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塗?即被五欲之所染著故也。

如一盆清水,投諸泥土,久則土失流礙,水亡清潔,容貌泊然,故名為濁。

自心本是清淨,投諸五欲妄想之愛染,故轉清淨而為不清淨。若欲澄濁得清,復還元有清淨之體,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淨。

吾人自心之妄想愛慾,要令消滅,必須執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脫死。古人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於所樂之境,希求而不舍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

然萬境本閑,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不出五種。

一色慾: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於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

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舍?是為財欲。

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飲食慾:貪著種種飲食,餚膳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慾。

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

眾生不了,終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知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

「多欲為苦」。所謂慾海茫茫,回頭是岸。

當知吾人,本有妙明真心,本是清清淨淨、光光明明,如何現在,弄得昏昏暗暗,糊糊塗塗?即被五欲之所染著故也。

如一盆清水,投諸泥土,久則土失流礙,水亡清潔,容貌泊然,故名為濁。

自心本是清淨,投諸五欲妄想之愛染,故轉清淨而為不清淨。若欲澄濁得清,復還元有清淨之體,必有清水之珠,方可清淨。

吾人自心之妄想愛慾,要令消滅,必須執持一句洪名,即可了生脫死。古人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於所樂之境,希求而不舍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

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

然萬境本閑,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不出五種。

一色慾: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於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

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舍?是為財欲。

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

四曰飲食慾:貪著種種飲食,餚膳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慾。

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

眾生不了,終日竟夜,於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知有欲便有苦,無慾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於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