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好,各位我們一起合掌。各稱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

好,各位法侶們,我們念到說「華嚴會上佛菩薩」,大家都是華嚴會上佛菩薩。華嚴會上佛菩薩,我們念《行願品》裡面,讀到說,雖然有十大願王,最後都導歸往生西方,所以大家要念佛,要懂得念佛。不管我們現在結這個法緣,好像到了極樂世界了,這麼多經,想聽什麼就聽什麼,我們這兒也算一個極樂世界講堂。但是,要念佛,才是往生的正業。我想往生呀,至少就是你想投機取巧,又懶散不想修,至少要到一個什麼水準,就是念到到你,哪怕說有時候會繞個彎,耍個把戲,左一下右一下的,但是一念,你就回來了。不是說這個心一退,一懈怠,精進提不起來的時候,好像再念的時候就沒感覺了。

善根也沒有了,福德也沒有了,提不起那個往生的心,對於西方真切的這種信願這個心提不起來。至少你說這段時間,我懈怠了一下,只要你再一回頭一念,馬上就念進去,馬上就把這個往生的希望就念出來,馬上就覺得說,假如果我這會兒到了生死之際,那麼誰,有善知識把我一拽,我自己又回來了。誰是善知識呢?到那時候,一個是阿彌陀佛的外善知識,西方三聖,一個是自己的信願,內善知識,這樣一拍即合,往生還是可以的,品位我不能保證,往生應該還是可以的。

所以大家要常念佛,念一句就增進一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要知道他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知道他又把彌陀的願力更顯一層。要念念這樣,把這個救命的繩索一定要拽緊了。這也是我現在,因為有些法務因緣中越來越多,有時候就真的是左一下右一下。但是我自己覺的這個信願倒是沒有倒。這樣的話,越來越發現,確實念佛。剛剛講完《彌陀要解》,蕅益大師說了,以信願來莊嚴一聲阿彌陀佛,真的是妙不可言。所以,大家不管來聽什麼經,聞什麼法,一定要記得念佛。回去私底下,在二六時中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本命元辰,救命稻草。

那麼,今天我們來聽《華嚴經》,進入到第三個大的版塊,就是要開始講正文了,第三講。上兩講,一次是經前玄談,一次是經題的貫解。因為上個月,普陀山傳三壇大戒,就是出家人比丘,要確立他的比丘身份,很莊嚴的一堂法會。所以,因為我現在不是到了這個體制裡邊,因緣中常住上安排有一些需要擔當的角色,所以耽擱了一個月。那麼這一次因緣又到了,我們今天認認真真,請大家提起來,提起神來,把今天的這個法務,能夠莊嚴地進行。

我們今天講的題目就是:《世主妙嚴品第一》,就講到這個莊嚴的功德。《世主妙嚴品第一》。大家不要忘了,一部《華嚴經》一共有三十九品八十卷,我們講的這個版本,這個要心裡有數。

三十九品八十卷,《世主妙嚴品》一共有五卷。這一品一共有五卷。也就是三十九品裡面的第一品,叫世主妙嚴品,八十卷裡邊,它佔了五卷。全稱叫做「一切世間主」,就是咱們這個世間,「一切世間主莊嚴法門威德名品」,名字的名。

為什麼在這部經前用五品的篇幅來,像每一部經典不是有序文嘛,來這樣介紹這部經典的地點、人物、功德法門,種種諸如此類。我們要在聽之前,跟大家提醒一下再次。我們一直在提醒這個,就是我們來聽《華嚴經》他有一個好處,這個好處有一個什麼功德呢?就是說他能夠全部的展開,盡情的能夠顯現這種宏觀認識,他就能讓我們不離開原來的境界,不是說,好像我們坐在娑婆世界,這個三界六道之中,然後聽所謂的華藏世界海的大法不知道在哪裡,像極樂世界在西方一樣。

不離原來的境界,就是說我們現在就身處在華藏世界海中。大家要明確這個,雖然我們把它用爛了,割裂的這麼陋劣,可以說是低級吧。但是它本身也是華藏世界海的一個境界,現在我們就是不離原來的境界,然後重新認識,比如說,我們下面要學習的《世主妙嚴品》,世主,就是世間的意思。怎麼樣的世間呢?咱們這兒也是屬於世間。

所以為什麼說給大家講說要聽華嚴。它有一個什麼妙用啊?就是說讓我們處在原來這個我們現在所處的時空,我們所處的因緣中。但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所處的因緣,就是整個世界和法界的一個核心點,我執嘛。你把這個死死地扣在這個煩惱上,那麼就會綁定在這個坐標裡,打不開,盤不活。其中打不開盤不活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視野太狹隘了,格局太小了。我們現在到處去看看,你看現在,我相信如果稍微有七十年代的人,同齡以上的。曾經的年代,我記得我們中國那會兒,火車都是綠皮火車,你要坐到哪裡去,從北京到上海要幾天幾夜吧。那時候出門很少。

所以,你就會覺得說,哎呀,北京就是你整個世界的大依靠,大核心點。但是慢慢隨著這個改革開放,大家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以後,現在就開始全國跑了,對不對。誒,這樣慢慢地,你覺得視野就開了。現在慢慢開始全世界跑了,那你的視野就開了。可是不要忘了,我們聽《華嚴經》讓你整個遍法界的跑,你要聽到這個層面來。這樣的話,才知道什麼叫「世間」,是怎樣的世間。而且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我們以為自己是這個世間的核心出發點,可是大家要知道,所有的眾生,他都認為自己是世間的核心出發點。這樣相互各自活在各自的出發點,各自又處在共同的法界。大家想想重重無盡,那又該有多少。這個心量。

什麼叫「妙嚴」呢?世主妙嚴品。一想到妙嚴,我們就噢,很殊勝,微妙,莊嚴。我考問一下大家,你們現在一說到莊嚴,下意識是什麼意思?一說到莊嚴。剛才我們講了用信願來莊嚴這一聲阿彌陀佛。我們現在一想到莊嚴,肯定就是說,至少就是好看,對不對。你看這裡擺的供果,香花,就以為這個道場就莊嚴。這是我們學佛人,帶著信仰,住在這種宗教情懷,然後法門功德中,所體現出來的莊嚴。實際上,你要打開,再打開這個格局的話,什麼叫莊嚴呢?就是有什麼因得什麼果。你這樣打點裝扮它,它就呈現出來這樣一個回報給你。

你把它編排什麼樣,它就呈現出來什麼樣,這就是莊嚴。也就是你給了什麼作用,它來什麼面貌,這就叫莊嚴。所以說白了,就是說真的跟一場京劇一樣。你看不是有什麼生旦淨末丑嗎?就是各種行當,各種角兒,你給他定什麼位,他給你呈現出來一個什麼角色,這就叫莊嚴。所以,大家知道,我們都莊嚴。你看這羽絨服莊嚴,圍巾莊嚴,對不對,髮型莊嚴,這都叫莊嚴。你怎麼把它弄一下,它就成個什麼樣子。所以,我們現在只不過是在所謂的,人是用什麼莊嚴,大家知道人是用什麼莊嚴?五戒呀。五戒莊嚴人身。天用什麼莊嚴呢?十善莊嚴。佛用什麼莊嚴呢?最開始用什麼莊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要成佛的第一道,就是要念皈依。所以這其實就是莊嚴。還是我們因果的一個鐵律,心地上的發揮。「妙主莊嚴」。

比如說,我們再講到什麼叫做功德。現在我們總是說放生,印經書,讀誦大乘,禮佛拜佛等等,這都叫莊嚴,我們說的,這叫功德,這是佛弟子們的功德。六道輪迴中,地獄裡面也有功德,造的十惡業,五逆重罪,這都叫有功,功是什麼?功用,就是作用。有作用,它就給你體現出來,你就成了這樣,成了這樣以後,你是個什麼樣,能幹什麼,這也叫功德。所以,所謂的功德海,大家讀《行願品》裡面,為什麼說,什麼煩惱業海,煩惱無盡。煩惱就是功德,各種各樣的煩惱,它就有各種各樣的功能作用。所以,所謂的功德,本質上就是業海。大家要明確。看你是以煩惱為本的去領納呢,我們就是凡夫,就叫受,色受想行識的受。如果你以智慧為本的示現,就是聖人。一樣的,我們說前五識,眼耳鼻舌,到了聖人那兒,就叫做成所作智了。就是他擺弄,都是用眼耳鼻舌給你使個法,說個法,示現一下不可思議的境界,也得體現在這個上面。

