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師:雲水見聞九華山

緣起

好,阿彌陀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諸位有緣,大家吉祥,那麼時值我們的新年前夕,馬上是阿彌陀佛的聖誕了,在這樣的吉祥日子裡,我們這次大覺世間帶著大家來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根本道場來朝拜一番,那麼這次的緣起要特別跟大家說一下,因為12月25號是西方人的聖誕節,那一天我收到好多微信的祝願,都是祝聖誕快樂,平安夜快樂,這讓一年到頭來講經說法的貧僧,覺得換了一句聖誕快樂,西方的節日,很不相應,所以想想還是因為我們對於佛法,這樣的普及不夠,為了發揮我們佛法的正能量,這次帶著大家再來朝拜一番九華山,那麼初入山口,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九華山地界了,現在今天非常殊勝的,就是正在禮,後面看見了嗎?九十九米的地藏王菩薩的露天銅像,大佛。非常殊勝,真的跟地藏王菩薩親臨到這個我們娑婆世界一樣,就是他的莊嚴妙相。

那麼既然禮拜,我們就要知道大概一個來龍去脈,今天開始第一站起步,在這個地藏王菩薩像前,跟大家說說,地藏菩薩的名字內涵,和九華山的緣起,那九華山的名字還源於我們中國歷史上,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太白,他由於在遙望九華的時候,寫過一首: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由此這裡才得名九華山。當然這只是我們常說的人傑地靈,最主要的這個地方是因為它有法,朝鮮的新羅王子跋山涉水,來到這個地方,現了出家相,最後修成正果。

由這一脈法脈,這裡成為地藏王菩薩的根本道場,那麼我想身為佛弟子們,大部分人基本上學佛邁步,都是從《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入門的,那我們到底對這個地藏王菩薩名號的功德有多少了解,倒是未必,當然我們從理解上來,當地的宣傳也說這是,我們所在這個地方叫大願文化園,可是呢,菩薩的功德絕不僅僅以文化兩個字就給一言以蔽之了。

所以我想真正要了解地藏名號功德的內涵,還是要從我們佛法的這個修行,度化眾生,大願力,慈悲濟世來說起,為什麼叫做地藏呢?是從他的這個,一個是作為一個方便的譬喻,再一個就是顯他修行的功德,首先地藏菩薩第一個意思,他就是有這個住持的意思,我們常說到,一個廟裡的大方丈,方丈裡面,大和尚就是住持,這一方的住持,住持法道,那麼地藏王菩薩,可以說他的這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力,讓九法界的眾生幾乎都是以他為依附的,皈依地藏菩薩,特別是在經文裡邊形容的,釋迦牟尼佛把這些眾生的法身慧命都托付給他,所以第一個就是由地藏菩薩來住持,讓佛法的流傳,特別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的這段時間,再一個就是生長的意思。

你看在經文裡邊講到說,地藏菩薩有一個度化眾生特質是什麼呢?就是見縫插針,百般的成就,只要有眾生哪怕發了善心,有一沙一塵一毛一渧,他都能夠想方設法讓他增長而不退轉,這就是地藏菩薩地藏名號第二個意思,叫生長的意思。第三個意思什麼呢?荷擔的意思,剛才講了,所有的眾生的法身慧命托付給他,而且他當場對釋迦牟尼佛回應說什麼,唯願世尊不以為慮,就是希望說,釋迦牟尼佛不要為末代,您圓寂涅槃以後,不要為這些眾生的,法身慧命擔心,一定有我地藏菩薩成就他們,從六道輪迴中脫離生死苦海,修成正果,這是我們對地藏王菩薩,他的長養功德。

所以有時候為什麼用大地作為比喻呢,就是他能夠生長。能夠住持,能夠荷擔,像大地一樣這樣的功德,能夠出生一切善法,這就是我們來朝禮地藏王菩薩,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下,名號的功德,然後依著這個名號的內涵,我們展開才向地藏王菩薩,從他的身心,這種修學上,進行自己的體悟。而且確實,佛法是非常生活化,就在我們的人生中,家庭關係中,事業中去修行,你看地藏王菩薩雖然修的這麼大的菩薩,但是他的因地也是由於為了他媽媽,或者身為小國王的時候,為了他的子民,而開始啟動他這個轉化,由小轉大。為了所有法界眾生的願力,是由小轉大的。所以我們修行,也是從小往大了修的,從凡夫往聖人修。

所以每個人呢,都是有佛性的,都是有修行的潛力的。但是這個佛性怎麼顯?有沒有機會顯,就很重要了,所以為什麼屢屢的帶著大家來這個,一會兒朝山一會兒拜海,就是因為這樣的聖地。諸大菩薩的根本道場,那麼就我們人在世間,繁雜的這個煩惱中,他就是完全感覺不一樣,暫時離開那裡,來到這裡,把我們的本有的清淨佛性,仰仗地藏王菩薩的加被,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個有緣的,一起來朝拜的宿世的因緣,乃至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可以點化開我們本有的佛性智慧,這就是朝拜的功德,那麼今天開始呢,就從地藏王菩薩的銅像起步,在未來的兩天內,帶著大家入山,去走一圈,看看地藏王菩薩的聖跡,和歷代以來,最殊勝的九華的根本的一個法脈,就是他這裡有許多肉身菩薩,會讓我們生起莫大的信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阿彌陀佛,一早上我們摸黑,先來到朝拜九華的第一站,就是肉身殿,這個寺院並不大,唯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供奉著地藏王菩薩的金身。就在前面那個殿堂的寶塔之下,這個地方叫做神光嶺,當時地藏菩薩身前修行的時候,就是在這裡頻頻見瑞相,那麼他圓寂以後,葬在這裡,供奉在這兒以後,還是頻頻的在這裡放光,這個地方,後來有人就說是,一自金函留舍利,嶺頭夜夜放神光,指的就是這裡,是一個吉祥之地。那麼,因為地藏菩薩他修行成道以後,一直在九華山,駐錫到九十九歲的時候,舍報圓滿了,當時徒眾弟子們就給他封缸,三年以後出缸的時候,面目栩栩如生,手摸起來就跟那個兜羅棉一樣,鎖骨這裡一敲呢,還像金屬一樣的聲音,所以大家都當時才知道說,哦,原來他是地藏王示現的,來這裡來度化眾生。

