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諭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391.盡本性學佛法,方能克盡倫常,學習孔孟之道。反之,克盡倫常,學習孔孟之道,方可盡本性學佛法。試看古今的大忠臣、大孝子,以及發揮傳揚儒家聖賢心法的人,沒有不深刻研究佛經,暗暗修習,秘密驗證。儒佛兩大教,合起來修學便互相增進,分開獨行便互相受損。因為世間沒有一個人不在倫常之內,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出於真如自性之外。具足倫常實踐及心性修習,再以佛法中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作為克制自己私慾、言行恢復禮儀、防止邪惡、保持真誠,以及父母慈愛、兒女孝順、兄弟間互愛互敬的輔助教化。於是父子兄弟及五倫之間,大家就都率先儘倫常盡本性,去除凡夫虛妄的煩惱惑業,恢復我們本來具有的佛性。由此可見,儒教和佛教不但體性合一,就是實際運用的層面也並未分成二個部分。【書二】五三

392.要知道,佛法是十法界公共的法則,沒有一個人不應該修習,也沒有一個人不能修習。他們說佛教是不顧世間人倫綱常,有害儒家聖道,全屬盲人的瞎說啊。為什麼這麼說呢?佛陀對父母言說慈愛,對子女言說孝敬,對君王言說仁愛,對臣子言說忠誠,夫妻和睦相處,兄弟友愛恭敬,列舉世俗的嘉言懿行,佛教中無不詳陳其中的宿因現果,現因後果。佛教中講到慈孝忠孝等道理,則與儒教相同。而佛教詳細解釋了這些嘉言懿行的三世因果道理,這是儒教中所沒有聽聞到的。更何況佛教中有關斷惑證真、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法理呢。可惜這些人沒看到啊。假如他們詳細閱讀過佛經並且深思其中的義理,就會痛哭流涕,哭聲震動大千世界,悲嘆自己往昔誹謗佛教的深重罪過啊。【書一】十六

393.想學佛祖,必須先以聖賢做榜樣。如果我們身體力行有污點,倫常道德錯謬反常,尚且被稱作佛教罪人,哪裡能成為佛弟子呢?佛教雖是出世法,然而遇到君王言說仁愛,對臣子言說忠誠,對父母言說慈愛,對子女言說孝敬,由淺而入深地漸習,學習基本的人情事理,最終通達高深法則,即所謂的下學而上達。熟讀《安士全書》,就可以知道世出世法的大概內容了。【書一】三二

394.想做真佛,必須先從為真儒開始。如果對於儒家教導的正心誠意、克己復禮、主敬存誠、孝友弟恭等道理,不能嚴持操守,躬身力行。那麼修行的根基就不牢固,怎麼能學佛呢?遴選忠臣良將要在孝子當中進行,那些行為有悖於儒家宗旨的人,怎麼能擔荷如來家業,上續慧命,下化眾生呢?佛法廣大無邊,包羅萬象,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沒有一個法不在佛法範圍之內。世上有人拘泥於狹鎰短淺的見識,往往認為勸人出家有悖於世間倫理綱常。於是不去深入探究原因,反而加以誹謗詆毀。結果因噎廢食,自喪性命。實在非常可憐啊。如果能放開眼界,就會知道佛法流佈中外,二千年來,佛道盛行。經歷很多聖君賢相、傑士偉人的護持傳佈,如此看來,佛法中肯定存在著非凡情所能測度的真道啊。就算有一兩個拘泥於儒家的人批駁佛教,暴惡的君王摧毀它,結果也只能如以手遮日、仰面唾天罷了,恰恰顯示出他們的少知少見,貿然妄作妄為的過失,於佛法究竟又有什麼損傷呢?還有人外表上批駁佛教,心裡卻秘密汲取佛法修證的實質。從宋朝以來,儒家的大修行人,無不都是這樣做的。所以我認為儒家的誠意正心,從這點上就有了欠缺,其弊端實屬必然而然的結果了。【書一】七三

395.學佛一事,原本就必須先努力做好人,才可趨向佛道。如果對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這些道理,不一一加以實踐,雖然整天奉行佛法,佛怎麼會保佑他呢?由於佛法涵蓋出世入世一切諸法。所以,對於做父親的人說慈愛,對於做兒子的人說孝順,讓每個人都盡到自己做人的本分,然後修習出世間佛法。譬如想要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築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才可修上去,並且可永久不壞。如果地基不堅固,必然導致樓未修成就敗壞了。從前,白居易問鳥窠禪師說:「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想要修學佛法,首先必須克已復禮,慎獨寡過,事事都從心地裡真實做出。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他的心地奸惡,想要借佛法以免除罪業,不異於先服毒藥,後服良藥,想讓自己身輕體健,延年益壽,怎麼可能呢?【書二】十六

396.能令文章超勝天下,功業廣宣宇宙的大丈夫。而卻不能斷惑證真,了生脫死。是因為他執著於外在的形式而忘掉了內心的修行,注重於有為法的細枝末節,而忘掉了它無為的根本。世間人誰能一一佔全根本與枝末?我們只要能夠克盡自己的倫常本分、致力修習淨業就足夠了,哪裡有閑暇時間思量其它的事情呢?【書二】三二

397.我認為:春秋祭祀,是儒教禮法所重視的。歲時追薦,佛教更加尊崇。感念飲水思源,葉落歸根的恩德,父母喪要盡禮節。祭祀要盡虔誠。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哪裡有什麼區別呢。【序】三七

乙、論家庭教育

398.一個家庭要想興旺,必定從嚴整家規開始。一個家庭將要敗落,必定從家規頹廢開始。想讓子弟成人,必須讓自己的所作所為遵守一定的法規原則,能為子弟作榜樣開始,這是必然的道理。現在如果想從省事省力的地方著手教育,應當以因果報應的道理作為他的啟蒙教育,使他習慣成自然的性情,但願孩子將來為人處事不至於有大的偏差。這確實是挽救世道人心,救化導民眾、齊家教子第一等的妙法。【書一】四九

399.子弟的成就,唯在於家教。凡是子女,必須從小用孝、悌、忠、信、勤、儉、溫、恭等道德教導他。等到他長大進入學校讀書,方才有受利益的根基。倘若從小任性嬌慣。暫且不說沒有天質,沒有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即使小孩有天姿,並受很好的教育,也只能成為一個文字工人,儒門的敗類罷了。世間有些人才高北斗,學富五車,而他的所作所為都仗著這些小聰明,用來毒害眾生智慧,毀滅真正的道義。究其原因都是由於從小沒有家教,以良好的道德作為啟蒙教育!周文王先以身作則給妻子作榜樣,再成為兄弟們學習的典範,來治理好家庭,進而統御國家。與《大學》中所說的:想要治理天下國家的話,必須從格除私慾、顯明良知、真誠心意、端正內心做起,是同一個宗旨趣向。這是儒家教導人們仰慕聖人品德,傚法賢哲作為的無上秘訣。舍棄這個根本法則來求成就聖賢之道,都只是枝末的技能啊【書一】六二

