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現滅度,拯濟無極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游諸佛國,普現道教。

現在進入第八相——入涅槃相。對於入涅槃,這是非常具有佛教特質的一樁事情。什麼叫「示現滅度」,又叫涅槃?「滅」就是滅種種煩惱,「度」是度過兩種生死,又叫圓寂,又叫涅槃。入涅槃相是佛最後的一著。

從經典上來看,佛示現涅槃,又跟魔王波旬有關係了,是魔王請佛入涅槃。波旬曾經有過兩次請佛入涅槃。第一次是佛成道之後,應大梵天王的祈請說法——轉法輪,最先度的是鹿野苑的五比丘,以及耶舍長者子五十人。度完這個,就思惟下一個要度的是優樓頻螺迦葉兄弟三人。優樓頻螺迦葉是一個很傲慢的人,那時候是大宗教家,摩揭陀國的國王都奉他為國師的。為了度他,佛是顯現十八次的神通,最後把他的傲慢心給降伏下來,調伏,作了佛的弟子。那一下僧團壯大,三迦葉帶的弟子有一千人。

在最後一次調伏優樓頻螺迦葉的過程當中,佛在尼連河畔,正在那裡經行的時候,魔王來了。他就對佛說:「世尊,今者你應該般涅槃了,何以故呢?你應度的人——他指鹿野苑五比丘——也得到解脫了,現在正是你般涅槃的時候。」他請了三次,佛沒有答應。

佛就回答:「我今未是般涅槃時,所以者何?我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未具足故。」就是我還剛剛開始度,還沒有具足四眾弟子,所應度的還沒有度盡——還沒有究竟,還有諸外道眾還沒有開始降伏。這樣回答三次,沒有答應他的祈請。魔王就心懷愁惱,回他的天宮了。

第二次,就是到了佛陀晚年的時候,那就八十歲。其實據《長阿含經》記載,佛跟阿難在毘舍離國的時候,後夏安居之後,佛身體有點不適,佛對阿難說:「有修四神足已成功的人,常念不忘,他可以自在地留在世間,或一劫或一劫有餘,能夠為世間除無明暗冥,天人獲安樂。」佛跟阿難講了三次,阿難就默然不回答。本來這個機會是很好的,趕緊請佛住世,阿難被魔所遮蔽,渾然不覺。

阿難渾然不覺,魔就有機會了。阿難到外面去弄飯食的時候,魔王波旬來了,對佛說:「佛昔日初成正覺,我就請你老人家般涅槃,當時你說‘我諸弟子還沒有具足’,現在都具足了,何不滅度?」這樣,也請了三次。佛在這個時候,就回答——恆順眾生——三月後將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樹林取滅度。魔一聽,滿心歡喜,因為知道佛說的話是不會改變的,他的目標目的達到了,忽然不見。所以佛接受波旬之請,就入定意三昧——舍壽,舍命。當時,舍壽的時候大地震動。阿難一看大地震動,這什麼因緣?這時候他才回來懇請佛住世一劫,或一劫有餘,不要滅度。佛告訴他:「你當時怎麼不勸請?現在說已經晚了。」是這樣的。這是佛陀示現滅度的因緣。

對不信佛的人來說滅度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就是死亡?這個形態上好像是死亡,本質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在《攝大乘論》裡面講佛作為一個應身,示現八相成道,應身取滅度有六種意思。

第一種含義,就是這一期度化眾生的事情究竟了。按佛自己的話說,應度脫的已經度脫了,未度脫的,也已經作了未來度脫的因緣了。

第二是為了除樂倒故。凡夫眾生有四種顛倒——無樂計樂,沒有快樂,他認為快樂;無常計常,一切法都是無常的,他要計一個有常;無我計我;無淨計淨。所以示現這種涅槃,讓大家感覺到無常感,解除這樣的一個顛倒。

第三是「令舍輕慢故」。如果佛長久住世,業力凡夫會輕慢佛,生起憍慢之心。

第四是「為生渴仰故」,就是佛示現涅槃,讓他感覺佛是曇花一現,稀有難遭,才開始生起渴仰恭敬之心。如果長期在世,一般的是生不起恭敬之心,渴仰之心的。

第五是「為身精進故」,看到無常緊迫,佛這麼莊嚴的身——相好光明身尚且是無常,我還不趕緊修行嗎?這種緊迫感能上來。第六「欲速成就故」,就是要快速地成就進入大涅槃的常樂我淨,成就佛果的這個狀態。

所以佛示現,只是示現涅槃,從《法華經》我們也看到佛成佛以來動經無量劫,在這個世間常住不滅,只是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示現涅槃,實則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