所以才給他叫做金地藏那個時候,由於地藏菩薩由這尊肉身作為開啟,所以九華山就形成了這麼一個法脈,一個是讓大家知道確實佛法真實不虛,另外一個就是九華山的特色,住持它,就是留這個肉身菩薩,自此以後,歷史上差不多曾經有過十尊個肉身,後來有一些毀了,各種原因,那麼現在在全山還留有五尊肉身菩薩,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這幾年又頻頻的出現了幾尊,都是名不見經傳,在廟裡邊隱起來苦修的老和尚,走的時候告知,三年開缸,肉身不壞。那麼這個地方香火非常鼎盛,信眾來了一般都是先朝這個肉塔,肉身塔,這個肉身塔,在這兒還有好幾次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民間傳說,九華山的地藏塔六十年開啟一次,這個倒是沒有這樣的情形。

但是在建國前的三三年的時候,一九三三年,確實是當時由上海灘的杜月笙和黃金榮他們出資,因為每開一次塔,就等於說把地藏菩薩請出來供奉,大家眾生的福祉嘛,這樣來禮拜,那麼這是非常殊勝的因緣,但是他所需要的資金也很大,所以當時這兩位大亨就出資做功德主,把它開啟了以後,請出來供了一段時間,又給還原回去了,這是當地的師父們都知道有這件事情,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在文革的時候,不是破四舊嗎,要把佛像砸了,寺院都燒了,但是那麼一次運動它有個週期,就在要毀這座地藏菩薩肉身塔的時候,當時已經商量好了,有二十多個年輕人,紅衛兵,可是商量好了要來毀這個塔的時候,挖塔的時候,剛剛好,差了差不多三四個鐘頭,據說就這樣的時間緩衝,下來一道文件,說破四舊的活動結束了,所以才不可思議的,把地藏菩薩的肉身塔還留下來,到現在還能夠讓十方的信眾前來禮拜。

所以雖然這個地方它只有這尊塔,倒是寺院叢林,常住的師父比較少,但是在九華山誌裡邊,都把這個道場排名第一,就是因為它供奉了肉身,這道嶺呢,也是一般香客來,先要朝的第一個山頭,那麼這就是地藏王菩薩,他留下了九華的法脈,以肉身的流傳千載來現身說法,正所謂,當時從朝鮮出來的時候,叫這個渡海離故國,辭榮就苦空,結茅雙樹底,留塔萬華中,就是指的這個地方,阿彌陀佛。

朝山

阿彌陀佛,走的累了,在這兒歇一下,從這個山下一個小豁口上來,一路都是小小的庵堂,在九華山就是這樣的,三步一個小寺,五步一個庵堂,很精巧,大概跟本地的這個徽派建築風格有關吧,但是每一個小的庵堂裡邊,都非常莊嚴,特別是留下好多古樸的佛像,還有這樣一種,因地制宜,巧妙的把這個大雄寶殿呀,天王殿,甚至護法殿,都給他供在一起,這是以前這些老和尚們的智慧,就用這麼個地盤兒,盡量的把它建的莊嚴,那在九華山一般為什麼有的叫寺,有的叫庵呢?傳統上來,以前古人是有體制的,皇帝御賜的匾額,或者說有敕建的寺院,才能稱之為寺,如果說民間募捐,或者是個人,有這種大富長者捐贈的,都稱之為庵或者堂。

那我們一路上來,大家看到了,剛才這個地方叫上禪堂,曾經有緣在這裡面還住過幾天,這裡面,昨天聽我們廟裡的師父說,有一個老和尚很不可思議,叫做曉悟長老,九十歲往生,自知時至,那麼在他生前的話,他是在這個九華山出了名的,佛門的這個說不好聽的話「叛徒」,為什麼呢,就是在那個曾經的年代,破四舊的時候,他帶頭砸廟,毀佛像,但是呢,因為他老人家這個智慧,可能又超出,超然於塵吧,他在博得這些砸廟的這些人的信任以後,他說去哪兒就去哪兒,他說保個什麼就保個什麼,由於這個機緣,他反而把九華山好多珍貴的佛像呀,寺廟遺址呀,聖跡呀,都給保留下來了,反而得到了這樣的效果。但是外界不為人所知,直至九十歲他在這個廟裡面,曾經住在下面,就是很簡陋的地方,他不住好地方,胖乎乎的,跟彌勒佛一樣。

平常都是跟大家嘻嘻哈哈的,愛開玩笑,但是那天呢,他把廟裡,我們一塊兒的一個,昨天晚上做在一起喝茶的,一個師父叫到旁邊,很嚴肅的告訴他,說他要走了,這師父還說,不是說好了要給你過九十歲的生日嗎?他說來不及了,因緣到了,要走了,可見已經修的功夫到了自知時至,要安詳舍報西歸了,這就是九華山這個特殊的聖地,特殊的修行,特殊的人。就是這樣的長老,就隱在這個聖地道場裡邊,那我們一般,現在有時候往往大家對於朝山,也會有種種的說辭,因為外界來講,時節因緣如此,我們很多時候會覺得說,名山道場呀,經濟衝擊呀,被這個都商業化,我覺得這樣也要一分為二的來看,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你想,如果沒有這個,當然僧人住在寺院裡,他有時候忙於香火,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接待,這樣的堂口的話,香客,十方的信眾來了拜一次地藏王菩薩,像經典裡面說的,一稱名,一瞻禮。都能得無量的福,能夠無量的福報,能夠得生人天,得涅槃,所以但凡能夠踏到九華山聖界的人,都是跟地藏菩薩有緣的,那麼全憑我們這些,每天把這個殿堂擦亮,供案供好,接待十方的遊客,那他們修行,是內證的功夫。這個我們,修行是看不出來的,不能夠一概而論。再者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時節因緣到這裡,那就我們只能依著這樣去,更多的去弘揚佛法,更多的去,讓大家來種這個善根。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說,表面的文章。就覺得說,佛門不清淨,或者說僧人不合法,其實就像我們常說的,有時候,我們就看見亂石一堆,就把這個亂石全部給扔掉,殊不知呢,真正的美玉也就隱藏在亂石之中。所以當我們把亂石一概而論的全部扔掉的時候,也就把美玉全部扔掉了,是很可惜的。出來朝山,就應該帶著這種虔誠,到處都是佛菩薩的示現,步步都是聖地的加持,那麼才能真正說,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我們現在來到這個地方叫東崖,一路上來,有好多的摩崖石刻,上面還有好多碑,都是名人的題詠,這是古來的一個文人墨客的習氣吧,走到哪裡都要寫一寫這些,吟詩作對,當然這只是為了自然美景,為這些山川來生色,可是真正到這個聖地來朝拜的話,我們主要是學習聖和賢的心法,主要是起到這樣的功德,這個地方叫東崖,是因為它在化城寺的東面,是處於天台頂,和前面的神光嶺的中間,九華山它都是一嶺一嶺,一脈一脈的,以天台為最高頂,周邊有九十九個嶺,為什麼叫九子山呢?就是圍繞的像兒孫滿堂一樣,這個東崖呢當時就是地藏王菩薩,初來到九華山的宴坐之處,那會兒金地藏到這裡,後面這個崖,下面像一個屋子一樣,所以又叫宴坐崖。