400.就現在來考慮,子女應當在會說話,懂人事的時候,就讓他在家庭中先學認字。(女孩子雖然不必定要她做大學問家,斷然不可以不認識字,不通文理。母親尚且應該胎教子女。如果認識字,通文理,那麼所生的子女,就容易教他學習了。)每一張的方紙,只寫一個字,不可以兩面都寫。如果兩面都寫,就如同記誦口頭兒歌了。每天限定認幾個字,每天將認過的熟字,又必須全部再認一二遍。不到一年,就會認得許多字。後來讀書的時候,凡是讀過的字,全都認得,不會有只記得口頭兒歌的弊病。凡是小孩力所能做的事,必須讓他常做,培養勤勞美德。(如灑水掃地,拿物侍奉等)凡是飲食衣服,不要太華美。只要他拋棄丟撒五穀食物以及損壞器物,無論東西的貴賤輕重,必須告訴他來之不易,以及折福損壽等義理。倘若他再這樣做,定會遭到杖打責罰,決不輕易放過。如此他長大後自然能夠勤儉節約,斷然不至於奢侈浪費。到了能夠讀書的年齡,就將《文昌帝君陰騭文》,《太上感應篇》,令他們熟讀,為他們順著字面來加以講說。他們的日常行為,符合善的地方,對照這二本書中指出的善加以獎勵。

行為如果不善,對照這二本書中指出的不善,而加以責罰。(彭二林居士的家族,是江浙一帶的科舉冠軍,歷代以來,都遵行這二本書,他的家裡,狀元很多,然而都是終身守持這二本書不改。)如熔金倒入模器,如流水圍有堤防。哪有金不能成器具,水仍舊橫流的道理呢?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根基就在此處。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講,想要具備完美的人格,除非天資高過孟子以上的人才可能做到。然而在讀書的時候,不可以馬上進入現在的學校。應該聯合幾個家庭,請一位文才品行兼優,深信因果的老師,令孩子們先讀《四書》以及《五經》。等到他們學業已經有幾分成效,凡是文字道理,都不被邪說俗論所迷惑了。然後讓他們進入現在的學校,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他們的見聞。不致於舉動與時代乖離,沒有路途上進啊!能夠這樣,那麼有天姿的孩子,長大自然能夠有所作為。沒有天姿的孩子,也能成為一個良善的人。窮困時修養身心;顯達時兼利天下,自利利他,實不超出這些老僧常談的話。【書一】六二

401.教育子女要從根本上入手。所謂根本就是孝敬父母、服務大眾、忍受恥辱、努力實踐。以身為教,以道德作為規範。比如把熔化的金銅汁倒入模中,模子直它就直,模子彎它是彎。大小厚薄,沒倒入模之前就已經可以知道了,何況出了模子後的形狀呢。近代的世欲人情多半不是如此,所以那些有天資的子弟,大多狂妄悖逆。沒有天資的人回復到教育前的頑固惡劣狀態。這就是因為在孩子年幼時沒有立下規矩。好比熔化的金汁倒入了壞的模子裡,必然鑄成壞的器具。雖然金子的本質是一樣的,造出來的器具卻有著天壤之別啊。太可惜了!佛教導我們證到無我的實相。現在的人每當稍有知見,就會變得目中無人。這樣做是只知道文字義理是佛法,卻不明白修身淨心,滅除我相,努力勤修定慧,以此來達到斷惑證真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佛法啊。【書二】五

402.我認為父母對於孩子的愛無所不至。其中又以孩子的疾病和患難最讓父母憂心忡忡。小嬰兒不會說話,就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以及「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即使他宿世善根少有栽培,也能秉承誦名號的善力,必能在災禍還未形成前就被消除,福報在不知不覺中降臨。臨近關口、病苦等險難自然可以不用憂慮了。等孩子稍稍長大,略微懂些人情事故,就要把忠恕仁慈、戒殺放生以及三世因果等明顯的事例講給他聽,使他養成良好的習性。在兒時就不敢殘暴地虐待蟲蟻等微小的生命,長大後絕對不至於淪落到作奸作惡的地步,使父母祖先為他蒙受世人的羞辱。【書二】三

403.有才華的子弟,如果能受到良善的教育,就容易成就正器;沒有善的教育很可能就成為焦芽敗種。現在民不聊生、國運艱難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都是那些有才華卻沒有受到善的教育的人漸漸造成的。沒有才華的人當然要教導他,使他誠實。有才華的人更應該教他誠實。然而誠實是可以裝出來的。一開始就要把因果報應以及人一舉心一動念,天地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將這個道理作為日常的訓導。而《陰騭文》、《感應篇》,一定要讓他熟讀。而且不要認為這不是佛教方面的書而忽視它。因為凡夫心量淺近,如果把遠大高深的道理講給他,他難以領會。這些書不管老幼看了都會從中獲益的。更何況想修養道德沒有固定的老師,所有導向善方向的人事物都可以做老師。佛尚且以死尸、糞便、毒蛇讓人閉上眼睛默想,以此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不可勝數。何況是這種能切實培養人的善性,使人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的文章呢。【書二】五

404.作為一名凡夫,不可能不生病,生了病也不能放任不治。治病最省力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病為藥。如果能夠以病為藥,那麼病就不是累贅了。就像愛子女這種病是肯定斷不掉的。那就不妨從這個愛出發,一定要使子女活著做一個正直的人,死後往生西方淨土。這樣的愛就是以世間凡人的感情成就了脫離世間束縛,超凡入聖的菩提果位。如果不善加利用這種愛,只是一味地嬌生慣養,罪過比殺死他的身體,還要重百千萬億倍,直至無量無邊啊。國家遭滅亡,人民被塗炭,都是這種不明白事理的父母釀成的啊。多麼令人悲哀啊!【書二】六

405.想要子孫不誤入歧途,一起走上正道,應當將《感應篇彙編》、《陰騭文廣義》作為指南針。那麼即使社會上世俗的習染如惡浪滔天、黑雲遮日一般濃厚,他也不會迷失方向,跟著別人一起全體落水。否則縱然風平浪靜、陽光明媚,他也難保不會墮入急流漩渦,隨即沉沒了。更何況哪裡有我們所希望的風平浪靜、陽光明媚般的世道人心呢。要知道陰德兩個字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成就他人的子弟,使他成為聖賢,固然屬於積陰德,成就自己的子弟,使他成聖成賢也是在積陰德。反之,誤人子弟是在損德,誤己子弟也是在損德。如果我們有能力使自己和他人的子弟都成就聖德,是多麼幸福的事啊。否則就先在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成就為聖為賢的基礎。正所謂借世俗事修煉真心,現居士身為大家說法。希望對您的朋友以及一切好友懇切地把這個道理對他們說。未嘗不是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的一種做法。【書二】四五