所以實際上,所謂的華藏世界海,就是整個一大法界。那麼看我們是以煩惱來看呢,還是以智慧來看。所以,所謂的「世主妙嚴品」,它就是這個意思。一切世間,世主,一切世間主,主,當然後面講到「主」的話,一個是人裡邊的主,人王。二一個是法裡邊的主,法王。要有這兩大。人王代表著眾生世間。考一下大家,法王代表著什麼?人王代表眾生世間,法王代表有一個叫正覺世間。

所以第一個,我們有一個背景知識要了解一下,世間有三。我們現在承載我們的國土,外面的高樓大廈,昨天來了,我還得在賓館裡邊住一晚上,睡的是床,蓋的是被子。這些物資呈現出來的叫什麼世間?器世間。叫器世間,機器的器。這一切都叫器,咱們盛東西的,有時候不是叫做器皿嗎?這叫器世間。

那麼裡邊的芸芸眾生,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樣子,每一個人都是胳膊是胳膊,腿是腿的,這就叫什麼?眾生世間。叫眾生世間。眾生世間裡邊,全憑有佛法在流通,佛法在流傳,真的有修行可以成就,一旦最後圓滿的成就了,諸佛菩薩就叫正覺世間。所謂的「世主妙嚴品」的第一個「世」,有這三個概念,這個大家要明確。為什麼呢?因為器世間是什麼呢?是佛要度化之處。

比如說,咱們這兒三千大千世界,對不對,一佛所度化之處,這就叫器世間。那麼眾生世間,是所度化之機,根機。我們每個人都是佛菩薩度化的一個機會,大家要知道,是不是。所以說根機,不要以為說,哎呀,我根機太差了。對佛菩薩來講,他見了跟那個,咱們叫什麼,香餑餑是嗎。他見了舍不得掉呀,你知道吧,生怕把你給落下了,趕緊就來度你。這個就叫根機,所化之機。我們是諸佛菩薩的機會。

正覺世間就是能化之主,諸佛聖人。大家發現了這個微妙的關係了沒有?那我們一聽說,哎呀,講了半天就要把心量擴大。你心量小點也沒關係。我告訴大家,就我們人的一個色身來講,也具備了這三種世間,你們知道嗎?我們現在的胳膊腿,眼睛耳朵就是這些器官,就是什麼?器世間,是不是。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到味道就開始分別,我們的耳朵聽到聲音,也開始了知,這叫什麼世間?叫眾生世間。我們色身上。那我們所有的見聞覺知,靈知靈覺都由第六意識來主宰,對不對。第六意識進行判斷,領納,這個就叫正覺世間。從一個凡夫的人,同步的推比喻來講。

所以華藏世界海里邊,沒有大,沒有小,它是一樣的,它是一樣的。所以大家要知道,整個這三種世間,我們以一個人為主宰的話,它就構成了人的法界。我們以整個法界主宰的話,它就構成了華藏世界海,這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推此即彼,佛菩薩就是正覺世間。就比方跟我們第六意識一樣,為什麼叫遍一切處,對不對。那麼,一切有情眾生,一切有情就是眾生世間。那麼所承載的法界,就是器世間。你看為什麼後面有一個叫做「入法界品」,前面又有一品叫「離世間品」。你們要琢磨這些,為什麼先要離世間,又要入法界。因為它就這麼一個地盤,就這麼一個現前心地,就看你把你的煩惱的顛倒想,全部變成觀照的正智慧,就在這個地盤上而已了。

我們有時候理解這個,你看,一開始給大家這麼鋪墊,就是我們既需要有擬人的靈動,說這個覺,覺悟的覺,要有擬人的靈動性。但是又有物化的客觀,你們不要把它認為有一個主宰的東西,主宰的人類,主宰著這一切的這個角色。就是說,其實很容易,但是對於我們凡夫來講,一了解,一開始理解,就必然會產生錯覺。所以為什麼一開始要大家要念佛,這些都是補,能補得上的就補,補不上的就算,念佛是根本。這是三種世間。

這裡講到的《世主妙嚴品》。「主」,我們剛才講到了,世間主就是人王,古來叫皇帝。出世間主叫法王,就是佛。主於器世間和眾生世間的是人王。大家要知道,主於正覺世間的是法王。所以古來大德為什麼說,「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我們學佛有時候會出來這樣的一種偏激,就是看不慣。大家要知道一定要看得慣,看不慣就是跟自己作對。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我們自己業力招感的這樣情狀,而且你只不過是在人家輪迴的隊伍裡邊,萌生了一念出離心的一個人而已。但是我們現在還在人家的輪迴的隊伍裡邊。你不要好像出類拔萃,振臂一揮的這樣把自己一下給提出來,不可以。

你只能借這個隊伍裡邊,偷偷地,暗暗地,盡其所能地修行,和告訴旁邊比較近的,能夠得著的,在你的輻射範圍內的,這叫修道。你不要否定人家正在轟轟烈烈的輪迴,那輪迴的這些人就要把你收拾,知道吧。所以我們有時候,我常說,你借人家的一塊土來存身,對吧,借人家的一碗飯來滋養色身,修道的法器,這全憑什麼呀,是在人家器世間和眾生世間。不能壞這個法。所謂不壞世間法成就佛法。

我們現在,因為我們雖然處在器世間裡面是一個眾生,但是我們要成無上正覺,這是我們的狀態。所以大家要知道,世主「妙」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法門深廣難思,《華嚴經》講的,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深廣難說,正覺世間所得的。而且這三種世間,為什麼叫「世主妙嚴」?我們剛才講了,「嚴」是什麼,莊嚴的意思,對吧。這三種世間,它很微妙的是互相莊嚴,離了一樣都不行。你不要以為說,將來我成了佛了,住在正覺世間,就不管器世間和眾生世間。為什麼說離一樣不行?

你看,首先一個,大家要知道眾生世間,也就是說有情世間是來莊嚴正覺世間和器世間的。大家發現了沒,能聽明白吧。有情世間來莊嚴器世間和正覺世間。我說一個道理,大家明白了。器世間是怎麼來的?大家都聽過佛法,我也不止一次講,阿賴耶識怎麼變的?我們每個人的第八阿賴耶識裡邊不是有業力種子嗎?業力種子內變根身,外現器界。所以說,這個器世間是什麼,是有情眾生的阿賴耶識的業力給變現出來的,這就叫做莊嚴。莊嚴出來的器世間。

有情世界又怎麼莊嚴正覺世間呢?大家讀《行願品》裡面有一句話叫做「生死曠野,菩提樹王」。全憑有眾生生死曠野,才能成就諸佛菩薩什麼,菩提樹王。就是全憑有自己是一個眾生,大眾是一個眾生,全憑自利利他,有眾生可度,他們才能成佛,叫菩薩。這就叫做有情世間莊嚴正覺世間。能聽明白吧?我這樣講能聽明白啊。

那麼其次,器世間來莊嚴有情世間和正覺世間。為什麼說器世間能夠莊嚴有情世間呢?你說,我們離開山河大地,誰來承載你?你往哪走,往哪活去嘛。你現在坐還得坐在拜墊上,離不開這維摩講堂的大廳,這不是就器世間來莊嚴有情世間。那麼,有情世間在這個國土裡面修行,有情眾生在這個國土裡面,大家要聽懂我的話,在這個國土裡面,這個國土就是器世間。只有在這個國土裡面修行,才叫做「心淨則國土淨,國土淨則心淨」,這就叫器世間莊嚴正覺世間。必須在這個地兒來修行,你現在生活在這個地兒。

什麼叫做正覺世間來莊嚴器世間和有情世間呢?正覺世間,諸佛菩薩來莊嚴我們,憑的什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本來是有佛性的,本來就是佛,就已經莊嚴好了。但是我們因為不覺,不知道這個本覺,所以才要開始覺悟,叫始覺,最後才能入究竟覺。這就是由正覺世間其實早就把我們有情世間、器世間已經莊嚴好了。但是,我們慢慢在修行,迴光返照,才見到本有的家鄉,本始合一。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叫正覺世間來莊嚴器世間和有情世間。

