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阿闍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釋一行,俗姓張,為巨鹿人氏。本名張遂,於嵩山皈依剃度在普寂禪師門下。是傳承胎藏、金剛兩部密法的大阿闍黎唐初將軍張公謹(584—632)的後人,張遂的父親名張檀,曾任武功縣縣令。

天賦大展

張遂的早年是在京城長安度過的,此時家道已經衰落,據說還要靠人周濟才得以勉強度日。盡管如此,張遂仍得以專心學習,讀了大量的書籍,《舊唐書》本傳說他:"少聰敏,博覽經史。"最擅長的是"曆象、陰陽、五行之學",曆象所涉及的是天文學和數學,陰陽五行之學是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部分。

後來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使得張遂一舉成名。他常去長安城南的元都觀(又名玄都觀)看書,觀中藏書多達萬卷。觀主尹崇學問很高,博通儒、道、釋三教。聰明好學的張遂很受尹崇的賞識。一次,他從尹崇處借得西漢揚雄的《太玄經》。幾天後張遂還書來,尹崇告訴他:"不必急於還書,你可以再多研讀數日。"

張遂說已經讀懂了。尹崇大驚,說:"我已經研讀數年,還不能盡其堂奧。你可不可以談談你的理解?"於是張遂根據自己的理解譔寫了《大衍玄圖》一卷,《義訣》一卷。尹崇大為嘆服,逢人便讚張遂說:"此後生顏子也。"把張遂比喻為聰明好學的顏回。張遂因此成了長安城裡的知名學者。

張遂博學的名聲很快傳到了達官顯貴的耳中。當時(長安年間)正值武則天專權,大量起用武氏宗親、培植自己勢力,藉以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地位。她的侄子武三思便是當時一位炙手可熱的人物,被封「梁王」爵號,歷任夏官尚書、天官尚書、春官尚書等職,監修國史等。武三思憑藉自己的勢力,也積極拉攏文人墨客。此時,張遂這位新星進入了武三思的視野,於是武三思多次致意張遂,「請與結交」,張遂的反應是「逃匿以避之,尋出家為僧。」

在一行的《大衍歷》推出之前行使的是《麟德歷》。開元九年(721),"太史頻奏日食不效"。此時《麟德歷》已經推行五十多年,誤差漸大,需要改革曆法。經宰相張說推薦,唐玄宗詔令釋一行負責主持製訂新曆。開元二十一年(733),《大衍歷》傳人日本。

刑和璞曾經對尹愔說道,一行禪師是真正的聖人,漢代的洛下閎造大衍歷的時候就預言,過八百年大衍歷當有一天的誤差,那個時候必然有聖人出現改訂,而今年正好是洛下閎造大衍歷並預言的第八百年,正是一行禪師糾正了大衍的差謬,看來洛下閎的預言非常值得相信。

唐密阿闍黎

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世稱"開元三大士",是中國漢地密宗(唐密)的創立者。善無畏在洛陽大福先寺譯出《大日經》和由弟子漢人一行撰的《大日經疏》,這是中國漢地正純密宗的傳授之始,世人稱為唐密。

善無畏弟子有一行、寶思、妙思、玄超、溫古、李華等人,其中以一行法師最為著名。從金剛智三藏受灌頂。隨善無畏三藏到達洛陽侍侯翻譯毗盧舍那經,並譔寫《大日經疏》,同年從金剛智三藏受具足戒。

開元五年(717),玄宗李隆基命一行的族叔、禮部郎中張洽親自到武當山請一行入朝,協助印度善無畏(637~735年)在洛陽大福先寺翻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大日經》)七卷。一行被唐皇朝強征回京,由於他不願做官,被安置在長安城內的華嚴寺譯著佛典。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與善無畏合譯),《大日經疏》二十卷,《釋氏系錄》一卷(已佚),《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一卷,《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一卷,《曼殊室利焰曼德迦萬愛秘術如意法》一卷,《七曜星辰別行法》一卷,《北斗七星護摩法》一卷,《宿曜儀軌》一卷。其著述或屬於金剛、胎藏合部,或屬於胎藏部,以《大日經疏》為其代表作。

開元十一年(723),一行禪師和著名天文儀器製造家、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合作,用銅、鐵製成測定日月星辰位置和運行規律的「黃道游儀」。這是一種渾天儀,它除了具有符合歲差的優點外,還能使赤道「開合」,觀測者可以從黃道環上讀出所需數據,既減少了運算層次,又增強了準確性,深得李隆基的讚許,親自為「黃道游儀」譔寫銘文,用金字書於儀輪之上;又命學士陸去秦將鑄儀年月日和工匠姓名,用銀字書於盤下。——《新唐書·天文誌》記載為唐代先進曆法《大衍歷》的編修提供了先決條件;梁令瓚一行合制的「水運渾天」儀,是當時中國獨有的天文鐘,在世界天文學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行禪師將「黃道游儀」放置於專門觀察天文的「靈台」之上,通過對日月五星的觀察,測量一些恆星的赤道坐標和對赤道的相對位置,繪製了三十六幅星辰位置圖,發現有的恆星位置與漢代所測結果相比有很大變動;秋分、冬至日的太陽在天球上的位置,以及二十八宿距星、去極度與古代《星經》上的記載亦有差異。

他說:「佔者,秋分日在角五度,今在軫十三度;冬至日在牽牛初,今在—斗十度。」(見《新唐書·天文誌》)這實際上是在世界上最早發現了恆星的運動。在歐洲,直到1718年,才由哈雷發現了恆星有自己的運動,比一行禪師和梁令瓚的觀測結果要晚約一千年。

