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有戒、定、慧三無漏學。第一是持守戒律,防非止惡,無戒則無以生定。第二是修習禪定,六根雖涉境,但心不隨轉,無定則無以生慧。所以第三是增長智慧,去除疑惑,以證悟空性。三者次第相生,是入道的關鍵,而六度中的第二度就是持守戒律。持戒分為三種:禁止惡行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一、禁止惡行戒。持戒的第一要是禁止惡行戒,也稱做攝律儀戒。就是約束自己身體的行為、語言和內在心靈的思惟等等。

我們的身、口、意,受業力的影響,常常會做出十不善業。身體會造作十不善業中的殺生、偷盜、邪婬三種身惡業;語言會造作十不善業中的惡口、兩舌、綺語、妄語等四種語惡業;心念上會造作十不善業中的貪、瞋、邪見三種意惡業。簡而言之,當你的身口意偏向十不善業的時候,就要盡量約束自己,避免不當行為的產生。出家眾要嚴守的戒律,有沙彌(尼)戒、比丘(尼)戒等律儀戒,這些大部分都是針對外在形象及貪慾的規範。

二、攝善法戒。攝善法戒,是要時時刻刻盡力去做善事,培養善根。

修善行並不和工作事業衝突,工作時努力工作,同時也能用善巧附帶累積很多資糧。在藏區,一般民眾都會在生活起居中作善事。每天早上他們會到佛堂裡,上供諸佛菩薩,不管上香、供水、供花或水果。在山泉或河邊取水的時候,一面持誦六字大明咒,一面把水灑出去做水施。去過藏區的人都知道,藏族人走路的時候,看到寺廟第一個動作就是雙手合掌,心中開始向寺廟祈禱。如果有戴帽子的,會趕快把帽子拿下來。看到路上刻有六字大明咒等咒文的石頭時,馬上會以順時鐘的方式旋繞,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增長善根。

行善的方式很多,隨喜也是一個善巧。有時看到寺廟辦祈福消災法會,眾人在誦經持咒,或知道有人捐款蓋佛塔或寺廟,或救災濟貧,或捐血做義工等等。雖然自己沒時間和能力親身去作,只要在心中虔誠發心隨喜,也可以得到和他們同等的功德。如果家裡有佛堂,可以買一些供杯,放些供品來供佛。如果家人反對,沒辦法在家裡設佛堂,就可以把佛堂放在心中用意念觀想,上供下施。這些都可以培養自己的善根。

如果我們常常以正知正念約束自己的身口意,常存善心,不用刻意,在生活當中自然就可以累積非常多的資糧。比如,我們天天吃飯用餐時,也可以修善行。在吃飯前,先念供養文,以美妙的食物來供養佛法僧三寶。希望供養的福報,成熟在貢獻食物者或擁有這些食物者的身上。

在吃飯時,可以將皈依境觀想在自己的喉嚨裡,將一切食物供養給十方諸佛菩薩。將食物嚥下的時候,觀想下施給身體裡所有的微生物。如此吃飯,上供下施就都做到了。此外,我們在穿一件新衣服之前,可以先將新衣供養給諸佛菩薩。要想這是諸佛菩薩賜給我的,心存感恩與歡喜,然後再穿上去。這時佛菩薩被我們供養了,我們也有了具有加持的新衣穿,兩者都很圓滿。

所以,不一定要花錢買花和水果供佛,或到一間寺廟或道場去拜拜才算供養。如果有時間和能力,當然可以常常這樣做。如果沒有時間或沒能力的時候,可以運用善巧來累積資糧。

三、饒益有情戒。饒益有情戒是徹底斷除私慾,不為名利,依四攝法利益眾生。

想要真正利益他人,首先要斷除私慾。付出時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會有分別,用分別心來利益眾生,是不可能的。把分別心拿掉了以後,對每個眾生視同自己現世最親的親人來看待。不分區域、種族、宗教、國家,都一律平等看待,用這種心態,可以利益到非常多的眾生。此外,還要學會觀察他人了解別人,以佛法的四攝法佈施、愛語、同事、利行,實質地幫助人。

如果你能這樣做,就盡量去做。能力不夠的話就念佛、誦經、持咒、拜佛、供佛也可以。不論做任何一件善業或做任何修行,最後一定要作迴向。在過程中,必須要以前行的菩提心,正行的空性見,結行時的迴向圓滿功德,來作為我們修行的依靠。這樣的修行終將成為我們無上福報的來源。這是身為凡夫眾生的我們,饒益大眾有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