淨土法門,就是最典型的匹配這個效應。大家知道吧?淨土法門,為什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正覺世間,名號也是覺,這尊佛也是覺嘛。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莊嚴我們有情世間。用正覺世間莊嚴我們有情世間。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就是莊嚴的器世間。明白了吧。所以這三種世間是相互莊嚴,這個品就叫「世主妙嚴品」,相互莊嚴。相互莊嚴才叫「世主妙嚴品」。所以大家對這一個我們要先有個了解。

當然,這三種世間裡邊,這裡面的內容,你比如說,下面我們要介紹很多的人物出場。當然這些人物,不僅僅是人,還有物,還有神,還有仙,還有佛菩薩。所以像這個《世主妙嚴品》裡面出現的角色,你比如說,無量的阿修羅王,無量的這些大龍王們,日天子,月天子等等,諸如此類的,這就叫有情世間主,有情世間主。再比如說裡邊還有什麼,山神,樹神,風神,河神,海神等等,這一些就屬於器世間主。世主妙嚴品嘛,沒離開這個概念。比如說裡面講到的普賢菩薩,寶焰妙光菩薩,大福光智生菩薩等等,諸如此類的,就叫正覺世間主。每一個世間都有他們的主。在《世主妙嚴品》裡邊介紹的很到位。所以這個是先把《世主妙嚴品》的品名,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下面我們開始要進入經文了。經文可能有的同修帶了《華嚴經》了,有的沒有,無妨,沒有關係。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今天雖然我們是講,叫貫講,概論。可是這個《世主妙嚴品》剛開始還得精講一下,剛開始要精講一下,這樣的話,一方面我們容易進入狀態,另一方面可以說從近到遠這樣可以舒展開來。所以剛開始我們就圍繞這一品名叫莊嚴,各種莊嚴,開始講起。你比如說,剛才講到了正覺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我們先從正覺世間講起。因為一開始講的是佛在哪裡哪裡,這不是佛就是正覺世間主嘛,這個《世主妙嚴品》就像序分一樣,我們就從序分開始看,一切都是莊嚴,從哪裡莊嚴,怎麼個莊嚴開始。大家沒帶經的,聽我念一下就可以了。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

就這句話,就是講的佛剛剛成道的時候,剛剛成道的時候呀,我們後面咱們才看見,其實我們前面也講過了,就是我們一般都以為是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當然這裡這也是說在阿蘭若法菩提場中。這是我們人看見的,大家知道嗎。以人的肉眼凡胎看見人的世界裡面,他給你顯現的這樣的一個情狀。為什麼,這個場景你能看得懂,你能夠得著,你能受得了。但是《華嚴經》裡面講的是什麼呢,連羅漢都是聾子啞子的一樣。大家知道嗎,他講的這個法,你看比如說,依然是如是我聞,如是我聞是同一句話,但是它的規格不一樣。每一部經典裡面都講到如是我聞。大家也好像一聽說,就是這麼回事,當時阿難,多聞第一,迦葉尊者結集經典,所以匯到一起才把這麼多的經典集結起來。

這裡要告訴大家,阿難當時連羅漢都沒有證到,是最後大家逼著他,你必須證到阿羅漢果了,我們才要你結伴入夥,否則你就入不了這個夥。最後逼得阿難應該是七天證到羅漢果,入到七葉窟裡邊結集經典。可是還有一個疑問,《華嚴經》縱然是羅漢還是如聾若啞啊,他怎麼如是我聞的?你縱然是羅漢了也沒有你聽懂的份兒。所以在《涅槃經》裡面就說出了實情。在《涅槃經》裡,佛就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什麼呢,阿難事我二十餘年,就是阿難隨著我,作為上首弟子聽我講法二十多年了,他有八種不可以思議之事,所以我把阿難比丘叫做多聞藏。

阿難的這種八個不思議。比如說,阿難他有一個什麼功德呢?大家可能還不太清楚,我們總知道阿難說佛滅度的時候,他在那兒哭呀,然後最後問了幾個問題。其實阿難從他的根本功德上來講,雖然多聞第一,他從來不去煩佛。煩佛是什麼意思,就是今天我為法,有法我就去見,為任何其他的世間事,他不去見佛。佛當時有穿過的袈裟,很多比丘因為依止佛嘛,就像我們現在依止師父、上師一樣的,那全身心的依止,只要佛的東西那就是無上的加持。有時候佛穿過的衣服,也展轉結緣送給大家,或者分得一人一片,就像我們現在看到披過佛衣以後剪回來,一人一片就高興得不得了。阿難也從來不去爭這個東西,讓其他人去要,沒有問題。然後佛講完什麼話,不要第二次再跟他講。包括聽經聞法也叫做一經於耳法不再問,就可以搞定了。但是這只是從聲聞乘上來所說的阿難。我們要知道阿難是法身大士示現的其實,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所以他是法身大士示現的,他有一個什麼功能?就是說佛說的其中一個不可思議就是悉知佛所說法義。

佛今天講了一個什麼法,給什麼樣的根器講的,他的用意在哪裡,他的落腳點在哪兒,教法裡面有偏,有圓,有頓,有漸,佛有顯說,有密意,所有這些內部的東西,裡裡外外的東西,阿難全部能夠明瞭,這是他以法身大士才有的功德。我們看上去好像示現成羅漢弟子常親近佛,其實他佛講的什麼法他都知道,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說這個法,他也知道。他很多時候是裝著不知道,示現的不知道。所以你看從這一點來看,我們這裡講到的「如是我聞」,一個是從阿難來講,他只不過是應現成小乘,實際上是法身大士。二一個《華嚴經》是給法身大士說的,也就是有所有大菩薩都不約而同,來受持現前的華藏世界海,宇宙萬法真實境界,才叫「如是我聞」。這不是光坐在那兒,聽佛講的啊,是大家一邊看,一邊聽佛說。說誰誰誰來了,有多少,就這麼多,誰誰誰來了,具足什麼功德,修成什麼法門了,就這一溜兒,就這麼給大家講。

所以這才叫「如是我聞」。當然這裡也是跟阿難演繹的,我們都知道說「如是我聞」,是這樣的一部經典,我曾經從佛那聽來的。依照著教誨來講,就是說阿難說「如是我聞」,你們應該聽我現在從往昔的時間從佛那兒聽來的,我是替佛傳法,這是傳法者。如是法是我佛所說的,大家應該諦聽佛的教誨,所以這是從教誨的角度,也可以講「如是我聞」。我們在這裡坐著聽法,也應當生起這樣的心。我們此時此刻也是在釋迦牟尼佛接受他的教誨,他是現前的。第二個就是說應問答而說「如是我聞」,就是當時所有在場的結集眾,說阿難,你聽佛說了那麼多法,這個法、這個經,你一定聽說過,所以請你在此宣講,我們能夠好好聽聞。

所以大家問阿難說,你應當聽說過這個法吧,那你給我們說來,我們聽聽,說來聽聽,就叫「如是我聞」。那麼還有一個就是依佛許可,最後說了,每一部經都要加「如是我聞」,那麼《華嚴經》也是在咱們國土裡邊流傳,那自然也少不了「如是我聞」。這是一個。

那第二個依然「如是我聞」,依然「一時」。又講到一時了,一時是什麼時候呢?大家說說,一時是什麼時候?我們都知道說,當爾之時,就在此時,就在那時,隨時隨地。什麼叫「一時」?隨說即是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的時候,就這個時,機教一時。正覺世間主看到眾生世間所度的根機的這個機出現之時,我應該宣講這個大法之時,就叫「一時」。可是問題是,《華嚴經》的一時在一真法界中哪有個時嗎?剛才有的同修說了,就沒有這個時,沒有這個真正的時間概念。前面講過了不是有一個叫念劫圓融嘛,對不對。就是一剎那、一念,跟一劫的時間都是圓融的。

要多長有多長,要多短有多短,那這個「一時」到底是怎麼個時呢?大家說要多長有多長,要多短有多短,它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什麼,除了此時此刻再沒有別時,這就叫「一時」。就是沒有個一時半會兒的時間,除了這一時,此時此刻,沒有第二時,能明白吧。就其實佛在講《華嚴經》的時候,跟我們現在在維摩詰講堂聽《華嚴經》的時候,在一個時,這就叫「一時」。

而且我要告訴大家,當然也不是說佛成佛的時候在講經的時候才叫做「一時」,佛沒有成佛,過去苦修,因地發願,乃至他曾經也在六道中輪迴,甚至墮到地獄、餓鬼,畜生之時,都在這個一時,都在這個一時,就這麼個法界,稱之為「一時」。我們現在已經距佛滅度已經二千多年了,還在此時此刻,還在這一時之中。這《華嚴經》的「一時」你要這麼來參悟。

