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平常當中修行

佛法就如同陽光、雨露、空氣和水一樣,我們時刻不能離開。飲食滋養我們的色身,佛法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一兩餐不吃飯還可以,七八天不吃,就活不下去了;學修佛法也是一樣,半天一天不接觸還可以,兩三天不接觸就會出問題,長期不熏習,正念正知就會失去。佛法是對治煩惱的,天天跟佛法相應,煩惱自然就會減少,智慧慢慢就會開啟,就會漸漸走向解脫。

然而在長期的熏修當中,我們的進步往往不是一種直線上升的模式,而是曲線發展的,也就是有時低落,有時昂揚,反反覆覆,在此過程中慢慢進步。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我們一般不會總是騎在平直的路上,常常有上坡、有下坡、有平路,當然可能大部分是平路。也就像我們的學修生活,大部分時候平平常常。

如何在平常當中修行呢?昂揚時不要停止學修,低落時不要放棄學修,不論順利還是挫折,都待之以平穩學修,才是真正功夫。祖師講「生處能熟,熟處能生」。 「生處能熟」就是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比如對一件不會做的事情,我們努力去做,漸漸就熟練了。修行對於我們來講本來也是沒有經驗的,經過不斷熏習,慢慢熟悉了。等到我們事情會做了,佛法也熟悉了,就又要「熟處能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如同儒家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對於每天接觸到的佛法,都要把它當成是第一次遇到一樣,都是最新的。不能認為這是過去聽過的佛法,我已經知道了,不願意再聽了。

平凡的境界中,用一顆平常心去用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就像跑馬拉鬆比賽,剛開始就沖得很猛的人往往沒有好成績,那些拿金牌的人一開始可能是平平淡淡的狀態,到後面的階段功夫就來了。

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長時間的累積,要長長久久地走下去,功夫才能有大成就。如《禪林寶訓》說:「靈源曰: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蓄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學者果熟計而履踐之,成大器,播美名,斯今古不易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