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小事來學忍辱,沒法來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說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說成安忍。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常會碰到不如意的事,最容易起的就是嗔心,而對治嗔心的方法就是安忍。

在眾修法當中,持戒的功德雖然大,但如果不忍辱,持戒也持不來,所以持戒也要從忍辱當中來。我們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忍辱是說一個人有力量,但卻能夠忍讓那些沒有力量的人,這才算是忍辱。愚癡的人認為自己很有力量,財力也好,勢力也好,那些都不是力的。佛在《遺教經》裡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

能夠如法忍辱,就會表現為:不管別人罵我們也好,打我們也好,我們能夠忍;天冷天熱,我們也能夠忍。總之,不論是惡劣的生活環境,或是別人給自己製造的逆境,一切都能忍,這種力才是最大的。「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要想證得佛的最高的法,那就從忍辱開始吧!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的羅睺羅身體力行佛陀所說的忍辱之道,為後人做楷模。一次,羅睺羅跟隨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時,遇到了一個惡漢。那個惡漢用沙投進舍利弗的缽裡,又用棍棒打破羅睺羅的頭。羅睺羅的頭上鮮血一滴滴流下來,但惡漢見了卻不知錯,還謾罵道:「你們這些沙門,總以托缽為生,滿口慈悲忍辱,我打破你的頭,看你能把我怎樣?」

此時,年輕的羅睺羅氣得咬牙切齒。舍利弗見狀忙安慰他說:「羅睺羅!如果你是佛陀的弟子,就應當有忍辱的精神。佛陀常教誡我們有榮譽的時候,不能使心高舉;受侮辱的時候,不能使心生恨。羅睺羅,世間沒有比忍辱更有勇氣的人。不管多大的力量,都不能勝過忍辱。」

羅睺羅聽完師父舍利弗的開示,默默地走到水邊。他用水洗去血跡,然後用布巾把傷口紮了起來。舍利弗見此情形,心中既欣慰又難過。

實際我們在平常生活當中也是這樣的,如果不從小事上來學忍辱,那是沒辦法來成就大事的。對於平常的口角之爭,應當退一步。動氣發粗是因為不能忍辱,根都在嗔心上。別人動一下自己就發脾氣,嗔恨心就生起來了,這是不可以的。要懂得在平常的生活當中讓別人一步,所謂:「事事美好從讓出,忍辱常在忍中全。」

娑婆是梵語,翻譯成華言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能忍。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為什麼叫做堪忍呢?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對於十惡法——貪、嗔、癡、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等不肯出離,在貪瞋癡裡打滾,由貪瞋癡起惑造業流轉生死,受不好的報。現在我們學了佛法以後,就不要去忍那些惡法不肯出離,而是要修忍辱波羅蜜。通過忍辱可以從生死的此岸達到了脫生死的彼岸,所以佛說忍辱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