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為三界眾生一切痛苦的根本

首先了解欲的體性、作用、分類以及欲為根本苦的原因,以便觀察思惟。

一、欲的體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欲?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對歡喜的境希望,是欲的體性。希求、渴望之心,是欲。

二、欲的作用

論中說「勤依為業」,欲的作用是作為勤的依處,以欲能發起勤作。

三、欲的分類

對色、聲、香、味、觸染愛,叫欲。《大智度論》中則說六欲——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一般指男女方面對異性的容色、相貌、姿勢、聲音、觸覺、人想等生起貪慾。

當然,還有名聲欲、利養欲、恭敬欲、承事欲、衣食住行欲、權力慾、財富欲、攝受眷屬欲、顯示自我欲(表現欲)、飲食慾、睡眠欲、升天欲等,一一展開,慾海無邊,欲境無量。

四、欲為苦本

《法華經》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雜阿含經》說:「若眾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增一阿含經》說:「欲生諸煩惱,欲為生苦本。」

三界眾生都想求得自己所愛之事,對於如泡沫一般注定變壞的有漏法,卻幻想永遠佔有、如願以償,這樣希求的結果無非是希望破滅,引生痛苦。所以,欲是痛苦之源。

想一想,費盡心思全力地追求,最終只落得個破滅之苦,豈不太悲慘嗎?為什麼要死死執著虛假之法呢?這就像孩童追逐肥皂泡一樣可笑。歇下狂心,萬事皆休,癡迷的眾生卻偏要沉迷其中幻想、執著,真是可悲!

從十二緣起觀察「欲是生死苦惱的根本」。

以貪慾就會發起勤作,即「以愛產生取」,再以取積累能感後有五蘊的業——「有」,由此生死相續不斷。

有情不了知輪迴是苦性,怎麼放得下對輪迴快樂的追求?如是貪慾不止息,一天就可以積累無量「愛、取、有」的能生支,不知要引出多少生死?所以,以欲為本,生死將連綿不斷。

《楞嚴經》說:「想愛固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