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說的是恐懼,取自《雜譬喻經》。

從前有個小國家,資源豐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很富足。這一年,與他們國家接壤的鄰國上台了一個暴君,暴君眼饞小國的富饒,居然決定興兵對他們進行侵略。

消息傳到了小國,舉國震驚了。因為小國一直走的是和平崛起的路線,經濟條件雖然好,可是軍事實力卻非常差,甚至連軍隊的數量都很有限。

小國的國王急忙開始全民總動員,要求全國年齡在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性全部參戰。

有一個織布的老人家,剛剛六十歲。老人家結婚很遲,妻子比他小很多,長得很端莊漂亮。老人家很尊重妻子,家裡大事小事都是妻子拿主意,平日裡妻子臉色稍有不滿,他便嚇得手足無措。

這一天,家裡來了幾個官府的人,是來給織布老人送徵兵函的,老人家很意外,心想我明明已經超齡了呀,怎麼會輪到我呢?

老人家剛想解釋一下,忽然心念一動,想起來一件事情。前些年和妻子相親的時候,為了不讓兩人年齡差別看起來太大,他特意讓一個官差好友把自己的戶口年齡改小了兩歲,所以,從官方記載來看,老人家今年只有五十八歲。

雖然老人家並不想參戰,可是想到說出實情的後果,想到妻子刀鋒般冰冷的目光,老人家就不願意再想下去了,最後他只得從官差手中接過了徵兵函。

老人家仔細翻閱了徵兵函,不由得又發起愁來,原來國家沒有武器儲備,所有參戰人員都必須自備武器和糧食。

老人家想,糧食是好辦的,可是武器又怎麼辦呢?家裡的武器雖然挺多的,比如擀面杖、鍋鏟、折凳等,但那都是妻子稱手的兵器,自己只是比較擅長躲閃而已。

最後還是妻子提出建議,她從織布機上取下了一根三米多長的杼木,對老人家說:「你就拿著這個去吧。」

老人家開心地接了過去,妻子又半警告半叮囑地說:「這個杼木,你千萬別給我弄壞了,若是斷了或丟了,你就別回來見我。」

老人家惶恐地答應了。

老人家就這樣出征去了。戰勢比想像中的艱難,由於新組建的軍隊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和領國的部隊交戰幾乎是逢打必輸,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

這一天,老人家所在的小隊遭遇一股敵人。小隊的隊員原本也想拚殺一陣子的,可是敵人的數量實在太多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隊長決定讓隊員們先撤退,等與大部隊會合後再說。隊員們一致讚同隊長的意見,眾人扛著武器轉身逃跑,跑了好一會兒,忽然發現老人家不見了,眾人趕快返回尋找。

其實老人家原也跑得很快,可是手中的武器太長了,老人家跑得又太慌張,長杼木被卡在一棵樹上,雖然情形很危急,可是老人家卻想著妻子的交代,不敢丟下武器獨自逃跑。

敵軍漸漸殺近,可是他們發現原來追擊的敵人只剩下了一個,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家。

老人家獨自站在小路中間,手中還拿著一根很長很古怪的兵器。

敵軍停止了追擊,敵軍的將軍騎著馬在隊伍前面來回地走動,他心想,這一定有詐,在這麼多兵馬面前,老爺爺居然沒有任何的慌張。敵軍的將軍四下張望著,他認為這定有蹊蹺,附近保不齊還有多少伏兵呢!

再看看老人家手中那根長兵器也很奇怪,不排除是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說不定是召集援兵的信號。

就在敵軍徘徊不敢向前的時刻,原來撤退的戰友們卻陸續地跑了回來,而此時,還有一支大部隊忽然出現在敵人後方。

兩支部隊前後夾攻,居然重創了敵人的重要部隊。

這場戰役成為了整個戰爭的轉捩點,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原本自信心不足的小國軍民,士氣極度高漲了。

一年後,侵略者撤出小國,而發動戰爭的暴君也被本國的民眾推倒下台了,從此兩國和平相處。

小國的國王舉辦一場頒獎大會,老人家成為年度「感動全國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他的事蹟被畫成小人書,發給全國的小朋友學習。

後來,老人家的故事通過佛經的記載傳入了中國。據說,有個叫諸葛亮的年輕人看後深受啟發,發明瞭一個類似的計策叫「空城計」,從而名揚天下。

而另一個叫司馬懿的年輕人,從小學習佛經時很不專心,以至於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成了傳世的笑柄。

河岸邊的螞蟻,在枯葉上快樂地奔走著,如果它們知道風會將枯葉吹進波瀾中,還會如此從容嗎?

恐懼,有時候是煩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