後來在這裡呢,又建了一個寺院,現在上面叫做東崖禪寺,那麼去到前面的百歲宮,這裡是必經之處,看一下,對面能望到當時地藏菩薩,也就是金喬覺比丘,拜經的地方,叫拜經台,下面一望無際都是竹海,那我們剛開始給大家講到說,為什麼叫地藏,地藏就是他有生長的意思,這個地藏菩薩,他有一個功德,就是能讓萬物,草木,糧食能長的滋潤肥美。

特別是這是一則正史裡邊記載過的故事,就是在萬曆年間,明代的萬曆年間,當時饑荒年,所以方圓多是裡不長糧食了,沒有吃的,就只有九華山,這一帶呢,你看下面都是竹海,沿途,從竹子的那個上面,開了花,結的糧食,像麥子一樣,當時救活了好多人,因為可以當做糧食吃嘛,一共歷史上有這麼兩次的饑饉年,都是地藏菩薩慈悲,也就是偏這裡顯聖,示了這個靈驗,跟他有因緣的眾生,受到這個恩惠,這是在正史裡面記載過的史實,所以你看這個聖地呢,不可思議,昨天我們現炒現賣一下,看這個九華山誌的時候,還寫到唐朝有一個叫做,叫做健可的,是一個官,官宦,他當時信佛,到了廟裡邊就問出家的僧人,說我要是相信佛菩薩,該依靠哪一尊呢?說地藏菩薩慈悲,自彌勒菩薩(下生)以來的眾生,都歸他管,你就以地藏菩薩為本尊。

那麼古人非常的虔誠,他就把地藏用檀香木,做了三寸高的這麼一個地藏像,就繫在他的髮際裡邊,後來他每日就是稱念地藏王菩薩,這在經書裡邊也說了嘛,說功德無量,那麼稱念地藏王菩薩,有一次呢,因為他為官呀,有一次在兵馬亂的時候,大概是有異兵吧,就把他圍起來要砍的時候,當時就看到他頭頂上的這個髮際裡面放光,把那個賊兵都給嚇走了,後來還有一次就是,兵亂完了以後,他又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上任,換了官職了,上任的途中有他宿世,也就是宿世的因緣吧,今生結的仇家埋伏在路口,要打算把他害在這個路途中,結果,等這個健可這個官,這個人經過這個路的時候,一路上,他的那仇家,埋伏在的那些,想害他的人,看見的全是比丘,就是出家人走過去,沒有看見他。

所以後來才知道說,原來地址菩薩,一直在暗中護持,大為震驚,就自始,始終受持地藏王菩薩名號,一直到,有一次到了一個地方,他是住在一個山腳下,那麼晚間呢,就有一個像小孩一樣的聲音,告訴他說,早走早走,快走,他還很奇怪,覺得說這是什麼意思,那麼他就離開這個地方,又往他方去了,果不其然,晚上這個山洪就從山上衝下來。就把他住的這個客棧,就給沖的淹沒了,如果他再住一晚上,就必死無疑。

這個人一輩子虔誠的供養,恭敬稱地藏王菩薩,直至他死的時候,雙手合十,念佛迴向,而且在走的時候,他這個髮髻裡面,依然冒出來這個,就是供的地藏菩薩的光,直指天際,所有的人當時都看到了,後來他這個身體就是,嚥氣了以後,那個光就沖著天際就收回去了,就是在《九華山誌》裡面,在各個聖跡呀,還有名勝呢,後面附了這麼一則,就是提醒大家,我們來尋訪山川靈秀,一切美景盡收眼底,不要忘了這是佛教聖地,而且是地藏王菩薩的應化道場,來到這裡的人都是跟地藏王菩薩有緣的,所以要學習地藏王菩薩的這種,大願慈悲精神,你看,四大名山,特別是九華山,有一股別的山沒有的幽靜,這就是地藏王菩薩,他的這種願力宏深,這種同步的感應吧,這個應化道場的特色,也跟菩薩的功德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我們來到這裡,要念念不忘,不要忘了,欣賞美景的時候,要念念不忘地藏王菩薩,稱念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也對地藏王菩薩生起信心,常依著《地藏經》所授予我們的,這個教法,依教奉行,真能長期執持下去,必然將來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同步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常說,地藏菩薩的大願,跟阿彌陀佛的大願,其實確實是同步的,地藏菩薩發願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言外之意就是眾生都成佛了以後,他就成佛,阿彌陀佛說,假如生到我國土的,眾生不成佛,那麼我就不成佛,他已然成佛,那麼就意味著眾生必然成佛,所以兩位佛菩薩的願力是完全一致,在這個娑婆世界,跟我們眾生偏有因緣。希望大家能夠發願,很多人學佛是起源於地藏菩薩,就是他代釋迦牟尼佛,護佑彌勒出世以來之前的眾生,那麼阿彌陀佛就在西方極樂世界,等我們回到我們的本有故鄉,這是一個相當完美的結合,是非常殊勝的法門,請大家在參學九華山的時候,也可以好好的去悟他一悟吧,阿彌陀佛。