406.周朝建國的基礎是從三太開始。周文王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是由於受到良好的胎教。由此我們知道世間之所以沒有聖賢,是因為缺少了聖賢的母親。假如世人的母親都能像三太一樣,那麼她們的孩子縱然不能成為王季、文王、周公,也很少會為非作歹。然而世人只知道溺愛女兒,任性驕慣,卻不知道用人母的儀範進行言行身教。這是我們國家一大不幸啊。孩子小時候常跟在母親身邊,所以受她的影響最大。今天的女兒就是明天的母親。我們想經營好家庭,建設好國家,應當將教育女兒當作最緊迫的任務。不要認為她將來是外姓人,我何必白白地為她操心操勞呢?要知道為社會培養一個安分守己的良民,就是莫大的功德,何況女子能用自己的德行鎮守住社會坤維秩序,她的子女必能倣傚母親美好的風範。還有比這樣的家庭更榮幸的嗎!況且自己子孫的媳婦也是別人家的女兒啊。想要使國和家都振興崛起,只有賢良的母親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世間沒有良母,不但國家沒有良民,家中沒有良子,就是佛法中那些依賴佛苟且偷生的蟒流僧,他們都不是賢良的母親所生的。假如他的母親果真很賢良,孩子斷然不至於卑劣到如此程度,實在太可惜了!【書二】二

407.你的家屬很多,當那些弟媳、妹妹、女兒等從學堂回來,你要把因果報應以及念佛的利益講給她們聽,使她們各自明白自己的心與天地鬼神相通,與彌陀慈父相通。由此斷除惡念,增長正信,使她現在足以成為別人的賢妻,將來足以成為一位賢良的母親。再把這個風氣推廣到整個鄉里,也是治理國家的根本辦法。菩薩隨順世俗的方便利益眾生,並不另起爐灶。只是對症下藥,使眾生能找到回家的路而已。現今學堂中的婦女,大多心生叛逆狂妄的心,想操控政權。卻不知道各自守住婦女的本分,相夫教子才是使天下太平的根本。所以周朝八百年的王業,奠定基礎的還是三太呀。太姜、太任、太姒這三太是女人中的聖人。她們就是把用女性的柔順在背後幫助丈夫、從胎教開始教育孩子,作為自己的任務。現在的女人不學習這些本分事,她們所考慮的都是擾亂天下的方法,造成的禍害怎麼說得完呢?【書二】四

408.人生世間,不論其善惡都需要有人的教育輔助,才能有所成就。即使上天想讓他成為聖人,也還需要賢母賢妻在道德方面予以輔助,何況天資不如他的人呢?因為有了太任的胎教,致使文王有天生的聖德。所以《詩經》中稱讚他:「給妻子做榜樣,再給兄弟好影響,憑著這些美德治家和安邦。」然而這都是從文王一邊說的,倘若論及太姒的德行也足以輔助文王成就王業。他們倆人就像兩盞燈互相照耀,越發顯得明亮。兩隻手互相洗,才能洗得很乾淨。讀一讀《詩經思齋》中太任、太姒繼承美德的說法,就可以知道了。由此說來,世上少有賢人,是因為世上少了賢母與賢妻啊。妻子能以女性的陰柔來幫助丈夫,母親能對子女進行好的胎教。況且孩子出生後的幾年中每天都跟在母親身邊,如果母親能用美好的風範影響他,經常對他進行教誨,他的性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常說教育好女兒,是齊家治國的根本。也常說治國平天下的力量,有一大半是操縱在女人手中,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天資高的人,如果有賢母來造就他,有賢妻輔佐他,他一定可以意誠心正,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而且精益求精,直到最完善的地步且保持不退。

失意落魄時修養自身,得志通達時造福天下。即使是天資平常的人也可以循規蹈矩,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良民。斷然不至於欺天越理,為非作歹,使母親蒙羞,危害世人。可惜世人終日夢夢,不知醒覺,不懂得用安守本分、克盡人倫的道理教育女兒,使她每天只知道打扮自己,除此之外別的什麼都不教育她。等她長大為人妻、為人母之後,不但不能輔助丈夫,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有德的人,或許相反還會教唆他們成為一個惡人。由此說來,教育女兒這件事比起教育兒子,要重要得多啊。我常說教育女兒是齊家治國的根本,以及治國平天下的職權有一大半是操縱在女人手中,是真話實話啊。近世以來,學風大開,女子入學以後,大多被那些不知道教育本質的老師所誤導。從此,女子們不再把盡人倫、守本分,家庭和順,夫妻和睦,輔助丈夫,教育孩子作為自己的任務。每個女子都想操控政權,進入政界。這樣超越本分地去考慮事情,漸漸養成狂妄自大的習氣,也令人感慨!假使得到地方長官的支持,極力提倡,令女子們在家庭中培植德行。使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效,還有比這個更幸運的嗎?【雜著】十三

409.為人子的人,父母的德行當然應該表彰。表彰的方法要注重以身作則,親自實踐。必須克己復禮、去邪存誠、知過必改、見義必為。明因識果、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自行化他,同生淨土。能做到這些,別人即使不知道他父母的德行,也會因為景仰這個人的德行,而一併景仰他父母及祖宗的德行。認為他的父母一定是專心修養了很久,才會有這樣品德高尚的兒子。否則縱然大家都知道他的父母祖宗有美好的品德,但因為這個人品行不端,別人必定會懷疑他的父母祖宗雖然有美好的品德,或許還有不被人知道的罪惡。否則品德很好的家庭怎麼會有這麼品行不端的子孫呢?由此我們知道修養自身,奉行道義,就是在表彰父母祖宗的德行。為人子的人,要主敬慎獨,躬行實踐,才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啊。【雜著】十四

410.世間有賢母,才會生出賢人。古時聖賢人的母親都從胎教就對他們開始栽培,希望在造就稟性氣質的初期,期望他務必成就好的習慣與性情。世人之所以用「太太」稱呼女人,是因為太姜、太任、太姒三位聖女,都能相夫教子,開創八百年王業的原因,在於啟用了稱職的人啊。我常常說治國平天下的權力,有一大半操在女人手中,又常常說教育女兒是齊家治國的根本,這是指她能嚴格地遵守婦女的道德規範、輔助丈夫、教育子女而言的。不像現在的女子們大多不守本分。都在妄想著手握政權,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卻不知道女人應從治理好一個家庭開始。正所謂把天下的鐵都聚合在一起,也鑄造不成這樣一個大錯。所以世道人心每況愈下。天災人禍頻頻發生。雖然這是眾生共同所造作的惡業所感招,其實也是家庭教育失敗導致的。所以有天資的人狂妄自大,沒天資的人習慣作愚妄不化的人。假如他們平時都有賢母教育,那麼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有道德的人,處境惡劣時修養自身,得志通達時造福天下。不至於國家統治階層沒有製定法律制度和道德規範,平民百姓們無法可依,無道德規範可遵守,國家政局動盪,管理漏洞百出,弄得民不聊生。【雜著】十五

