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釋普通疑惑2

內分:理事、心性、悟證、宗教、持咒、出家、謗佛、師道、戒律、經典、中陰、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傳、扶乩、煉丹、事須適宜、富強、預防災禍諸類

論持咒

320.至於持咒這個法門,只可以作為輔助的行持。不可以將念佛作為兼帶,以持咒作為正行。持咒法門,雖然也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憑信願真切,與阿彌陀佛的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阿彌陀佛接引。如果不知道這個意思,那麼法法頭頭,都是不可思議,隨修任何一法,都沒什麼不可以,就成了「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如果知道自己是具縛的凡夫,身口意造作全部都是業力,不仗如來的宏誓願力,決定難以在這一生出離輪迴。方才知道淨土這個法門,佛陀的一代時教,都比不上這個法門的力用啊!持咒誦經,來培植福慧資糧,消除罪業是可以的。如果妄想要求得神通,就是舍本逐末,不善加用心。倘若有了這個牢固的心結,又加上對於教理不明,路頭不清,持戒力量不堅固,菩提心不生起,而人我是非的心偏重熾燃,那麼著魔發狂這一天可就等著他了。想要得到神通,必須先得證得道果,得道就神通自然具足。如果不致力於證道,而唯求得神通。暫且不要說神通能不能得到,就是得到神通,或許反而障道。所以諸佛諸位祖師,都嚴禁神通,而不許他人修學。因為世間每每有這種見解的人,所以要詳細說明。【書一】三六

321.只適合持咒,幫助修習淨業。不要隨意作法,煩勞褻瀆佛陀聖人。倘若動不動就作法,如果身心不恭敬,不至誠,或者導致生起各種各樣的魔事。唯獨有一件事,適合作法來請問,而不是你們本分上的事。如果有人發心出家,自己沒有證道,不能觀察對方的根機,向上仰叩佛陀慈悲,冥冥中指示可不可以,才不至於有匪徒敗類混入僧團的弊病。而現今收徒弟的人,唯恐徒弟不多。明明知道對方是下流人,還急忙地想收為弟子,唯恐他走掉。誰肯如此慎重抉擇。貪圖名利,喜歡眷屬,致使佛法一敗塗地,不能夠興盛啊!【書一】四六

322.念佛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須主次分清楚,那麼助修也歸於主修。如果泛泛然沒有什麼分別,一樣對待,那麼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准提咒、大悲咒,哪裡有優勝低劣呢?心如果至誠,法法都靈。心如果不至誠,法法都不靈。【書一】六十

323.梵文的《往生咒》,學學也挺好。但是不得生分別心,認為《往生咒》簡略文是假的。如果一起這種念頭,那麼《大藏經》中所有的咒語,你都會生疑惑心,認為不合佛陀意思。要知道,譯經的人,對佛教都不是隨便翻譯的。怎麼可以因為所譯的文字不同,便加以藐視呢?千百年來持咒得利益的人,數也數不清。難道說千百年的人,都不知道梵文嗎?學習固然應當學習,但是萬萬不可起優劣勝負的念頭。那麼就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啊。另外密教持咒一法,與禪宗看話頭相似。看話頭,因為沒有義路,所以能熄滅修行人的凡情分別念,能證得本具的真智。持咒因為不知義理,但只要至誠懇切持去。竭誠到了極點,自然能業障消除,智慧明朗,業障消盡,福德增長。這種利益是不可思議的。【書二】二二

論出家

324.佛法,是九法界眾生的公共的法。沒有一個人不應當修學,也沒有一個人不能夠修學。持齋念佛的人多,推廣使大家傚法,就會法道興隆,社會風俗變得敦厚和善。這樣,唯恐持齋念佛的人不多,愈多則愈好。至於出家為僧,是如來為了住持法道,與流通法道而設置的。如果有人建立向上的志向,發大菩提心,研究佛法,徹悟自性。宏揚戒定慧三學而偏讚淨土宗,就在這一生下頓然了脫輪迴苦海。這樣的人也唯恐不多,多多益善。如果有人稍微有點信心,沒有什麼大志向。想要藉著僧人的名字,游手好閑,賴佛偷生。名為佛子,實際是個光頭白衣,即使不造惡業,已經是佛法的敗種,國家的廢人。倘若再破戒造業,使佛教蒙羞。縱然活著能逃過國家法律,死後決定墮地獄。於佛法、於自己兩方面都沒有利益。像這樣的人就是有一個尚且不可以,何況有很多呢?古人說:「出家是大丈夫的事業,連才志像將相那麼高的人也無法擔當。」這是真語實語。不是貶抑將相而褒揚僧伽。實在是因為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不是破除無明恢複本性,宏揚佛法來利益眾生的人,不能承擔啊!現在出家為僧的人,大多都是鄙陋敗壞無賴之徒。在其中求悠悠泛泛,持齋念佛的人,尚且不可多得。何況能夠荷擔如來家業而續佛慧命的人呢?當今佛法一敗塗地的原因,是因為清世祖順治皇帝不觀時機,仰遵佛陀制度。革除前朝僧人制度的考試製度,永遠免除度牒,令人們隨意出家而首開禍端。〔書一〕十一

325.隨意出家,對於才德高超的人有大利益,對於下劣的人就有大損害。倘若世上都是才德高超的人,那麼提倡出家固然對於法道弘傳有益。然而才德高超的人如鳳毛麟角,下劣的人卻多如牛毛。只是當時暫得一點利益,(清朝初年至乾隆年間,善知識如林,所以有益。)而這個災禍遍及並延續到後世。導致現在僧團污雜混濫到了極點,縱然有大善知識想要整頓,也無從下手。實在是悲哀啊!以後來求出家的人,第一:要真實發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的天姿,才可以剃落須發出家。否則不可以。至於有信心的女人,就令她在家修行,萬萬不可讓她出家。恐怕她行持上有破綻和漏洞,就污敗佛門不淺啊!男子如果真修行,出家更容易成就。因為他能參訪善知識,依止在寺院的集體中。女子如果真修,出家修反而困難。因為她動不動就會招來世人的譏嫌,一切參學很難隨自己的心意。按照上述揀擇標準剃度僧人,不度尼僧,是末世時期護持佛法,整理法門的第一關鍵。〔書一〕十二

326.出家這件事,現在人大多認為是一種可以躲避勞動、偷懶安逸的計策。對於生活非常貧困的人,沒有生路,把出家作為苟且偷生的辦法。所以現在的出家人多數都是無賴之徒,以至於法道被破壞乾淨,面目全非,都是這些出家人敗壞佛法而導致的後果。〔書二〕三

327.現在僧人的德行的確很難讓人生起信心,但既然追念僧人為三寶之一,怎麼可以再誹謗僧人呢?如果能夠推崇其中修行好的出家人,勸誡勉勵修行不好的出家人,就沒有過錯。可既然自己還是學生的身份,即便勸勵戒告也應當保持沉默才是。因為這種事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做,不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所應當做的。〔書二〕十一

328.出家人如果不是真修行,在市井習氣方面比世俗人更嚴重。如果想遠離,必須先明白世間的一切萬法本質是苦、空、無常、無我、不淨。那麼貪瞋癡的習氣就沒有升起的緣由。如果還不能消除它,就用忠誠、寬恕、忍辱來對治它,它自己就止息了。如果還是不行,則想自己快死了,自然無邊的煩惱就化為清涼了。〔書二〕二四

329.只要是釋迦牟尼的弟子,都應把成就自己道業,利益眾生作為最高的報恩事。並且不僅報答多生以來的父母,還應報答無量劫以來四生六道中的一切父母。不僅在父母生前應當盡孝敬本分,更應當度脫父母的靈識,使他們能永遠出離六道輪迴,常住正覺。所以佛門中的孝道隱晦而不容易明白。儒家的孝是以奉養父母為第一位。如果佛家辭別雙親出家,難道競不顧對於父母的贍養嗎?佛陀制教規定,出家前必須先稟告父母,如果家中有兄弟子侄可以托付照顧父母,然後再向父母說明自己的請求,父母同意才可以出家,否則是不許剃度出家。還有一種情況是出家之後,兄弟亡故,雙親沒了依靠,這時出家人要節省自己的衣食來奉養雙親。所以長蘆禪師就有奉養自己母親的事情(宋長蘆宗賾禪師,襄陽人,從小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陳氏鞠養於舅家。等他長大後,博古通今,對種種世間的典籍都很精通。二十九歲時出家,深明宗要。後來住在長蘆寺,把他的母親接到方丈室東面,勸她念佛求生淨土,七年後,他的母親念著佛去世了。這件事記載在《淨土聖賢錄》)。