天台峰

好,阿彌陀佛,我們經過跋山涉水,名山道場就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長,一路走上來,現在在最高的這個寺院叫天台頂,九華山的天台峰是從黃山那個山脈過來,入到清涼境裡面呢,形成了一脈,在九華境內是最高的山峰了,所以這裡也是菩薩法身,俯瞰紅塵的至高點,確確實實一路上來,再往下看的話,就覺得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沒什麼意思,上到這裡就跟出了紅塵一樣,這就是天下名山僧佔多,為什麼,就是清修之地,有這樣的加持力,那麼關於九華山來源,怎麼緣起的呢,當時就是在這個地界上,那麼金地藏菩薩,金喬覺修行的時候,他在洞裡面,一個人在山裡面打坐。

這裡邊有一個大富長者叫做閔公,現在我們看到地藏王菩薩兩邊,一邊是一個年老的長者,一邊是一個出家人,就跟這個典故有直接的緣起,閔公當時是一個很樂善好施,特別篤信佛法的一個大護法,那麼他每次都要供養,供養呢要請一百個僧人來應供,每次都九十九個缺一個,後來他就去請這個金喬覺,地藏菩薩來應供,湊成一百個人,來圓滿他這個功德。

但是呢,金喬覺提出了一個條件,說你得借我一塊兒袈裟地,讓我來用功辦道修行,那麼閔公就說一塊袈裟,你能蓋多少地方呀,那就借你吧,大不了建個茅棚你住一住,結果當時這個金地藏就用神通,把一塊袈裟,整個這個九子山就給蓋住了,這就是後來在這兒,完全就閔公把這個九華山境內,都是他們家的,供養給地藏菩薩,做了四大名山之一道場,這就是九華山作為地藏菩薩根本道場的由來,後來因為這個閔公,對地藏王菩薩生起了信心,也讓他的兒子隨著他出家了,就是在地藏王菩薩旁邊的另一位侍者,叫道明和尚,這就是之所以我們現在把它稱之為四大名山之末,叫做幽冥界,眾所周知,五台山叫金色界,峨眉山叫銀色界,普陀山叫琉璃界,九華山叫幽冥界。

當然這並不是說,地藏菩薩排在前三位菩薩之後,如果從經典裡來講的話,當時你看講到說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彌勒(普賢)菩薩他們的願力也很大,但是其願尚有畢竟,也就是他們的願力還是有了有終有限的,只有地藏王菩薩的願力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在此方面,可以說從緣起法上,地藏菩薩的願力更勝一籌,那我想把它四大名山排到末尾,也有這種承擔精神,就是他的願力作為一個最後的承載,為什麼呢?因為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最後托付給地藏王菩薩,這是在經典裡面明文表達出來的,而且當時《地藏經》其實就是一場蕩氣迴腸的託孤法會,把所有的十方的菩薩呀,天人呀聚會一處,把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彌勒出世之前的所有眾生,都托付給地藏王菩薩來度化和護佑。

所以一般我們現在從經典裡描繪的形象,他有兩種形象,有時候地藏王菩薩是菩薩像,那麼他的身形大概是白色的,一手拿著蓮花,托著蓮花,上面有法幢,一手拿著寶珠,還有一種地藏王菩薩居多,就是他是以比丘身份,出家人的身份,一手托著摩尼寶珠,一手拿著錫杖,這是他常見的一種形象,特別是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地藏王菩薩的形象出現在一個火堆,火坑上面,下面是熊熊的烈火,這就有一個比喻說,我們在紅塵裡面的眾生,輪迴因果中,就像在火宅,火裡邊燒一樣,特別是地獄的眾生,受苦更加的灼熱。

那麼就從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去救度,由於地藏王菩薩的這種神通妙用呀,在經典裡面也有說過,就像虛空藏菩薩,他的因地修行的時候,因為觀虛空作為他的觀境,最後修成就,所以虛空藏菩薩一來呢,所有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不見了,化為虛空,地藏王菩薩他現身的時候,一切的大地變得非常的沉重,一切眾生抬腳的時候就異常艱辛,這就是他們修行的神通功德,地藏王菩薩因地就是修的這個法門成就,那麼這個上面是天台頂,等一下我們就循著這條路一直上去,去拜一拜,這是九華山的至高點,可以也說是地藏王菩薩的視野吧,上去以後,會有更大的加持,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剛才呢我們上到天台頂拜一拜,在裡邊寫了兩個牌位,就是恰恰這兩天來這邊朝拜,咱們北京那邊的同修,有兩個居士舍報往生了,這一期的因緣到了,那麼可能他們也有這個福德吧,剛好我們現在的通信工具,就通過電話和微信這邊兒,就通知到我這兒來了,那剛好我今天朝拜這個最高的大雄寶殿,就祈禱一下地藏王菩薩,給他們兩位寫了兩個超度牌位。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疑情,覺得說他死了,你離得這麼遠,在這兒又寫了個牌位,然後這麼多的師父們念經,就念一個經迴向,離的那麼遠,能夠回的到嗎?能頂事嗎?且不說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老人家在經文裡面金口宣說過,做功德迴向,因地,地藏王菩薩在因地,做這個光目女的時候,曾經她發的願力,就做的迴向,為她媽媽超度,所以我想,菩薩能夠相應這樣的行願,我們同樣也應當信受,而且我們常說自己做功德,給自己的六親眷屬迴向,到底頂不頂事兒?

這個事情很明朗,我們說做的這麼個事情,誰都很容易就做到了,這個道理是極深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就很簡單的比喻,我們每個人去吃飯,那麼他自己一口一口吃的時候,這是說的對,說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但是假如果他不能吃,有能力的人去餵他的時候,也能飽,這就是我們去寫牌位,超度迴向的功德,而且從理上來講呢,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我們的信願力,法界的自然功德力,和佛菩薩的這種大悲願力,三者完美結合,就讓他成功的能夠超度往生,離苦得樂。生到善道,乃至往生淨土,這是確信無疑的,但是這個道理呢,一般很難悟到這個深處,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你相信他,心誠則靈,因為菩薩的心永遠都是靈的,我們的心靈了,跟他對應了,這個事兒就辦到了,阿彌陀佛。

好,阿彌陀佛,上到天台頂,現在開始下行了,原路往下走了,路過這個地方有一個叫觀音峰,大家看到了,對面有一尊觀音菩薩顯聖,披一個黃的披風,這塊石頭呢,這裡可能角度還差一些,在上面寺院常住師父們把門關起來了,有點晚了,在上面看上去的話,完全就是一尊觀音菩薩的側影,那由此想想,菩薩們都是橫向聯繫的,特別是在《地藏經》呀,大家跟地藏王菩薩結緣,都是從《地藏經》起源,《地藏經》裡邊呢,這部經典特別殊勝的是,裡邊所有的祈請者,幾乎都是登地的大菩薩和法身大士,乘願再來的長者呀鬼王呀等等。

