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心不亂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亂,始知蓮華行樹,種種莊嚴,並非心外。何必耳聽金言,方是彌陀說法。娑婆印壞,始名淨土文成者哉。然則珍禽庶鳥,瓊院茆堂,何劣何優,何淨何穢。故曰西方在目前也。——《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首先, 「印壞文成」這一比喻,是淨土法門常常用到的,出自《大涅槃經》第二十九卷。佛談到眾生隨業力輪轉,五陰滅的當下,中陰身就會續生。就好像燈點著了,暗就沒有了,燈一滅,暗就生起來一樣,我們當下的這個五陰身、隨後的中陰身和以後投生的後陰身,就是這樣一個相似相續的狀態。這樣的相似相續,不能說它是一,因為它是相似;也不能說它不是一,因為它又相續,這就比喻為「印壞文成」。

具體說來,「印壞文成」就是用一枚蠟印,印在還很有熱量的金泥上,金泥的熱度就將蠟印熔化了。蠟印雖然消失了,但是印上的文卻顯現在金泥上了,這就是「印壞文成」。這枚蠟做的印,不能說沒有,它沒有滅掉,在金泥裡。那金泥中所顯現的文,既不來自於金泥,也不來自其他地方,而是由於有這枚蠟印的因緣,才得以產生。如果用蠟印來比喻我們現在的五陰身,印文比喻身體死亡後的中陰身,當五陰身滅時(就是身體死亡時),中陰身馬上就生起來了,就好像蠟印消熔,印文就立即產生一樣。我們現在這個五陰身,既不能說它跟中陰身是一,也不能說跟中陰身不是一。這種生命輪轉的現象,肉眼看不到卻真實存在。

有些有瀕死體驗的人,醒來後講述的情景,便是很好的說明。有人就曾說過,當他的生命體徵消失時(死亡了),他的神識飄到身體之外(這就是中陰身階段出現了),就會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床上,醫生在搶救、家屬在痛哭的情景。

這時候雖進入中陰身,但他還執著一個「我」(認為自己還活著),就會下來想告訴親屬,你們哭什麼呀?我還在呀!但是轉來轉去,甚至推他的親屬,親屬都沒有感覺,還是照樣啼哭。由於這時候的中陰身是一種精神現象,跟肉體已經不產生關聯,所以,盡管他在說、在推,但活著的人既聽不到,看不到,也感知不到。

如果這個中陰身生前做了很多善業,他的面前就會顯現善的境界;做惡業多,就顯現惡的境界。在這種飄蕩狀態中,中陰身一定要找到一個載體,因為他要執著、要攀緣,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投生、會有輪迴。如果跟哪個父母有緣,在父母交會時,他就隨著業緣過去了。如果他是投生男孩,就會對母親生起愛戀,對父親生起瞋恨、排擠之心。這樣,當他父親的精液出來的時候,他以為是自己的行為,就很高興很快樂。但精血一會合他就投生進去了,就一下子坐胎了。所以一個人的出生,就是自己的中陰身和父親、母親這三種因緣合和而來的。沒有修行解脫之道的人,就是這樣隨業流轉的。

那麼信願念佛的淨業行人的生命流轉又是怎樣的呢?

念佛行人命欲終時,馬上見到極樂世界的蓮華來接(這就是阿彌陀佛臨終接引願的兌現)。蓮華來了,念佛行人看到自己坐在金色蓮台上的身,就已經是極樂世界的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了。

所以我們常常就用「印壞文成」來比喻信願念佛的淨業行人這一期業報身結束的當下,就同時在極樂世界出生的現象。

由此可以知道,一個真正的念佛行人是不經過中陰身的,這一期業報身一滅,神識一出來,馬上就到蓮台上,被接引往生。

我們再回到疏文,請看「既得一心不亂,始知蓮華行樹,種種莊嚴,並非心外」。「始知」就是好像從夢裡醒過來一樣,得到一心不亂才知道四色蓮華、七重行樹、種種樓閣、種種奇鳥等極樂世界的無盡莊嚴,都在我們的自性之內,本自具足,不在心外。「何必耳聽金言,方是彌陀說法。娑婆印壞,始名淨土文成者哉。」這樣一來,何必一定要親自聽到阿彌陀佛說法才叫彌陀說法呢?在此土就能夠聽到阿彌陀佛說法;也不需要說娑婆世界的「印壞」了,才開始說是淨土「文成」。

這個意思就是說,只要證到念佛三昧,實際上當處就在極樂世界,就在聽彌陀說法,當下也就是往生了,而不說要業報身死亡了才叫往生。

「然則珍禽庶鳥,瓊院茆堂,何劣何優,何淨何穢。故曰西方在目前也。」證到了念佛三昧,就會發現,無論是極樂世界的珍禽,還是我們這個世間的凡鳥,或是極樂世界的瓊樓玉宇,還是我們這個世間草房茅棚,這時都沒有優劣、淨穢的差異,所以說西方淨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