道丕法師葬父的奇事出現(道丕法師,唐代宗室,長安人。在他剛滿週歲的時候,父親就為國捐軀了。他七歲出家。十九歲時因為戰亂糧食很貴,他就背著母親到了華山,自己開始辟谷,向人乞討來的食物全都奉養了母親。第二年他來到霍山戰場,把戰死者的白骨收聚在一起,虔誠地為他們誦經,希望找到父親的尸骨。幾天後,他父親的尸骨從骨堆中跳了出來,逕直來到道丕的面前。於是道丕掩埋了其它的尸骨,背著父親的尸骨回到家裡安葬了。這件事見於《宋高僧傳》)。所以經書上說:「供養父母的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的功德是一樣的。」雙親在的時候,要用靈活的方式勸他們持齋念佛求生西方。雙親不在了的時候,就經常把自己讀誦經書修持佛法的功德真誠地迴向給他們,使他們能永遠出離五濁惡世,長久地辭別六趣。證得無生忍,永不退轉。把自己未來的日子全用來度脫眾生,使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覺悟的佛道。像這樣才是世上無與倫比的大孝〔論〕十三

330.出家為僧,是為了專心致力於通過修行成佛,與住持法道而設的。不要認為佛法只有僧侶才能修持。〔論〕十四

論謗佛

331.假如一個人宿世果真種了善根,暫且不要說為學求道,可以成為出世大事的前鋒。就是貪瞋癡等煩惱惑業、疾病困苦種種惡報,都可以作為出離生死,進入佛法的因緣。關健看這個人能不能自我反省罷了。不能自我反省,不要說庸庸碌碌的常人,被世間的教法所拘束繫縛。就是如朱熹、王陽明,陶淵明,陸游等人,雖然學問、操持、見地,都是奇特卓越。然而也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他們的學問操持見地,雖然可以給無上妙道(佛法)作基礎。由於不能夠自我反省,竟然成為進入佛道的障礙。由此可知,進入佛道是很難的,真是難於登天啊!〔書一〕三八

332.佛看眾生都是佛,眾生看佛都是眾生。因為佛看眾生都是佛,所以隨順眾生的根機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說法。使人們能消除妄業,親證本有的佛性。即一切眾生都能證得究竟圓滿的涅槃境界,了不見我為能度,眾生是被我所度化的,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佛的緣故。眾生看佛都是眾生,所以西天九十五種外道,以及此方拘泥本土教法的儒士,沒有不竭盡全力,從多方面抵毀誹謗,必期望於佛法斷滅,銷聲匿跡,他們的心才痛快。然而明亮的太陽掛在天上,人用一隻手怎麼能遮得住呢?這樣做剛巧充分彰顯佛法的光明,反襯出自己見識的短淺粗陋罷了。有宿世善根的人,會由於誹謗佛駁斥佛的因緣,而回過頭來歸依佛,成為佛弟子,代佛宣揚佛法。沒有宿世善根的人,會因為造作了這樣的業力,永久地墮入阿鼻地獄。等他謗法的業報受完了,往劫聞佛名的善根,當即發現。由此方才開始進入佛法修習,漸漸種下善根,等到業盡情空,恢復還原本有的佛性而後已。佛恩實在太廣大深遠啊,無法用語言能夠形容。一句佛法熏染神識,永久成為佛道的種子,如同在鼓上面塗了不可思議的毒藥,只要敲一鼓,發出來的鼓聲,傳播到遠近很多地方,凡是聽到的人都會死亡。念一句佛號、一句心咒就像吃了少許的金剛,也決定不會被消耗掉。能夠生起這樣的信心,才是所謂的正信。〔書一〕八三

333.佛法博大精深、無所不包。如同一場雨滋潤天下萬物,花草樹木共同繁榮。修身、齊家、治國、親民各方面的方法一一具備。古往今來那些文章蓋世無雙的,建立不世之功的和千古景仰至孝仁人,人們只知道他們的事蹟,卻沒有探究他們內心的根本動力。如果詳細考察他們這樣做的來龍去脈,他們的精神志向節操都是因為學佛進行栽培扶植起來的。其他的就不必提起,比如宋儒發明聖人心法尚且用佛法資糧以為模範,何況其他的宗派呢?但宋儒氣量狹小,想讓後世的人們認為這都是他們自家學者的智慧所為,所以故意說些破斥佛教的話,施一些掩耳盜鈴的伎量。從宋到元再到明代,都是這樣。試讓我們細心地觀察一下,誰不吸取佛法來增益自己的學說呢?至於講靜坐,講參究,是他們用功的發現處。臨終之時能預先知道時間,談笑坐逝,乃是他們末後發現處。像這些說法、各項事蹟記載在理學傳記中的有很多。學佛哪能是社會的憂患呢?〔書二〕二

334.儒教與佛教從根本上說本來沒有什麼兩樣。儒教和佛教的功夫從淺處論也頗相同。從深處論,就有天壤之別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儒教以誠為根本,佛教以覺為宗旨。誠,是一種美德,由真誠心開啟智慧,因智慧致使心更加至誠,當至誠心與智慧合一,便彰顯本有的至善至美的品德。覺,有本覺,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就是誠,始覺就是明,這樣說來,儒和佛沒有什麼兩樣了。您所謂學孔學佛,從理論上說不外乎《大學》一章的內容,乃決定無疑之語,這是從淺顯的方面來說的。至於發揮其修證功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有很大的區別。儒者達到的至善至美,能否像佛達到的三惑斷除、二嚴全部具備的程度嗎?還是能像證得法身的菩薩那樣逐分地破除無明,逐步顯現佛性嗎?能像聲聞、緣覺的聖人那樣斷盡見思二惑嗎?這三者中唯有證聲聞乘的聖人斷見思二惑最不徹底,然而已經得到六通自在。所以紫柏大師說:「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聖人耕地時,蟲離四寸,何況二三果的聖人呢?儒教中的學者暫且別置不論,就以聖人的證量而說,因為聖人多半屬大權示現,則本地風光暫且不論。如果只將行跡來論,恐怕不能與見思二惑斷盡的人相比,何況是已經破了無明證法性的四十一階位法身大士呢?如果說儒家至善至美的德行可以與已經破了無明的人相比,然而破了無明的有四十一階位,是與最初級的初住相比呢,還是和最高等的等覺相比呢?即使是與最後的等覺相比,尚且此明德還沒有到達善至美到極致,直等到再破一分無明,才可被稱作誠明合一,始本無二耳。所以我說:儒佛體同而發揮工夫證到不同也。世間的人聽說二者相同,就認為儒教包括了佛教。聽說不同就認為佛教與儒教毫不相干。他們不知道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原因,所以紛紛爭論,各護門庭,各自都失去了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的本心。這豈不悲哀!〔書二〕五一

335.自從佛法傳入中國,中國曆代帝王沒有不推崇信奉的。只有三武滅佛,但佛法隨即更加興盛。就好像冬天凍得很堅固,正成就了春夏的萌發茂盛一樣。明亮的太陽高懸在天上,豈是一隻手能遮得住的。又好像抬起臉向天上吐唾沫,反而落在自己身上污染了自已。三武就是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宗。他們一開始也是深信佛法,盡心修習的。但魏武相信了崔浩的蠱惑,周武聽信了衛元嵩的惡言中傷,唐武聽信了李德裕及道士趙歸真的誣陷誹謗。佛法被毀滅不久,主謀和幫兇都遭到了極大的災殃。魏武廢教後不到五六年,崔浩被滅族,自己也被殺。新皇帝即位,重新使佛教興盛起來。周武廢除佛教不到一年,元嵩貶死,不到五年患上一種惡疾,全身潰爛。他死了不到三年,隋文帝即位,佛法又一次得到振興。

唐武廢除佛法不到一年,歸真被殺、德裕竄死,武宗服用了道士煉製的金丹,後背生瘡而死,宣宗再次使佛法得到振興。宋朝的徽宗,開始時也很信奉佛法,後來聽信了道士林靈素的妖言,於是改佛像為道相,稱佛為大覺金仙,稱僧為德士,穿道士的衣服,凡作法事,都在道士之後。此詔下達後不久,京城發了大水,簡直如同湖海一樣。君臣都很害怕,命令靈素趕快將洪水退下,沒想到,水越止越漲得厲害。這時忽然僧伽大聖顯靈於皇宮中,徽宗燒香乞求大聖退去洪水。僧伽手拿錫杖登上城頭,水立即就幹了。徽宗隨即下令恢復佛教原來的制度。過了不到六七年,徽宗父子被金擄去。金封徽宗為昏德侯,欽宗為重昏侯。二宗都死在了五國城。佛是三界中的大師,四生中的慈父,聖中之聖,天中之天。他教人們去除妄念,恢複本性,迷途知返,返迷歸悟。了卻幻妄之惑業,恢複本有的心性。我們感恩報德、護持流通還來不及呢,怎麼可以憑藉手中的權勢滅眾生的慧眼,阻斷生人升天的平坦大道,掘下地獄的深坑呢?所以他們眼前就得到了報應,永世不得超生。被後人恥笑,我們要以之為鑒。〔雜著〕二