●411.但求不飢不寒,何思財發巨萬。遺子黃金滿籯,不如教子一經。祖德若虧,便當愧死。祖業縱虧,有何所傷。【書一】十七

412.富貴人家子弟,多半不成器,根源在於父母愛他們的方法不對,或偏重於給他錢財,或偏重於讓他穿好的衣服。讓孩子隨便花錢,必然胡亂吃東西而生病。如果為他把錢存進銀行生利息,其他的孩子就會對父母心生怨恨,對父母所偏向的兄弟姐妹心生妒忌,這些都不是教育孩子孝悌之道的方法。如果女兒有錢,出嫁時必然因為自己有錢而驕傲,或看不起丈夫,或不明事理,用錢幫助丈夫做不法的事情。想要兒女成為賢人,應當教他行善積德,而不是為他積蓄錢財。財是禍患的根源,你看多少白手起家的人,都是從沒錢開始,家產從勤奮中積累起來。而那些大財主家大多不久房產就被變賣一空了。所以古人說:「給子女留下整箱的黃金,不如教孩子一部經書。」孩子能讀書就讓他讀書,不能讀書,就讓他或工或農或商,從事一個職業,作為立身養家的根本。女人如果有錢,明曉道理,錢當然可以作為她助道之資本,不明道理的,錢不但會害了女兒,也害了女婿,一併也害了外孫外孫女。【書二】六一

413.人這一生的成敗,都在於幼年時的教育與培育好習慣。你已經長成童,要能夠明辨是非,千萬不要趕時髦。要學孝悌、學忠厚誠實。要趁現在年輕,精力旺盛,努力讀書。凡是讀過的書,要想想書中所說的事,是要讓人們按照去做的,不是讀了就過去。書中的內容,有的不太容易明白。而《陰騭文》、《感應篇》等語言比較直白,易於領會。要常讀一讀,想一想,不斷改正錯誤,及時行善。在閑暇的時候,尤其應該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以此來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很辛苦的事。古語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如果現在錯過了學習的好時光,以後縱然再努力也很難有成就了。因為年齡大了以後,記憶力會減退,再學東西只能是事倍功半。第一先要做好人。見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點。第二要知道因果報應。一舉一動,不要隨心所欲,恣意縱情。必須想到這件事對於自己、對於親人、對於別人是否有好處。不但做事要這樣審查,就是起心動念也要這樣觀照。起好心,就有功德,起壞心,就有罪過。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於別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他人才可以。如果不這樣,怎麼會得到好報呢?比如把一個很丑的像放在鏡子前面,鏡子裡決定不會出現好的像。鏡中所出現的,與這個丑像一模一樣。你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將來必定能做一個正人君子,使所有人都尊重愛慕。希望你能認真地思考,那就太幸運了。【書一】九九

丙、勸處家宏法

414.如來說法,恆順眾生的根性。遇父親說慈愛,遇兒子說孝順。對外要恪盡人倫道德,向內要消除情見疑慮,恢複本有的真心,才名為佛弟子,哪裡是在兩根頭髮上理論呢?何況你的家鄉在偏僻的深山,知道佛法的人很少。高明的人因為語言不通的緣故,都不到那個地方。你要仗著學佛的好心,努力學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感化鄉里民眾。吃齋守戒,殺盜等事便會暗中消除。研究淨土經論,就知道出苦的要道。讀誦遵行《安士全書》,就知道濟世的良謀。以淨土法門告知雙親,以淨土法門教導子女,以及諸位親友知識。正因為生死事大,更應該好好顧念自己的將來。不必要另外找一個處所,家庭就是道場。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親戚,都成為法親眷屬。自行化他,口中勸導,以身作則,使他們同歸淨土,全部出離六道輪迴。可以說是戴發的高僧,居家的佛子。【書一】三十

415.雙親在堂,應該把淨土法門中的感應事蹟,時常為他們解說,使他們生歡喜心,信受奉行。如果不以此為孝,那麼縱然做到世人所謂的至孝,對雙親又有什麼究竟的利益可言呢?大禹是大聖人,但是沒能救他的父親,他的父親還是變成了「黃能」,(平聲,即三足鱉), 游入名為羽淵的池潭,看到這兒,我們怎麼能不惶恐呢。幡然醒悟,以求得引導雙親的神識,參加蓮池海會,親受彌陀熏陶,證得即心本具無量光壽的功德。志蓮居士,苦行雖好,恐怕你對於淨土的宗旨還有所不知。對於求轉女身及生人天福樂處的心,不能徹底放下。致使無邊利益隨世間的小樂而失去。也要常為講說,使她志向堅定。勸一人生淨土,就是成就了一個眾生成佛。凡成佛的一定會再度無量眾生,而他成就的功德由我來發動,這種功德利益,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還有自己既然已經修持淨土法門,尚且須把這個法門廣泛地告訴一切有緣人,何況自己的妻妾子女呢,怎麼可以不勸他們發心修持,而失去如此巨大的利益呢?倘天性與佛性相近,則何善如之。如稍相遠,也要循序漸進,慢慢地熏習,使他由遠而近。這才是所謂的深愛,所謂的宏慈,除此之外的慈愛,都是有名無實的。【書一】三七

416.你的母親已經八十三歲了,平時應當常常對她進行勸導,使她能信願念佛。如果讓她終日常念,恐怕是做不到的。以前很想找一個方法,幫助她在有生之年得到助念,思考了很長世間也沒想出方法。鎮守使王悅山陪同他的母親來到山上,見到他的眷屬很多,於是想到一個絕妙的助念方法。已經和他簡單地說過了。既然和他說過,也應當和您說一下。如果您能按照去做,她就不會漠然置之了,這也是一種自利利他的方法。您的眷屬,孩子們各有自己的職業,難常時依照這個方法實行。像媳婦們每天清閑沒事。家中的僕人如奶媽等,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應當讓她們按固定的時間,每天在太夫人旁邊,高聲念佛半點鐘。幾班輪換,每天使佛聲不斷。太夫人能隨著念更好,如果不能,也要讓她收斂心神,專心聽念。這樣一日之中,心念常常不離開佛號。輪班的人也不會太辛苦。因為一天當中,不過值一次班,也許是兩次吧,不過兩次之間也已經隔了好長時間了。他們平時沒有什麼事情,正好借此機會以盡孝心,使太夫人種下善根。即使是這些女佣人也會因此種下出離生死的機緣。從此以後,使它成為經常的事情,到太夫人壽過百歲的時候,也不要停止,那麼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凡是有信心的人,想成就父母往生道業的,都應當把這個方法告訴他們。【書二】四八

