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甘其味,勿擇其形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如是種種變化現身,在此娑婆國土,為諸眾生說是經典,於神通變化智慧無所損減。是菩薩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眾生,各得所知。

這一段是把這個娑婆世界的現身做一個總結。華德,是妙音菩薩他能夠如是的來救拔娑婆世界諸多的眾生,包括這個六道,因為妙音菩薩他能夠在普現色身三昧當中,種種的變化現身。那麼現身幹什麼呢?就是說法,說《法華經》。那麼在現身說法當中,以各種神通變化當中,雖然他能夠一為無量的分身,但是他每一個分身的智慧功德不會有任何損失。那麼如是菩薩以若干的善巧智慧,來明照娑婆世界,使令一切差別眾生,隨其根機的淺深,而各得所知。其實這個普現色身三昧,真正的用途在於現身說法,教化眾生。重點還不是在於自受用的依正莊嚴。

那麼這個現身說法,從古德解釋這一段經文,他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個,從佛菩薩的角度,佛菩薩現身說法的原則就是恆順眾生,就是你是什麼相狀,我就配合你。因為眾生沒辦法配合佛菩薩,所以他只能夠怎麼樣?所以佛菩薩一定是恆順眾生。那麼在恆順眾生當中,有一句話是很重要的,就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你是一個法身菩薩,你一定會知道眾生喜歡你變什麼相狀。因為他那個功德力,可以入眾生的心中,隨你眾生的歡喜而產生變化,欸,你是帝王,我就現帝王身來攝受你。所以他這個普現色身不是固定的,是變化的。

所以你看我們過去有淨土宗說,你拜佛陀的時候,拜菩薩的時候,你要把佛菩薩的相狀記住,幹什麼呢?因為臨命終的時候,你就是要觀想這個相狀。你這個就錯了,佛菩薩,你要麼沒感應道交,一旦感應道交,所有的佛菩薩都有普現色身三昧,他會現出你喜歡的相狀。

所以天台智者大師在講《小止觀》,他說,你打坐的時候如果看到佛菩薩,第一個你一定會歡喜,而這個歡喜它不會障礙你的寂靜,是一種寂靜的歡喜。這個就是正確的佛菩薩現前。如果你看到一個相狀,你會有不歡喜的感受而且躁動不安,那一定是魔王顯現的,因為佛菩薩的普現色身三昧是令一切眾生各得所知,他一定是恆順眾生。應以何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成就歡喜益。這第一個。

所以你不用去預設阿彌陀佛來接你的時候,他現什麼身,只要你真的感應道交,保證是你看到以後,第一個:歡喜,然後身生善、滅惡、入理,四悉檀一定具足。這個是普現色身三昧的特色。它能夠進入你的內心世界,變現讓你歡喜、生善、破惡、入理的身相,這第一個,從佛菩薩角度。

第二個從眾生的角度。我們面對普現色身三昧,蕅益大師有一段的開示,他說這個:隨類通經,物睹其跡,不測其本,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

說這個法身菩薩他在弘揚經典的時候,他現各種相狀,甚至於現出蟒蛇相、三惡道的相,甚至於他現這個畜生道,各種相狀,那我們只看到他的跡門的相狀,我們看不到他背後的法身的功德,那怎麼辦呢?很簡單,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所以你看到普現色身三昧的時候,只要他講的法對你有受益,你不要在乎他現在什麼相,我們前面在《提婆達多品》就講過了,就是你學這個一念心性、一心三觀的人,一定要把相狀放下,就是這個人講話對你有好處、受益,你就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

我剛出家的時候,大概出家三年吧,三年還是四年,我被懺公師父叫到蓮因寺去,跟他們常住上課,那個時候我很資淺,出家三四年,蓮因寺有很多長老級的大比丘,有些人可能功課忙就沒有來聽課,沒有聽課當然我們也要知道認分,因為我們是資淺。那麼講完課以後,第一天講完課以後,中午吃飯的時候,懺公師父老人家就講話了,他說我們一個人生病了去看醫生,你不要去管這個醫生年紀多大,是年輕的呢,是資深的呢,不要管這件事,也不要管這個醫生是不是自己生病,你不要管這件事。重要的是,這個醫生他給你的藥可以把你的病治好,這句話你們聽懂了嗎?就是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

我聽了以後很感動,這個老人家的見地。就是說,諸位你一個人要增上,你要姿勢站低一點,就是同參道友有些人可能剛學佛,但是他講這句話,欸,這有道理,有些人就謙卑的學習,他就受益了。有些人講說,我學佛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裡呢。那你這句話,你就錯過了,你本來這句話你可能會增上的,結果你就錯過了。

所以你姿勢站得越低,你接受教化的範圍就越廣,它是這麼一個,就蕅益大師勸我們,就是說,你別看他現這種,這個身是那麼的卑賤,你看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很快成佛的了,釋迦牟尼佛算是精進,他成就法身以後,他是快速成就的,除了他精進以外,他的謙卑是一個特色,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時候向誰學習,他向野干學習過,也是卑賤的果報,野干,他跟羅剎鬼學習過,他為了求半句偈獻身,把這個肉餵給羅剎鬼。

所以他為什麼能夠成就呢?就是他謙卑的角度,他很快能夠接受別人的教化而增上,所以叫但甘其味,勿擇其形也。這是蕅益大師對我們的開示。就是佛菩薩的普現色身三昧,他現各種色身,你有幸遇到,你別管他的身相是怎麼樣的卑賤,關鍵是他的法對你有好處你就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