336.世間最廣博厚高明的,沒有超過天地日月的。而太陽到了正午,就向西斜,月亮圓了就開始虧缺。高岸成為山谷,深谷變成丘陵。滄海變桑田,桑田成滄海。古往今來道德最高沒有超過孔子的。但孔子在陳地沒有糧吃,在匡地被圍困。周遊列國,最終一無所遇。只有一個兒子,才五十歲就死了。幸而留下一個孫子,得以綿延世系宗祠。孔子以下,顏淵短命,三十二歲就死了,冉伯牛也短命。子夏失明,左丘明也失明。屈原沉江,(屈原盡忠被讒害,後來因為楚懷王被秦國所留,非常憂憤,而又無能為力,在五月初五,自沉於汨羅江中。)子路被人斬成肉醬。(醢:讀音海,肉醬。子路到衛國做官,衛國太子蒯瞶與他的兒子出公,爭奪國君之位,子路死於那場政變之難,被敵兵斬成肉醬。)即使是天地日月,仍不能令自己常恆不變。即使是大聖大賢,也不能讓他們只有順境,沒有逆境。唯有樂天知命,才能所遇一切,無不安樂啊!而且千百年後,從天子到老百姓,沒有不景仰他們的德行。以當時的現狀來說,似乎不是福。

而從他們的道法傳給後世這方面來說,哪裡有超過這個福的呢?人生在世,千種思慮,萬種算計,種種作為。追究到極處,不過為了養身餬口,遺留給子孫罷了。然而,粗布衣裳就可以遮體,何必要綾羅綢緞?蔬菜羹飯就可以吃飽,何必要魚肉海味?子孫們或者讀書,或者耕田,或者經商,自然可以養活自己,何必要富有百萬?而且古往今來為子孫謀萬世富貴的人,沒有超過秦始皇的。他吞併六國,焚書坑儒,收天下兵器來鑄造大鐘,無非是想要愚昧削弱老百姓,不能起來鬧事。誰知道陳勝一起義,群雄一併起來討伐秦朝。他一統天下之後,不到十二、三年,就導致身死國滅,子孫都遭到殺戮。簡直是斬草除根,一個也沒留下。這是想要令子孫安樂,反而使他們快速死亡啊!漢獻帝的時候,曹操做丞相,專門樹立自己的威權。凡所作為,無非是削弱國君的勢力,加重自己的權力,想要自己一死,兒子便稱帝。等到自已死了,兒子曹丕就篡位。而且他尸體還沒有入殮,曹丕就將他的嬪妾,收納到自己的後宮。死後永墮惡道,經歷一千四百多年,到了清朝乾隆年間,蘇州有人殺豬,取出豬的肺肝,上面有「曹操」二個字。鄰居有一個人看見後,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得以往生西方,這件事情記載在《淨土聖賢錄》。曹操費盡心機,為子孫謀劃。雖然作了皇帝,只得到四十五年,國家就滅亡了。而且每天與西蜀、東吳互相爭伐,哪裡有一天的安樂呢?下面朝代,如兩晉、宋、齊、梁、陳、隋,以及五代的梁、唐、晉、漢、周,國運都不長久。

這當中唯獨東晉最久,也只有一百零三年。其它的或者二三年,或者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就滅亡了。這還是就一脈相承的正統王朝來說。其餘私自成立的小國,數量更多,國運的年歲更為短促。推究他們的最初用心,無非想要遺留給子孫富貴尊榮。追究實際的效果,反而令子孫遭到劫難,受到殺戮,滅門絕戶。而且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尚且不能令子孫世代享受幸福快樂。何況區區凡夫,從無量劫來,所作的惡業,厚重超過大地,深廣超過大海。可以保持家道常興,有福無殃嗎?必須知道世間萬法,都是虛假,了無真實。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熱時焰,如乾闥婆城。(梵語乾闥婆,此土名為尋香,是天帝的樂神。他們居住的城堡是幻化,不是實有,就是世俗所說的海市蜃樓。)唯獨自己的一念心性,從古至今,不變動、不損壞。雖然不變壞,而恆常隨緣。隨覺悟的淨緣,就成為聲聞、緣覺、菩薩、佛。由於所修功德的深淺,所以所證的果位有高下。隨迷惑的染緣,就生到天上、人間,墮落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由於所造的罪福有輕重,所以受苦受樂有長短。如果不知道佛法的人,就無可奈何。你既然崇信佛法,為何不能由這個逆境,看破世間相。舍離迷惑的染緣,隨順覺悟的淨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從此永遠超出六道輪迴,高證四聖果位。這難道不是因此小禍,常享大福嗎?〔書一〕二七

337.佛的恩德實在太廣大無邊而沒有窮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為佛。但因為迷惑沒有悟到,以至於反而用佛性的功德力用,虛妄地在六塵境界中,起貪瞋癡的惡念,造作殺盜淫的惡業,由於迷惑而造業,因為造業而受報,歷經無數劫,輪迴於六道之中,沒有了脫的時候。佛在以往劫中,知道這件事後,就發下大願,想讓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能明白自己本來具足佛性,都能脫離生死輪迴,都能修成無上正覺,都能證入無餘涅槃。從此為了法界眾生,經無數劫,行菩薩道,只要對眾生有益的事業,無不興辦推崇,六度一齊修持,一法不執著,行難行之行,忍難忍之忍。就是自己的國家都城、妻子兒女、頭目髓腦也毫不吝惜。所以《法華經》說:「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中,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不曾停止過。三千大千世界隨便找出一個小如芥子的地方,佛就可以說出我在某某劫時為某眾生而舍身喪命於此處。為了覺悟眾生的緣故,然後才修成菩提道。」只佈施這一項,尚且無法用百劫壽命能宣說完,何況其他的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及四攝、萬行呢!等到惑業消盡,福慧圓滿,徹底證得自心本性,成無上道後,就到處為眾生講說他所證得的法門,只希望眾生都能證得他所證得的境界。但因為上等根器的人少,中下根器的人多,所以又隨機施教,使眾生能按照各人的根器得到利益。等到佛陀一生講經說法的事業完成,就進入了涅槃,還是沒有放棄他的大慈悲心,在他方世界,示成正覺,來進行救濟度化的事業。如是示生此界他方的時空,固然算數譬喻也不能計算得出來。這好比明亮的太陽,為了照耀世界,不停地出現消失,無休無止。又好比是船工,為了度人,往來不停。〔序〕六四

338.佛對於眾生的憐憫,開始於無始,終於未來。上自等覺菩薩,下及六道凡夫,沒有一人不在佛的大悲誓願的覆蓋之下。好比虛空法界,普遍含攝一切,世間森羅萬象,以至於廣闊的天地,都包含在內。又如日光,普照萬方,即使是盲人,終生見不到日光,但也能得到光的照耀而得以成為人。假如沒有日光的照耀,人也無法生活,難道非要親自見到日光才能算是蒙受陽光的恩澤嗎?那些世智辯聰的人,憑自己短淺的見識駁斥佛法,說它損害聖人之道,蠱惑世間,誣陷民眾,這和那些盲人罵太陽,認為沒有光明的人沒什麼兩樣。一切外道,都竊取佛經的內容,據為已有。更有的竊取佛法的名相,藉以推行邪法。由此可知佛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道的根本。好比大海,暗流於地下,顯現在地面上的就是江河萬川,而江河萬川沒有一條不回歸大海。那些誹謗佛的人,不是在誹謗佛,是在誹謗自己啊。因為他的一念心性,全體是佛性,佛才這樣種種說法教化,希望他們能舍棄迷失的邪道,回歸覺悟的大道,親自體證自己本有的佛性罷了。因為佛性是最值得尊重和愛惜的,所以佛不惜如此勤勞,即使不信受佛法的人,佛也不忍心舍棄。假使眾生不具有佛性,不能成為佛,佛只是徒勞地作這麼多方便施設,佛便是世間第一等愚癡人,也是世間第一大妄語人,那些天龍八部、三乘賢聖還肯如此護衛依附他嗎?〔序〕六五

339.佛看一切眾生,猶如自己唯一的孩子,愛護眾生沒有任何的偏向,常常想度脫他們脫離苦海。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作佛,所以即使是對於沒有善根、斷了善根不能成佛的人,也沒有一點想舍棄他的心。只要機緣一到,他自然會對佛法生信歸依,依教修持,直到斷惑證真,了脫生死。所以《楞嚴經》上說:「十方如來,憐憫想念眾生,如母親憶念孩子。但是孩子逃跑了,母親想他有什麼用呢?如果孩子也想念母親,如母親憶念他一樣,那麼母子生生世世不別離。假如眾生口念佛、心憶佛,今生來生必定能見到佛,離佛已經不遠了。」「好像身上被染上香氣的人,身上就有香氣。」《法華經》上說:「如果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同時受各種各樣的苦惱,聽說觀世音菩薩;一心一意稱名號祈求,觀世音菩薩當下就觀照到眾生的音聲,都獲得解脫苦難。」又說:「這位觀世音菩薩,在人恐怖畏懼、有急難的時候,能夠佈施無畏,所以這個娑婆世界都稱他是佈施無畏的菩薩。「良由眾生之心,與佛菩薩之心,觀照兩者的體性沒有不同,但因為眾生迷惑暗昧,背覺合塵,致使彼此有了間斷阻隔,而不再能蒙受佛法的恩澤。如果能背塵向覺,一心稱名,自然感應道交,蒙受佛菩薩傳給我們的慈悲庇護,即使遇到險難,也會平安無事。〔記〕三五