譯者:按太夫人:漢制,列侯之母稱太夫子。後世官吏之母,不論存歿,亦稱太夫人。

417.你母親年紀已高,對於淨土法門沒能認真修持。應該常和她講六道輪迴的痛苦,極樂世界的快樂。人生在世間,超升最難,墮落最易。如果不往生西方,不要說人道不足以依恃,就是能生於天道,福壽綿長,等福力一盡,仍舊墮落人間,及三途惡道受苦。不懂佛法不知道該怎麼辦。現在既然已經略懂佛法,怎麼可以把這一番大利益的事讓給別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輪迴中,生死相續不斷,永無解脫之日呢?你如此這般地勸告她,或許可以激發她宿世的善根,相信接受淨土法門,努力奉行。菩薩救度眾生,是因人而異,隨機說法,先給人一些好處,使他對佛生信,然後引導他慢慢進入佛智。你能夠努力做到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再慢慢將淨土法門,勸導自己的眷屬及一切有緣人,都發願求生極樂,作蓮池海會的菩薩,這個功德是很大的。【書二】五九

418.孝子對於雙親,應該分清主次,供養他們的身體,還要引導他們的精神。如果只知道服侍奉養使他們生活安樂,提高自身修養,奉行道義使他們以自己為榮,卻不懂得把常住無生之道、念佛往生的方法告訴他們,使他們進行修持。使他們在有生之年口誦佛號,死後生入佛國,脫離生死輪迴的痛苦,享受常住之真樂。承事彌陀,參隨海眾。聽聞佛圓妙法音,將見惑,思惑,塵沙惑全部去除乾淨,睹妙境而四智圓明。不違安養,遍入十方。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廣作佛事。真正證得心中本來具有的佛性,廣度沉淪在世間苦海的人。前者所謂見小利而忘大義,得到眼前淺近的小利而失去長遠的大利益。是普通人局限的見識,不是超凡脫俗人貫通三世的博大觀點。如果能讓雙親、自己還有家眷一齊脫離輪迴,同生安養,同證無量光壽,共享寂滅法樂,同作彌陀法王子,同為人天大導師。才可算是盡到了對父母孝順,對兒女慈愛的心,和為人夫教導妻的情誼。這兒所說的孝順父母慈愛兒女的教育,不同於世間通常認為的孝順與慈愛的教育。【序】六

419.孝是最大的修行之道。各種的善法都包括在裡面。然而孝有世出世間、大小、根本與表相的差別。世間的孝,服伺供養使父母身體舒服,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使他們心情愉快的事情,乃至修養自身,奉行道義揚名於後世。這些雖然大小不同,都屬於我們這個有形的身體方面的事。縱然你的大孝能感通至天,最終對於父母心性的生死沒有任何幫助。這就是只做了表面的事情而沒有從根本上去做。況且殺生來供養祭祀,使父母永遠與被殺的眾生結下了仇恨,終其一生償還不止。出世間的孝,表面看和世間孝親一樣奉養服侍,以至立身揚名。但它的根本卻是以如來大法,使父母熏修。父母健在,就委婉地勸導,使他明白,希望他們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就不會造殺業,還可以消除前世注定的災殃。念佛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果真能深信佛法,懇切發願,求生西方。一定會到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托質九蓮。從此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永遠脫離世間的痛苦,永遠享受極樂世界的快樂。父母去世後,就要代替父母堅定地修習淨業,至誠為父母迴向。如果能做到至誠懇切,本人一定會受益的。

如果父母沒有往生的,會立即往生。如果已經往生的,那麼在極樂世界的品位一定會增高。發了這樣的心之後,就會與四宏誓願相應,菩提覺道相合。受益的豈止父母,自己的功德善根,蓮台的等級也會更加高超殊勝。更何況以身說法,普令同倫發起孝思。這種孝順的方法都是真正的孝。不像世間只希望有益於有形的身體和今生,竟然置他們的心性和未來於不顧。這才明白佛法也是以孝為本的。所以《梵網經》中說:「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就是求得至道的方法。孝順便是持戒,換句話說,持戒的精神就是孝順。」又在殺、盜、淫各戒中,都說應生慈悲心、孝順心。在不行殺生,放生救護的這條戒中說:「一切男子都是我的父親,一切女人都是我的母親,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所以六道眾生都是我的父母。現在把他們殺掉吃掉,就是殺我多生多劫來的父母。」由此看來,佛教所說的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無始,後至未來,不是只知道一身一世所能相比的。明白了這個道理,還不戒殺放生、吃素念佛的人,怎麼能最根本最徹底最極致的盡孝呢?【記】十二

420.自己既然修持淨業,(就是改過遷善以及念佛,這一生髮願往生西方。)也應當教導一切身邊認識的人,也來修習淨業。應當依著《龍舒淨土文?普勸門》,使令他們隨分隨力,種下淨土不思議的善根。既然想要教化他人,必須由親人旁及他人。自己的妻室子女,忍心不令她們得到這麼大的利益嗎?《詩經》中說周文王給妻子做出榜樣,既而推及到兄弟,治理好家庭,進而統御整個國家。世出世間,自行化他,沒有不是如此的。【書一】二十

421.自己改惡修善,一心念佛。凡遇一切親戚故友以及有緣的人,也應當以此淨土法門勸教他們。那些反對的人,應當作憐憫想,不可強制令他們去做。按牛頭吃草,萬萬做不得。如果說我一心念佛,什麼事都不理,不單與世間法有障礙,也不與佛法相脗合。按自己所處的身份地位待人處事,才是對的。勸人念佛修行,固然是第一功德。然而向下對妻子、兒子、兄弟,向上對父母、祖父母,都應當勸導。倘若不能夠在家裡面委曲方便,令我們的親屬,共同得到不思議即生了脫的利益。就是舍本逐末,利益疏遠的人而不考慮利益身邊的親人。這樣做怎麼可以呢?【書一】五十

422.同室之人,本來就應在閑暇無事的時候,委曲婉轉地為他們解說真理,使他們能明白是非對錯。那麼他們的心識就會漸漸地轉變。當他們愚傲的性情發作時,就以至理名言,心平氣和地和他講,來對治習氣。否則就任由他,一概置之不理。等他氣消之後,再心平氣和地和他講清是非曲直,時間長了,他就會改變。如果用強硬的手段,千萬不可以。因為他有所依仗(所依仗的是他的子女),兼帶失去了作為子女觀機逗法的古訓。【書二】五

423.現今是法弱魔強的時代,想要護持佛法,在世俗弘揚就比較容易,作為僧人就較困難。您如果能嚴持五戒,專念彌陀。克己復禮,言行相應。然後廣泛地教化勸導,普遍利益一切眾生。但不可因為居師位而自高自大,不可接受別人的錢財來利益自己。在家就為一家人演說,在眾人面前就為大家詳細地講解。這樣人們都會仰慕您的德行而相信您的話了。人們常說一個人言行正當,即使不發命令也會有人傚彷。以身作則,君子的品德像風,小人的品德像草,草一定順著風的方向倒。【書二】二四

