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觀

「四念處觀」就是一種般若智慧。有的人講小乘沒有般若;小乘的四念處就是般若,怎麼說沒有般若?

我們修四念處觀,就是在修習般若智慧。明白四念處觀的道理以後,還要去修習、去薰習。怎麼薰習?就是要去思惟,把這個道理放在我們意念當中,慢慢去想、去回憶,專注思惟這個道理,一遍、兩遍、三遍,乃至於十遍、百遍……忽然一念相應,

什麼叫做一念相應?例如修「觀心無常」,觀一觀、觀到後來,忽然所有的念頭統統沒有了,因為這些心念都是無常的,就像水泡一樣,是虛妄的東西,慢慢就會化掉。眾生不知道心念是無常、是虛妄,跟著虛妄的心念起惑、造業。

現在我們知道這些心念都是生滅、無常,繼續用功起觀行,慢慢、慢慢,這些生滅、虛妄的心念就沒有了,這個時候一念相應,能觀之智、能觀這念心,與所觀無常之理相應,妄想空掉了;寂滅的境界現前,一念相應,就契入寂滅,成道證果。

佛說八萬四千個法門,我們不一定每個法門都要修;如果我們一門深入修「觀心無常」這個法門相應了,一樣可以得解脫、超凡入聖。

修「觀心無常」,就是用智慧來破除愚癡的心。眾生愚癡,有貪瞋癡、無明所以有我執、我所。你看我們心當中無明現前的時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始終覺得很煩惱,這就是心當中的無明作祟;無明現前,假使不知道觀照,就會被無明轉跑了。

如果知道觀照,這念心一動就是「生」,馬上就注意到這個念頭生起來了,注意到它,這個念頭一下就過去了,這就是「滅」;第一個念頭過去以後,第二個念頭又來了,這又是「生」,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一個念頭生、一個念頭滅,生生滅滅、生生滅滅、生生滅滅……

這樣去觀,看到所有的心念都在生滅、生滅、生滅,所以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最後照破,妄想沒有了,到達不生不滅的境界,一念不生,這就是般若智慧,就能得到解脫。我們修「觀心無常」,就是用這種方法來觀,這屬於小乘的般若。

小乘的般若觀到最後,寂滅現前,就到達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脫離生死的根本。不過,以最高的境界來講,寂滅也不住;心住在寂滅,只是讓我們暫時休息一下。眾生從無始以來都是在輪迴當中,佛很慈悲,就告訴我們如果一下悟不到菩提心,也可以先住在寂滅當中,出三界,了生死;之後再回小向大,修菩薩道,成就佛道。

大乘是用般若的智慧來轉煩惱。以大乘來講,觀行的方法是很多,除了觀無常生滅以外,還要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觀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實的,都是一場夢,所以「宴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也是般若的觀法,這就是轉識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