那我打個小斷,大家再提攜一下。就前段時間在這個普陀山也講過一次這個法,又回到《彌陀經》裡邊,不是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大家悟一悟這個法。既然沒有第二時,會有第二心嗎?有沒有?哪裡有第二心去,誰能找得著第二心。既然沒有第二心,能有第二念嗎?有沒有第二念?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執持名號,執持的就是這一念、一心、一時。你什麼時候,若一日若二日就是把一日第二日第三日,七日全給打通了,只有一日,連個一日的概念都沒有,只有此日,只有此時,也叫一心不亂。明白吧,你真能把這個時打破了,那麼就叫初發心即成正覺。《華嚴經》裡邊講的。

你只要把這個時打破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念佛時,就是見佛時,就是往生時,就是成佛時。就說管它前後,你說先成佛了再念佛,都在這一時,這就叫一心不亂。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法是通的,我們在這裡雖然講如是我聞,一時,其實跟若一日,一心不亂,現在其前,還是一個法。因為既然沒有第二時,沒有第二念,沒有第二心,就沒有第二法,所以叫不二法門。

能明白啊。好,我看有的話不明白吧,聽明白了嗎。這是指的我們現在講的《世主妙嚴品》裡邊的正覺世間莊嚴,先講的正覺世間莊嚴。

好,那我們來看,「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那這是指的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夜睹明星而悟道,說眾生皆有佛性之時,這是這個時候。這個時候,因為他見到了自己的法身,也見到了一切眾生的法身,如如不動,遍一切處。當然他也見到了自己的報身,一切眾生的報身,具足不可思議的恆河沙功德。他也啟動了自己的化身,任運自如,無所不現,隨行六道,去隨緣度化眾生。整個這個佛成正覺的時候,無非在菩提樹下也罷,在這個金剛座上也罷,都是這意思。

但是後面的內容就跟其他經典不一樣。大家看到了嗎,佛不是在靈鷲山,也不是在祇洹精舍了,這就是法的緣起,你有一個什麼樣的緣就能起什麼國土。而是這個莊嚴國土,大家來看:

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摩尼以為嚴飾,然後呢說「諸色相海,無邊顯現;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恆出妙音;眾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

就是這一段整個就說的非常的超出我們常規的,因為一般的經典都是佛在舍衛國、祇洹精舍,然後說有多少人聽法,或者在靈鷲山。可是這裡大家要知道,一下子就給我們說的這些一一的莊嚴就好像極樂世界一樣。所以我們要悟到,釋迦牟尼佛當時在這個菩提樹下成道時候所見的勝境,就是我們的本有故鄉。種種的莊嚴也是我們本具的莊嚴,就我們每個眾生本來的莊嚴,不要說這是佛說的,佛處的這些國土裡面,他看的這種情形,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見到這個境。為什麼,因為本來就是這個境啊,但是我們現在是被顛倒妄想給丑化了,淨土世界本來就是自然之美。你看總歸幾個特點就是:眾寶莊嚴,光明遍照,法音宣流,徹見法界。這是我們的本有家鄉。

就是我們雖然現在見到娑婆世界是這個樣子,實際上我們本來可以見到的是這個樣子。但是因為我們現在是凡夫心見的是染,佛心見到的就是淨。所以我們現在見到的染了,誒,要從染到淨的去修。佛見到的是淨,他從淨到染,就叫示現。實際上是什麼,一回事。大家要知道,實際上是一回事。你把這個整個盤活了,就是叫做見淨土了。

那麼現在我們有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就是說那麼真正的華藏世界海,是不是都像我們所說的極樂世界裡面,都得說清一色的童男子相,對不對。沒有一個丑的,不好看的,缺胳膊少腿兒的,都是八功德水湛然盈滿的,七寶行樹。大家要知道,極樂世界只是把華藏世界海的純粹的一面給展現出來,大家能聽懂嗎?極樂世界是把華藏海的純粹一面給展現出來,但是真正這個《華嚴經》所說的華藏世界海,是把淨土最包容的一面給展現出來。就是說染也在其中,淨也在其中。

佛國淨土也是不出這個範疇,六道輪迴,三途八難,也不出這個範疇,就是這個樣子。一切就該輪迴的輪迴,該解脫的解脫,該淨的淨,該染的染。沒有輪迴解脫,沒有染淨,整個一大法界,就是這麼莊嚴出來的,所以叫「世主妙嚴品」。我這麼講能聽明白吧,最後落腳點在這裡,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叫「始成正覺」,才能真正意義上叫「其地堅固,金剛所成」這是從佛的這個功德上來講。

那好,下面我們就是要說一下「摩竭提國」摩竭提國有時候不是我們叫摩揭陀國,聽過這個國家。這個摩揭提國譯為叫做無毒害,也就是說他們國家的國法呢,沒有殺,我們現在講的死刑吧。在這個摩揭陀國裡面,為什麼?它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沒有死刑,就是沒有把人給弄死的刑罰,所以他的國名叫無毒害,無毒害就是摩羯提的意思,又叫摩揭陀。

「阿蘭若」,這個地方叫做道場。道場,大家知道為什麼在娑婆世界把阿蘭若叫做道場,「阿蘭若」是什麼意思?叫無諍,阿蘭若叫無諍。我們現在不是叫,有的時候會聽到什麼蘭若寺嘛,電影裡面也演的。阿蘭若,在無諍的情況下叫做道場,這是娑婆世界的特點。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都是以有諍為根本的生活常態,不要說人跟人鬥爭,跟自己每天也過不去。每天大家發現了沒有,一早上起來就是找自己的麻煩,天天就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們現在煩惱的情狀,就是這樣。所以很有趣,在我們這個世界的道場叫無諍才叫道,就得這麼修。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法菩提場」就是證得菩提之處,一個是在娑婆世界地球上,印度的王舍城外金剛樹下成的菩提,這叫做「法菩提場」。另外一個就是他在這個下面成了菩提以後,他發現什麼呢?一切處,一切時,一切因緣,皆是法菩提場。就是因為緣起中呢,在印度的這個地方成道,成道了以後他發現說,所有遍法界國土裡邊,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頭,都是什麼?修道之場。所以我們也要把心貼上來。

這裡講到的「始成正覺」,如果從小乘來講,就是八相成道。從他,摩耶夫人生出來以後,到最後成佛說法,八相示現成道,這是叫做小乘法,斷了見思煩惱成了阿羅漢了,他們認為就成道了。從大乘法來講,發現這八相全是示現的,全部是示現的,本來早已經成道了,示現到這麼個世界,有了這麼一個成佛這場戲,成佛的那一剎那叫大乘法,以這個視野看到這個背景了,就叫大乘法,叫「始成正覺」。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後面的表法,開始要講到正覺世間莊嚴,那麼第一個就是「地莊嚴」。這個時候講了,大家要心跟得上,因為這裡比較細,特別是這裡還有好多表法的,表這個法的,經文裡邊有表法的這些功德。大家一定要把心念攝住,耳根提起來。你看,「其地堅固」表的什麼呢?為什麼說這個地堅固呢?真的有咱們這個大地這樣的,這就叫做堅固嘛?那為什麼會有地震呢?對不對,你拿掃把掃兩下,塵土就起來了,它不堅固呀。你鋪的地板,你一撬,拿那個現在的機械上的那個,噌噌噌地幾下,就給你撬起來,這不叫堅固。真正的地堅固,這裡表的就是我們上兩講給大家講過的叫海印三昧。還記得嗎?海印三昧,一切萬法都影現在其中,這才叫做「其地堅固,金剛所成」。

那麼「上妙寶輪,及眾寶華」,「上妙寶輪」是指的什麼呢?我就這一個法,我今天坐在這就成的佛,就這一個覺悟,就把所有宇宙萬法都覺悟了。就跟一個輪子,我只要轉起來,就是想轉到哪兒就轉到哪兒,對吧。一個輪子轉起來的時候,就像我們的心輪,法輪一樣,整個法界的這個法呢就轉起來,所以叫做「妙寶輪」。「及眾寶華」呢,就是我轉的這個法輪,可以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就是這個妙寶輪上面長的什麼呀?眾寶華。