424.我曾經作過一幅對聯:「舍西方捷徑,九界眾生,上何以圓成佛道。離淨土法門,十方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您要發大勇猛、大精進心,擔負起弘揚此法的重任。用古人宏揚淨土的逗機言論,為鄉里普遍倡導。身居塵世卻不受沾染,即俗修真。才附合為您所取的法名「融脫」的意思:即和光而不同塵。【書二】二五

丁、勖居塵學道

425.念佛,最要緊的固然是專一。可是作為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想希求富樂,實在是不應該的。至於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所應盡的職責,應當努力去做。並不是非要把一切都拋棄掉才算是修行。如果想要摒棄一切,也要能夠保證父母妻室的生活所需,否則就與孝道違背了。如果這樣做看似在修行,其實是與佛教相違背的,這一點不可不知道。同時又要以修淨土法門所能得到的利益來規勸父母,使他們也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他們能相信接受並且遵照實行,那麼到臨命終時一定能夠往生西方,超凡入聖,了脫生死,高預海會,親耳聆聽彌陀的教誨,直至成佛。世間什麼樣的孝能與這樣的孝相提並論呢?如果再能把這個道理全部告知周圍的朋友,使他們的父母最後也都能夠往生,那麼這也是在增加自己的功德,而親人與自己之蓮品,更應當高增位次啊。《詩》中說:「孝順的子孫層出不窮,上天會賜福給孝順的人。」如果你想孝順自己的雙親,就應該深思並且去努力實踐。〔書一〕十五

426.每個人一生中所遇到的情況各有不同。以你的情況來說,實在是在家比出家的益處更大。你家的祖業可使衣食無憂。上有老母可以侍奉,中有兄弟可以依靠,家中有賢妻,膝下無子女。而且你的大哥很信奉佛法,三弟四弟為人處事也與佛法的道理相符合。你在家堅定地修習淨業,也可以使你的母親信佛念佛,引導她了脫生死,也可以為在外的兄弟料理家中的事情,還可以帶領你的妻子、弟媳等同修淨業,以期共同脫離輪迴。在外也可以隨緣開導同鄉親戚。就把自己的家當作道場,那麼母親、兄弟、妻子、子侄、同鄉、親戚朋友就都是你的法眷,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用語言和行動去影響他們。使永嘉那些迷途之人,還有那些具有邪知邪見的人,都能放在佛法最圓滿的淨土法門這個大熔爐中,使他們都能成為學佛信佛的人,來同修淨業,將來都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共證菩提。這難道不比你出家為僧,遠離親人,使家人因為無人可以依靠而心有遺憾,母親因為兒子離開而心生怨恨,要好得多嗎?況且那些不明真理的人,因為你的做法反過來會說佛法離經叛道,無端地譭謗佛法,使這些人造作口業,最終墮入三惡道。

這樣看來,你的做法在還沒有見到任何益處時,卻先造成這麼大的負面影響了,真是得不償失。況且你的母親既然不同意你出家,怎麼可以不遵從母命而仍然有這樣的想法呢?如果是你的母親堅決不允許你修行也情有可原,但是她非常高興你修行,那你何必一定要離開親人去修行呢?佛法中成佛的途徑非常多,無論哪種成就都是為了利益眾生。你不出家對於你的母親有很大的好處。就這一件事就可以順從母親的心意,在家學佛,等母親看熟了修行方面的事,就算是沒有期望她學佛,她也會自然向佛,這也是莫大的功德啊,何況還不止你母親一個人受益呢?母親既然不允許你出家,就不要再有出家的想法了。因為佛教的戒律中,如果父母不允許出家,自己堅持出家者,是不允許給他剃度、受戒的,否則師父、徒弟都有罪過。〔書二〕九

427.現在學佛沒有什麼障礙,在家研究修習的人很多,能得到利益往生西方的人也常有這樣的事,為什麼非要離開親人出家修行呢?這種事我是絕對不贊成的。說實話,現在修行還是在家好,為什麼呢?是因為在家修行沒有什麼障礙啊。出家修行的人障礙比在家人多,如果不是真正發心要修行的都會成為下流坯,不但無益於佛法的弘揚,反而玷污了佛。〔書一〕九

428.如果你想修出世間佛法,也不必非出家不可,另起爐灶,只要依照佛陀的言教,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直到習氣完全消除乾淨就可以了。這樣雖然身處俗世,也不會妨礙你斷惑證真,了脫生死,以至向究竟圓滿的佛果增進。比如西天的維摩居士以及現在的傅大士、李長者、龐居士等。即使你斷惑證真的能力有限,又有仰仗彌陀慈力加持,帶業往生西方的法門作為保障。難道必須所有人都出家才算是佛的弟子嗎〔序〕六六

429.在凡塵中學佛、假借世俗塵勞修煉自己的真心,是高人名士、愚夫愚婦都能做的事。平時努力修持,把在家的種種束縛當作當頭棒喝,時間長了就會生起厭離娑婆的心,並長時間地增進他欣求極樂的志向。將世間種種病苦成為長養出離心的良藥,種種繫縛堵塞成為通向極樂的道路。對上能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對下讓全家有所依靠,而且能讓周圍的人都因為你讀到或聽聞淨土法門,增長對求生淨土的信心。還有比這個更讓人高興的嗎!【書二】十

430.人生於世間不可以無所作為。但要盡自己為人的情誼和職責,決不在應盡的本分之外有非分的企圖。士農工商不管你是從事哪個行業,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它作為養身養家的資本。平時要努力持誦佛號,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凡是自己有能力做的各種善事,或是出錢,或是出言來幫助,就算是看到別人行善而心生歡喜也是功德,這樣來培植自己的福田,為將來能夠往生作準備。這就如順水行船,帆已經揚起,如果再加上船槳,那到達彼岸的速度不是更快了嗎?〔書二〕十七

431.如果一個人精通各種法門,通常會禪淨雙修,但也必定以淨土為主。如果是普通人修習,就不必讓他讀太多深奧的佛經和佛論,只要讓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就可以了。這種人既能把家庭照顧好,同時又在修習出世之法,看起來很平常,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他得到的利益卻是不可思議的。這些愚夫愚婦思想單純,只知道一心念佛,與佛的智慧感應道交、與微妙的修行之道不謀而合。比那些精通各種修行方法,卻總是按自己的想法測度思量佛法,成天在分別念中玩弄識神的人,得到的益處要大的多。所以愚夫愚婦念佛容易得益處。那些大通家們如果能真正放下所有的知見分別,也容易得到益處。如果是一味地主觀臆斷佛講的道理,不但不能得到益處,有時反而會有害處。甚至說未得謂得的大妄語,流入狂慧背道的人大有人在。參禪不適合現在的人修學,即使學也只是望文生義,肯定不能使人頓然明瞭自心,親見清淨本然的自性。什麼原因呢?一是因為沒有善知識引導,替他抉擇正確的道路;二是學習者不知道什麼是禪。表面上似乎在參禪,實在是誤會了禪的內涵。〔書二〕二八