340.學道的關鍵在於去除習氣。經常有學問越深習氣越重的人,這就是把學道當成了學問藝術的緣故。所以他的學問越大離道越遠,這就是我們國家儒釋都衰落的根本原因。〔復王尊蓮書〕

論師道

341.人生的基本倫理道德,數目有五條。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而父親生養我,老師教育我,國君給我俸銀,三者是相等的。為什麼在五倫當中,不列舉老師呢?不知道老師有成就我的恩德,這是屬於父子之倫。其次老師的引導、扶持、獎勵、勸進,使我通達成材,這是屬於兄弟之倫。所以孟子說:「師也,父兄也。」其次就如同兩個沼澤相連般互相利益,如同二個月字互相觀照,二隻手互相援助,這才屬於友。(朋:二個月字。友從二手:古文友作。又:手義,是又的變體。)所以佛門中每每說尋師訪友。〔書一〕四三

論戒律

342.法門雖多,都由戒、定、慧三無漏學加以統攝。所以《楞嚴經》說:「佛法以攝心作為戒律。將戒守持好才能引生禪定,有禪定才能開發智慧。這就是成就無漏功德的三種法門。」在三者之中戒是最首要的。因為能持戒,就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的行為就和佛接近了,那麼他的心也就不會離佛很遠。所以如來在《梵網經》中為眾生保證說:「我是已經成就的佛,你是還沒有成就的佛。如果能夠這樣相信,戒品就已經具足了。」又說:「眾生能接受佛戒,就向著成佛的各個階位邁進,受尊重的地位已經等同於大覺世尊,稱得上是真正的佛弟子。」持戒是超凡入聖、了脫生死的第一個最重要的方法。〔雜著〕十六

343.律不單單指外表粗略的身口行跡,如果內心不恪守誠敬,就是犯律了。而因果又是律中的關鍵。假如人不知道因果,或是瞞因昧果,都是違背戒律。念佛之人,起心動念應常常與佛一致。那麼律、教、禪、淨,一道齊行了。〔書二〕二九

論經典

344.如果一個人天資聰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但仍須以淨土法門為依歸,這樣就不至於有因無果,致使將了脫生死的妙法,當作口頭上說說的活計,而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必須要主敬存誠,對於經典佛像如同對待活著的佛一樣,不敢存有絲毫的懈怠疏忽,這樣就可以根據自己誠敬的程度,得到或深或淺的利益了。至於根機比較愚鈍的人,姑且專心研究淨土法門,果真能達到深信、守定淨土法門不更改,決定現生了脫生死,超凡入聖。比那些精通經論卻不實修淨土法門的人,得到的利益真不只是天壤之別啊。如上所說,無論什麼根器資格,最初先下這一味藥。那麼無論什麼邪知邪見,自高自大,狂慧放肆,推高自己的境界以凡濫聖,或以下劣自居等修行上所種種病症,用這一味阿伽陀包治萬病的藥,無不藥到病除。〔書一〕九一

345.佛法博大精深,就算特別聰明的人,用盡平生的心力,也不能研究到詳盡微細的地方。然而佛法隨順眾生根機施教,如果想得真實的利益,就從特別超勝,不同尋常的淨土法門研究和修持,這樣比較省心力,實在是最要緊的修行之道。〔書二〕六七

346.校對經典很不容易。恐怕師沒有時間做校經,委任給別人。校經的人必須有超常的見識,十分細心,再三詳細審核,不斷地加以考察,才可以糾正錯謬,除去其中雜亂章節,徹底展露經義的本來面目。否則寧可依葫蘆畫瓢,至少不至於太失經文的本意。〔書一〕三

347.《華嚴經》是三藏經中的王,最後一著,匯歸重點是普賢十大願王。只應該尊重《華嚴經》,不可以小看其餘的經典。因為諸大乘經,都是以實相為經體的緣故。《華嚴經》的偉大,因為經中稱性直談界外大法,不收攝二乘人的緣故。《法華經》的高妙,在於會通三乘歸於一佛乘,開示權教原為顯明實教,開顯化跡,顯示本地風光的緣故。天台宗說《法華經》純圓獨妙,《華嚴經》還兼帶有權教。(權:就是指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來說)然而佛在法華會上讚歎《法華經》為經王,在華嚴會上讚歎《華嚴經》是經王。哪裡是後世宏揚經教的人,必須決定在全部藏經的五大部中,分出你高我低,不許每部經偏重讚歎呢?修禪宗的人讚嘆禪宗,修淨土的人讚嘆淨土。不如此,不能生起他人的正信,發起他人的景仰。只是應該善於領會其中的意義,不可以詞害意。孟子稱讚孔子是: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聖人了。然而孔子因為極度仰慕前賢,看見堯帝在菜羹中,見到舜帝在牆壁上,見到周公在夢裡,他傚法仰慕這三位聖人,竟然誠心到了如此極點。【書一】四十

[補註:前注中「即指住、行、向、地、等覺而言」者,以圓教初住,即破無明證法性;別教初地,方破無明證法性。《華嚴》兼有初地破無明證法性之義,故云「《華嚴》猶兼乎權」,而注此數字以釋兼權之義。恐有未喻,故復重釋所以耳。]

348.善導大師讓人一心持名,不要夾雜其它的修持,恐怕中下根器的人因為修持的法門太多,致使心力很難歸至一處,所以讓他們專修一門。永明大師讓人萬善齊修,將功德迴向淨土,是恐怕上根器的人行持偏墮在一邊,致使福慧不能稱真如本性而圓滿所以讓他們圓滿修持。【書一】六二

349.對於已經殘破得不能修補的經書,燒掉它是沒有過錯的。如果還可以看,可以修補的,就不應該燒掉。有些不知道變通的人,一直不敢燒。殘破得不能再看的經書,又不能像好經收藏,反而成為對經書的褻瀆。兼帶地將褻瀆經書的罪過遺留給了後人。怎麼可以不懂得變通呢?〔書二〕十一

350.現在人的對症藥,只有因果是最重要的法則。對於適宜的修法,只有淨土是最重要的法門。(中略)無論何等根性的人,因果、淨土都是必不可少,應該首先加以宣講研究的內容。至於教相的學習,也要選擇合適的人進行因材施教。按照學生已經學到的知識,因為學生們目前各自有正在學習的任務,佛學只能作為兼帶的內容。如果天賦比較差的人,就會專門研究教相,或許會將淨土拋在腦後,導致有因無果的結果。因此不可不看情況而設法。當今推崇教相禪宗的人,它的弊端也是如此。他們所提倡的教導,其實不是為了了脫生死,只是為了能夠精通諸法相狀,能講說罷了。假如他們明白依仗自力極難了脫生死,斷然不肯將教相禪宗作為唯一要務,而不問津淨土宗的教義,還有誹謗貶低淨土宗的人,都是些好高騖遠,爭強好勝的人,卻不知道如何能夠高超殊勝。假使他真能明白,就算殺了他,他也不肯放棄淨土法門而不努力修習啊。學道真是太難了啊!〔同上〕

351.眾生根器不一,如來慈悲無量。如果眾生能至誠恭敬地念佛,到臨命終的時候,自然會有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紫柏、憨山兩位大師,說得很親切,然而這二位都是禪宗的大善知識,他們的言教如果是對求生西方具備真信切願的人是有益的。如果對只種了些善根,還沒有專心修持淨土宗的人來說,他們就會以為往生西方沒有自己的分,從此便會打退堂鼓。如果不能應機說法,就是沒用的閑話,此話誠然如此啊!〔大雲月刊〕

352.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旨,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作因地心的事修,來徹證「是心是佛」果覺海的本體,作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的真正義理。如果能使六根不向外面馳騁,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不間斷、不夾雜,作為剛開始學佛下手最切要的修持功夫,再慢慢地練習純熟增進。再能用「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的四宏誓願常常憶念,不離心念,就會心與佛一致,心與道契合。今生就能超凡入聖,臨終往生的品位直接登上上品,這樣才不辜負此生的努力啊。〔大雲月刊〕

八、釋普通疑惑3

內分:理事、心性、悟證、宗教、持咒、出家、謗佛、師道、戒律、經典、中陰、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傳、扶乩、煉丹、事須適宜、富強、預防災禍諸類