後面又講「清淨摩尼,以為嚴飾」。「清淨摩尼」是什麼意思呢?摩尼寶珠呀。我們現在沒有福報見摩尼寶珠,摩尼寶珠,真正有福報的人見的時候,就是內外明徹的。這個法是通透的,而且是圓融的。因為摩尼寶珠是圓的,不管怎麼轉,轉來轉去,它好像又不動。大家要記住這兩個特色,一個是摩尼寶珠不斷地在轉,就是讓它流通起來運動起來,法要流通住持起來,對吧。但是你遠遠地望去呢,它又看上去跟沒動一樣。就像我們現在世間不是也有這麼一種莊嚴具,好像就是下面有水,對吧,上面放了一個石頭那種,什麼夜明珠啊什麼,這麼個球,水呀氣呀噴得這個球不斷地在轉,這個球雖然轉得很快速度,在運動著,但是你遠遠望去呢,它就在那個點上,就跟沒動一樣。這就叫「清淨摩尼」表的法,「以為嚴飾」。

那麼下面就開始,「諸色相海,無邊顯現」,「諸色相海」是什麼意思呢?色就是色法,就是整個宇宙萬法呀,各顯各的道兒,各呈各的形狀。我們這個講堂是方的,這個蘋果是圓的,喝的杯子是這樣的,上面還畫的花兒是這樣,這就叫「諸色相海」。整個華藏世界裡面,各種各樣的顏色,青黃赤白等等這種重重疊疊,深廣如海,相互映發。所以我不是以前給大家講過了嘛,極樂世界是光和影的效果,我們整個華藏世界海,實際就無非是光影的效應。

你看我們現在,這就叫光,這就叫影,這就叫色,你們看得見嗎?你們想想這個光影色怎麼來的,我們以為這叫紅色,我們以為這個叫黑色,這個黑和這個紅是怎麼來的?吸收的。你看,我們還是會下意識的,或者通過物理的手法,或者通過這種相對的襯托,等等諸如此類。或者說吸,或者說收,你從哪兒吸到哪兒去,從哪兒收呢?沒有根啊,大家知道吧,這些東西都沒有根。由於它沒有根,所以它能重重疊疊,不斷地影現,不斷地影現,整個就是這個深廣如海,剛才不是說相互吸收,其實就是相互映發,波瀾壯闊,這就叫做「諸色相海,無邊顯現」,無邊顯現。

你看我們現在一天已經見得夠多了,如果套著這個來講的話,說我們某某人當時在北京,這個不是在菩提法場,是在娘肚子裡面,初來人間知道吧,不是始成正覺了。佛是始成正覺了,我們是初來人間了這一輩子,然後就慢慢開始其地堅固,為什麼?你的色身越來越長大了,你的我執越來越堅固了,對不對。就以為這是我,這些也一樣的法。金剛所成,就是你的煩惱,貪瞋癡一輩子都舍不掉,比金剛還堅固,這就叫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妙寶輪就是你這個色身,你每天要運動它,要裝扮它,要洗涮,洗臉,刷牙,弄髮型,穿衣服等等,穿的衣服就叫眾妙寶華,知道吧。然後每天花枝招展,西裝革履,穿得綵帶飄飄的,這叫什麼呀?這就叫清淨摩尼以為嚴飾。

諸色相海無邊顯現。一樣的道理,為什麼說粉底是個粉的,口紅是個紅的,這也叫諸色相海啊。但是因為這裡表法,就是表的是佛的清淨海法,我們現在認知的是眾生的染污之法,這是有差別的。所以為什麼要聽佛法聽佛法,就讓你聽這點兒表的這點兒法。我們來看啊,這是指的「地嚴」,就是地莊嚴。後面還有。

「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恆出妙音;眾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就是它非常如意的變現,摩尼珠呀,你來什麼我就給你影現什麼。你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它就給你出什麼結果。就跟這個一樣啊,「摩尼寶珠,變現自在」。

「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大家能聽得出來這些嗎?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就像我們佛法一樣,下雨,「雨無盡寶」,就是把所有的隨機說的法,給你顯的神通,現的自在等等這些,都是是什麼呢?投放在眾生的心念中,投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念中。

這裡再講的:「寶樹行列,枝葉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你看,佛的神力從哪裡來的呢?大家有沒有想過佛的神力從哪裡來?佛的神力從佛性從法性中發揮出來的。佛的神力與一切,這裡講的「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就是他現見的這個法界可以,本來我們也是在這個法界中,但是我們見的是染的陋劣的。他可以把他現見的法界,通過他的力量也是他的覺性呢,投放到我們凡夫的染污法界來,投放到我們凡夫的染污心識中來。這就叫帶質境。佛教裡面有一個我們講到的帶質境,他的那個質量給你這麼投放一下,讓你照著他的這個質量,把自己的質量轉成那個質量,這就所謂的修行。所以剛才講這一段呢,都是指的地上莊嚴,地面的莊嚴。

第二個,我們回身一下,我們現在在講什麼?講《世主妙嚴品》啊,講《世主妙嚴品》的莊嚴,現在第一個講的是什麼?正覺世間的莊嚴,因為佛始成正覺了嘛。正覺世間莊嚴裡面,剛才是講的地上莊嚴。下面要講的「寶樹莊嚴」。就是菩提樹莊嚴,每個寺幾乎裡面都有菩提樹,大家來看:

「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疏,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

這是指的「樹莊嚴」,為什麼菩提樹能夠莊嚴呢?大家講到功德,樹有個什麼功德?樹的功德是什麼?對,直。你看那個白楊,白楊樹,我們說高聳,那個白楊樹有一個異名叫做什麼?叫鑽天楊。鑽天呀,就直鑽到天際裡邊,它就直直地往上啊。所以這裡這個菩提樹莊嚴呀,它是表我們修行大智慧的因地,為什麼說大智慧因地?你看,第一個樹是直的。直的是什麼意思?諸佛菩薩的心念也是直的,直心是道場,直心是菩薩道場。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的形狀,花花綠綠的,來回這個非常的拐彎抹角嘛,諂曲虛偽不直嘛。所以說第一個樹是直的,說明大智慧是不加分別,直心是道場,有菩提樹莊嚴。

第二個,樹裡邊沒有什麼呀?人家這兒的菩提樹是絕不會像咱們現在說的,麻梨疙瘩知道嗎,你們不是有一種麻梨疙瘩嗎?那個木頭盤根錯節,有那個密集恐懼症的人,看著還渾身都瘮得慌,這兒一個疙瘩,那兒一個凸出來,就都是這樣的跟瘤子一樣,樹瘤子嘛。這就是什麼?有結就是煩惱。如果把我們凡夫的心性,如果這會兒讓它顯現成樹,你看我們這兒都是疙瘩,知道吧。

我前段時間在普陀山,有一個叫西來禪院,就傳戒的時候呀。它裡面就有兩棵樹。叫做什麼?九龍槐還是這個九龍柳,還叫什麼螺旋柳,我也忘了啊。哎呀,我當時還拍了張照片,我說這個樹你就長得這麼糾結,就這樣兒,就扭來扭去,兩個人還往一起扭,真的就跟一個人一樣。你看這就是我們,那當然那我也懺悔,因為它影射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心性,知道吧。就扭得厲害,從來沒在普陀山見過,其他的樹都是,颱風來了抗颱風,長得又短,短小強悍,被颱風刮出來的。就那兩棵樹被養在這個內院,因為那個廟裡面有一個內院,四合的這樣的一個院,兩層樓的木質結構把它給護起來一樣,它在裡面就盡情地扭來扭去。所以說樹是無結的,為什麼?因為是智慧斷煩惱結叫菩提樹。

第三個,比如樹裡面長的剛才講到了這麼多的枝葉華果,對不對,代表什麼呢?菩提樹長出來以後,所有的法門映現給眾生,顯現。你適合修禪,就是一個枝一個葉。你適合念佛,就是一個枝一個葉。他來修止觀,讓你誦經,你多放生,他去廟裡面做義工,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是上面的枝葉華果,菩提樹。都是向這個菩提道緣,起緣。

那麼最根本的是什麼呢?樹高千尺怎麼樣?樹高千尺,對,忘不了根嘛。整個這個菩提樹的顯現,不管是幹也罷,枝也罷,葉也罷,果也罷,它都是以根本智慧為根的,以佛的根本大圓滿覺智慧為根,所以這裡為什麼每個淨土裡面都有「其菩提樹」,四個功德:「高顯殊特」。就像我們極樂世界的蓮花叫什麼?微、妙、香、潔一樣。它都有的表的。那麼這裡為什麼呢?

