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環節,叩磬人員的崗位責任和注意事項,引磬是佛教裡最常用的一種法器,主要是引禮大眾禮佛問訊、念佛、誦經、唱讚、起腔落腔、還可以提醒禪定中人出定的作用。
每一種法器都有甚深的象徵意義和作用,如木魚是命,引磬是令,在佛教法器裡有很多種,各種說法也很多,那麼在助念時的法器為什麼只選用引磬呢?
一、印祖: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臨終三大要》言: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聲清,聽之令人心地清淨,木魚聲濁,故不宜用於臨終助念。
因為印祖是通曉經藏的,他這一句話透著法理義趣,直達我們必需之處,這正好顯明瞭我們念佛的法器,就是要用引磬的,再說引磬在鐘鼓吸人意,就是一種開解祛悶的作用,在臨終的時候,這引磬聲是悠遠的,能給人家破迷癡的,就是特別悠的地方,誰都是干擾不了的。
你看過去在一個交響樂裡頭有一種三角器,整個交響樂你看那麼大磅礡,就一個小鐵,但是那個三角器稍微一敲,那交響樂壓不住它,它從那個樂器裡能穿透出來,那麼引磬的這個力量比西洋的三角器還要透徹,還要鳴厲,就是鳴厲於我們的心當中,顯發我們這一句佛號的一種助緣作用。
所以在助念現場務必要用引磬。
二、我的親身經歷
這個引磬還有一段來歷的,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一個人悶絕了,我經常趕上這樣的,他又活過來了,活過來別人都跑了,把我留那兒了。
活過來之後我再問他話,他說什麼也聽不到,他在昏迷的時候就聽到這聲引磬聲,引磬聲之後,他就驚醒了,越來越醒,引磬打著打著,佛號就伴著進來了。他就想著我不能死,這到什麼地方,他就心裡跟著念,念著念著他就覺得胸悶,一口氣吐上來就活了。
他活了不要緊,其他人跑了。他們還問我師父你咋不跑呢,我說我跑不了了,因為我注重念佛了,確實不知道,光知道一些亂,後來別人跑了,我這一睜眼他坐起來了。
三、《釋氏要覽》:聞佛名磬聲必隨願往生善趣
那麼我們再看《釋氏要覽》言:聞佛名磬聲,令專系聖境,以不顛倒故,必隨願往生善趣。
可見磬聲的力量。
四、《阿彌陀經疏鈔》:鳴磬助稱佛名,亡者得生佛前《阿彌陀經疏鈔》:有欲捨命者,兼與燒香鳴磬。助稱佛名,非直亡者得生佛前,亦終成見佛光也。
五、引磬有醒智的作用
根據佛言祖語祖師的開示,我們知道,引磬在助念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不但可以破除昏迷,而且還可以破除臨終人的業幻業障,在昏迷當中它能夠有醒心開智的作用,能令臨命終人提起正念。
正念失了可很麻煩的,它有個醒智的作用,正心的作用,也就有了正念,心智明利了,那麼正念才起。心智都沒有了,喪失昏沉了,你怎麼會有正念呢?
所以說臨終助念中,引磬起到的作用是蠻大的,任何法器都要如法使用,所以我們在叩磬時,要至誠恭敬,如面佛天,如臨師寶,不能有懈怠厭煩之心!
六、持磬要則
(一)威儀莊嚴如法
為什麼引磬平口就那麼恭敬,伴著阿彌陀佛聲音,你看,同時並進,於舌口法輪當中並出,這是一種攝受的恭敬力,已經表明了這種力量之存在和莊嚴之處,很有威儀的,這樣才能與佛感應,才能自利利他福慧雙修。
持磬時要注意威儀,身體要端正,齊足而立,磬對口,手平胸,左手拿引磬,右手拿釺,用食指勾擊,當然了這裡不是死規定的,假如你手有殘疾,或者這個非得是左手嗎,不會換成右手,就是說有的人團隊非常執著的,法師你說的是左手,沒說是右手,這種根據情況而定。
(二)關懷人員持磬距離亡者五六十公分左右
前期關懷人員進入助念現場,與家屬溝通同意助念後,叩磬人員手持引磬安放座位,座位放置於臨終人側面,胸部以上1.2至1.5米處,與耳部成45度角,座位之間相距一尺半,就是五六十公分左右,第一時間提起臨終人的正念,為什麼要這樣呢?他與他的位置是相齊的,正好對著他的耳根的,臨終時候人的前五識都失去作用時,唯獨耳根最利,所以這樣聲音就是最快最直接最方便地去給他一個眾生的利益角度上去看去放在他的跟前的,所以要對他的耳根進行一種關護。
耳聽就是心念,在念佛的時候,我們的名號和引磬聲通過他的七識入到他的八識,正好他八識的種子和七識一撞的時候,這種強緣的種子就顯發出來了,念著名號,佛力法力眾生心力產生作用,阿彌陀佛在眾生最苦難的時候就會在他心裡顯現接引他。
這個問題是明天要講,不是今天,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引磬當中還要注意特殊情況,靈活變通,不持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