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名言熏習」。這個「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說。我們內心依止不同的名字、言說,會產生不同的思想,這個思想的產生,是根據個人的名字言說所產生的差別。

這個思想,就是我們一般說的人生觀跟價值觀…假設你不斷的去思惟:哦,我們應該向蠟燭學習,「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自己是比較不重要的,我們寧可燃燒自己,去照亮別人,你內心當中不斷的依止這樣的名言來活動,你就容易生起利他的心情。你這個利他的心是怎麼產生的?就是「名言熏習」,因為你不斷的從這樣的名言當中去思惟,它就會創造一個利他的心出來。

淨土宗也是如此,你要不斷的思惟:「我今暫做娑婆客,不久蓮池會上人。」娑婆世界有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來刺激我們,沒關係!為什麼?因為我在這個地方是暫時的客人,你不要當真的。那你的家在哪裡呢?「不久蓮池會上人」。

第二個「我見熏習差別」。這個名言是整個行為的一個推動者,但是名言要真實的發動,它的背後還必須有一個自我,就是我才是能受用,名言這個思想還是所受用的。

這個「我見」就是說:我們的生命體,由於過去的業力,而創造了一個個人差別的五蘊:色、受、想、行、識,這種生命當中,我們有情眾生的習慣,在內心當中,捏造一個獨立的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意識是跟別人有所區隔、有所不同的。所以這個我相的建立,就同時建立了人相的對立,有我就有你。這種自我意識的建立,它的產生就是「我見熏習」。

「我見熏習」的種類有二種的差別:一個是俱生我見,一個是分別我見。俱生我見就是說:當你出生的開始,你內心的深處就有一個自我意識出現。換句話說,你一出生的時候,你還沒有接受任何的教育,你還沒有打很多的妄想;但是你內心當中就知道有一個我,而且會保護這個我,我癡、我愛、我慢、我見,你會處處的愛護這個我、保護自我,你餓的時候,你就知道要釋放哭泣,來保護你自己。這種不須要經過學習的,叫做俱生的我見,這個是比較微細,主要是發生在第七意識。

第二個是比較粗顯的分別我見,它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學習,還有種種的虛妄分別才能產生的,多分來說是屬於第六意識的分別。總之,我們內心的自我意識,隨著個人的熏習,自我意識的強弱,有很多的熏習差別。有些人我見比較重,你講話一定要讚美他,稍微講到他的過失,他就起煩惱;有些人我見比較淡薄,他跟人之間的對立比較淡薄:這個都是我見熏習所構成的差別。

「三、有支熏習差別」,「有支」其實就是一個業力,就是善、惡、無記種種的業力。這三種差別都是在講一個人內心的功能差別。這三種差別,我們很容易看到的就是「有支熏習」,看到這個人有什麼行為,他經常做善事,或者經常做惡事。那他為什麼做這種善事、惡事呢?因為他內心當中有這種有支的熏習,產生這種善惡的功能。當我們再進一步的了解,他為什麼會有這種善惡的功能呢?這跟他的思想有關係。因為他相信造善能夠招感安樂的果報,造惡招感痛苦的果報,是有這個思想在資持。

一切法是清淨本然,怎麼有這麼多的差別呢?就是因為名言的熏習、我見的熏習、跟業力的熏習,就有這麼多差別。這三種的差別,都是在因地一種潛伏的功能,一種因相的種子所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