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第二段,「讚佛號功德」。「聞佛聖德名」,這是偈頌裡的一句,這個佛是阿彌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彌陀本願從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願,又從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願」;換句話說,這總共十五願。四十八願裡頭有十五願提到聞佛名號,說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十五願「願願皆因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聞佛名號,所以我們念這個佛號的時候,一定要聽得清清楚楚,這個可不能疏忽。

我們不是念給別人聽的,也不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是念給自己聽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給別人聽,自己不得受用。這個方法,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就教導我們,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從口裡頭念出來,從耳朵聽進去,用這個方法攝心,古時候人煩惱輕,這個方法行,有效。現在煩惱嚴重,這個方法不能攝心,所以印光大師加上記數。記數不許用念珠,用念珠什麼?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這裡頭夾雜著數字的想法,這樣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記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夠攝心。

這兩句話來形容名號功德,說得非常好,「永離諸惡苦」,諸惡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統統苦。「終得究竟樂」,最後你一定得到,究竟樂是成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必定見佛,見佛就是成佛。「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得忍」,都是因為聞名。「十方眾生聞名,悉皆安穩,得種種真實之利。是雲安隱得大利」。

名號的功德在前面講了很多,在四十八願裡面講過,也講得很詳細。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處,以為還有法門比念佛更好,所以還想這個、想那個,錯了。念佛法門的殊勝,確確實實只有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都說不究竟,何況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

所以在《華嚴經》裡面,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這給我們透露什麼信息?登地菩薩他們求無上菩提統統用念佛法門,這是我們能夠利益的。為什麼?初地以上你給他講念佛法門,他懂,他不懷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華嚴會上,文殊、普賢率領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是看到這個經文,對念佛法門才有信心。以前我對這個法門沒信心,以為這個法門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對知識分子的,尤其是高級知識分子,大概不是,佛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大概不是的。看到《華嚴經》上這麼一種景觀,才完全覺悟、了解。

八萬四千法門,只能幫助你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報土,不簡單,要想到那個境界,都得要明心見性。也就是說,《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大乘教裡面所說的,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了,你才能證得圓教初住、別教初地,往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可是絕大多數都是到華藏世界,到華藏之後,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兩位菩薩,我們後面這個像就是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佛,你看一邊是文殊、一邊是普賢,這邊是普賢菩薩,這邊是文殊菩薩,文殊、普賢帶領大眾統統到極樂世界去。諸位想想看,這是毘盧遮那佛的道場,這麼多菩薩往生那裡去,是毘盧遮那的學生!

現在毘盧遮那佛這兩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學生帶走,到極樂世界去了,毘盧遮那佛生不生氣?怎麼把我人全帶跑?不但不生氣,還鼓掌、還歡喜,太好了,你們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太好了。為什麼?你能見阿彌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時間就大幅度的縮短。你在華藏世界修行證果要三個阿僧祇劫,到極樂世界去,大概幾天就成就,他那裡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親近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讚嘆你:你真有智慧、真聰明,你選對了。你不到極樂世界去,跟別的諸佛如來修行,那佛都搖頭:好吧,慢慢來!你想快速成就的話,就到極樂世界。

所以諸佛如來沒有門戶之見,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世間麻煩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諸佛如來同行不相忌,他們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薩來往生,每尊佛、每個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緣的都來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給他介紹極樂世界。也就是諸佛如來講經說法,沒有一尊佛不講《無量壽經》的,介紹極樂世界。聽到歡喜的人個個都想去,佛鼓勵他們去,絕對沒有門戶之見。因為一切諸佛如來只有一個目標,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眾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間,世間人沒有這個目標,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願意看到名利落在別人家裡,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諸佛如來這種現象決定沒有。佛佛道同,為什麼極樂世界獨勝?這個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過,是彌陀如來在因地裡發願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後,別的佛來跟進行不行?沒有這個必要,統統都到你那裡學就好了,我這就省事了。這是諸佛如來的心量,也做給我們看,沒有門戶之見,大公無私,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他有無量的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