這座「水運渾天儀」一晝夜自轉一週,正好和週天恆星的運轉一致。古人將一天分為一百刻,十二時辰。櫃內的平行聯動裝置,牽動地平上的木人,每到一刻,一木人自動擊鼓;每至一辰,另一木人自動撞鐘,起到了自動報時的作用。「水運渾天儀」的製作極為精妙,測定朔望,報告時辰,均很準確。文武百官觀後,無不嘆服!一行禪師和梁令瓚也因獲得天文鐘的發明權而永垂史冊。最早的機械時鐘」,是「一切擒縱器的祖先」。

一行尊法

一行禪師因為研究大衍歷,自此便山南海北求訪名師。有年來到天台國清寺看見一座院落,其中高聳古松數十棵,院落門前有水流潺潺,一行禪師佇立院門外,聽到庭院中有和尚演算五行數術。一會兒演算數術的和尚對徒弟說,今天有弟子會來求教我的數術,應該已經來到院門口,說完納悶地自言自語怎麼會沒有人引路呢?說完掐指一算又說,院門前的水流向西時候該弟子應該到來。一行禪師聽完算師的話便推門而入,磕頭禮拜老僧請求傳授數術,此時院門外水流又向東而去。

從此以後一行禪師名聲遠聞,唐玄宗聽聞後召令入內宮並問一行禪師,愛卿擅長什麼?一行禪師對答,善於記憶。玄宗皇帝便令宮僕取來內宮人員名冊給一行禪師看,一行看了一遍便合上名冊,逐個將內宮名冊逐頁報了出來,報了幾頁後玄宗皇帝不自覺地下榻給一行禪師作禮,並連連讚歎聖人聖人。此後玄宗皇帝時不時下詔一行禪師預言災福,多所得益。

一行禪師幼年家境貧寒,經常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禪師的鄰居有個王姥姥,因為喜歡幼年聰明伶俐的一行禪師,因此前後接濟生活所需,大約數十萬銀錢,一行禪師一直思念報答。到了開元年中一行禪師得到玄宗皇帝禮遇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沒有多久王姥姥的兒子犯了殺人罪,被拘押在獄,還沒有執行死刑。

王姥姥便找到一行禪師希望他能向皇帝進言免除自己兒子死刑。一行禪師當時對於王姥姥的要求也無能為力便回答如果姥姥要銀錢,我會十倍給您,可是這殺人越貨的罪行要請求皇帝赦免恐怕很難。王姥姥一聽指鼻子上臉破口大罵一行禪師忘恩負義,還喋喋不休我怎麼會認識你這麼個和尚。一行禪師沒有理會王姥姥的謾罵,表面上也對其要求沒有表現出絲毫幫忙的意思,內心卻琢磨著如何報恩。

當時一行禪師正忙於渾天寺中的工程,要管束好幾百人的工役,於是便要求他們撤空一個房間,裡面搬進一個大甕,並私底下挑選了兩個經常跟隨的僕人,交給他們一隻大的布口袋並說,某方某角有一處廢棄的園子,你們從中午開始到黃昏悄悄潛伏在裡面,如果看到有七隻動物進來要全部捉住,如果逃掉一個我便會懲罰你們。

這兩個僕人聽後依照一行禪師吩咐,隱藏在該破舊園子裡。到了酉時果然看見來了一群七隻豬,便全部捕獲回去報告給了一行禪師。一行禪師見狀大喜,命令將這七頭豬裝在甕中蓋上木蓋,用六一泥封蓋嚴實,併用朱丹題寫了數十個梵字,一行禪師的弟子都很納悶莫名所以。到了早朝時分,中使連忙來到寺院叩門傳諭皇帝召請一行禪師到便殿問事,一行禪師到後,玄宗皇帝劈頭便問,太史上奏說昨天夜裡北斗七星不見了,究竟是什麼災難預兆?禪師有什麼禳災的辦法?

一行禪師答道,後魏的時候有次熒惑星不見了,至今帝車星還看不見。這種天象乃天對於皇帝陛下的警告提示,如果天下百姓隸庶不能各歸其位,必然發生嚴寒、隕石或者亢旱,如果皇帝陛下能懷德感應則可以避免災難發生。聖德感化可以使枯骨生肉,鐵樹開花。在佛家講究瞋心壞一切善行,而慈悲心則降一切天魔外道和天災人禍。以微臣之見如果大赦天下牢獄,便可以感應上蒼避免災禍。

於是玄宗皇帝依照一行禪師的進言,下詔赦免天下牢獄。當晚太史奏章說,北斗有一星出現。接下來連續幾天北斗七星都回復如初,王姥姥的兒子也逢大赦之恩。

玄宗皇帝曾經詢問一行禪師在位國運如何、有否災難。一行禪師答道,皇帝陛下當有萬里之行,天下社稷最終吉祥。玄宗聽後忙問何故有萬里之行,一行禪師避而不答,卻進呈皇帝一個小金合併說,到了萬里才可以打開看。有一天皇帝打開盒子看到裡面是少許中藥當歸。待到安史之亂,皇帝避禍成都,行到萬里橋處才突然醒悟,沒有多久叛亂平息,才得以回京。昭宗皇帝沒有繼位前還是吉王,而大唐王朝至昭宗皇帝滅亡,所以說「最終吉祥」,乃預言社稷在吉王而終。

開元十五年(727)十月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五歲。噩耗傳來,玄宗皇帝黯然神傷。《舊唐書·一行傳》記載:李隆基賜謚曰「大慧禪師」,並「為一行制碑文,親書於石,出內庫錢五十萬為起塔於銅人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