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放下慾望和貪念

人的佔有欲,在很早以前很簡單。早期農業社會,人的慾望很少,滿足於有口吃的,每日重複去勞作,男耕女織;一段時間後,家裡多了幾頭牛,莊稼收得多,到這個時候,大家就都很感恩,一年下來會舉行各種儀式敬天敬地,祈求天地保佑,希望明年繼續豐收,這就是最大的願望了——這個豐收的願望也就是人們的慾望了。

隨著社會進步,人的慾望也開始增長;慾望增長了,人的能力也開始增長。

這樣的故事舉不勝舉。我有一個好朋友,改革開放後出的國。有次我坐著他的車,前面有一輛小卡車開得很慢,我們就被擋在後邊了,他非常生氣,一直急躁地按喇叭。我說,你不要按喇叭了,別人的車只能那麼慢,等他慢慢靠邊你再開過去就好了。

他也覺得不好意思,笑了。

接著他給我講了一個他的經歷:以前很窮,小時候在鄉下,經常想自己要有一輛自行車該多好,當時的夢想就是有一輛飛鴿牌自行車。後來有了自行車,從電影電視裡又看到外國人有轎車,又勾起了他的慾望,覺得自己能有一輛小轎車在這輩子是不可能的事。到後來他上了大學,學業不錯,工作後自己做了一些生意,買了一部面包車;他開著面包車時,就覺得騎自行車的人礙事,老是有很多自行車衝到他的車前。而他當年騎自行車,開汽車的人在他後邊按喇叭,他心裡也曾覺得不舒服,當時還想:你有一部破汽車有什麼了不起,按什麼喇叭啊?

在他和我說這些話的時候,我覺得,他已經在一剎那間學會了放下。

自行車時看不慣後面的車子按喇叭,到自己按喇叭看不慣前面的自行車,到自己開上轎車看不上前面的卡車。 到現在他官已經做得很大,出行時還有警車開道,有些車子不避讓時曾經還想發脾氣;再到後來意識到自己有點過分,到了現在政府配給他的公車都不坐了,而是自己每天開著普通小汽車出行——這個過程中他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放下了很多慾望。

人的慾望從無到有,從有到無。

在這個過程裡,慾望如果慢慢減少了,也不再執著了,就是學會了放下。都有一個這樣的過程,能不能明白,還是要靠自己的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