論中陰

353.中陰就是識神。並非識神化為中陰,就是平常所說的靈魂。言中陰七日一死生,七七四十九天必投生到各道中等等說法,不可以太拘泥固執。中陰的死生,是就他充滿無明的心中所顯現的生滅相來說的,不可機械地理解為世俗人的死生相。中陰受生,快的一彈指間,就投生到三途六道中去了。慢的有的到七七四十九天,還有超過這個時間的情況。剛剛去世的人,能夠讓相互熟識的人,或者相見於晝夜。與人相接觸,或者有言論。不只是中陰有這種情況,即使是已受生善惡道中的眾生,也能在相識親故的人面前,偶然為他現形。這雖然也有本人的意念所顯現,但權力實際上還是操縱在主掌造化的神靈。想以此來昭示世人,人死之後神明不滅,以及善惡的果報是真實不虛的法則。否則陽間人不知道陰間的事,誤以為人死身體腐朽之後神也飄散,這些不明事理的言論,一定會有很多人附和。那麼世上的人就都陷入無因無果,沒有來生後世的邪見深坑中。想做善的人便不再心裡有所警惕惡事,努力地修德,為惡的人更想窮凶極欲地造作惡業了。雖然有佛說過的話,但沒有證明,誰肯信受?有了這些現形相給人們看,足以證明佛說的話絕對沒有虛妄,果報絲毫不爽。這樣不但使善人更加趨向行善,即使是惡人他的心也會被這種情理所懼怕折服,而不至於堅決造惡而不悔改了。天地鬼神想讓人們明白這件事,所以才有已經去世的人現身於人世的情形,陽人去幽冥界主掌刑法等事情。這些事例都是為了輔助佛法弘揚,希望輔助佛教來治理世道人心。道理很微妙,但關係卻很大。這種事古今典籍中記載的書籍有很多。然而都沒有說明操持權來自哪裡,以及這事的關係到的利益所在。〔書一〕八一

354.中陰雖然已經離開身體,但依舊還有原來身體的情感知見。既然有身體之情感,當然就需要衣食的供養。因為凡夫業障沉重,不明白五蘊本來空寂的道理,以為他仍然與陽間的人沒什麼區別。若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就會立即脫離肉體,不再依靠它。五蘊空,那麼各種的苦就消滅了,一真法界就顯現。而萬德圓彰。境界雖然不一定都相同,不妨各隨各人的情見為依據。這就像為死者燒冥衣一樣,只要活著的人發心要為死者送衣服,這衣服的大小長短哪裡會恰恰適合亡人呢。然而因為活著的人想給他送衣服,死了的人想要衣服,便會大小正好適宜。由此可見一切諸法。隨心轉變的大義了。〔書一〕八一

355.人死之後,還沒有投生於六道之中的時候,叫中陰。如果已經受生於六道中,就不叫中陰了。那些附在人身上說一些苦樂之事的,都是他們的神識在起作用。投生的過程,必須要神識與父母的精血合二為一。當人受胎的時候,神識也同時住於胎中。出生時,時常有人親眼看到那個人進入產婦的屋子,這是當父母交媾時,有代為受胎的識。等到胎兒長成,本識才來,代識隨即離去。《慾海回狂》卷三第十二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裡面就有這種問題。原來的答案很不合理,我(印光大師)為它改正了過來,我們可以去查閱一下。原來的答案是:「好比是雞蛋,有的已經受精,有的沒有受精。未有識托之胎,就如同雞蛋沒有受精一樣」這是不明白沒有受精雞蛋,即使孵再久的時間,也不會有小雞出生。這怎麼可以相比呢?我只希望把道理說明白,便沒有避開這件本屬超越本分的事,所以為居士說明其實的原因。圓澤禪師的母親懷孕三年,大概就是這種情況。此約通常普通的情況而論,要知道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比如修淨業已經成功的人,身體還沒有死亡而神識已經出現在淨土。惡業深重的人,身體臥病在床,神嬰已經被罰到了陰間。生命雖然還沒有結束,神識已經投生。等到將要出生的時候,全部心神才附著在胎兒身上。此種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的。應當想到是有代為受胎的情況,屬於常途多分耳。三界諸法唯心所現。眾生雖然迷惑,其業力不可思議,正是心力不思議的明證,也是諸佛發揮神通道力進行救度的不思議的地方。〔書一〕八一

論四土

356.凡聖同居、方便有餘二種佛土,是約著帶業往生的凡夫,與斷見思惑的小聖而建立的,不可以約著佛的境界來說。如果約著佛來說,不但西方四土,全體是常寂光。就是這個五濁惡世,三途惡道,以佛來看的話,哪一處不是常寂光土呢?所以說毗盧遮那法身佛遍一切處,毗盧遮那佛所住的境界,名為常寂光土。遍一切處的常寂光土,唯有滿證光明遍照的毗盧遮那法身的佛陀,才能親自得到受用啊!其餘都是分證。如果是十信位以下一直到凡夫,理體有而事修無。想要詳細了解的話,應當仔細研究《彌陀要解》中討論四土的文句。而《梵網經玄義》中也具足說明。(毗盧遮那的中文稱作光明遍照,也稱遍一切處,是一切諸佛究竟極果,滿證清淨法身的通號。圓滿報身盧舍那佛也是如此。像釋迦牟尼、阿彌陀、藥師、阿閦佛等,這是化身佛各有差別的名號。盧舍那中文稱作淨滿,因為惑業淨盡,福慧圓滿,約著智慧斷惑這二種功德所感的果報來說。)又必須知道實報莊嚴、常寂光這兩土,本來屬於一土。約稱性所感的果,就稱實報莊嚴土。約究竟所證的理,就稱常寂光土。圓教初住菩薩初入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土。到了妙覺位才稱作上上實報,究竟寂光。從初住到等覺位,實報莊嚴、常寂光二土都是屬於分證。到了妙覺佛果,那麼二土都屬於究竟。講經的人對於實報莊嚴土,就唯獨約分證這一方面來說。對於常寂光土,則唯獨約究竟這一方面來說。常寂光土沒有形相,實報莊嚴土具足華藏世界海微塵數不可思議的微妙莊嚴。譬如虛空的體不具萬相,而一切諸相,借由虛空而發揮出來。又如同寶鏡,虛明洞徹,裡面空無一物,而胡人來,現出胡人的影相;漢人來,現出漢人的影相。實報、寂光二土,即一土而說有二土,即二土而實為一土。想要使人容易明白了解,所以作二土來講說。【書一】四五

357.極樂世界有四土,帶業往生的,居住在同居土。已斷見思惑的,居方便土。已經破除無明的,居住在實報土。四十一品無明都已經斷除的,居住在寂光土。又實報土是約著所招感的果報來稱呼。寂光土是約著所證之理性來說。它們本來屬於一土。講解的人為了使人們容易理解,所以將分證者屬於實報土,滿證者屬於寂光土。其實二土中都既有分證又有滿證的。《文鈔》中也詳細地講述了這件事。同居雖具備三土,而沒有斷惑者,只能受用同居的境界罷了。雖然屬於帶業往生的人,就不可以用凡夫的身份去下定義,因為他已經證得三種不退的果位。【書二】三四

論舍利

358.舍利一詞,是梵語,被稱作身骨,也叫靈骨。它是修行人的戒定慧的力量所形成,而不是人煉精氣神所形成的。這大概就是心與道一致,心與佛心一致在物質上的表現吧。不只是人死被燒後,他的身體、骨肉、髮膚變為舍利。自古以來就有高僧在沐浴的時候得到舍利的情況。雪岩祖師在剃頭的時候,他的頭髮變成一串舍利。還有志心念佛的人,從口中得到舍利的事蹟。還有人在刻《龍舒淨土文》的印刷模板,在板中發現舍利的現象。還有人在繡佛、繡經的時候,從針下得到舍利的例子。還有一個人死後被燒掉,得到無數的舍利,他的學生都得到了,只有一個人遠遊沒回來,等那個學生回來後到他的遺像前祭奠時,心中感慨悲痛,竟然在遺像前得到了他的舍利。長慶閑禪師被焚化的那天,天上刮起了大風,煙灰飛到三四十里遠的地方,煙灰所到的地方,都能拾得舍利。於是大家收集起來,得到四石多。由此可知,舍利是道力所成就。煉丹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錯認為是人的精氣神所煉成的。〔書一〕七六

論臂香

359.臂香,是指在手臂上燃香。藕益大師每天修持《楞嚴經》、《梵網經》這二部經典,所以對於燃香這件事,比較經常地行持。實在因為一切眾生,無不愛惜自己的色身,保重自己的色身。對於其它的眾生就殺害它們的身體,吃它們的肉,心裡更加歡樂。對於自己的身體,哪怕只是蚊子咬一下,稻草刺一下,就難以忍受了。如來在《法華經》、《楞嚴經》、《梵網經》等大乘經中,稱讚苦行。令我們燃身、臂、指,來供養諸佛。對治貪心,以及愛惜保重自己身體的心。這個法門在六度當中,仍屬於佈施度所攝。因為佈施有內施、外施的不同。外施指國城妻子,內施指頭目髓腦。燃香燃身都是所謂的施舍。必須至心懇切,仰祈三寶加被。唯獨想要自他業消慧朗,罪滅福增。(說「自他」,雖然實際上是為自己,又必須以此功德,迴向法界眾生,所以說「自他」。)絕對沒有一絲毫為求名聞,及求世間人天福樂的心,唯獨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這樣做。那麼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所謂三輪體空,四弘誓願普攝。功德由心願而廣大,果報由心願而速獲。有人或者心慕虛名,徒然以執著的心,傚法除去執著的苦行。且不要說燃臂香,就是將全身通燃,也只是無益的苦行。因為是以執著心,貪求名譽的念頭。既沒有三輪體空的見解,又沒有四弘誓願普攝的悲心。以如來破除身見的方法,展轉增長堅固的身見。得罪得福由起心動念而有分別,所得果報由發心大小而有差異。所以《華嚴經》中說: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慧的人學了佛法證得涅槃,愚癡的人學了增長生死,就是這個意思啊!【書一】五七

