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什麼就會被什麼鎖住

世人多認為佛法要無條件放下一切分別執著,是受到我國廣泛流傳的禪宗精神的影響,殊不知:禪宗之無分別是建立在對空性的體證之上,凡愚劣智妄談無分別,極易落入空執。

愛什麼就被什麼鎖住,這就是執著。執著就必定有苦,但世人卻把這種執著當做「感情」而不肯放下。我們執著不舍的,是自己內心的妄念。

執著與堅持不同,隨緣與隨便不同。因為沒有搞清楚這些詞語的準確內涵,所以才會有疑問。佛法強調堅定的大願,也追求無礙的智慧,二者相輔相成而非互相矛盾。

執著之滯不可有,執著之持不可無。人應該要有對宗旨目標堅持不懈的精神,但不要拖泥帶水、心事重重、緊張壓抑的粘滯,改善後者,要多聞思佛法啟發智慧。

願力是讓自己產生力量的東西,執著是讓自己產生痛苦的東西,這是兩回事。很多人把「執著」與「堅持」混淆,是被文字所影響、局限。「執著」在漢語中有兩個不同的意思,有時表達堅定不移,有時意味著頑固拘泥;而在佛教之中,「執著」有著特定的涵義,指對事物的妄想和耽染。

任何事情一旦「執著」,無論順境與逆境皆成罣礙,有罣礙內心就有煩惱,就不清明,就做不好。發心不等於執著,這是兩回事。執著要靠智慧來超越。

誤認為不執著就是對一切都不堅持的話,恰恰是執著於無明、煩惱的表現。「擇善固執」,人需要對信念、信仰的執持,才能渡過煩惱洶湧的河流險灘。尋找人生榜樣,閱讀聖賢教誨,思考、選擇、樹立自己的信念。

對待財富的態度,要看自己的發心。若追求人天福報,則應以業果法則如理種善因、修福報,「取之有道」;若一心求出離,則應刻意遠離;若以大乘心入世度人,則財富是工具,不要執著也不必排斥。如何對治內心的煩惱,是修行功夫的問題。

執著與堅持是兩件事。該做的事情、該承擔的責任,都應該毫不猶豫的堅持;堅持的同時,心卻不能粘在事情上,否則便成為了執著。譬如走路,步步行,步步舍,不舍前一步,就不能邁開後一步,便是既堅持又不執著的好例子。執著便如同泥地行走,粘滯沉重、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