世間人認為死了就是斷滅,實際上從《大涅槃經》看,佛的涅槃過程整個的就是神妙不可思議。比如當佛入涅槃之後,他是以轉輪聖王的葬禮來作的,拘尸那國的臣民趕緊做了黃金的棺材——金棺。佛安排進去了,他們就想:我們抬到自己的城裡,不讓其他人來拜,我們自己拜。結果,派四個大力士抬這個金棺,不能動;再派十六個大力士來抬,也抬不動。他們想準備要派更多的力士來抬,阿那樓馱尊者就在旁邊說:「你就把你全國、全城人都找來,也抬不動。」但是佛很慈悲,金棺自舉。這個金棺自己舉起來,升空,然後繞拘尸那城七匝,來滿足這個城裡的眾生對佛的景仰。

第二是佛母在天上聽說自己的兒子涅槃了,很悲痛,就帶著天女下來。佛為了示現孝順心,就把棺蓋自然地打開,從棺中合掌坐起來,向摩耶夫人說偈讚嘆,也說無常之法。

再就是摩訶迦葉來得很晚。摩訶迦葉趕緊來的時候,佛已經入金棺了,但知道摩訶迦葉來了,伸出雙足到棺材外面,來表達:我知道你來了,而且對你有付囑,你有使命。

再就是荼毗,拘尸那的那些力士,有很多的旃檀木,各種香木,用七寶的火把來燒——荼毗。一切的火都不產生作用,人間的火不能燃燒,海神的火不能燃燒,天上的火不能燃燒,最後是佛從胸口自吐三昧火荼毗的。

這很神妙啊!這就想到大涅槃,應身的這種薪盡火滅,當下有報身,當下有法身,法報化三身的靈靈不昧。

示現這個涅槃之相是要「拯濟無極」的,拯濟一切眾生無有窮盡,其中就是留下碎身舍利子來度眾生。所以《涅槃經》講,碎身舍利子住在世間,如果有緣來拜佛舍利,功德無量。二月十五,過幾天就是佛涅槃日,我們這兩邊僧團都會作涅槃供,兩邊同時拜佛舍利。這是佛陀留碎身舍利拯救眾生的一個重要的物質上的東西。精神層面的東西就是結集三藏——佛的法身舍利。

這些碎身舍利和法身舍利,其目的是要長期留在世間,來消除眾生的諸漏。「漏」是煩惱的意思,煩惱的異名,就是有煩惱令眾生漏落到三界,所以就用「漏」這個概念。漏,有三種:一個是欲漏,就是欲界的見思惑;有漏,是色界的見思惑;無明漏,是三界根本無明以及枝末無明。有三種漏。佛的一代時教的法藥就是要消除我們眾生的見思惑、無明惑的,這是從滅惡的這方面來說。從生起一切善根來說,「植眾德本」,令眾生髮菩提心,自信自己本具佛性,以成佛作為自己的目的,這種功德之心能生無上的善果,就是德本,屬於福德智慧的範疇。我們修大乘佛法要修六波羅蜜,那是成佛的德本,前五度為福德,般若為智慧——福慧雙修。

最後一句就是總結性的讚歎,佛講經說法的權實功德。「具足功德」,就是前面所介紹的八相成道,他有自利利他的功德——前面示現的童子相、出家相、成道相是屬於自利的範疇;以後轉法輪、示現滅度,這是利益眾生的範疇。具足自利利他的功德。具足功德,也可以理解為前七相。「微妙難量」,就是指第八——入大涅槃之相。大涅槃,又稱為實相,又稱為大般若,又稱為如來藏。這個甚深微妙之法非分別思惟所能測量,這叫「微妙難量」。所以大乘佛法為什麼難以相信?一切眾生都在心意識裡面,都在分別、執著邏輯思維裡面,怎麼能夠理解離分別思量的微妙的大乘佛法呢?這是實相的功德,微妙難量。

權德就是「游諸佛國,普現道教」。一切的諸佛菩薩,他們具足大慈悲心、大智慧力,他就能夠遊戲神通,到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普現八相成道。在大乘圓教來說,有圓教初住的這個位次,破一品無明,就有能力在他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更何況與會的大眾由果向因,以佛的功德為功德的大乘的菩薩,他就能夠以遊戲神通的心態,逍遙自在地隨著眾生不同的根機,在無三寶的剎土建立三寶,來普遍顯現正道之教。正道之教,也就是以一乘法來度眾生。如果一乘法當下還難以信受理解,就施設權教,最後還是要把權教會歸到實教,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令一切眾生圓成大乘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