360.菩薩的心好比太虛,無所不包。為了利益眾生,設下種種方便之法,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我們切不可憑凡夫的知見,妄加推測。因為菩薩已證法忍,了無人我之相可得。只想以慈悲心收取和護持一切眾生,入於如來大覺法海。如果我們妄加計較分別,便屬情見,便與無人我之道,不能暗合道妙。說到菩薩佈施頭目髓腦的事確實有。至於妓女(妓女,就是歌女,應當寫作技。技,就是歌舞)、綵女等,不過擴充菩薩佈施的心,不可以詞害意。如果機械地執取字面意思,那「願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滿」的話,又該怎麼解釋呢?這是為了顯示菩薩內外俱舍,沒有貪戀吝惜的心。內到頭目髓腦,外到國城妻子,沒有一樣起貪戀執著的心念,所以能在生死中得到解脫。那些受施的人,乘菩薩願力的攝持,或在當時,或在後世,沒有不真正得到利益,了脫生死。像歌利王割截佛陀前世的身體,後來成為最早得度的憍陳如。像這種如太虛般無量無邊的大菩提心,哪裡是凡夫的小知小見所能想像的?要知道還沒有證得法忍的凡夫,心中應當仰慕菩薩之道,行事應依照凡夫的常理。否則可能會妨礙住持法道。如果還沒有證得無生法忍,就不要住持法道,也不適宜學菩薩舍頭目髓腦等,因為他自身的能力不夠,不堪忍受這種痛苦,對人對已都沒有好處。凡夫就應按凡夫所能夠做到的去做,這就可以了。【書一】八八

論境界

361.念佛人臨終之時蒙佛接引,乃是因為眾生與佛感應道交的結果。雖然離不開心中對佛的念念不忘,也不能認為這是心想產生的幻覺,其實沒有佛聖來迎接的事。心中想著地獄,臨終地獄就會出現。心中想著佛國,臨終佛國就會出現。這是相隨心現,不能認為這只是心裡想的結果,其實是不存在的。只是心想產生的幻覺,其實並沒有這境界,必須圓證萬法唯心的大覺世尊這樣說是可以的。您要是說,就是斷滅知見,是破壞如來修證法門的邪說,怎麼能不慎重呢?這些事一一細說,太費筆墨。如果能做到舉一反三,就會理解得很透徹了。【書二】二八

362.須知時間沒有固定的算法,隨人所見不同。佛菩薩的境界放在一邊不說,暫以凡夫的小境界來說明。周靈王的太子子晉學仙,他自己感覺剛剛過了七天,當他再從緱山出現時,時間已經到了晉朝。所以有詩說:「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幾,讀平聲,將近。從周靈王,到晉朝他再出來時,將及一千年了)。」還有呂純陽在邯鄲的一個旅店裡遇到了漢鐘離,鐘離勸他學仙,可他想得到富貴後再學,鐘離就給他一個枕頭讓他躺在上面睡覺,他夢到自己的官職越做越大,以至做到了宰相,五十年間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這種情況世所罕見,而且子孫滿堂,其樂融融。後來又因為有件事與皇帝的意見不合,於是辭官回家,夢到這裡他就醒來了。他睡的時候,店主人正在煮黃粱米粥,夢中出將入相做了許多大事,歷經五十年之久,等他醒來,黃粱粥還沒有煮熟。這不過是仙人所現,就能於一念中完成五十年境界事業。何況佛為天中天、聖中聖,諸大菩薩已證法身的境界呢。所以善財入彌勒樓閣,入普賢毛孔,皆於十方世界,行六度萬行,經佛剎微塵數劫。你看到這段文字,又會做怎樣的測度呢?

須知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沒有實體,可是在凡夫的世界中,只見到凡夫所能見到的境界,不能以凡夫所見到的境界,就認為佛菩薩也是這樣的,凡夫和佛菩薩沒有什麼兩樣。打個比方說,就好比鏡子裡照到有十幾重的山水樓閣,在鏡子中實在沒什麼遠近,可遠近都分得清清楚楚。世間象鏡子這樣的色法尚且有這功能,何況已證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所以說:在一根毫毛的頂端上,可以含藏整個宇宙、整個世界和無量無邊的佛世界,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土,自他不隔於毫端也。凡屬不思議境界,就應當仰信佛言,不要隨意去猜測。如果真能如此至誠懇切,自然就全明白了,也就不須問別人了。如果不在懇切至誠、禮拜持誦上下功夫,整天把不是凡夫所能理解的境界,用凡夫的心去揣測它,那麼與幻人法師的把戲同出一轍,想不受謗佛、謗法、謗僧的罪報,又怎麼可能呢?【書一】九三

363.聽說你的父親所擁有的靈感事蹟很多,非常欽佩。如果他受法時,大士與天龍八部都現身,還有密宗禁戒不許宣傳的妙境,這難道是為了向一向信奉基督的人委婉示現的相嗎?如果按這個理論推斷,一定有所證。若無所證,佛聖決不會輕易虛妄應現。至於說為了《起信》之見而應身,乃是念佛人臨終之相,因為沒破除無明,所見的都是應。報、法之身,不是他的善根所能見到的境界。至於在普陀山梵音洞中見到的顯相,乃是菩薩為了使眾生增長信心,才人人都能見,但不能把這個顯相當作常例。如果引用,就會使所有人依此造謠言。五台山的文殊菩薩,很多古人都看到了,然而這都是有大因緣的人,或有深功夫的人,只要見到了就會悟解證入。我在光緒十二年去五台山朝拜之前,先在北京琉璃廠,到處尋求《清涼山誌》,只得到一部,每天都看。因為天冷,到了三月初才到山上,在山上住了四十多天,見到來朝山的人中很多都說見到了文殊菩薩,其中真正修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知道朝山人的說法,都是在附和古人的見聞來自誇的。如果他真的見到了,那麼這人肯定與那些隨波逐流、虛度光陰的人有著真金與礦銅的差別。否則文殊如此不自重,輕易現身為了什麼呢?理即佛,指一切眾生本有理體,並非指背塵合覺而言。如果單指背塵合覺,便屬名字了。某君入定後,就和毗盧遮那一樣,出定後,仍是凡夫,竟然不知慚愧,用大妄言欺騙人。如果他果真和毗盧遮那一樣,斷不至於出定後仍是凡夫。他那是用密宗壓人,卻不知我縱然不了解密宗,難道還不能分辨是非嗎,就可以被籠絡了嗎?【復陳伯達書】

論神通

364.道濟禪師是一位有大神通的聖人,想使一切人生正信心,所以常常顯示不可思議的事情。他飲酒吃肉,是為了掩蓋他聖人的德行,目的是使愚癡的人看到他顛狂不規矩的樣子,因此就不太相信了,否則他便不能在世間住了。凡是佛菩薩現身,如果示現的是凡夫,就會以道德教化人,絕對不會顯現他的神通。如果顯示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了。只有表現出顛狂的聖人,顯示神通也是可以的,並不是說修行人都應該飲酒吃肉。世間的善人,尚且不飲酒吃肉,何況作為佛弟子,還要教化眾生,而自己還不能做到依教奉行,那麼不但不能令人相信,反而使人退失信心,所以飲酒吃肉不可學。他吃了死的,能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連原樣的肉都不能吐出,怎麼可以學他吃肉呢?他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把無數的大木頭從井裡運來。你喝了酒,連井水都運不出來,怎麼可以學他喝酒呢?《濟公傳》有好幾種,只有《醉菩提》最好。最近流通的聽說有八個版本。大多是後人敷衍出來的故事。《醉菩提》這本書文質兼美,裡面所記敘的事,都是當時確實發生的。世人不知真相,不是妄加模仿,就是妄加譭謗。妄加模仿的人決定要下地獄。妄加譭謗的人,是用凡夫的知見,揣度神通聖人的意圖,也有罪過。不過比起妄加模仿的人,罪過輕多了。我們見到他不可思議的事,應該心生敬重信任。見到他飲酒吃肉的事,絕對不要學,就會得到利益而不受傷害了。【書一】九五

