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那些缺失的誠信之義

禮讓的謙遜並非是以低姿態示人,恰恰是這種穩妥的謙讓在看似競爭的關係中輸得不是結果,而是贏在態度上。這可以影射到國與國的外交策略、軍事較量中、社會各層階級關係的處理當中、生意場中、人事關係中、鄰里街坊中、夫妻關係、子女關係、婆媳關係等等。

現在的社會不缺少浮躁,但是祥和寧靜確實千金難求,為了一份薄面和沒用的氣盛,語出傷人、破口大罵、甚至以拳相見的不在少數。那些衝動背後的結果就是,以點蓋面的影響,人情味淡薄、防備心理增加、誠信度越來越少。這樣的發展會成為一個怪圈,失信於人的結果逃脫不了因果。社會中行業與行業中的欺詐、人與人之間的欺騙其實看似眼前得利但是後患無窮,因為我們都共同生存在這個自行播種而收穫的大環境中。

古語道:"仁者,仁義也。"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必定會是君子之相,大家風範。與人相處時時時以低姿態做到融洽和諧,關照他人的所需。所謂能愛人即為仁。中國的文化中有仁義禮智為四端,即為:"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這些古訓仁義之理很適合現在社會中行色匆匆的人們,國家在強大,社會在進步,經濟飛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日趨小康,可是我們卻丟失了太多本該有的良知和仁義之德。

我們需要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體現出和敬、尊重和平等。這種態度可以平息很多無端的紛爭。無論是什麼行業、什麼民族、什麼種族、什麼國家,尊重的不是那些名相上所謂的發達與落後,貧窮或是富裕。這是對於生命的尊重。每個生命體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平等的。都是父母的孩子或是孩子們的父母。世間太多的衝突都來自於我們這些野心的習性所表現出的侵略。一切謊言都不應拿我們寶貴的生命作為代價。

糾結、探討、評論、指責等等最後也是會被時間消磨而淡化的,那為什麼就不敢在當下肩負責任而以事實告白呢。虛偽和掩蓋最後一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國家的誠信、一個民族的誠信、一個人的誠信一定會換來相應的公平言論的。如果一個謊言的說出那代價是需要千千萬萬個謊言去掩蓋的。紙一定包不住火,人心有善念的一面起主導作用時,一定也會為自己所發惡念所引導行為的結果使內心倍受折磨。

佛教文化中有六和敬即:身和同住、語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的教導。這些智慧的方便都是為了喚起大家的真善美進而和諧共處。這就需要我們去尊重每一個生命,少一些虛偽、少一些掩蓋的動向,多一些以誠相待的坦蕩。多一些誠信、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禮讓與和敬是一個社會能蓬勃發展、國家富強的推動力。

為了我們每個人生存的大環境,大家應該呼籲和倡導以承仁、和敬、尊重、平等的態度處事為人,從每個人自己做起,點點滴滴去努力進而喚起那些缺失的誠信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