432.受比丘戒這種事,如果是男子出家為僧,必須到寺院裡去學習行為準則,這樣才能知道寺院的規矩,及作為僧侶的行為準則,懂得這些雲遊到任何地方去參訪,都不會有障礙。否則十方叢林,不會讓不懂規矩的人依止掛單。如果是在家修行的女人,家中條件比較好,又比較自由,到寺院受戒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家中比較貧困,何必如此勉強?只要在佛前真誠懺悔以前所作的罪業七天,發誓受戒。到第七天對佛說:「我弟子某某,誓受五戒,為滿分優婆夷(優婆夷,就是說我已經受了五戒,可以敬奉佛了。滿分就是說五戒全都遵守)。盡形壽不殺生,盡形壽不偷盜,盡形壽不淫慾(若有夫女就說不邪淫),盡形壽不妄語,盡形壽不飲酒。」這樣說三遍就是受戒了。只要是至誠受持,功德和去寺院受戒沒有優劣的差別。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在佛像前發誓受戒不如在師父面前受戒。這是《梵網經》中如來的聖訓。〔書一〕五四

433.三皈五戒,是進入佛法的初門。修其餘法門,都必須依此而進入,何況是此生就能了脫生死的最簡便最容易,最圓滿最頓超的不思議淨土法門呢?不省察身口意三業,不守持五戒,就沒有再得人身之份,何況想要蓮華化生,具足相好光明的身體呢?

【書一】二十

434.為在家弟子簡略地說說三歸、五戒、十善義。

眾生可憐啊!從無始以來,輪迴於六道,輾轉四生,無人救助,沒個人依靠。如同沒有父親的孤兒,更像失去家園的窮人。這都是因為煩惱惡業所招致的惡果。人沒有一雙慧眼,象瞎子一般找不到脫離痛苦的出路。世尊慈悲,憐憫眾生,來到世間,為眾生說法,使人受三歸,以此作為翻轉邪路,歸向正道的根本;讓人持五戒,作為斷除惡習,修養善法的根本;讓人行十善,作為清淨身口意三業的根本。從此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三業既然清淨,就可以遵照佛的教誨,努力修習聖道,向上攀登覺悟的各品境界,背離凡塵干擾,做符合正覺的事業,直到轉凡成聖。斷除貪瞋癡煩惱的根本,在於成就戒定慧的菩提大道。所以為我們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無量法門,又為了使眾生迅速超脫生死,迅速成佛,所以為我們說念佛求生淨土法門,為了使眾生不用費太多的力氣就能夠今生成佛。啊!世尊的恩德可說大到了極點啊。即使是父母養育的深恩,也不足以作類比、天地承載的功德,也不能相提並論啊!障深慧淺的我實在是深受佛恩,無法報答。現在你們錯聽人言,不遠幾千里來到這裡,想拜我為師,可是我自覺自己並無德行,再三推卻,你們還是不答應。我不得已將如來出世說法度化眾生的真諦簡略地和你們說了,並且將三歸、五戒、十善以及淨土法門簡單介紹了它們的含義。為的是使你們知道應該學什麼,怎麼去做。其中的四諦以及三十七助道品等不是你們的智力所能理解的,所以略過不寫。如果你們能依照佛的教導去努力實行,就是以佛為師,何止是依障深慧淺的我呢。如果不能依教奉行,那麼連障深慧淺的我的一點小恩都辜負了,何況是深重的佛恩呢。〔雜著〕三八

譯文:三歸含義(歸,也寫作白字旁的皈。皈字從白從反。也就是去除污染,回歸潔淨的意思)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

歸就是歸投。依就是依托。好比有人落入海中,忽然有一條船划過來,馬上就會游向它,這就是歸投的意思。上船後安坐在船上,這就是依托的意思。生死輪迴象茫茫大海,三寶就是救渡的船。眾生只要歸投上船,依托船的力量就能登臨彼岸。歸依佛之後,就要以佛為師。從今天開始直到生命結束,不可以再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歸依法之後,就要以法為師,從今天開始直到生命結束,不得歸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經,及修行的種種法門。典籍就是外道的經書)。歸依僧之後,就要以僧為師,從今天開始直到生命結束,不得歸依外道徒眾。〔雜著〕三九

譯文:五戒就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喜歡生存,厭惡死亡,動物的心情和我們人類是一樣的。我們人類既然喜歡生,動物們哪裡會甘願死呢?這樣去想一想就能知道,畜生怎麼可以殺呢?一切輪迴於六道的眾生。隨著自己造作善惡的業力,出沒生死,升降起伏。我們與其他眾生,在無數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應當一心只想拯救他們,怎麼能忍心殺死他們呢?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未來世都可以成佛。我如果墮落了,還盼望他們來拯救呢。現在我又造殺業,將來必定墮於惡道中。這樣輾轉互殺,無休無止。由此想想,怎麼還敢再造殺業呢?殺生是為了吃肉。如果明白了上面所說的因緣,自然就不敢再吃肉了。愚鈍的人認為肉是美味,卻不知道它本是精血孕育而成。裡面盛放屎尿,外面摻雜糞便的污穢。其味腥臊惡臭,美從何來?能常常想到它的肮髒,再吃它的時候就會感覺令人作嘔了。由此再想到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虻蚤虱,凡是有生命的都是如此。不能認為體型大的動物不可殺,小的就可以殺。佛經上說了許多戒殺放生的功德利益,俗人如果還是看不明白,看看安士先生的《萬善先資》,就可以明白大概的意思了。

不偷盜的意思是見到利益先想到義,別人不給就不能私自獲取。這種事懂得廉恥的人便不願做。但是仔細分析一下,人不是大聖大賢,貪取財物在所難免。為什麼呢?假公濟私、損人利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妒人家富貴、盼望人家貧賤,表面上有好善之名,遇到善事卻不認真去做。比如設立義學,卻不選擇嚴師去教,這是誤人子弟。施舍醫藥,卻不辨真假,誤人性命。見人有急難,冷漠而不快去救他。做事拖拉,有時就會誤事。做事只是敷衍塞責,白白浪費別人的錢財,自己卻從不放在心上。以上這些做法都叫做偷盜。因為你們身居善堂,所以摘錄這些做法的利弊略略地說說。

