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誠長老說,學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說的「放生」就是培養慈悲心。按照佛教經典原本的解釋,「慈」和「悲」是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面來體現佛教對眾生的關懷。慈是與眾生樂,悲是去眾生苦。如《大智度論》中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由此可見,佛教的「慈悲」思想與「慈善是通過幫助貧睏人士,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的工作理念是一致的。

「慈善」這兩個字就來自佛經中的「慈心善舉」,就是說一個人有美好的心靈,才能做出好的行為。慈善事業在中國是根深蒂固的,「老其老,慈其幼,養其孤」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民間的救濟在國內很早就有了,在自然災害、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佛堂就成了難民最好的庇護所,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團體。

說起慈善,一誠長老最不能忘記的就是印度洋海嘯後佛教界發起的慈善籌款活動。2005年1月1日下午1時,海峽兩岸百寺千僧捐款千萬救苦救難消災祈福法會在北京靈光寺隆重舉行,賑災法會進行中,現場就籌募了936萬元。如中國佛協捐贈了50萬元,國家宗教局全體工作人員捐款5萬元,台灣佛光山捐款10萬元,台灣中台禪寺捐款20萬元,江蘇無錫祥符寺捐款50萬元,峨眉山佛教協會捐款50萬元等等,尤其是一誠長老現場個人捐款5萬元,另有李金元居士個人捐款5萬元,這次捐贈活動後續突破了1300多萬元,這次捐贈活動也成為了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發展的里程碑。

談起一誠長老的個人慈善情況,長老不願多談。但據長老秘書照聞法師介紹,一誠長老在江西的時候,為省政協做提案建議立項修建一條佛光大道、慰問敬老院、為災區捐贈糧食,還在永修發起捐建了三所希望小學。特別是每次回到江西,必定要去敬老院看看,買些生活物資送給他們,順便問問有什麼困難,回北京前還一再叮囑弟子們要多照顧他們。一誠長老非常關心中國佛教的教育事業,為了解決目前教材混雜不統一的難題,還個人捐贈50萬元支持中國佛學院的教材編寫。

當問到中國佛協對慈善的發展有何看法時,一誠長老提到,早在1993年,朴老在《中國佛協三十年》一文中曾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為此,在2002年9月下旬的中國佛教協會第七次佛教代表大會上,一誠法師號召佛教界積極實踐「人間佛教」思想,將教育培養人才、勤修三學、奉獻造福於社會作為實踐「人間佛教」理念的重要內容,在新修改的佛協章程中明確地將倡導「人間佛教」思想寫入總則。而「人間佛教」思想主要歸納為兩點:第一點,以佛法淨化人心。第二點,以佛教慈善事業回報社會。因此,弘揚「人間佛教」思想、倡導佛教慈善事業也是在實踐大乘菩薩道「慈悲濟世」的根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