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受到什麼樣的熏習

你要想成道,想斷煩惱;你想精進,想多念念佛、多拜佛,可是身體不幫你忙——你心裡頭想做,但是身體做不到。

例如說我們念經,這是佛給我們規定的,沒有休息時間。中夜的時候,讀誦大乘,但是你精力沒有那麼大,你念念就睡著了。你看很多人念經的時候,念經睡覺。甚至繞佛的時候,走著都能睡覺,一邊跟著你繞,他睡著了。這是障礙,這是「睡眠蓋」。

說你想要了道、要解脫,它並不跟你一樣做。心裡想得不錯,心比天高,那業呢?業比天更高,那就把你這個障住了。我們每位道友都想精進吧?都想了生死吧?都想斷煩惱吧?就是斷不了煩惱,不但不斷,還增加。所以,惡習跟善習,兩個非常地難。

在我們《占察經》上講,由於無明癡暗來熏習你,就是你的業用,你沒法斷除。等你善業要能把惡業斷除了、結了善果了,這在《大乘起信論》上說「二種熏習」,才能得到解脫。

咱們是以善熏惡,善法增長,惡習慣就消失了,這個我們每位道友都有感覺的。你做惡事、做善事,是你遇著什麼環境,你在什麼環境當中,你受什麼熏習。那個環境得你自己選,得你有善根地選。

熏習力量非常大,我們都知道「昔孟母,擇鄰處」,他的媽媽帶著孟子的時候,最初住在屠宰房,那個孟子就學的怎麼樣殺豬、怎麼樣殺羊——怎麼樣殺畜生。他媽媽就看這可不得了,後來就搬了,搬來搬去,搬了一個讀書的地方,一個小書院的旁邊,他就跟著那些小孩學讀書去了。「擇鄰處」,說熏習的力量非常大。

像咱們在普壽寺裡頭,你都是善業熏習。惡的你看也看不到,聽也聽不到。所以,為善為惡是根據客觀環境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