「高」就是說,佛法的智慧要超出世間,是駕馭世間之上的。我們世間的這種小聰明、人情世故、你來我往等等,根本沒辦法跟諸佛菩薩的觀照的智慧相比較。大家要知道,這個不在一個層面呀。所以你看為什麼佛度眾生的時候,就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佛度他的那個兄弟,那是同父異母還是堂弟來著?就是難陀嘛。還記得吧?到難陀,度他的時候,就是把他給擺弄得,給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他離不開他的媳婦,他就拽著給他說,你必須把這個飯給我帶到我精舍去。回去他想走,他又想方設法把他拽住。他想他老婆了,說他老婆太漂亮了,他就帶他上去看那個天女。

最後他為了說跟天女一塊兒娛樂,結為夫妻,開始修行出家的時候呢,他又帶他去見油鍋,說你享完福了就在這兒。最後徹底把他嚇死了,才開始修的道。哎呀,我跟大家講一下,我現在就是在這種遭遇之中。我現在我這,哎呀也沒辦法,反正這兒一說嘛,觀音菩薩什麼都知道。但是說就說吧,反正我起心動念他也知道。我這個回去呀,就被觀音菩薩就堵得呀,就無處藏身。每次你就僥倖地說,哎呀這個法我又修過去了,好,下個路口就在那兒等著。就跟冷不防就拿個斧子,就開始又劈頭蓋臉,又開始去你的這個邊邊角角、心心念念。

就是你只要為自己私心有一點點,就是你只要為自己設身處地想一點,一點兒法都不讓你成就。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就是我們在世間生活中叫觀照,只有觀照的時候,為什麼修道人不能一念離開般若,只有觀照的時候你可以不被它騙,你能守得住啊。所以叫做「智超數表為高」,我們在講菩提樹的功德,我們叫「高顯殊特」啊,這就叫「高」。人家世間人說:高,高,實在是高。

什麼叫「顯」呢?「本性不昧為顯」。本性不昧就是說,一切法都是在法性上發揮的,你會的時候都要往這個法性心地上會。所以呢前兩天跟法師們一起在坐下來喝茶的時候就說到,我說哎呀,我說我現在就感覺到我福報不夠,福報不夠我還住在白華庵,還住在個主位裡,我說常住上給配的這傢具呀,這個同修弟子們供養的莊嚴具呀,我說我也做不到說完全覺得這兒不好,我覺得這兒挺好的呀,住在這兒,這一念好生起來,你說這福報損得我受不了呀。

我說怎麼才能惜福,怎麼才能不損福呢?那好,那我們通常啊,都不是說那你要用水要少用點兒呀,這個穿衣服要節省點兒呀,吃飯不要那麼講究,不要浪費糧食。善知識說了一句什麼話?心向內求就會惜福,心向外求就是損福。所以大家,你看這就叫本性不昧才能做這樣的開示。一般我們都是,雖然說惜福,這個法也還是在心向外求上去惜嘛,對不對?所以大家要記住這句啊,我轉供養大家。這就叫本性不昧,才叫做「顯」。菩提樹高顯嘛,大家一望就便知嘛。

然後什麼呢?「成物具德曰殊」,殊妙的殊,殊勝的殊。就是你高高地立在那兒你有啥用嘛,對不對?就跟我坐在這兒講法,你嘚啵嘚地說,嘚啵嘚地說,你也起到什麼作用嗎?要讓人家成物,就是成就眾生、心向佛道,要上道,要成就功德。成就這個功德了,那麼才顯現出來你立在這兒的一個格外殊勝,樹法幢一樣,這就叫「殊」。

「更無二真為特」,就是再沒有第二個法,有別於佛法的這個根本法性,你不要再,那就成了外道,所以這個叫「特」,就是特別的特。就是無上無等等,是無上咒,怎麼說來著,是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更無二真」,就是再沒有法比這個更厲害,跟它相提並論的沒有,只有一真沒有二真,所以華藏世界海又叫一真法界。從因地來講,你能把心地修到這樣的一種功德,那麼將來我們國土裡面的菩提樹就具足了高顯殊特四種功用,高顯殊特四種功用。

那我們再往下看,這個講到這個菩提樹呀,這麼的厲害,然後第一個是「金剛為身」,為什麼說菩提樹金剛為身呢?為什麼後邊有好多叫執金剛神?就是護法就叫金剛。為什麼《金剛經》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用金剛作意他有什麼密意在裡面?用金剛作意。就是說金剛三昧的這個根本智慧,所有菩提樹的功德,都是依照著這個根本智慧才立的行,成的法。所以這個菩提樹是以金剛為根本,樹身,就是最粗的這個樹,樹身。第二個叫「琉璃為幹」,你看以金剛樹是堅固不動的根本智慧,琉璃為幹就是說,琉璃是什麼呢?有了智慧你才能開殊勝的勝解嘛,對吧。就跟咱們剛才講到的說,你的心在這個智慧上,在這個智慧之道上,別人講的法,能夠觸發你的勝解,你說的話能夠觸發別人的勝解,就是我們說的心在道上。

所以說在這樣的情況下,「琉璃為幹」就是說因根本的智,發的殊勝解,開始發揮了,是圓融的,明澈透明的。大家要知道透明是什麼意思?明白的明嘛。我們一說透明,哦,玻璃是透明的,就是越來越通透,越來越明白。大家覺得學佛法是學來的嗎,是學來的嗎?就我這麼講,你學的哦哦哦,是這樣,是嗎?不是的。是一定要創造這個因緣,參入這個法會,具足這個加持以後,你自己那個本來就明,本來就透的那個東西呀,越來越多,越來越顯了。

所以為什麼說根本樹的這個金剛樹身上,長出來琉璃幹,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你的學佛心到了哪兒,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而且這個知道也不是說,從外面拽著一塊給你補的在這兒,你才多了一塊知道,是他自己慢慢兒顯現了現前的意思,就叫做透明。能明白嗎?

我們現在在講表法。我們這麼講,大家一定要,為什麼我說要先看,你要明白什麼叫做,常說到表法表法,表法,不是說由這個現象產生一種喻意,讓你進行什麼理解說,啊原來是做個比喻的時候這表的這麼個法,這個錯了。知道吧,就是我們現在正在講的佛的這個境界啊,佛的這個招感這個功德法,呈現出來的這種功德境,它本身就是這個法,不是由這個說了這麼多,什麼琉璃呀,菩提呀,什麼摩尼寶呀,由這個來作為一種喻意表達這個無上甚深微妙法的,而是說它當下這個現實的這個情景就是這個法。這個現象就是這個法,這個現象就是這個法表現出來的。這個法就是由這個現象來體現的,這才叫表法,能明白嗎?就這個法就是由當下我們描繪的這個境界,體現的就是這個法,這叫表法,表現出來之法。

大家不要以為說表法表法就是,聽了這個道理,表達了這麼一種思想,不是這麼個意思,這個就是把它分開了,不在一個。現在我們說人家實實在在就修到這個根本智慧了,所以他真的他的菩提樹就是以金剛為樹身的。人家確確實實心透明了,通透了,瞭然了,那麼確實它的枝幹啊就是琉璃,真的就是這樣的。就像極樂世界什麼,這個什麼琉璃為幹呀,珊瑚為枝呀,這個水晶為果呀,等等,就是這樣的,不是想像的,不是誇張的描繪,就真的就是這樣。那說起來我們也要表法,我們現在這蘋果,說什麼啊?以這個可能在地獄裡面的眾生,餓鬼道的他聽都沒聽過這樣的,知道嗎?在他們那兒也許也有經書裡面描繪說,在人道裡面有蘋果,呈圓潤疊疊重重之勢,那麼拿過來吃一口可以解無量的飢渴,美妙不可言。他只能聽一聽,也許他一理解說,哪兒真的有什麼蘋果呀,就是表法而已了。那就錯,知道吧。在佛的境界裡面真的就是摩尼樹,就是這樣的,就是這個法。大家要知道,這才叫表法。