這裡邊的一線菩薩,像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普廣菩薩,還有虛空藏菩薩,當然也少不了觀音菩薩,這麼大的法會,是一場託孤大典一樣,在下卷裡邊,有一品裡邊,專門就是釋迦牟尼佛囑託觀音菩薩,讓怎麼樣呢,把地藏王菩薩,在這個時間,我們稱揚讚歎頂禮供養等等,一切的功德利益呢,向觀音菩薩全情的給說了個遍,最後留了一句話是什麼呢?希望觀音菩薩以這個神力,留護是經,就是把這部經典給傳揚出來,地藏菩薩種種功德利益呢,給宣揚開來。

所以就此來講的話,可以說,觀世音菩薩,是地藏王菩薩負責宣傳部分的主管,那麼我想不管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或者是地藏王菩薩,他們都是後補佛了,在他們的修證功夫上來講呢,都是一線水平,那麼能夠這樣互作因緣增上,各自在各自佔領優勢的國土裡邊,相互讚歎,這才是法道大興的一個標誌,我們現在學佛法也是需要這樣的聯繫,一個人什麼都做不成,真正要去弘揚佛法,真的得有一個相互這些,就像大菩薩聯手一樣,才能讓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

特別是,釋迦牟尼佛最後囑託觀音菩薩說,地藏王菩薩跟這個世間有大因緣,讓他好好傳揚,留護是經,其實這個大因緣從哪裡體現呢,就是從他讓觀音菩薩來護持《地藏經》,護持地藏王菩薩來體現的,因為觀音菩薩跟我們南閻浮提眾生呢,那是沒的說,剛從普陀山回來,不知道釋迦牟尼佛,不知道佛教的,都知道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分身散影,無處不在,瞧,他現在就在對面的山頭上佇立著,而且很多年了,前面還有他的本尊阿彌陀佛的名號,等一下大家就可以看到,阿彌陀佛。

肉身菩薩

好,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尊肉身(菩薩),又是九華山的五尊肉身(菩薩)之一,叫做慈明和尚,他們當地俗稱叫八百斤,就是他特別能夠吃苦耐勞,真正的修行人就是這樣平平淡淡,江蘇人,後來曾經在現在最有名的,揚州高旻寺的禪堂住過,那會兒親近來果老和尚,就是老老實實當飯頭、庫頭、典座,就是一系列,寺院裡的這些吃苦耐勞的活了,他都曾經幹過,受戒在最有名的南京的寶華山,那是非常有名的律宗道場,尤其老和尚一路走來,緣起非常殊勝,九零年的時候圓寂,圓寂以後徒眾也是依然裝缸,三年出來肉身不壞,當時啟缸的時候,天上都放著彩霞,所有人都聞到這個香味,後來到零八年的時候,供奉在這個,肉身殿下面的地藏禪寺,殿堂裡邊,現在還受著十方有緣的人來膜拜,這是這裡最有名的一尊肉身(菩薩)之一。

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參訪這次肉身菩薩的第二站了,就是九華山最有名的百歲宮,大家知道早上我們去到,金地藏這個肉身殿,那麼從那邊一個山澗繞過來,最高處就是東崖的盡頭,這裡叫百歲宮,恰巧有意思的是,我們也是從北京法源寺來,這位老和尚也是家住在北京的盧溝橋,原來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在五台山出家,後來離開五台山以後,就聽說這裡有修道的人,在這裡有成就,就一路走走走,走到九華山來。

到了這兒以後呢,他聽說那邊兒有一個肉身寶殿,是地藏菩薩,金喬覺,修成就了以後,他在這邊找了一個石頭,就朝著那個肉身殿,建了一個亭,每天就是,大家知道,九華山最有名的就是,九蒸九曬的黃精,就靠那個滋養色身,甚至有時候生吃的話,七天多都不覺得餓,他的修行功課是什麼呢?二十天刺一次血,然後用這個血來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一直書寫了有八十一本,現在還在九華山的博物館,就這樣的一位老人,修道一百二十多歲的時候舍報,舍報,他是繼地藏王菩薩以後,這裡最有名的一位肉身(菩薩)了。

因為他那個年代還屬於,圓寂的時候,屬於崇禎皇帝,明代的時候,那麼當時三年啟缸,肉身不壞以後,就供在這裡,你看這裡邊寫的還是:御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就把當時他給供養在這裡。整整一百多個春秋,他從來沒有下過九華山,就等於說這個肉身菩薩又再來。那麼當時還有一件事情,已經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了,康熙年間,因為這裡的香火還是一直延續下來了。

但是有一天,廟裡面著火了,著火了以後,廟裡的常住師父都急了嘛,一直火燒燒燒,就燒到這個肉身殿了,當時滅不了,沒辦法了,大家一起去禮拜,合掌祈請,說您老人家,這個崇禎皇帝修的寶殿,到我們手上要燒完了,覺得對不起,因為想把他搬的請出去呢,搬不動,剛才我們可能看到了,拍了一個短短的鏡頭,因為我們常住上有規定,不讓拍這個近距離的拍,但是大家都有眼福,已經有的鏡頭給大家瞻仰一下,當時呢,搬不動,搬不動以後,沒辦法跪在那兒請,話落地之間呢,突然老人就顯靈了,當時把這個胳膊往起來一架,現在他的胳膊是這樣的,往起來一架呢,正好就是,等於說把這個火勢給擋住以後,就把火給滅掉了,這是在九華山婦孺皆知的事情。

後來,一直到,你看我們現在,剛才那個碗,還請到了幾個碗,就是百歲宮的那個碗,老人就是在圓寂了以後,又有一次顯靈,他的一個分身,去到離這兒不遠的江西,景德鎮,離這兒不遠的江西景德鎮去化緣,到了這瓷器場了,說給我一支筆,我想化緣一個碗,就一支筆上面寫了九華山百歲宮,結果那個瓷器場把這一個碗燒進去以後,整個一爐出來的,八萬四千個碗,數一下,全是九華山百歲宮的碗,後來,就順勢這個因緣,就把這個碗給供養到九華山百歲宮,那會兒打千僧齋,乃至所有全山的僧眾,過堂用齋,甚至居士們來了,都用這個碗,所有廟裡都用這個碗,直至解放後的時候,這個碗還有兩千多隻。

