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觀心呢

剛開始觀心時,我們要在佛堂裡把心靜下來,你不能在開車的時候,或者跟人家講話的時候,不可以這樣。你一開始觀心的時候就要先息諸緣務,因為這個是你太生疏的境界。我們一般人喜歡看別人的事情向外攀緣,這個時候你心要調轉一百八十度,迴光返照,看你一念心。

你看你的心的時候,第一件事情,你不是看到心性,因為心性是更深層,你會看到心性外面有很多水泡,你會先看到妄想。可能是好的妄想,也可能是不好的妄想,你會看到你的妄想不斷地浮出來。然後,這個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心中操作空觀的智慧,觀它是因緣所生,無有自性,當體即空。

這個思想類似通教的思想,我們解釋一下。通教的空是認為因緣性空,就是本來就空。你現在的有是向因緣借來的,你假借因緣而有,所以你本來就無生。通教的空,當它是向外觀外境、空掉外境的時候叫作通教,偏空。當這個通教的空內觀心性的時候,就是圓教了,就差在這裡。

為什麼呢?因為當這個空是向外的時候,它空性是一個法,是一個沒有明瞭性的法,它是一個空的法;當它內觀的時候,它觀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的時候,它是一個有明瞭性的心性。這個地方差在哪裡呢?通教的空是不能修證的,它不能積功累德,藏通兩教的空法都不能修證。就是說你一旦進入這個空性,你的心就必須停止下來了,所以叫偏空。

圓教的空,它回觀心性的時候,它那個空觀,是空掉了妄想,但是保留了一個明瞭的心性,所以它是可以修證的,這個空是可以修證的,可以積功累德,可以借相修心,它這個無住是能夠生起內心的活動的。大乘的空觀是空掉妄想,可沒有要你去斷滅心性,可沒這個意思,它是把這個表層的水泡去掉,顯現你的本來面目。

諸位!你要修圓教,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成敗就在這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很重要!到底什麼是你生命的原點,這個是最關鍵了!假設你本來就有妄想,那人生就很悲哀了。這妄想本來就有的,那就很慘了,那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成佛,幾乎。因為你這個妄想是真的,然後你流轉這麼久,打這麼多妄想,白天也打,晚上也打,打了生生世世,到了現在你怎麼處理?這沒法處理了!如果妄想都是真的,這個真的沒辦法處理。

但是問題是什麼呢?問題是你本來沒有妄想。就是當你迴光返照,去找你的妄想去處的時候,覓之了不可得。你對圓教的第一個信仰,就是當你把你的心歸零的時候,你發覺你在沒有一念妄動之前,你是本來沒有妄想的,這個是非常關鍵!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這句話最妙的地方在於「本來」。

所有的藏通別的思想,要清淨,對不起,各憑本事,清淨是修來的,你不修,哪來清淨呢?藏通別三教的教理你打開,沒有一個東西是本來清淨的,是修來而清淨。

圓教的思想,你要有資格走圓教,第一個信仰,你要相信你的心性——本來沒有妄想,本來清淨,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業障,本來沒有老病死,這是第一個信仰。所有的東西都是後來才有,就是你念頭一動,有因緣的運轉了,所以才有這麼多事情出來。

我們一念心,這個空——當然圓教不講空性,講心性,講清淨心,因為清淨心它是可以修證的,它是可以妙用的,空性是不能夠修證的。它這個清淨心,怎麼就變成現在這副德性呢?我們因為長時間的妄想累積,現在的情況,《楞嚴經》說我們的心被物質化了,被物化了。

舉一個例子,說有一個人去看馬戲團獅子的表演。這個馴獸師拿一個小棒子,就能夠讓獅子、大象乖乖地按照他的章法去運作。這個人看了以後非常的驚訝!說這個獅子跟大象怎麼這麼聽話呢?就跑到後台去看它們是怎麼訓練的。發覺那個獅子在沒有訓練的時候,用一根小小的繩子把它綁在柱子上。