然後什麼呢?下面是「眾雜妙寶以為枝條」,這就是說什麼呢?你對這個法的理解,為什麼叫「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呢?就是各種各樣的條條枝枝,說明各種各樣的根器。大家,一樣的,我今天講這個法,你們理解的也不一樣。你不要以為說大家都在點頭,步調一致的,其實每個人理解的都不一樣,有差別,隨著你的心,外面的境,此時的因緣,你的念頭,都不一樣。所以叫做什麼呀?「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疏,垂蔭如雲」。就是說,以這個枝條共成為,雖然葉子跟枝是兩回事,但是共成為一個樹蔭。這個樹蔭就等於說是定力一樣,樹蔭不是一大塊嘛,就像我們禪坐坐的這個定功,禪定功夫一樣,有了這個定功就會有智慧,散發出來智慧又可以利益別人,那麼自己常處禪定,這就叫「樹蔭」,自利利他之蔭。是這麼個意思啊。

「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就是說這個「寶華雜色,分枝布影」,分枝是什麼呢?每一個樹枝對吧,太陽一照它會投成什麼?影子到處這樣嘩嘩嘩嘩地,這個最容易什麼,你想想一棵金剛的這個摩尼寶樹,在被風一吹,陽光這個光明一照,它會散發出來很炫的這種色彩,對不對。你能聯想到什麼?什麼最炫呀?在佛法裡邊什麼最炫?什麼最炫?就是你最容易被什麼給吸引眼球?不是禪定,不是智慧,是什麼?對,就是你們最好的那一口兒,就叫神通。這裡講到的「分枝布影」,就是指的顯的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最炫。一說,誒呦,馬上心就被吸走了。所以這裡都是在表這個法。

「復以摩尼而為其果」,這個摩尼就是說,雖然開的花不一樣,結的枝不一樣,但是最後結的果,都是以摩尼為果。你自己也成了摩尼珠了。為什麼?因為你修成就了,無邊的各種各樣的行門海匯到一起,都是成就的菩提果。都是成就的菩提果。

「含暉發焰,與華間列。」你看「含暉」就是什麼呢?自利,因為自己心地光明嘛,對吧。「發焰」,就是利他嘛。向外散發出,發焰就是火,火的光明一樣,火不是可以照亮別人,對吧,溫暖別人,這就是利他。

「含暉發焰,與華間列。其樹周圓,咸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寶這就是妙用自在了,輾轉成益了,就是等於說可以成就一切眾生。所以說「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大家看,我再說一遍,這都是表的法,但是這個表法,就是人家當下的境界就是這樣子的。你看這裡講到的說「雨摩尼寶」,就是雨這個摩尼,摩尼就是圓明之法呀,圓明之法。那麼後來呢,圓明智慧有了以後,那你一定會起什麼呢,起慈悲心嘛。起慈悲心的時候,所以說「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就是表的慈悲心。把他開始起了這個覺悟性,靈動性,要把他擬人化,化現成一個有情的機體去度化眾生的時候,就表成「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

你要這麼認可,要這麼起信,千萬不要說,摩尼寶珠裡面有諸菩薩,怎麼活生生的一個人怎麼會在一個玻璃球裡面呢?不是這樣子的。但是這個境界又是真的,就是在這個摩尼寶珠裡面,就化現出來這些其眾如雲的諸菩薩。為什麼,因為他們開始要成就悲智了。悲智由什麼,由我們本有的心行,心地成就的,所以叫做「其眾如雲」。這個雲就是我們的心地,心地可以幻化,你現前一念就是一團如雲一樣。這是什麼呢,叫做什麼嚴呢,叫做「樹嚴」。再提醒一下,我們在講《世主妙嚴品》,正覺世間莊嚴,講了一個什麼嚴,地嚴,樹嚴。

第三個,來看,叫做「宮殿嚴」,佛住的宮殿。大家來看,「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恆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這是指的這個菩提樹能夠暢演法音。下面開始就是講到宮殿了。

「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遍十方,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寶華以為莊校。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道場眾會,咸集其所,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

這是指的佛成就了以後他的「宮殿莊嚴」。那為什麼這裡要用宮殿來表這個法呢?所以大家心地真的入到佛法中的時候呢,你才能從這種微細相上來斷掉自己的疑情。你比如說我們剛才講到,就是說佛菩薩這種觀照智,這種遍法界智,無所不知智,他確實如此的。就好比說他要給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講法,是怎樣的一套體系,他早就設計好了,一念間設計好。一念間設計好這個法要怎麼慢慢地說給大家來聽,要參照這個世界的什麼一些東西,這個世界裡面最習以為常,最約定俗成的一些種種的這種套路,法式,他得盡在掌握之中。

所以為什麼菩薩有一個塵沙惑,不是以前給大家講過了,就是練這個本事,就是條條框框,每一個套路,每一行,我們說隔行如隔山嘛。那菩薩修成就的時候,他也是有一行修成就了,他其他的行,行行都要入。所以你看在《楞嚴經》裡面也講到,等覺菩薩,登地的菩薩,等覺菩薩修的時候呢,他就等於說從這條路上上去,然後上到最高制高點的時候,看道上每一條路,他又要一條一條地這麼像演習一樣走一遍,這才最後再成就。就他得懂這個套路,否則他怎麼來娑婆世界說法呢。你說我們娑婆世界就這些眾生的心海、業海、煩惱海得有多少念相呀,他都得對機對接,都得應對。所以這裡我們就要提到,為什麼這裡用宮殿樓閣來表法。你看,放焰口裡邊,我也說過這個,就是講到說我們這個世界,比如說人王吧,人王說,為什麼說他反正人生無常會講到說,哎呀,說「萬里山河獨據」,他富有四海,對吧,天下國土都屬於王嘛。

「九重殿閣高居」,皇帝又叫九五至尊,對吧。然後我們古代的,你看故宮裡面,「一入宮門深似海」,又叫深宮大院,對不對。所以說這裡講到的如來所處的宮殿樓閣,這裡它有個表法,宮殿有一種什麼功德呢?孕育功德,對不對。就是宮殿它裡邊是,為什麼叫深似海嘛,它其實是有一種孕育的功德,孕育什麼,就是慈悲。他講到這個正覺莊嚴的時候,為什麼要用宮殿嚴來作為其中一個項目,跟菩提樹嚴、地嚴放在一起呢?我們這個法界裡邊,宮殿它有這種法,把它包起來,藏起來,生起來,就是內心孕育的慈悲。那這個慈悲怎麼用呢,就像皇帝一樣,發號施令,告訴大家,昭告天下。

但是一定要深深地孕育,就是運籌帷幄,指點江山一樣的,在你的深宮牆內把它做好。這個叫什麼,項目,企劃,都可以這麼說。所以這裡才叫做「所處宮殿」,「宮」有這個功德。那麼「殿」是什麼呢,殿堂呀。為什麼叫無事不登三寶殿,對不對。咱們這個維摩講堂只要你一進來,看見佛像供在這裡如此的莊嚴,下意識地就會肅然起敬,就會生起朝拜之心,所以說殿可以讓我們生起朝拜朝宗的心態,這就叫做智慧。為什麼,因為他的智慧攝受你。所以所謂的「宮」和「殿」,其實就是悲智雙運。還有一種,我們到殿堂裡面,它還要代表一種祭奠的意思,對不對。

你看居士林那邊過來那個叫什麼,歷代帝王廟,那歷代帝王廟裡面立的那麼多的牌位,有一種什麼呀,我們通常俗稱叫死了嘛,對不對。可是得道之人呢,他實際上叫圓寂了。我們去禮拜的時候,拜的就是這個圓寂,寂滅,不生不滅之法,所以這就叫智慧。「宮」可以孕育慈悲,「殿」可以朝宗智慧,悲智雙運,用的就是宮殿樓閣法。不過他要明白這個法,他才能參照這個比例來照著這個說,隱藏這個法,表顯這個法。

所以這裡講到了說「廣博嚴麗,充遍十方」,這個表法表得是非常的幹練嚴謹。你看他講到這個樓閣相,什麼叫「廣」呢,廣就是無邊無際的意思,表的什麼法,表的佛法是其大無外,就是再沒有一法能夠超出佛法之外而獨立存在,那就叫心外之法,這就叫「廣」的功德,對吧。「博」是什麼呢,雖然其大無外,其內來講,從內來講,也不是真的說實心實足的,心裡面是這麼真真的有這麼一個東西,內也是空的。表法內也空,這叫做「博」,內外都,外也無外,其大無外,其內無實嘛,就不是真的是存在著一個執著的一個法,它是空性的。

