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生,離殺生,進而放生

不殺生進而要放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護生,愛護一切有生命的有情眾生,人和動物,都要愛護。有人問,說不殺生要護生那蒼蠅怎麼辦?老鼠怎麼辦?蟑螂怎麼辦?蚊子咬我我又怎麼辦?我說趕總比打好吧,這也是個辦法。其實只要衛生搞好點,它也就少了。蚊子為什麼要咬你呢?說明你的肉香啊。

聽說過寶華山的老鼠也過堂嗎?過去在寶華山,廟子裡的出家人一起排隊吃飯叫過堂。這廟裡的老鼠很多,經常去廚房偷吃。後來老和尚就對老鼠們講,說你們別偷了,正大光明的出來吃吧。於是把竹子破成兩半,每天到了大家一起過堂的時候,就在後面給它擺兩個竹筒子,把那個飯舀在裡面,到時間一開梆,老鼠就來了,一串一串的都排好。吃完了大家走了,它也就走了,蠻聽話的。把它們養的肥肥的,也不亂吃,也不亂叫。

解放前的文殊院裡樹上有很多老鴉。文殊院每次受戒前最後都要跟「鴉居士」作禮三拜,為什麼要跟它磕頭呢?據說文殊院外面原來有個員外,他捐給廟裡幾十畝田,可是沒辦手續。後來老員外死了,他兒子掌管家產了,他想那幾十畝田難道白白的送給那些和尚嗎?不行,得要回來,反正產權還沒過戶。文殊院當然沒辦法,就還給他了。結果他種的莊稼好的不得了,但是到了快要收的時候,這些烏鴉一下就給他吃光。

第二次,這些烏鴉還給他吃光。他連搞三次都讓烏鴉給他吃光了,於是想:可能這個地不該自己種,還是還給廟子吧,於是就還給了文殊院。結果文殊院種的稻子麥子好的很,這烏鴉它又不吃了。後來這個廟子裡的人想啊,這些烏鴉是護法的,所以就栽了很多樹,讓它們每天晚上就停在那個樹上。所以你看,人家烏鴉都可以當護法居士,所以我們要愛護動物。

我們出去放生,目的作用不在於放了多少條生命,或者說放一條生命有多少功德,這樣一來就會去貪功德。佛教講,放生的目的是要提高修養,這是一個善的舉動,是要提升內心的精神境界的,是要培養慈悲心的。如果執著於放一個蜘蛛多少功德,放一個螞蟻多少功德,那到最後就沒有了功德,為什麼?所謂做了好事不留名,如果做了好事後到處去宣揚說自己做了好事,那麼你的精神境界就沒有得到提升,你的德行也無從說起。而這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這種德行的提升,就是功德。

所以我覺得,鼓勵他人去放生,固然也是在種善根,因為有些人需要鼓勵。但是關鍵是我們認識到放生的真正意義以後,我們要自覺的發心去做,尤其是要護生,保護他們,別放死了,還沒放就死了,這就不行了。所以說所謂放生,就是要發起這種護生的慈悲心就可以了。比如李商隱的詩句:「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春天,小鳥剛孵出來,沒得吃,那個母鳥就出去找吃的回來餵它,可是如果把那隻母鳥給打死了,那隻小鳥就沒得吃的,就要餓死。所以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你們看,李商隱的詩句就是在護生,也是在放生。

這就是「不殺生,離殺生,進而放生。」我們自己遠離殺業,還要進而放生才算是善,不能以為不殺就沒有殺業,這就算完了。如果不愛護生命,還是算不得善業的,為什麼?因為不護生,或者說不放生,就無從談起培養慈悲心,愛護有情眾生的這種心。心中沒有「愛心種子」,那麼「殺業」的惡業種子遲早還是要現形,這樣一來,所做的離殺的功夫都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