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走得熟悉,臨命終你就容易走

在這無相當中,因為因緣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別──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當它是迷惑顛倒的時候、向外攀緣的時候,六根就啟動了無明的力量。發明──當它迴光返照的時候,六根門頭就啟發了心性的常樂我淨的功德。所以當你入假觀的時候,就有凡夫的路、跟聖人的路,入空觀是離一切相的,那麼假觀當然就有因緣果報的差別。

在這禪宗有一個道場,這個方丈和尚年紀大了,想要退位選一個新方丈。禪宗當然他們是以心印心,方丈不能隨便選的,不是你戒臘高,就可以當方丈啊,要有本事啊,要開佛知見啊。因為禪宗的整個修學,是靠方丈和尚領導的,以方丈和尚覺悟的心來領導、來影響大眾覺悟的心。所以要選方丈怎麼辦呢?考試!那問題來了…禪宗它不立文字,它也不講名相的,那怎麼考試呢?方丈和尚把所有的住眾,集合在大殿,中間放一個臉盆。出了一個題目,問:這是一個什麼東西?你不能說它臉盆,道一句!有人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杯子;有人說它是一個很大的碗;很多人就講話了…方丈和尚都不回答!

後來有一個高明的大座一出來,一腳把這個臉盆踢翻了!踢翻了以後再把它拿回來放著,向方丈和尚頂禮。這一腳踢下去啊──新的方丈和尚!這表示什麼呢?當然善知識在測試,藉境顯心嘛,因為你的心在想什麼,沒人知道。我放一個東西,看哪一個人是喜歡攀緣外面的,你說它是什麼、什麼…你就是在向外,你已經有所住了嘛!那麼這個人把臉盆踢掉,它是迴光返照,他是先破相,破相之後,又把它拿回來放著,又不離開這個相狀。第一個空觀…即空、即假、即中。高明啊!

當然你不能隨便踢啊,你要開悟才能、你要有真實的功夫,對不對!所以禪宗它往往從你身口意的表現,去看到你內心深處──你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往往是這種方式。所以『迷晦即無明』──向外攀緣,你在整個修學當中,你只要向外攀緣,那什麼話都不要講,那你就是生死凡夫了,就算你造善業,也是一個造善業的生死凡夫,如此而已。你想要達到臨終的正念,你要強迫自己──往裡面走──安住;不要往外面──攀緣。

我們從事實的經驗、看到別人的經驗,臨命終不是好過,你肯定會是諸根敗壞、眷屬的哭泣、在醫院裡面插滿了管子…你菩薩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諸位有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你說:我到臨命終再來無住,不可能!因為你這一條路沒有走習慣,你現在就要走習慣。你看:一堆草,你走久了它就形成一條路;你看:我們早上起床,我們閉著眼睛,我們就能夠走到盥洗室去,熟嘛,很熟了嘛!迴光返照這一條路,你要走得熟悉,臨命終你就容易走,是這樣子的!要往裡面走,不要往外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