這個客人就問馴獸師說:「你這個繩子綁得住這個大象,綁得住這個獅子嗎?」馴獸師說:「剛開始綁不住,因為這個獅子從野生的地方抓過來的時候是綁不住的。但是我們剛開始的繩子是帶有刺的,一種鐵錐的刺,一旦想要脫離的時候,它一拉動繩子,這個刺就刺傷它的身體,非常痛。所以它拉久了以後,它就不敢拉動繩子。」因為它產生一種生命經驗,累積一種想像: 喔,我一旦拉動繩子,就會痛。這本來是一個生滅法,對不對?但是凡夫因為攀緣外境,我們的心喜歡跟感受結合。本來這個痛苦感受就過了,但是它的心沒過,它的心留下一個痕跡,就是它把這個想像記下來,最後結果就是自我設限。就是說它後來就不敢動了,不是說它不能動,是它自己不敢動。

其實作為一個獅子,作為一個大象,它只要稍微用力,這個繩子根本不是它的對手。這個獅子失去它的本來面目了,失去它本來的功能,它被它的妄想限住了,它活在自己的妄想,它認為一旦動繩子就會造成痛苦。其實不是繩子給它痛苦,是它自己的妄想給它這樣的信息,這叫自我設限。

所以有一個禪宗的公案怎麼說呢?它說:欸,什麼是佛法的真實義?禪宗的禪師,他拿一個杯子,二話不說,往外面的泥土一潑就走了。這什麼意思?水本來沒有形狀,「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但是放在杯子裡以後,它是不是自我設限,變成杯子的形狀,對不對?如果你把水潑到泥土裡,就恢復它本來面目。

我們本來沒有妄想。諸位!你還記得嗎?你剛開始是沒有妄想的,我們現在是忘知來時路。我們現在的可悲,就是忘記我們本來是怎麼回事,只記得我們現在是怎麼回事。但是你站在你現在這種概念跟妄想對治,你非常被動,你根本不是妄想的對手。你不能站在本來就有妄想的角度來對治妄想,那你就很難修行了。

偉大的佛陀告訴我們:你要先找到你生命的原點。生命的原點對你非常重要——就是你從什麼地方來。原來我們是從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妄想中來,這個就是你生命的安住處,以無住為住。這個時候你才可以展開你的修證。

所以,整個圓教思想先求安住,再求調伏。但是你站在你的本來面目來面對妄想的時候,妄想就不是你的對手了。你這個時候化被動為主動,因為你知道「達妄本空,知真本有」。你想想看,你站在一個真實的心性,面對的是一個虛妄的想像,即便它再多,它的本質還是虛妄。

你一萬個虛妄加起來還是虛妄,你不可能說一萬個虛妄加起來變真實吧?虛妄就是虛妄。所以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妄想本來就沒有,這是你最大的優勢!如果你不能用這個優勢你就慘了,這是你唯一的優勢。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概念,你就非常慘了!

就是你本來就沒有妄想,你最好先相信這個概念。你相信它以後,那妄想就沒有根了,就不會是你想像的那麼堅固了。所以它這個「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最關鍵的字不在於「清淨」。清淨心,藏教也講清淨心,它透過無常、苦、無我,也創造一個清淨心;通教因緣性空,也是清淨心;別教講無分別智,它最後不是也創造一個清淨心嗎?但是藏通別的清淨心都是修來的,這個地方有問題,修來的東西不是你本來的東西,你現在是創造一個清淨心往心性上套,心外求法,多此一舉!

諸位!真正的清淨心是你本來就清淨,這個叫清淨心。你本來就清淨,這一切都是如夢如幻的想像,所以「何期自性,本來清淨」,這個妙就妙在「本來」這兩個字!這個觀念你有了以後,你的心就有個家安住了,把心帶回家,就是帶回一個本來就沒有妄想的家。

找到家以後我們就可以放手來做空觀的調伏跟假觀的引導,你就可以調整心態了。就是說,諸位!調整心態之前,先求安住,這個是圓教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