「嚴者莊飾」,就是用來莊飾,就是具足眾相。各種各樣的相,各種各樣的我們說的這個,就是各有各的講究吧,具足眾相。「麗者華美」,就叫法儀齊備。就是各種各樣的儀式呀,典禮呀,宗教的這種。你比如說我進來,大家迎請,這就叫法儀,儀式的儀,威儀的儀,法儀齊備,這叫做「廣博嚴麗」。

「充十方者」,就是稱法性。能不能聽得懂?聲音很少,能聽得懂嗎?確實能啊?這樣吧,我打個比喻,大家都知道什麼叫做「廣博嚴麗」,其實每一法都是廣博嚴麗,充遍十方的。你比如我說一個,就我們這次普陀山傳戒,大家參加過出家人,護持過戒場沒有,可能一般這個機會比較少。大家總是在道場,都市里面平常有一些佛七呀,誦經七呀這樣的。真正的傳三壇大戒,那是最莊嚴的。大家知道,就每天除了懺悔,學修,聽法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演佛事,就是演法。很多的演習,怎麼迎請三師,怎麼迎請十師,怎麼陳白羯磨。

就是說我祈請我要受這個戒,上面的三師給你說了,大家同不同意,大家說成,然後他說,好。這個戒三次說了,就算受到,得了戒體了。這裡邊非常嚴謹,整個這一個月天天就是密集型的修行,就幹這個事。所以它其實這種法裡面也具足了廣博嚴麗。你比如說,普陀山傳戒了,把這個通知發出去,對不對,整個出家的沙彌,沒有受戒的,大家都可以來求受比丘大戒,這就叫「廣者無邊」,對不對。「法無外故」嘛,你任何是一個沙彌,你都可來受比丘戒,是一個沙彌,只要你符合條件,那麼就不會把你給毫無緣故地,無緣無故地就給你屏蔽出去,對吧,不讓你受,可以。這就叫「廣大無邊,法無外故」。

那麼大家來受這個比丘戒,我們常說做水月道場,做夢幻佛事,每天有這個條條框框,行來儀去,但是你要知道,這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叫做「博者,法內空故」,這就叫「博」。如果你不博的話,你就把這一個月的事情,每天如此之類的當了真了,你的智慧,根本智慧沒有在這個觀照上,這是來講的話,就是心不在道上。心不在道上,所有的功德都成了世間福報了,會有,但是就變成世間福報了。所以這就叫「法內空故」。

第三個叫「具眾相故」,就是廣博嚴麗的「嚴」,莊嚴的意思。既然是做佛事,有很多講究大家知道嗎?先開始受沙彌戒,沙彌以後要給他講說《沙彌律儀》。你們可能沒聽過,你們也不能去看,特別是比丘戒你們是不可以看的。但是我要可以給你們透露,就是《沙彌律儀》裡邊,光侍師,侍師是什麼意思知道嗎?就是侍奉自己的師父,就有這麼厚,我就講了好幾天,就光侍師這一法。你看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嚴者莊飾」,就是你要任何一個法都有講究的,都有條條框框,學沙彌受沙彌戒要《沙彌律儀》,學比丘戒有比丘戒律,學菩薩戒有菩薩發心。條條框框,怎樣怎樣,你必須都明瞭,一點都不能差,這就叫「具眾相故」,各種相貌。

最後一個叫「法儀備故」,就是麗者華美。是什麼呢?懺悔的時候,大家唱念,至誠一心,禮請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做得戒和尚。大家要知道,那個氣場你們沒有感受過,你們可能受菩薩戒,有過這麼一點。但是菩薩戒因為它時間比較短,有可能那種勁兒,我們說俗話,不能說從法上較高低,那很罪過。法上較高低,那還是菩薩戒更究竟。但是從那個儀軌勁兒上來講,就是比丘戒這三十天是太莊嚴了。所以在懺摩的時候,在包括審罪呀,還有問答呀,能持呀等等這全部都在其中,各有各的法,不管你是請師,祈戒,羯磨,這些這就叫做「法儀備故」,華美。

等於說,你比如說,他們從受戒的這個息耒小莊這邊排班出列,然後到普濟寺去過堂。誒呦,路上那個遊客呀,去普陀山去的遊客,很多他是遊客,他哪裡見過這種陣勢的。都驚嘆得嘆為觀止,都覺得自己今天運氣好得不得了,說這是幹什麼呢這山上今天,怎麼衣服也莊嚴?然後三師出來了,打著寶蓋,等等這一切,他們就受不了了,這個相機就抖得都拿不住了,興奮得,激動得。為什麼?這就叫華美,這種華美不是俗氣的華美,就是說這個儀式太攝人。這就是講到這裡宮殿裡面講到「廣博莊嚴」,但是從根本上,它又是充遍十方的,它是稱法性的,全在真如實相一念心性中就週遍了,就是這麼個意思。

你比如說我們再講到說,我們講《華嚴經》吧,大家來聽《華嚴經》,那麼通知一發出去了,全都可以來,是不是,這就叫做法無外故,就是廣,都可以來聽。那麼聽了,你無非也是緣來緣去,緣聚緣散,對不對,一個月一次,聽完了回家,下次有機緣再來。那麼這也無非也是水月道場,所以又叫法內空故,叫博。那麼既然來聽,大家有心求法,就要有這個法相,你把手機關掉,不要講話,要端坐,要入耳,要莊嚴,這就叫做嚴,具足眾相。你不是說出去逛街呀,看個衣服呀,聊個天呀,嘮個嗑呀等等,那就不能跟這些,不在這個相上了,叫具足眾相。那麼我們從那邊迎請,到禮拜,登堂,拈香等等,一樣都不能少,這就叫麗,嚴麗,法儀備故。它一樣的道理,對不對。

所以大家要知道,雖然如來所處宮殿樓閣,我們剛才講到的受三壇大戒也是所處的宮殿樓閣,我們在此聽法也是所處的宮殿樓閣,所有這一切還是充遍十方,為什麼,還是在真如自性中,當體是週遍的,就這麼個意思。所以這個就是指的「宮殿嚴」,宮殿莊嚴。

當然他這裡還講到了最後一句說:「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這是指的聲音,在宮殿莊嚴裡面的聲音莊嚴。為什麼叫「不思議音」呢?佛的音,大家要知道,有四種不思議功德。一個是「音聲繁廣」,繁瑣的繁,複雜的那個意思。你不要一聽說繁廣,這是啥意思,繁就是喋喋不休嗎,說了這麼多,一部又一部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哪裡,爾時佛告怎麼怎麼。這個「繁」是指的什麼呀,內用的氣場。你看看我,那我今天說,很多人都跟我說過,說宏海法師呀,你一上座就跟下邊不一樣了。他們有的不會用語,叫附體。我說你說錯了,這叫加持。

就是什麼呢,佛的內用的這種氣場力量,獅子吼呀,獅子吼,他是借我們這個眼耳鼻舌身意,借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借這個力量。就是因為他是佛的光明不思議音所加持。真的是如此,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就叫不思議音,叫「繁」,就是內用的氣場,這個力量很大,不可阻擋。這就叫「繁廣」,你不要錯成就是說個沒完。第二個叫「所說難量」,這也是一種不思議音。所說難量就是重重無盡的殊勝的法義,一重又一重,不斷地提升你的見地,不斷地策發你的精進,不斷地就是讓你願生西方淨土中,這就叫做「所說難量」。最不可思議的是什麼?「聲而無聲」。就是說了這麼多,都是無說之說。

大家要好好體會這個聲而無聲,為什麼說寂靜,為什麼說寂滅,你看說寂滅的時候,還得用我這個嘴說出來,「寂滅」,兩個字。可是你一聽,「寂滅」,不一樣了呀,跟我們唱「東方紅太陽升」不一樣呀。一樣的話,你看為什麼都是話,都是字,不一樣。所以說這個上面就是「聲而無聲」。第四個就是「一具一切,出生果用」,就是一個聲音說一切聲音之法。比如說「南無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就一切聲音之法都在其中,這就叫做「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不思議音,這是「宮殿莊嚴」。

好,我們今天上午,因為這第一講就是算是個精講,給大家講到《世主妙嚴品》的正覺世間的莊嚴。大家要記住了,我們了解到正覺世間的莊嚴,一個是佛的地莊嚴,還有一個寶樹莊嚴,菩提樹莊嚴,第三個就是宮殿莊嚴。後面還要開始,下午我們講到坐在獅子座上莊嚴,怎麼個成就獅子座,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好,上午我們就講到這裡。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