不懂的事情,他總是主動幫忙,細緻解答,以至雖然他的年齡最小,卻被同事們尊稱為「師傅」。夏原吉的表現讓戶部的最高領導郁新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非常器重這個年輕的下屬,於是不斷給他壓擔子,授予重任,當然他的官職也跟著一路飆升,很快就做到了右侍郎。

一個人躥升得太快了,就容易招來羨慕嫉妒恨,一位劉姓郎中就是這樣的心理。他幾次找機會詆毀夏原吉,想緊緊拉住他的後腿,最好摔他個鼻青臉腫。可惜枉費了心機,雖然有一些議論之聲,夏原吉卻得到了戶部最高領導郁新的力挺,他明確表態說:「夏原吉的才幹,連老夫都不及,你們誰能超過他呢?」這令劉郎中十分氣餒。可不久,他就找到了另一個機會。

郁新受一個叫書筱生的人鼓動,彈劾了幾個人,朱元璋察覺內情,大怒,將書筱生打入大牢。劉郎中一看郁新地位動搖,馬上趁火打劫,藉機向朱元璋進言誣告說,戶部實際上一直是夏原吉掌控權柄,郁新對夏原吉言聽計從,此事必是夏原吉在背後唆使。朱元璋聽了,一陣冷笑,指著他的鼻子罵道:「我聽說夏原吉忠厚能幹,佐助尚書打理戶部的事務,你想陷害他嗎?」當即一聲令下,讓錦衣衛將劉郎中與書筱生一齊綁了,押赴刑場斬首棄尸鬧市。

可憐劉郎中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而且這把米丟的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了。他不知道的是,朝廷上下遍布朱元璋的特務——錦衣衛,禁中官吏之事朱元璋都瞭如指掌,對夏原吉他不僅有好印像在前,而且之後的工作精神、態度和能力他也是門兒清。倒是夏原吉得知此事後,主動找到朱元璋替劉郎中求情,說小臣年輕,需老臣監督。朱元璋感慨地嘆道:「原吉真是日後我的股肱之臣啊,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到了明太宗朱棣時,夏原吉出任戶部尚書,主掌國家的財糧大權。雖然在戶部工作多年,履新之後的夏原吉工作起來依然如履薄冰一般,他把中外戶口、府庫、田賦的數目寫成小條帶在身上,經常翻出來查對核實,他把這些條子叫做:「記心」。很快,全國各地人、財、糧的贏縮變化情況,他都瞭然於胸。朱棣時常隨口問及:「天下錢幾何?谷幾何?」夏原吉不用翻閱賬本,這裡有多少,那裡有多少,應聲對答如流,從未出過差錯。朱棣感到驚奇,問清原委後,嘆服他的苦心,給予他越來越多的信任。

即使到了晚年,夏原吉雖然身居高位,可嚴謹的作風卻沒有過絲毫鬆懈。有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夏原吉與幾位同事在別處飲酒回來,路過皇宮禁門。依照禮節,應當「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同僚見夜深人靜,風吹雪舞,路上沒有其他行人,便坐著轎子徑直從禁門穿過。夏原吉卻沒有絲毫猶豫,落轎步行,一步一個腳印頂風踏雪而行,他說:「君子不能因為沒人看到而放縱自己的行為。」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在明朝的官場,腥風血雨不斷,連帝位的爭奪也不能例外,而夏原吉卻歷經多個皇帝而不倒,最後得以65歲的年齡善終,其端正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人生態度,不能不說在他的命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