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生滅心來作你的發心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假設我們因地的發心是追求一種生滅心。心本來沒有生滅,但是你心中產生一個相以後就生滅了。你心中去追求外相,你追求來生的福報,追求今生的福報,你心中追求一個有為的事相,這個就是一種生滅心了。心本來是沒有生滅,但是跟相結合在一起就變成生滅了。那你把這個當作最初發心的話,最後你追求的是諸佛一種不生不滅的功德,那是不可能的,因果要相應。

有一個上師說,我們整個成佛之道,最初一念的發動力量,是從菩提心發射出來的,你最後的成果還是回到這一念的菩提心。你就知道這個菩提心很重要。它身為整個修學的發射點,最後還是回到這個點,它等於是整個修學的根本。

有一個人問一個雕塑大師。他站在這個雕塑大師旁邊,看他做雕塑。本來一個木頭,這個木頭當然沒有相,雕塑大師拿這個刀子,就這樣左砍一刀,右砍一刀,七砍八砍,就把一個馬的頭砍出來,兩個眼睛炯炯有神;再砍幾下,這馬的整個四條腿也做出來。可以說整個腳看起來栩栩如生。最後尾巴也出來。這旁邊的人就問他說:「哎唷,這本來是一塊木頭,你怎麼就能夠把這個做成一個馬呢?」雕塑師說:「其實我心中是先有一個相,我心中是先有一個馬的相狀,然後才把這個馬雕出來的。」

就是說,我們做什麼事,都是心中有一個願景。你心中設定一個目標以後,你大概所有的修行都往那個方向會歸了。如果你今天是想一個馬,最後你不管怎麼做,它一定是一個馬,不可能變成一隻狗,不可能。你今天發願做一個人,你所有的修行全部都往這個方向走。

蕅益大師講,發心為菩提,一切法趨菩提;發心為名利,一切法趨向名利。這個地方就是說,剛開始第一個,你為什麼要修圓頓止觀,你的目標在哪裡,它會構成你未來整個修學的方向,所以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以不生滅心來當作你的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