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一個獨立存在的身份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古時候有傳說世界是被一隻巨大的烏龜支撐著。有人覺得困惑,「那這只烏龜又站在哪兒?」答案是「站在更大的一隻烏龜的背上。」「那這只更大的烏龜又站在哪兒?」「站在另外一隻更大的烏龜背上。」「那麼是不是這只烏龜下面又是另一隻烏龜,而下面還有更大的烏龜,然後這麼一直下去?」「是。」「那麼最底下到底是什麼?」「一隻更大的烏龜。」

或許你會把烏龜的故事認作是日心說所駁斥的對像,但卻忘記了小的時候,你可能會在搞不懂大人用詞時不斷地追問「是什麼意思?」聽到別的詞不懂,繼續套用公式「……是什麼意思?」然後一個人的時候心裡仍然嘀咕「‘什麼’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什麼意思’又是什麼意思?」

你可能也曾翻開字典,期望從中找到解決的答案。卻發現仍是一個詞在被其他詞解釋著。如果一直查下去,你總會發現,你曾經尋求解釋的詞出現在了其他詞的詞條中。尋尋覓覓,卻實在是找不到一個一看就明白,不用註解,可以拿來解釋一切的這麼一個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並沒有最終搞清「‘什麼’是什麼」,卻學會了使用那些曾經聽不懂的詞彙。

不只是我們使用的詞語需要依靠其他詞而存在,我們人也找不到一個獨立存在的身份。你是你同學的同學,你敵人的敵人,你妹妹的哥哥,也是你朋友的朋友。你不可能離開了老師稱自己是學生,也不可能離開了孩子稱自己是父母,離開了買家說自己是賣家,離開了其他動物說自己是人……你的存在是由眾多人的存在支撐著的,同樣,你也支撐著他人的存在。拋開了各種各樣的身份,我們也實在難以回答「我是誰?」

佛陀告訴我們「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也就是說,沒有東西是實實在在地存在,只因我們的世界都是因緣聚合的呈現。就像字典裡找不到一個不用解釋的字一樣,我們也找不到一個不能被拆成各樣部件的手機,也找不到一個離開了糖類和舌頭能叫做「甜」的東西,當然也找不到一個離開了聲波和耳朵能叫做「聲音」的東西。因為事物是因緣和合的現象,因緣的轉移就會導致事物的變化,因此又像找不到一棟永久不變的大樓一樣,也不會有一個焦慮或是憂鬱永久地存在。我們沒法永遠抓住所謂好的,所謂壞的也不是永遠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