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問:師父,弟子這兩天重新讀誦金剛經,但突然感覺該經是針對菩薩果位至佛道的修行要義,對於我們這些尚未入門,根基很淺,業障很重的人,不太適用。弟子的這個看法是不是邪見?
學誠法師答:可以用來增長仰望希求、淨除業障,並促進從五戒十善等基礎處切實行持,如《金剛經》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居士問:大師,學佛無成就,大多是,因廢棄因果律儀。可如何能深信因果? 有個信因果的心 ,從直覺上,心念實踐上講,會得內心安祥、喜樂、淡定。可是,若從邏輯上深信因果是難的。周圍人的錢,沒幾個來得乾淨的。我不是個開了天眼的人,看不到他們究竟在哪受報了?大師,在邏輯上,我怎麼樣能深信因果?
學誠法師答:因緣果報是複雜的,共業濁惡時,福德不足者有時需要用不善的緣才能讓以前的善因成熟,現前得到錢財等,但種下未來的苦因 。
居士問:師父好。在觀察思考周圍因果的時候,一是看到了因果的真實存在,二是感覺它有時複雜到觀察不了 。往往在其間,雜合了自己的小心思,多多有點慢和執,可憐的習氣。師父,萬緣放下這個詞,是指所有的緣麼?還是有所分別的某些緣?
學誠法師答:是指放下無關的緣,正修的緣則應善持,如說「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佛也是所緣。
居士問:頂禮師父!誦經時或多或少有妄念,總不能避免,這樣誦經還會有功德麼?每次誦經後將功德迴向時弟子心裡總這麼問。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答:有功德,《法華經》說:「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念經全然散亂也有功德,何況只是偶爾妄念!
居士問:禮敬師父,請教師父,弟子平時散念佛號,定課讀法華,讀了幾個月了,時時心有疑惑,求師解惑:
1、讀經雖有功德,但我是念佛的,經常會從心裡感覺讀經佔了定課時間,念佛就只能靠散念了,心裡多少有些不甘心 。
2、讀了十幾部,有些品讀了高興,有些品不高興,比如,我喜歡藥品喻、寶塔品、妙音品,這幾品讀起來挺歡喜的,火宅品、藥王品最不喜歡。求師明示:以後我是該繼續堅持整部地讀,還是揀歡喜的幾品來讀?
3、十幾部讀下來,只是略懂文字,如何讀才能真正開始趣向經義呢?
祈師為弟子除疑,感恩師父,阿彌陀佛
學誠法師答:如果相應於念佛,定課可以優先安排念佛,其它時間抽空誦經,可以只誦自己喜歡的幾品,一次只誦一品也可以。可適當讀些註釋書
居士問:師父我想去讀佛學院,我想去五台山的普壽寺,但是不知道它們要什麼條件才能進入。如果有方丈推薦的話,那是不是容易一點進入呢?
學誠法師答:自己的道心和善根福德才是真正有效的推薦。
居士問:經常提起這樣的念頭,如果明天生命終止,當下應該怎麼做?這麼一想,生命中的不愉快也就可以煙消雲散了!請師父教導!南無阿彌陀佛!
學誠法師答:很好!以寬廣的因緣看待人事,生命真正有價值的是修行
居士問:尊敬的師父:弟子有兩個問題需要您的開示,感恩您。工作上的依賴感,導致自己不去操心這事那事,認為會有人來管。而當受重用的時候,幹的時間長了又會覺得自己很多事不能自主,要聽別人擺佈,最後就開始認為上位說的話不對,應該換一種方法。這種依賴感從一開始什麼都不願意承擔,到後來受重用後慢慢又不願意受人擺佈,開始挑毛病。我們這種心態到底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呢?應該怎麼用心來對待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事?怎麼用心來對待上位安排做的事呢?
學誠法師答:都是我愛執。要以人為本,尊重他人,成人之美,與人為善,則福厚緣順,事情會不用太操心而順利成辦,不求他人尊重而更受人尊重
居士問:頂禮師父!師父,最近很少來此禮拜。弟子向師父懺悔!
弟子有如下兩個問題,請師父開示:
1、最近感覺心安定了,不在想如何修成佛了(即生成佛),想生生事事隨師父弘法利生。安心誦持佛號、大悲咒,隨緣修六度、四攝(修行的也不徹底),隨學佛小組學廣論(佛經誦的少了)。可以嗎?
2、今天看到一種說法:「想用佛理與人交流,尤其是對治其毛病習氣時,首先,觀察緣起,然後,根據自己對佛理的領悟來說。而不是引用,佛經詞句,師父法語等。因為佛法都是緣起法,直接照搬比較教條。」
師父,我看您在解釋弟子疑惑時常引用經論詞句。請師父開示,弟子,當如何與人交流佛法。
學誠法師答:
1、高遠發心,穩久為首,切實行持,靈活精進
2、機緣多樣,有時引用有效,有時無效,不必拘泥,重在用心,可嘗試練習,觀察反省,總結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