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眾生的障深慧淺

「障」就是障礙我們修行的東西。這個障有外面的障礙,有裡面的障礙。外面的障礙有兩種。一種是生存的壓力,一天不幹活,就一天沒有飯吃。一輩子就為了一點基本的生存去奔波,空不下一點時間來修行,這就是障礙重。第二個外面的障礙就是想修行,結果碰到外道、惡知識或者一些邪魔惡鬼,來牽扯你,纏著你,不讓你修行,這是外障。

那裡面的障礙也有兩種。一種是身體不好,疾病纏身,進一步夭折、壽命短,所以這是裡面的障礙。第二種障礙就是愚癡,雖然也聽法也看經,但是沒有記憶力,沒有理解力,甚至會把意思看反,顛倒,這也是自己的障礙。

所以,我們的障礙是很深的,尤其是末法眾生。同時慧淺,智慧很淺薄。談智慧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方便智,又叫後得智,又叫善巧權智,這是從應對事情而言。第二種是真實智,真實的智慧,又叫般若的智慧,這是對諸法本質的空性的把握,又叫根本智。

那我們這兩種智慧都缺乏。談根本智,我們根本就一點感覺都沒有,實相般若我們摸不到邊。方便般若是從實相般若根本智裡面顯現出來的。

再看方便慧。比如我們聞思修三慧就為方便。聞,就是耳根聽聞佛法,有信心;思,就是思維法義;把聞、思落實在修行上,就叫修慧。所以具足聞思修三慧,說明有方便慧。進一步地,能夠開悟,就是見道,見道在宗門下就是明心見性,這叫真實慧。那見道裡面,小乘和大乘又有所不同。

大乘的見道有兩種:一種是覺悟到空性,而且由空出假,叫假諦;那進一步地就是空假不二,雙遮兩邊,雙照兩邊,就是中道。能把握大乘中道,這才是大乘的見道。那中道又有淺深的不同。別教講次第三觀,就是但中。比如次第三觀,就是先空觀,再假觀,再中觀,這叫但中。那圓教的三觀,那就一心具足,叫一心三觀,即空、即假、即中,這叫圓中。

所以談智慧,它是有淺有深的。從聞思修三慧來說,聞慧就比較淺,思慧就比較深。乃至別教的但中為淺,圓教的圓中就為深。所以大乘講通教、別教、圓教,談智慧的問題,互相對待、比較,才能知道。

那這裡談自己修行上障礙深,就意味著外面的障礙和裡面的障礙同時具足,「內外交攻」,這就是障深。說自己障深慧淺,慧淺就是聞法熏修的機緣就很少,理解不到位。還有,你的聞熏想落實在修行上,障礙就馬上出現。

比如,剛剛想發心修行,馬上就生了一個重病。剛剛想在佛道裡面用點功夫,就遇上了邪師,把你引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有的人想發心念阿彌陀佛,結果遇到一個人說某某咒很好,說你業障重,一定要持某某咒,消了業障才能念佛,業障不消掉你念佛沒用。他碰到這麼一個邪師。那就先消業障再來念佛吧。然後他可能持個咒,一輩子業障也消不掉,他就一輩子都沒有機會來念佛。這都是障重、障深的表現。

還有一個障深的情況就是修行還沒有得到內凡位——內凡和外凡,在大乘佛法,初信到七信以前都屬於內凡。信位之前屬於外凡——內凡位都沒有得到,他就得少為足,增上慢,說他已經一超直入如來地了;稍微通達一點世間的智慧,就說自己大徹大悟了,這就叫慧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