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末句結歸,言如是不可思議者,當是何物?惟自性乃爾。言性有二:兼無情分中,謂之法性;獨有情分中,謂之佛性。今雲自性,且指佛性而言也。性而曰自,法爾如然,非作得故。是我自己,非屬他故。此之自性,蓋有多名。亦名本心,亦名本覺,亦名真知,亦名真識,亦名真如,種種無盡。統而言之,即當人靈知靈覺本具之一心也。今明不可思議者,惟此心耳,更無餘物有此不思議體與心同也。 --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我們來看看這個末句結歸。談這個「不可思議」,最後就落實在自性上了。

前面談的非清非濁啊,無背無向啊,大哉真體呀,不可思議這些,是什麼呢?就是這個自性。

這個「自性」要分清楚有佛性和法性的差異。佛是「覺」的意思,法是「不覺」的意思。這個「自性」,可通有情,也可通無情。

無情分上是叫「法性」,唯獨有情眾生這一邊才叫「佛性」。

你看樹木、花卉、土石,它們稱為法性,我們有情識的生命稱為佛性。這裡談自性就特指佛性而言。

「自性」有兩重含義:第一重含義是自然之「自」,「法爾如然,非作得故」。

「法爾」,本來就是那個樣子,不是造作出來的,不是心外得來的。所以我們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本自具足」。

第二重含義是自己之「自」。自性是我自己,不屬於他(外在的主宰)。不是外道說的自然哪,虛空啊,或者天給予的,那樣就迷失了你的覺性,為他物所轉。

這樣的自性就表達著我們的佛性。佛性的表達有多種角度,於是就有多種名稱。

談到自性的名稱之多,這裡重點提出五種:

第一叫本心,對於外面的萬法來說是本心;

第二叫本覺,對始覺來說叫本覺;

第三叫真知,無知之知為真知,就是無知而無所不知,這叫真知;

第四叫真識,無識之識為真識;

第五叫真如,沒有變易就叫真如。

佛性的表達種種無盡,例如說,除了上面所舉五種之外,佛性又叫圓覺,又叫一真法界……

統而言之,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是指向我們當人現前介爾一念的靈知靈覺,本具的這一心。

所以現在講「不可思議」所指向的就是我們的心性、自性。

離開自性,沒有其他的東西、其他的法,能有這樣不可思、不可議的體性,能與我們現前一念這樣靈知靈覺的心相同。

這就像布袋和尚說的「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現前一念真實心那種靈知靈覺、不可思議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