那麼到了後來可能也是零零碎碎的打了,到現在,在那個下面博物館裡面,還有兩隻,就是當時這個無暇和尚,又把他稱為無暇和尚,分身又去化緣,那個碗還有兩隻,現在我們剛才廟裡的,香燈老師父也慈悲,我們去結點緣,做點功德,現在還發這個紀念,剛才請了三個碗,上面還是寫的九華山百歲宮。那麼這個肉身(菩薩)呢,怎麼保留到現在的,因為中間不是眾所周知,經過一次文革嗎,那當時沒辦法把一塊賜給他的,兩塊匾額,和他寫的血經,跟那個用鐵打起來一個,就是這樣一個欄杆,把肉身給埋在下面,埋在下面以後,廟裡的師父都知道。

那個年代結束了以後,到了七七年,當時中央辦公廳的,有到來這兒視察,視察以後就匯報了這個事情,就說,當時很擔心,不知道肉身已經在不在,有沒有爛掉,最後七七年又把,找到那個原址,挖開了以後,外圍的鋼鐵,築的那個鐵圍的那個欄杆都朽掉了,腐朽掉了,但是肉身還是完好無損,直到現在,我們進去看的時候,還是這樣的一個姿勢,還供在裡面的無暇和尚,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又要疑問了,覺得說,怎麼會有這樣的,是不是經過什麼處理了?但要這方面一定不要有誤會,因為我們的肉身,人死了以後,都會腐爛的,你再怎麼處理,如果沒有修行,有這個大功夫的人呢,他是留不下這樣的全身舍利。

那麼身為九華山的這個法脈來講,等於說,你比如說,在那個年代,把他埋下去的時候,就是眾生跟他暫時的因緣沒有了,等到再一個時代的眾生,跟這個肉身菩薩,全身舍利的因緣出現的時候,他又重見天日,好比像我們說,就在法門寺的地宮裡面的佛指舍利,是一模一樣的這個緣起,現在我們大家,可以說是太平盛世,而且大家來參訪一次名山,已經非常方便了,直接可以坐著索道就上來,拜肉身菩薩,這可能也是一方面呢,福報具足,因緣具足,另一方面,可能有時候就會影響我們的發心的這種虔誠,因為太容易了,所以以後大家來這裡朝拜的時候,盡量發這個殷重心。

確確實實就跟老和尚還在當時,給我們現身說法一樣,能生起這樣的心呢,才能得到真實的功德,這是九華山,繼金地藏菩薩的肉身之外,最有名的,也是為人最所知的,一尊肉身菩薩,現在供在東崖的百歲宮,大家來九華山朝聖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肉身殿來朝拜,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兩天的參訪,我們已經給大家把,這五尊肉身(菩薩)都做了一個瞻禮,那麼對於九華山的肉身菩薩,是教內外都是知道的,曾經有據可循的,記載一共有十五尊肉身菩薩,那麼後來留下來的有十尊,可是文革中一共給毀了五尊,現在留下來就是這五尊,那麼剛剛我們瞻禮完的是最後一尊,是比丘尼,一位師太,叫仁義法師,關於這個全身,這種肉身,我們通常稱之為全身舍利,舍利有很多種,一般我們都是指的說結晶子、堅固子,那這些都屬於骨舍利,或者血舍利,還有髮舍利,偶爾有時候有天降舍利,有大德講法,或者做大的殊勝的法會的時候,也會感得舍利出世,但是九華山的這些肉身菩薩呢,全部應該稱之為全身舍利。

舍利就是由戒定慧,清靜無染的一個道人,以他的修行功德感得留存下來,讓後人起信,而做這麼一個呈現,那有時候我們也會有一種誤會,或者說辭,特別是喜歡相信科學,總覺得,因為這裡的全身舍利,在圓寂以後,要有一個坐缸,坐缸的時候還會採取一些香灰呀,檀香粉呀,等等這樣的一些處理,那麼有人他會覺得說,這肯定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才使他留下來的,這就大錯特錯了,你看九華山這麼潮濕的地方,我們衣服稍微不小心,幾天就發霉,這個舍利不單單是在缸裡邊,要經過三年左右的這樣的一個時間週期,就是把他請出來供在那裡,每天他是跟外界的空氣都接觸的,盡管貼了金,可是他還是,如果沒有這個修行的功德所感的話,他是一般人不會有這樣的留存。

正常的一般我們說,沒有修行的凡夫的話,這樣的情況下,幾天他就會爛掉,就會臭掉了,所以這個確確實實是從修行功德中來的,不是從技術處理中來的,那麼像這個,我們昨天在百歲宮的無暇和尚,他的這個肉身經過地下又十年的儲存,上來的時候貼的金,挖出來的時候貼的金已經都脫落了,可是他的肉身還沒有壞,距今都有四百多年了,那地藏菩薩現在在肉身殿更是如此,所以我們一方面知道說,肉身是從坐缸三年啟的,這樣的一個程序,來再進行貼金供奉,另一方面,從信心上來講,一定要相信,這只是從修行功德中來的。

像我們剛剛進去通慧禪林,(這個仁義法師),她三年出缸以後,連她的這個,她本身是女眾,但是她出缸以後,連她的女性的生理特徵都給修的沒有掉了,修成丈夫相了,這又作何解呢?所以我們常說的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就是用我們凡夫的視野根本沒辦法推測,包括我們所能做到的實驗,理論的推比,等等,你到不了這個現象的境界,只能用我們說諸佛菩薩的這種修證,內證的功夫所感的,才有這樣的呈現,這就是九華山,我們一路參訪肉身菩薩,所給我們留下來的一個這樣的一個殊勝道場的加被吧,使十方的信徒都能夠感受到,他們的這種修行功德的不可思議。阿彌陀佛。