365.人能弘揚道的作用,而道不能自己來幫助人。世間的混亂,是因為眾生同分惡業所招感的結果,那些各種各樣邪僻的說法也是這樣。世風的變化,最初都是從一兩個人開始,治亂邪正,都是如此。怎麼可以不從人力轉變的地方講,而專門指望佛菩薩顯神通變化呢?佛菩薩不是不能顯示神通變化,無奈眾生的業力太重,也無可奈何。好比濃雲厚霧,天地間一片迷茫,不見天日,就可以說天上的太陽沒有了嗎?而人與天、地,併稱為三才,僧與佛、法,合名為三寶,之所以這樣稱呼,因為人通過修行,能徹悟人生真諦,故能與天地合二為一,弘揚法理道德的義理。你現在一心想拋棄人的努力,而借助佛菩薩天地的力量,這能說是知曉大道的人嗎?如今是大亂的世道,大悲菩薩示現救護,也只能救有緣的眾生。

因為大亂屬同業招感的果報,而與菩薩宿世的因,現前的緣屬個人的別業,有感招菩薩救度的別業,就能蒙菩薩加被救護,怎麼可以一概而論呢?菩薩逆順方便,救護眾生的事業,不是死執知見的人能夠知道的。現為你舉一個例子,就可以明白,不要說是菩薩,就是真正的怨家,也可以作為我們入道成佛的開始。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所以苦是成佛的根本。佛又讓他的弟子們,一開始修不淨觀,觀之久久,就可以斷惑證真,證成阿羅漢,這樣的不淨又成為了清淨的根本。北俱盧洲的人們,生活沒有一點苦,所以不能入道,南閻浮提眾生苦事很多,所以能夠入佛道了脫生死,不計其數。假如世間沒有了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人們就會在安逸享樂中醉生夢死,誰還肯發出世之心,以求了脫生死呢?至於說「擁強兵,踞高位,作種種苦惱眾生事的人,或許也有大悲示現的菩薩吧」。這個道理只能和通人說,不可和無知無識的人講。如果是通人,就算他是真的惡魔,也可以得到大的利益。無知無識的人如果聽到了這個道理,不但不知道發心去修行,反而會去譭謗佛法。那些權巧好比小孩子不肯吃藥,把藥塗在乳房上,他不想吃也要吃。你想作通人大力宣揚這種善巧,那麼對別人的危害大於利益。還是閉口,不要妄說了。佛菩薩的境界,哪裡是凡夫所能明白的呢。【書一】九八

論秘傳

366.當今各種外道,沒有不用秘傳引誘無知的人加入他們的教會。當人發願加入時,必須發誓,以後如果反對它,就會得到什麼什麼樣的惡報。其實這多數都是騙人的做法。可是因為發誓的緣故,即使有人知道它是邪法,也不敢有一點違背或揭發。外道秘傳發誓的方法對於人的迷惑太深,對人加控制太牢固了。我佛沒有秘傳的教法,一個人聽法這麼說,萬人一齊聽法也這麼說。關上門,堵上窗戶,外面再派人巡邏,只許一個人入內,而且小聲說話不能讓外面人聽到,這樣做怎麼會有光明正大的事呢?希望諸位都能明白其中的害處,所以簡略地為大家說說。【海潮音月刊】

367.如果有暗地裡口傳心授的妙訣,那就是邪魔外道的法,不是佛法。【書一】四四

論扶乩

368.乩壇所說,大多屬於靈鬼依托當事人的智識而作。如果說世間道理,那麼說對的還比較多。如果說佛法,就不是他自己所能知道的,就妄造謠言。【書一】二六

369.扶乩,多數是靈鬼假冒仙佛神聖。能力較為下劣的鬼,或許沒有這種神通力。那些能力較優秀的靈鬼,則能知道人的心念,所以能借助人的聰明智識去降壇書寫問對。紀曉嵐說:「扶乩多半由靈鬼假託。我曾經和名為坦然的兄長扶乩,我能作詩而不能書寫,我扶的時候則乩文詩詞敏捷,但是書法潦草;坦然兄長扶戰時,詩詞庸常,但是書法遒勁。當問到古人及他們事情的奧妙訣竅之事,乩仙就會說時代太久遠,想不起來啦,所以我知道臨壇者絕對不是真正的佛菩薩。」然而這種靈鬼,只能借助人們當下的心念來用。在八識田中有,而在現存知見中沒有的,或者這種義理不是他自己能知道的,便不能回答人們了。這種靈通的道力離業盡情空的他心通,實在有天淵之別。但兩者的氣分相似。我又恐怕你被乩教所迷惑,所以不得不引用他人的事理來說明這個道理。【書一】四二

譯者按:扶乩,是中國道教的一種占卜方法,又稱扶箕、扶鸞、揮鸞、降筆、請仙、卜紫姑、架乩等等。

370.近來上海乩壇大開,它所開示的改過從善、小輪迴、小因果等,都對世道人心大有好處。至於說天、說佛法的方面,簡直是在胡說了。我們身為佛弟子,不可排斥這種方法,因為它有勸人行善的一面。但也不可附會讚同這種方法,因為它所說的佛法,都是臆想杜譔出來的,怕它有毀壞佛法,貽誤眾生的罪過。【書一】四二

論煉丹

371.佛法只教人止惡修善,明心見性,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一部大藏經,絕對沒有一個字教人運氣煉丹,求成仙升天,長生不老的。民國初年有一位魔子柳華陽寫了一本《慧命經》,書裡都引用了佛經祖師的話語,來證明煉丹之法。挽引正法作邪法的證明,實在用邪法譭謗正法。沒有擇法眼的人,看到他的邪說,就認為是真實的,永遠失掉了正見。所說的話、所修的法,都是破壞佛法。而依然大肆宣揚,以為自己得到真理,說我有幸遇到真乘,得聞正法。所謂認賊為子,煮砂作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可不是悲哀嗎?煉丹運氣這個法,不是沒有利益。但只可以延年益壽,功夫到極致能成仙升天。尚且不是道教老子的真傳,何況是佛法的正道呢?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如果能夠領會這些話,就不會被他們迷惑。兼帶能夠熟讀《安士全書》、《居士傳》、《三教平心論》、《釋氏稽古略》等書。那麼如同明鏡當台,美丑自然能夠分辨出來。又如洪爐驗煉金子,是真是偽立刻判定。【書一】五七

372.我私自以為釋、道本源是一致,並無兩樣。但它們的末流支派,確實有天淵之別。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知道身、受、心、法都是虛幻、苦、空、無常、無我、不淨,真如妙性自然會顯現出來。道教約原初正傳,也不是為了煉丹,求長生作為要務。後世凡依正傳道教修行的,也都是以此為正宗。佛教博大精深、無所不包。不但將身、心、性、命之道,發揮得淋漓盡致,全盡無餘,即使小到世俗倫理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絲毫的善事都不曾遺漏。唯獨對於煉丹運氣等術,絕對沒有一個字提及,而且深深地以此為戒。因為前者旨在使人明白身心虛幻不實,而後者令人保全身心以為是真實不虛。這裡指的心是指隨緣生滅的心,不是本有的真心。煉丹這種方法,不是完全沒有利益,只可延年益壽,最高境界是使人成仙升天。如果說到了脫生死,那就是說夢話了。【書一】七五

論事須適宜

373.念佛這件事,應當隨各人的方便量力而行,出聲、默念,大聲、小聲都是可以的。怎麼能一直大聲念,而使自己傷氣受病呢?然而你的大病雖然由傷氣而引起,實在是無量劫以來的業力顯現的。因為你精進念佛的緣故,將未來受報轉化為現在受報,將重報轉化為輕報。就這一場病,不知道消了多少劫數三途惡道的罪過呢。佛的力量是不可思議,佛的恩德難以報答,應當在心中生起大慶幸心,大慚愧心,生大淨信心。用淨土這一法門,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教化他人。使家中眷屬,與一切有緣人,同生西方。就可以不辜負生了這場病,當成佛在現身說法。

【書一】八四

374.學佛必須專心於自己了脫生死為要事,然而也要隨分隨力地作功德。如果有大力量的人,才能徹底放下五蘊不實的身心,徹底提起救度眾生的事業。中下根器的人,因為無所作為,已經養成了懶惰懈怠的習氣。自利的修持尚且不能認真,利人更是置之度外,流入了楊朱「為利他人一根汗毛也不肯拔」的弊端。所以必須將自利利他的二法互相輔助而行,但要專注於自利一邊。二林所說的話也不要誤會。誤會則得罪二林不小。二林的意思是要專注於自利,並非隨分隨力教人修習淨土法門全廢也,利人的事業,只有大菩薩才能擔當得起。菩薩以下,誰敢說這樣的大話?中下之人,隨分隨力地做利人的事,才符合修行自利的方法。因為修行法門有六度萬行的緣故。自己還未曾度脫,利人仍然屬於自利。但不可專門在外邊的事蹟上做文章。【書二】八

375.真心辦道的人,哪裡還有時間料理世間俗事,但是如果暫時還沒斬斷萬緣,通身放下俗務,也不妨礙兼帶培植心地,以挽救證取一半的道業。【書二】十五

376.念佛雖然貴在至誠,保持場地清潔,然而病人做不到清潔,他只要心存至誠,默念或出聲念,功德是一樣。因為佛無比慈悲,如同父母在兒女生病痛苦的時候,就不會用平常的禮儀責怪孩子,反而為孩子撫摩身體,清洗污穢。如果兒女病好之後,還讓父母像他生病時一樣來伺候自己,那就要被雷打。【書二】六八

