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曾在網上查過咒語的來歷、定義和作用,但說法不一,莫衷一是。看到的主要說法有二:

說法一:是梵語某句"話"的音譯。即佛教咒語,是佛菩薩說過的某句或某段含義深刻的話,因五不翻。所以呈現為看不懂的音譯音節。如是這樣,我們是否應探尋一下原義,這樣持誦咒語時,可以從心裡去相應原意,可以更有效果?

說法二:咒語是承載某種境界的"音節"。即咒語是諸佛菩薩入於某種甚深禪定境界時,由此境界而發出的切合此境界的真言。然後傳給眾生,眾生誦此真言時可以將心調入此真言所代表的境界,也就是感應道交。如是這樣,是否可以理解為,咒語非人類溝通語言,而是承載此境界的音節,所以不必尋找原意,只需按此音節持誦即可?

網上還有多種說法,有的說佛教咒語,即是總攝憶持無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即為一種記憶術。有的說咒語就是有一定能量的信息。一種巫行為。等等。

但究竟答案如何,以及我們該以何心態持咒,還請尊敬的宏海法師開示,多謝法師!

宏海法師答:好的,阿彌陀佛!對咒語首先我們從顯密的角度來講,要有一個認知,就是說其實漢傳佛法裡面也有顯宗和密宗。那麼藏傳佛法裡面也有密宗和顯宗。只是在漢傳裡面以顯為主,以密為輔。在藏傳裡面,是以密為主,顯為輔。所以體現在密修中就以咒語居多。

對於咒語,有叫做陀羅尼。這個咒語字很多時候就叫陀羅尼,如果字較少的時候叫做真言,如果只有一兩個字的時候,叫做種子。咒語就是說不能用語言說明其威德力的一種有靈力的秘密語,他都是諸佛菩薩從禪定中發出的真實語,有時候叫做總持,也叫憶持,什麼意思呢?能夠總攝憶持無量的佛法,在一法中就可以持一切法,在一文字中就可以持一切文字,在一義理中就可以持一切義理。由記憶中這種,一個法、一個文、一個義,而能夠總攝一切法、一切義、一切理。總持無量的佛法,而不令他散失,可以這樣理解咒語的功能。

所以在持咒的修行上,我們常說身口意三密,每一個咒都會有手印,這叫身密;口裡誦這個咒文的時候要字字分明,一字不落,然後聽得清清楚楚,妄想就進不來,這叫做口密;然後觀想你的本尊或者佛菩薩的種子字,這個叫意密。身口意三密相應以後,久久功夫熟了,妄就不起來了,這就是修行的一個功徳。所以說這個持咒的法,隨著我們的心,心清靜就會增強,心散亂就會減弱他的功德。

那麼對於說咒語為什麼很少翻譯呢,在五不翻譯裡面屬於秘密不翻和多義不翻或者是尊重不翻,都有他的內涵。我們對於咒語應當怎麼理解呢,就是不要過多的追逐他的意義。對咒語呢,我們需要的是對他決定的信心,和支撐我們長期去受持的激情就可以了,是這麼個修行方法。他是佛菩薩禪定中發出的無量妙義,我們不能夠如此面面俱到的去會通他的意義,就不能把他的所有的功德體現出來,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信心。

那我們怎樣看待這個咒的功德,怎麼樣去理解呢?我講一個典故吧,這是佛門裡面也有大德講過的,怎麼樣去理解咒語的功德的。一個人在他的故鄉做了好多的惡事,在他被人不恥,臭名昭著的時候呢,他就潛逃到另外一個國度,結果到那個國家以後,他的境遇就好起來了,好到連國王的女兒都看上他了,就招他為駙馬。那麼成了駙馬以後他在原來國家作惡事的習氣又開始犯了,還甚至打罵公主,這個公主就很憂愁。每天唉聲嘆氣,整天愁眉不展。後來駙馬的國度裡面又來了一個人,他在公共場合看到這個駙馬,得知駙馬老對公主不好的這個情況以後呢,他就教給公主說了一些話,這個公主也不知道這些話是什麼意思,他把駙馬在原來國度裡的所有家底、那些做過的丑事、壞事,全給總結在一起了,以後每當她的丈夫,就是這個駙馬向公主發火的時候,公主就把他的話念一遍,她的駙馬就不發作了。當然這個比喻不是為了說明咒語是一堆亂七八糟的話。就是說,咒語的修持方法在於誦持,而不是要去分別他的意思。他是佛自證的總持境界甚至密藏,所以只要相信他,誦持就會有作用。因為比如說鬼神們聽得懂,所以他就能消災吉祥,所以需要我們決定的信心和持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