跟著山裡面的師父給指引的,我們一路從後山上來,到了這裡有一個非常幽靜的一個地方。一個盆地,怪得很,九華山外面那麼的懸崖峭壁,但是到裡邊來是盆地。阿彌陀佛。循著這邊走,前面就是華嚴古寺了,這個寺院有一千多年了,是金地藏菩薩來到這裡的第一修行處,當時他來到這兒的時候,就住在這個地方修行,到這邊走,還有一個喇嘛塔,這個喇嘛塔可能在北方漢藏交流的多,或者是四川,但是在內地安徽這樣的地方,有藏地的喇嘛來這裡,還真是少見。

這邊有一塊大石頭。說是他打坐的地方,這塊石頭上打一坐,真是清涼。一直循著這邊走,還有兩棵樹,非常對稱,就這麼粗,四個人都抱不過來,我記得九華後山,將近十年前來的時候,那邊兒有個白象洞,下面岩石裡面還住了一個老和尚,但是今天的時間來不及了,這邊還有一個老和尚的塔,這邊也有幾位老和尚的塔,但是都是不知名的,這裡修行過的吧,看,這裡還有一個缸,這就是九華山肉身三年的考驗期,就在這個缸裡面見分曉,不知道這裡邊是不是現在也有一位老和尚。

阿彌陀佛,大家看,今天我們來到九華後山,這邊比前山那邊的人要少一些,非常清淨,但是這邊肉身菩薩的數量一點也不比前山少,剛剛我們路過的時候,新結的因緣,有兩位師太,剛才我們給大家看過了,就是近幾年才開缸出現了肉身,都已經裝金供在那裡了,這邊最讓大家能夠,當地九華山,稍微年長一點的人,都見過他,並且津津樂道。

就是現在供在肉身殿裡的,大興和尚,大興和尚也是活了一百歲,他是九華山當時的傳奇式人物,一般都覺得他瘋瘋傻傻的,有點看不起他,直至走了以後,才留下來這麼一尊金身,很小的時候,那會兒生下來家裡窮,而且無獨有偶,他跟六祖一樣的示現,是從生到圓寂,一個字都不識,小時候家裡窮,別人給弄點吃的呀什麼,他就很孝順的回去,孝順他媽媽,後來還當過兵,完了以後到九華山來,這裡百歲宮剃度出家的,就是在我們昨天那個無暇金身的那個地方出家的,出家了以後,他的修行方法,什麼也不幹,就是在幹活的中途,二六時中就念,空空空,就念一個空,別人還以為他念念有詞,說這是一天干什麼呢,都不知道他的內證功夫。

一直後來,你看現在把他,現在一個殿裡面供奉起來了,後來他住的這個常住寺院裡邊,由於有一次有點疏忽,外面的小孩兒去玩雪,他在屋裡面烤火的時候,跑出去就跟孩子們一塊兒玩去了,結果屋裡著火了,就把這個大殿給燒著了,當時的一個小的破敗的一個殿,那別人覺得他這個不負責任,他自己還說,舊的不燒新的不來,果不其然,現在已經在燒的那個地方,又蓋起一座新的殿堂,非常莊嚴,當地的小孩子有什麼病呀,去讓他給摸摸頭就好了,就這麼一位神奇也非常平凡的僧人。

到走的時候,念了三天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說要來接引他了,而且告訴大家,他說百歲老人三年以後開缸,但是因為他平常沒什麼,就是,大家覺得他都不如一個一般人一樣,覺得沒什麼就也依著他的意願坐缸了,但是沒人搭理,這個缸當時就放在這個草坡上,還有放牛的人拉去牛,但是牛很怪,不吃他缸邊的草,也不去蹭這個缸,直至八八年的時候,說到底看看這和尚怎麼樣了,把這個缸啟了以後,衣服什麼的都破了,但是身體沒有壞,而且跟金屬一樣,也有這個鏗鏘之聲,大家看到的,其實這些肉身(菩薩)來講,那當然法身都是平等的,但是他們的示現差別相。

大興和尚確實是端坐,非常端坐,而且挺的筆直,這是有點類似於南華寺的六祖慧能大師,而且很小,這些肉身都很小,我們有時候知道,聖人在圓寂了以後,他的身體會縮,這是一個大家,教內的人都知道的現象,現在把他建塔供在這裡,大興和尚的肉身殿,這在九華山也是非常有名的,因為什麼?他就曾經生活在我們九華山居民的身邊,都知道他的存在,但是只知道他這個色身是這樣的,不知道他是菩薩乘願再來,現在已經端居在塔中了,以後來九華山,一定要到後山來拜一拜大興和尚,非常了不起。

他老人家,看不識字,只說了一句話,終身的跟別人分享的法語就是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能把這一句話修好了,三藏十二部都不用看了,阿彌陀佛。

肉身菩薩-大願

阿彌陀佛,我們到了九華山的開山鼻祖寺院了,這叫化城寺,這個地方是整個九華區的核心,向四面看,那邊的百歲宮,後面的,這面的肉身寶殿都是一目瞭然的。這個寺院很有意思,它的名字就可以從中體現出來,佛法的真諦,為什麼叫化城寺呢,這個典故出自於《法華經》,《法華經》裡面講到佛陀為了帶領著他的這些弟子們,好好修行,最後邁向成佛的地步。

但是就是在修行的路程中,我們常說非常艱辛,在經裡面,佛也曾說過,修行如一進九退,就像一個人進九個人往後拽一樣的,特別是在這個五濁惡世修,難度很大,那麼當時呢,不是釋迦牟尼佛就教導了,他的教法有大乘小乘嘛,阿羅漢,修道這個地方,跳出生死,我們通常沒有褒貶的意思,通常習慣把他稱之為小乘佛法,那麼邁入大乘佛法的六度萬行,稱之為大乘佛教,那麼最終的目標都是要成佛的。

為什麼說要設這個小乘教法呢?就是他的弟子們,隨著佛陀修行的時候,一邊走一邊走,走著走著太累了,就會退心,在這種情況下,釋迦牟尼佛就設立了一個什麼呢?中間,比如說成佛是五百里,他就在三百里的地方,說這個地方就成佛了,到最終的我們的目的地了,所以大家都聽起來非常歡喜,就以為住在這裡面,說到了目的地,在這兒先歇一歇,歇完了以後,釋迦牟尼佛說,好,這裡只是一個化城。

