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大師27

27、惠能云:「汝即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言下大悟。

慧能大師28

28、惠明復問:「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曰:「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邊。」惠明曰:「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慧能大師29

29、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回至嶺下謂趕眾人此無惠能蹤跡,當別道尋。惠明後改道明,避師上字。

慧能大師30

30、惠能南行至韶州曹侯村,受儒生劉志略禮遇甚厚。其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涅槃經》。師暫聽即知妙義,遂為解說。尼乃執卷問字,能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

慧能大師31

31、尼曰:「字尚不識,焉能會義?」,惠能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敬之,且遍告鄉里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請供養。」

慧能大師32

32、時有魏武侯玄孫曹叔良及居民竟來瞻禮。時寶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廢,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師居之,俄成寶坊。

慧能大師33

33、惠能住寶林寺九月餘,又為惡黨尋逐,乃遁於前山,被縱火焚草木,惠能隱身挨入石中得免難。石上今有其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惠能憶五祖懷會止藏之囑,遂行隱於二邑焉。

慧能大師34

34、惠能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

慧能大師35

35、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

慧能大師36

36、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對曰,但吃肉邊菜。

慧能大師37

37、一日思惟時當弘法,即往廣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師講讀《涅槃經》。

慧能大師38

38、時有風吹幡動,僧諍之為風動耶、幡動耶!議論不已。

慧能大師39

39、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慧能大師40

40、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印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慧能大師41

41、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讚歎,願事為師。

慧能大師42

42、印宗於是年正月十五日為惠能剃髮。

慧能大師43

43、二月八日集諸名德為授具足戒。惠能遂於智藥三藏授記之菩提下,開東山法門。次年返曹溪。

慧能大師44

44、師至曹溪寶林,觀堂宇湫隘,不能容眾,遂向里人陳亞仙祈一坐具地,亞仙為然。祖坐具一展,盡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現身坐鎮四方,即今四天王嶺。不久寺成。

慧能大師45

45、殿前有潭,龍常出沒,一日現形,驚走四眾,六祖大師舀龍入缽。

慧能大師46

46、師為之說法,龍遂退骨而去,遺形長七寸,根支具足。師以土堙潭,今殿前左側有鐵塔處即為龍潭遺址。

慧能大師47

47、時寶林寺屬韶州管轄,刺史韋璩聞知前往請益,並恭請惠能大師到大梵寺說法。

慧能大師48

48、時聽師說法的有官僚道俗千餘人。師陞座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復廣演頓乘。」大師釋曰:「般若是梵語,智慧之意;波羅密即是到彼岸。般若有如大船,大船可以載眾生,從生死苦海的此岸,渡過到沒有生死苦海的彼岸。」

慧能大師49

49、時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慧能大師50

50、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訖,韋刺史問:「弟子不明白,為何達摩祖師說梁武帝造寺度僧沒有功德?」師曰:「佈施供養只是外在行為,是人天果報福德,不是成佛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