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越久,越要承擔起做人的責任

有些人在皈依佛門之後,非常迷戀學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歡念佛、修法等等,對工作變得漠不關心了,對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說,有些居士只願意關在佛堂裡盤腿念佛,媽媽生病也不知道,孩子下課也忘了去接,這是修行進步的表現嗎?不是,這是失去了責任心的表現,這時要好好反省自己。

學佛越久,越要承擔起做人的責任——關愛家人、努力工作。從家庭和工作的小範圍開始,訓練自己行菩薩道,帶著佛法的加持,讓周圍的人感到溫暖,然後慢慢擴大到團體、社會、國家、世界、宇宙,一直到無窮無盡的大法界。如果連家庭、工作的責任都不能承擔,還想要成佛、度眾生,這是不可能的。

修行必須要隨順自己的因緣。對於居士來說,修行不能脫離生活,該念佛的時候要念佛,該照顧家庭時要盡心盡力,該工作時要負好責任。在生活中不要忘記佛法,在修法時不要忘記責任,要把生活與佛法相結合,不能偏執。《六祖壇經》中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學佛不是逃避世俗責任的藉口。學佛以後,應該以行菩薩道的勇氣,擔負起更多更重的責任。俗務本身既不是惡,也不是善,善惡的走向完全取決於心態。如果以大公無私的利他之心做俗務,俗務也能成為修行;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來修行,修行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我們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事作為例子,譬如早上起床後,如果有佛堂的話,可以先燃香、禮拜等等,然後就去給家人做早餐。當家人起床後,發現香噴噴的早餐已經擺在桌上,一定會感到歡喜。西藏俗語說:「令父母高興是報恩,使眾生歡喜是行善」。這樣,一大早你就做了一件善事,積累了福報。

當你準備早飯時,千萬不用擔心會耽誤你的早課,你一邊認真做飯,一邊專心念佛,這就是早課,就是在修持「精進」;

做早餐時不傷害任何生命,就是修持「持戒」;

做早餐時心不散亂、保持正念,就是修持「禪定」;

你做早餐時,家人還在床上打呼嚕,你仍然不生煩惱,這就是修持「忍辱」;

你把早餐奉獻給家人,就是修持「佈施」;

你善巧地做好早餐,讓大家充滿歡喜,這就是修持「智慧」。

因此,在做一頓早餐的短短時間裡,你同時也修持了六度波羅密,這就是將佛法融入於生活了。

以此類推,生活中的各種俗事都可以成為修行。

譬如早上去上班時,不要悲觀地認為:「真煩人,又要去上班了……」而應保持樂觀的心態:「真高興,我又能去幫助別人,去行菩薩道了……」

當你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路邊盛開的桃花、迎春花,你可以觀想把這些美麗的花朵供養給諸佛菩薩,這就是修持「供養」。

你在地鐵或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老年人或孕婦,這就是修持「佈施」。

你遵守公司的制度,準時到達工作崗位,這就是修持「持戒」。

當老闆給了你難看的臉色,或同事不配合你的工作,你仍然能保持平靜,不發脾氣,這就是修持「忍辱」。

在工作崗位上認真做事、不偷懶,這就是修持「精進」。

做事時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保持清醒的頭腦,這就是修持「禪定」。

在工作中既不得罪人,又能不出差錯,做到善巧圓融,這就是修持「智慧」。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六度波羅密的修持融入於現實生活,通過服務家人和社會,逐漸提高自己的修證,培養自己博大的菩薩精神。

在人生的路途中,無論家庭還是工作,都是我們修行的對境;無論善緣還是惡緣,都是我們進步的助緣。所以,要發自內心地感恩——感恩善緣,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給予我們愉悅快樂;更要感恩惡緣,幫助我們消除罪業、去除障礙,令我們成長,讓我們堅強,提高我們的修證。實際上,惡緣對我們的恩德要遠遠超出善緣。

總之,要將佛法融入於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承擔好家庭和工作的責任,感恩一切善緣與惡緣,關愛他人,服務他人,然後把這種精神擴大到一切眾生,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乘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