然後呢,還有真正的寶所在五百里的地方,但是大家都有了精神了,差不多也有了一些體力了,繼續走,直向成佛的地步,叫五百里的寶所,所以化城,就是我們的一個方便善巧,為了修行人能夠中途歇歇腳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化城寺,典故就是從此而起的,當然我們常說借假修真,我們現在整個這個世界,其實都是如幻如化,我們自己的身體也是如幻如化,一切,每天的生活都是如幻如化,如果能不斷地這樣去觀,它的如幻如化的本來面目,那麼就是修行的功夫就能增進,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當真,當真的時候就是依然在生死輪迴裡打盹,這就是修行的迷悟之間,化城寺,就是讓我們在修行的路中呢?記著要不斷的前進,累了,可以臨時歇歇腳而已,好,阿彌陀佛。

好,阿彌陀佛,南無地藏王菩薩,各位有緣,大家看到,我們今天,通過兩天非常殊勝的朝拜,那麼今天又要功德圓滿了,打道回府了,正好在此呢,說一次我們這次朝山的殊勝和一些見聞。

這次除了我們把這個九華山主要的寺院道場,還有一些聖跡,特別特別是這幾尊肉身菩薩,全部給拜見到了,那麼也在我們的影像中,一起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夠見者生歡喜心,能夠增進信願,能夠加功修行吧,特別是從佛弟子的角度來講,那麼有見聞者,也至少種個因緣,這也是,菩薩慈悲願力的一種體現,所以說一路下來也是,可以說法喜充滿,當然,也有一些見聞,促使我們也心生了一些想法吧。

我想這也是現在的佛弟子們,出來去朝拜的一個共同的一個感悟吧,因為確實現在的佛門,本來是天下名山僧佔多,都隱在名山大川裡邊,但是隨著這個交通的便捷,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一個相互的融合,甚至可以說是衝擊吧,在這方面,大家都會有一些遭遇,特別是在這樣的佛門聖地出來的時候,去禮拜,那麼會被一些商品,旅遊項目等等給被迫的也有一些經濟的目標,讓我們感到不快,當然這,如果說從當今時代來講,也是人之常情,沒辦法。

我們發展到這個時代了,就是以市場,以經濟為唯一的牽動力,共業如此,但是有時候,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我覺得,也還是可以避免的,你比如說,我們來到這裡朝拜,大家看到了,名山道場,這裡叫九子袈裟,就是說一個聖地,他的根本的內涵從哪裡體現?他的,也就說白了,他的魅力從哪裡出來呢?一定是要跟佛法僧有關的,離開這三個,不是佛法。那就只能說沖淡的、殘留的信仰,似是而非的信仰,或者說一個經濟項目的體現。

我們看,為什麼叫九子袈裟呢,如果大家讀過《地藏經》的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在法會現場,觀音菩薩也在,文殊菩薩也在,包括彌勒菩薩,定自在王菩薩,等等都在,但是他只把末法眾生的慧命托付給地藏王菩薩,為什麼?就是地藏王菩薩現的是什麼呢?出家相,也就是披著袈裟,而且這個九華山,這個九子山,之所以成為菩薩的修行道場,就得益於他一襲袈裟展開了以後,所覆蓋的地盤,由此,我們就可以做這樣的一個理解,就是一個聖地,首先第一個命脈,就是要有佛法,要有道,要有修道之人,要有表法之人,要有住持道法的人,如果你脫去了這一個,主要的心臟的話,那麼也許剩下的就是軀殼了。

那現在因為我們有時候,很多聰明的商人,具有這種視野,他把它作為一個投資,然後我們進去了以後呢,是無量的這種刻意的誘導消費,然後把這個信仰乃至這種三寶的流通物,都依附在這個價格和經濟收入上,這就使得,確實會傷害到一些,佛弟子們來朝拜的心態,也就是這種法喜吧,感覺到有一些衝擊,所以在這方面來講呢,我覺得應該把佛法內外來看,道場,名山道場,有法是有三寶,有寺院,有住持的僧人,清淨僧來住持這個整個的法務,這是唯一他們可以做的事情,也是必須他們來做的事情。那我們來所謂的扶助旅遊呀,外圍的這些基礎設施呀,等等這些。

這今天說個題外話,這完全可以把這個作為我們的收入,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可以相得益彰,可以都得到法的利益和世間的利益,不要相互逾越,更不要相互越位吧,住持法的就是住持法的,那麼外在的護法的,就是護法的,那麼世間搞經濟旅遊的,就是搞經濟旅遊,各做各的,可以完全同時這樣很和諧的在一起,不必相互這個,一定要覺得有一個你來我往的,這樣的一個地盤一樣的,這就不太好了。

再一個,從佛教的內部來講,你看現在其實主流媒體中,很多時候都會對方佛法有些消息,但是幾乎很痛心的讓人,看到都是負面消息,為什麼說,這麼樣的名山大川,這樣的肉身菩薩,在禮拜的時候那種加持力,我們感受不到了,沒有人知道,所以有時候,在佛門裡面,名山道場因為長久以來,吃著老祖師爺的,可能說這個,吃著這個怎麼說呢,老家底兒吧,所以有時候很少有出去弘揚的意識,縱然來了香客或者遊客,也是很多時候是以欲勾牽,但是不去入佛智,這就越發使我們對於佛法的認知,始終停留在一個要麼是迷信,要麼是世外,離得很遠,要麼就高深莫測,跟自己沒有關係,這就是我們現在佛法的一個尷尬。

所以名山道場佔據這樣的優勢,應該把佛法向外什麼,弘揚,特別是正知正見的這種,佛教的智慧,它絕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由此以來,我們可以說,真正的一個佛法的流傳,和它的健康,是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的,教內外所有的同門,同仁們來維護,一方面就像這塊袈裟一樣,袈裟不可以鬨搶,不可以割裂,但是這塊袈裟也不能夠束之高閣,一定要把它進行展示,完美的展示,這才是可以說滿了我們地藏王菩薩,這樣的一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

所以就此來講呢,希望我們有識的同仁,能夠這樣來理解,能夠這樣來認知,如果有能力的話,這樣去推動,那才叫做弘揚佛法,才叫做發展經濟,是非常完美的,並沒有矛盾,我想這也是,這次朝山,說的一件題外話,當然從根本上來講的話,地藏王菩薩的聖像,但凡能夠一瞻禮,一讚歎,一供養,都得無量的福報,願這次朝山的功德,迴向一切眾生皆成佛道,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