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

我們一般淨土宗的人,因為平常把佛號念得很多感應,就得少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時的念佛,這叫作離苦得樂的念想。淨土宗很多人的失敗都是,你的念想就是追求離苦得樂,你本來就沒有遠大的志向,你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到佛號。

離苦得樂的念想跟臨命終是不同的境界,臨命終不是離苦得樂的問題,臨命終是一種生命的改變。離苦得樂,那你不需要接受教育,宗大師說,「追求安樂此心同」。宗大師講到對治瞋心的時候說:你不要生氣啊,他不是有意要傷害你,他只是想要保護自己的快樂;因為你侵犯到他的快樂,所以他只好產生反制的作用,他所有的——他講話的態度、他的行為,不是沖著你來,他只是想要離苦得樂;如果你的角度跟他一樣,你也會採取相同的動作。所以我們沒有比別人高明多少。透過離苦得樂,我們產生同理心,化解彼此的對立。所以,宗大師說「追求安樂此心同」,也就是離苦得樂不需要教育,你一出生就會了。

所以淨土宗很多人,在沒有深入研究教理的時候,會說,欸,幹嘛研究教理呢?我把佛號也操作得挺好了!但臨命終的時候就不是這樣子了,因為臨命終的時候要求的不是離苦得樂的念想,它要求的是一種往生淨土的念想,它標準不一樣。因為你的生命即將結束,你新的生命即將開始,這個時候哪是離苦得樂的問題呢?

所以諸位!平時的念佛跟臨終的念佛是兩碼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可以平時把佛號念得很好,到臨終的時候卻過不去了。因為「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你的心的念想錯誤了!臨終不是離苦得樂的念想,那是一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念想。這種念想,在你日常生活的生命經驗當中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啟示,不可能,你只有接受教育。為什麼?

因為我們在座的諸位沒有一個人去過淨土。你去過淨土嗎?你沒有。他也沒有去過淨土。你沒有去過淨土,你怎麼產生淨土的念想?你只能打妄想。所以,淨土的念想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我們謙卑地、恭敬地向佛陀學習,叫作借相修心。我們只能夠借佛經裡面的文字相,然後隨文入觀,透過我們的觀照把文字相轉成我們內心的影像,只有這個方法。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入我們心中的實相般若,只能這樣子。

所以,你一輩子都不學習經典,那你的念頭就是活在離苦得樂的念想,到了生死關你就邁不過去了,就這麼回事。就是你念佛,你只是想要解決痛苦的問題,你不是想解決生命的問題。所以諸位!我們淨土宗的人,當然也不排斥平時的離苦得樂,這點也的確很重要,我們讓生命的障礙少一點。但是更重要的,我們要有一個偉大的志向,解決我們生死輪迴的問題。你今生不解決,你來生還得解決;你來生不解決,你總有一天吃到苦頭,你知道怕的時候你還得解決。而你越晚解決對你越不利,拖得越久你越難解決。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因為到末法時代,障礙只有越來越多。

所以,一個有覺悟的人就是,那今生就拼了,「拚個今生,永作閑漢」!反正這個東西遲早得解決,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把平時的離苦得樂的概念往上提升。

諸位!你要把離苦得樂的念想提升為往生淨土的念想。當你的心態改變的時候,你這一天所念的佛號那就全部改變了,每一句佛號都具足往生的力量。

所以,我們平時的念佛,那是做準備的。做什麼準備呢?就是把心態提升。你臨終的心態,你現在就要提升做準備了。你臨命終遇到境緣的時候,你怎麼樣能夠安住真如,調伏娑婆世界的愛取,然後念想淨土,就在這個地方。你不能等到臨命終再學習,臨命終已經來不及了,臨命終不是學習的時候。臨命終只能夠複習,就是你本身已經懂道理了,經過善知識的開導,把你的功夫給恢復過來。所以我們必須趁身體健康,身心相對穩定的時候,趕快成就一種往生的念想,做好臨終的準備,這個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