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不可不讀

原文:

予少時見前賢闢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視,罔覺也。偶於戒壇經肆,請數卷經讀之,始大驚曰:不讀如是書,幾虛度一生矣。今人乃有自少而壯而老而死,不一過目者,可謂面寶山而不入者也。

又一類,雖讀之,不過采其辭致以資談柄助筆勢,自少而壯而老而死,不一究其理者,可謂入寶山而不取者也。

又一類,雖討論,雖講演,亦不過訓字銷文,爭新競高,自少而壯而老而死,不一真修而實踐者,可謂取其寶把玩之,賞之,鑒之,懷之,袖之,而復棄之者也。雖然,一染識田,終成道種,是故佛經不可不讀。

譯文:

我在少年的時候,見有前輩的人妄議佛教,以先入之見為主,跟著作小人的短見,自己還不知錯。後來,偶然在某戒壇的佛經流通處中請得數卷經閱讀,始大吃一驚。心中暗道:「假如不是讀這些佛經,幾乎將虛度這一生啊!」

可嘆現在有許多人,從少年到壯年到老年一直到死,從來不曾看過佛經,或以為佛經不屑一讀,這些人可說是面對寶山而不想進入取寶。

又有一類人,雖也讀過佛經,但只是為了採摘佛經中的優美辭句,來充實自己談論的資料,或用於寫作,助長文章的筆勢,這些人自少年到壯年到老年一直到死,從來沒有認真地去探究佛經的義理,可說是進入寶山而不知取寶。

又有一類人,雖然也對佛經的義理進行討論,或對人講演,但只是憑膚淺的認識對著佛經釋字銷文,或妄自標新立異,以顯高明,這些人自少年到壯年到老年一直到死,從來不曾依著經教去真修實踐,可說是把取到的寶物當作玩品鑒賞,有時抱在懷中,有時拿在手裡,然後又把寶物丟棄了。

這些人讀過佛經雖沒得到實益。可是,只要一入阿賴耶識田中,終能成為得道種子,所以說佛經不可不讀。

竹窗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