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如何看待百丈懷海禪師所譔的《叢林要則》中「叢林以無事為興盛」這句話?

傳印長老:祖師要求高啊,百丈懷海禪師所譔的《叢林要則》上有這條,一共有二十幾條的訓示,其中有一條就是「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它的意思是:禪宗明心見性的祖師們,他是一念無生,如如不動,他所靜修的狀態已經達到了。

以佛教的次第來講,名字即佛。我們這些人沒開悟,我們具有佛性,就是「理即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名字即佛」。「名字即佛」,煩惱沒斷。到「觀行即佛」的時候,還沒有斷惑,但他圓伏三惑,不起現行。在生活中,和佛的境界是一樣的,但他根兒沒斷。到「相似即佛」,就是圓教的七信位,到那時候,他才能夠初信斷見惑,得須陀洹果。到七信,斷思惑,得阿羅漢果,才超出三界,了脫生死。再往上,到圓教的初住開始,斷無明惑。他是那麼一個境界,到那種境界,祖師真正達到在那種境界生活的時候,所以他才能有「以無事為興盛」這種提法,以修行為根本,他已經見到法身的境界,斷惑了。

他能以「無事為興盛」,實際上就是做無事道營,無事無所不事,終日吃飯沒有嚼得一粒米,終日穿衣沒有掛過一縷絲、一縷紗,他是那麼一個境界,所以就「以無事為興盛」。意思是說,一定要以明心見性為根本。那時禪宗的祖師大德是以明心見性為根本、為出發點,沒有達到這個地步,你就不夠佛弟子的資格。他的含義是這個,所以就「以無事為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