377.人身處在世間待人,對待居心賢良或愚昧的人,都要恭敬,不可用傲慢的態度。行事則要親近賢人遠離愚人,選取優良去除劣等。這樣才可以避免互相雜染的弊端,以及貽誤事業的罪過。天下的事,理論上有固定的道理,做法上卻沒有固定的方法。若不因酌情行事而作定奪,如同執著一成不變的死方子去醫治變化莫測的病症,那麼被醫活的人少,而醫死的人就多了。只要情與理相合,法與事相契,就是正確的。【書二】六

378.天下萬事,都有一定的道理。當我們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必須遵守一定的道理,採用與時代相適宜的方法。理論與權巧相互契合,法與道相符合,事情就能成功。【書二】十二

379.佛法因人異而施設,萬萬不能執著通途法門的教理及修持,而與眾生的根基相違背,從而斷送眾生當生就能了脫生死的殊勝利益。應該就現代人自我衡量根性,而選擇相應的修持法門。【書二】二一

380.火葬這種方法,唐宋佛法極盛的時候,在家人大多採用。然而也應按照當地埋葬的風俗,恐怕執著拘泥於風欲的人妄加生起不必要的議論。其實還是燒掉尸體容易泯滅掉,停過七七日,即四十天燒更加妥當。用埋葬入土的方法,時間久了,導致尸骨暴露在外。守喪三年,不作禮樂,本來就是應該遵守的。前清時期文官必須辭官守喪,武官不必辭官,因為軍事方面的事不能有絲毫鬆懈,所以不作規定。今則廢除倫理,做不孝順的事,紛紛而起,守喪的制度期限,更是不足掛齒了?我們應當依照古人的禮節,斟酌著行事,既不可完全改變,也不必過於拘泥細節。【書二】六一

381.蓮社剛剛成立,必須要有一定的規矩。女人想入社,斷斷不可以。千萬不要倣傚其它地方散漫沒有約束,以至於一法才建立,各種弊端都產生出來了。以上陳述至關重要。【書二】二四

382.我認為現在的世道人心,已經沉淪到了極點。再加上國家的費用空乏,賦稅比以前重了幾倍。物價上漲,民不聊生。天災頻繁降臨,人禍接連不斷。正值這種危及關頭,想要弘揚法道,只可普遍與來的人,指明學佛的首要的義理。對於做父親的人講說慈愛的道理,對兒子講孝道,兄友弟恭,夫倡婦隨,各人盡好自己的本分事,為學佛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再加上心懷至誠恭敬,能戰勝自己的私慾而復歸於作人的禮儀規範。明白因果的道理,希望脫離輪迴的痛苦。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縱然天資再高,也應當依照這些道理去作。在有餘力的時候,不妨研究一切經論。使他在自己家中,隨分修持佛法。就不須建設高廣的房屋堂宇,招募人員,設立崗位,彼此往來,耗費很多時間,耽誤本職事務。這確實是現在弘揚佛法,將計就計最高超的一著。【書二】四二

383.想求往生,就要放下這個世間的種種,也要放下過分的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這必須自己是菩薩才能做到。如果自己還是凡夫,便想擔任這樣的重任,不但不能度人,而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有這個毛病,還說這是菩提心。要知道這種菩提心如果先求往生,就有益處。如果不求往生,必須是菩薩才可以,否則為害不淺。過分的狂妄心是真修行者的一大障礙,不能不知道。【復潘對鳧書】

384.處在現在混亂的世道,正應當提倡因果報應以及淨土法門,才能收到真實的利益。那些好高騖遠的人,唯恐一提倡以上道理,便降低他的名聲和社會地位,所以寧可不讓別人會,也決不肯降低門風。試問他在調養生命的這些外物上,是否能拘泥於一種方法,而不求變通嗎?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喝水,餓了吃飯,他在一天的生活中,尚且知道要合於時宜。為什麼在弘法上,他的智慧反不如養生的技巧呢,難道他真的為了利益大眾嗎?【大雲月刊】

385.創立蓮社,場地及擺設必須清淨香潔。主人必須恭敬至誠,對人不可傲慢,也不可流露出自以為對別人有恩德的神色,凡是來的人都要溫和恭敬謙遜地對待。在還沒有開始念佛和念佛完畢後,都不要談論家常事。如果有必要談的要義可以談,否則就各自回家。年紀太輕的人只可以在自己家裡念。如果常來,路近的可以,路遠的怕有意外的事發生,一定要謹慎。這不過是為地方作一個提倡而已,還是要以專心在家裡念佛為要務。【大雲月刊】

386.學佛的人,要先從知因果、慎獨方面入手。如果能做到獨自一人,依然自覺遵守道德規範,那麼邪念自然消除,怎麼還有不如法的地方呢?如果有,要果斷地斷掉它,才是真實修行。否則學問與言行不相附合,所說的知見越高,表現出來的行為越差,這是當今學佛人中自稱通家的貼骨大瘡。如果能以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為目標,就會學到一分,便得到一分真實的利益。【復陳伯達書】

論富強

387.中國的貧弱,是由於不依禮義,如果依禮義,怎麼會貧弱呢?試問貧弱的原因,哪一條不是因為貪贓受賄使外人得利呢?你沒有認清病的根源,就說藥不見效,怎麼能說有智慧呢?外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們國小,不同心協力就不能自立於世界。中國人則各懷異心,縱然有同心者,外人用賄賂引誘他,他馬上就會隨著賄賂所轉。不但不顧國與民,連自身都不顧了。還說這是奉行禮義的過失,這怎麼可以呢?從前林則徐抵抗外來侵略就是證明。以後大大小小的事,哪一件不是中國代為周旋令成乎?中國人多半都屬亡八字的命,所以才使外國如此強大,中國如此貧弱。假使中國人都能夠守禮儀道義,那麼外國沒有利益的貨物將無處可銷,中國一年當中就可以保全幾千億的金錢了。中國人的下作,真是到了極點。孟子說:「有德行、智慧、謀略、見識的人,因為他生活在患難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們持有警懼不安的心理,考慮憂患很深遠,所以通達事理。」 你雖然讀書閱世,卻不知道讀書閱世之道,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問題。為挽救當今世道的大計,應當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以及改惡修善、信願往生,這才是挽回當前戰亂的劫運、救國救民的首要方法。至於談玄說妙,都在其次。然而想救世,如果不自己親自去實踐,斷然沒有實際效果。由自身推及到家庭成員,由家庭推及到鄉邑,由鄉邑推及到整個國家的人。這樣的風氣果然能夠倡導實行,可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則就是做夢也難收效啊。【書一】九八

388.近來掌權做大事的人,多半少年得志,輕率地以標新立異,學習西洋文化當成正確的事情。在他們眼中堯舜周公孔子,都不值得傚法。他們不得志的時候,就成為狂妄自大,頑固不服從教化的人。一旦得志,就成了誤國害民的人士。所以導致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地發生,國運危急,民不聊生。所貴的是學佛的人,要對治習氣,改過遷善。如果沒事的時候盡管學佛,有事降臨時便將學習佛法中關於對治習氣的教義置於度外,那麼學佛就成了空名,不會有任何實際的利益。【大雲月刊】

論預防災禍

389.當今的世道,只能各人盡其心力所為。至於未來的吉凶禍福是不能預先判斷的。如果真的能虔誠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命運在冥冥中應當有所轉變,不至於有大的危險。如果不在持誦名號的事上下功夫,縱然用盡機關謀算,也難得到好的效果。由於世局的變幻莫測,不可預料。那些富貴顯赫的人,轉眼被消滅,化為烏有,何況是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呢?孔子說:「不懂得樂天知命的道理,不可能成為君子。」然而還是要極力修持,才可以言說天命。如果懶惰懈怠,任性消沉,那麼所有的得失都不是命中注定了。【同上】

390.當今的世道,是患難的世道。雖然說念佛能滅宿業,但必須生大慚愧、大怖畏的心,扭轉眾生損人利己的心,用作菩薩普利眾生的善行。那麼像宿業、現業,都可依仗此大菩提心中的佛號光明,被它消滅乾淨。如果前生、昔日,曾作大的惡業,現在雖然已經停止作惡,但卻沒能努力修眾多善業,只是泛泛悠悠地念佛,功過不能相抵,還是難免會遭受惡報。這並非是念佛的功用虛妄廢棄,是因為沒有發廣大菩提心,又加上惡業廣大深重,所以對惡業不能起到掩蔽的作用。如果能發大菩提心,就會如明亮的太陽正午當空,霜露馬上就會蒸發消失。世上有很多人前半生作惡,後來稍有悔改的心,因為不能使惡報完全不顯現,就說佛法不靈驗,修持教義沒有利益。居士既然不把我當成外人,我就不得不為你略說其中的原因,希望你能走出迷途而能達到覺悟的彼岸。【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