所謂不邪淫,俗人男女居家過日子,生兒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同房,不是這裡所禁止的。但夫婦應當相敬如賓,為的是有人來祭祀祖先。不可為了一時的快樂而縱欲,以至忘記保養自己的身體。雖然是自己的妻子,但是過分的貪圖享受也是犯禁的,只是罪過比較輕微而已。如果不是自己的妻子而隨便地結合,就叫邪淫,這種罪是非常重的。凡是做邪淫的事,就是以人的身體做畜生的事。等到這一生報盡命終之時,先墮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一切眾生都是因淫慾而生,所以不邪淫這一戒是最難持守,最容易犯的。縱然是有才德聲望之人有時也難免會在這方面犯錯誤,何況是愚人呢。如果立志修持佛法,必須先明白利害(利,指不犯戒的利益。害,指犯戒的危害),以及持戒的方法。那麼當淫慾心生起的時候,就如見到毒蛇、見到壞人,心裡就會感到害怕恐懼,欲心自然就消失了。持戒的方法,在佛經裡面有很多記載,只是俗人無緣觀看。看看安士先生的《慾海回狂》就可以明白個大概了。

所謂不妄語,就是言而有信,不說謊話。如果見到了說沒見到,沒見到說見到了,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有的說成沒有等等,凡是心口不一,想欺騙別人的都屬於妄語。又比如自己沒有斷惑說已經斷惑,自己沒有得道說已經得道,這些話就叫大妄語,這種罪非常重,此生結束之後,肯定要墮入阿鼻地獄,永無出離的日子。現在修行卻不明白佛理的人比比皆是,應當痛下決心,堅決戒除妄語,這是非常非常要緊的。以上所提到的四件事,不論出家還是在家,受戒還是沒有受戒,犯了都是有罪的,因為這四種罪惡有違我們的清淨本性。所不同的是沒有受戒的人,犯了它是一層罪,受過戒的人犯了它是兩層罪。因為你在做惡事的罪上又加了犯戒這一罪。如果能持戒不犯戒,那麼功德無量無邊,一定要努力啊。之所以不能飲酒,是因為酒能迷亂人心,使人喪失智慧等。飲酒使人顛倒昏狂,胡作非為,所以佛法要求人斷除它。凡是修行的人都不允許飲酒,還有蔥、韭菜、薤(音械,小蒜)、蒜,五種葷菜(五葷菜,西域有五種,這裡只有四種),氣味臭不可聞,吃了使人身體不清潔,做熟了吃使人生髮淫心,生吃增加人的怨恨心。凡是修行人都不許吃。但是這件事,未受戒的人吃和享用是沒有罪過的。受戒的人飲酒吃葷則有犯佛戒一層罪過。佛已經禁止,你卻要去犯,所以這是有罪的。〔雜著〕三九

〔按五種葷菜,我的家鄉在蔥、韭、薤、蒜外再加上藠,共五種,它們臭味是一樣的,好像不應該食用。德森法師注。〕

譯文:十善的內容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瞋恚、十不邪見。 其中前三種叫身業,中間四種叫口業,後面三種叫意業。業就是事相。如果能持守不犯戒,就叫十善。如果犯了戒就是十惡。十惡分上中下三品,它感應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受身。十善分上中下三品,它感應升入天、人、阿修羅三善道中受身。善因感得善果,惡因感得惡果。決定不用懷疑,絲毫不差。殺、盜、淫、妄,已經在五戒中說過了。綺語就是對人沒有利益,虛浮無根據的話,用詞雖華麗美妙動人,主題卻是談說淫慾,使人心生邪念的話等等。兩舌就是對這個人說那個人的壞話,對那個人又說這個人的壞話,挑撥是非,使兩人互相之間鬧矛盾等。惡口就是言語粗俗惡毒,如刀如劍,揭露別人不為人知的惡行,一點也不顧忌。還有出口中傷別人的父母,這叫大惡口,將來要受畜生果報。受了佛戒之後,千萬不要犯這一戒。所謂慳貪,自己的財物不肯施舍給別人,叫慳;別人的財物想據為己有,叫貪。瞋恚就是忿怒,怨恨。看到別人得到就憂愁憤怒。看到別人失去就喜悅快樂,以及仗勢欺人等。邪見就是不相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說根本沒有因果,也沒有來世。輕慢欺侮聖人的話,詆毀佛經教義等。然此十善,總該一切。

如果能遵照實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擔心你們不能體驗觀察,今略舉其中的一兩個方面陳述。作為子女應當孝順父母,不要違背忤逆他們。要委婉地勸說他們,讓他們信奉佛教,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如果相信,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善事了。如果他們堅決不從,也不要強迫,以免失了孝道。但是要在佛前替父母懺悔罪過,這就可以了。對於兄弟要友愛,夫婦之間要相敬如賓,對子女應該努力教導,使他們成為善良的人。千萬不要溺愛嬌慣,使他成為強盜那樣的壞人。對於鄰里同鄉應當和睦相處,相互忍讓,為他們講善惡因果,使他們能改惡從善。和朋友交往要講誠信,對於家裡的僕人應當慈愛。對待公事要盡心竭力,就像對待自己的事一樣。凡見到親近相識的人,遇到做父親的人,就給他講慈愛的道理,遇到做子女的人,就給他講應當孝敬老人。如果做生意,應當用本錢去謀求利潤,不可用假貨去欺騙別人。如果用良善的風氣去教化影響一鄉一縣,就可以把禍亂消滅在萌芽的狀態,使刑罰失去作用。可以稱得上雖然不當官,但已經為國家盡忠,端坐家中而參與了國家政治。〔雜著〕四十

十、標應讀典籍

435.闡發彌陀無上弘願,開啟廣度眾生的願輪,深明淨土緣起的經典,只當推崇《無量壽經》。專門闡述觀法,兼帶說明往生之因的經典,唯有《觀無量壽經》。但以上二經,法門廣大,道理精深微妙,末世根基差的人,確實很難得到利益。求其經文精短而意義豐富,詞語簡約而道理深刻,三種根基一同收納,九界眾生共同遵循,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快,真修一門,圓成萬德,能令因地心,頓時契合果地覺的經典,則只有《佛說阿彌陀經》了。由《佛說阿彌陀經》得聞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諸上善人都聚集一處,內心生起真實的信心,急切的願望,有如江河決提般勢不可擋。從此懇切誠摯地念佛,牢牢記在心裡,時刻不忘這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不管到哪裡,心念總在佛號上,以至達到一心不亂的程度。果然能夠這樣做,則現生就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賢了,臨終自然隨佛往生,開佛知見,同佛受用。因此應該知道持名一法,囊括萬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地發心涵容於果地覺海中,果地覺貫徹於因地發心的源頭。確實可說「歸元之捷徑,入道之要門」啊!【序】一

436.《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的《要解》,理事都達到了極致,為自佛說此經以來的第一註解,極微妙,極確切。縱使古佛再出興於世,重新批註此經,也不會比它再高妙了。不可忽略,應當仔細閱讀,誠信地受持。《無量壽經》有隋朝慧遠法師的註解,訓文釋義最為明晰。《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因此多半約著事相來發揮。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種修持方法的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的程度,即使是釋迦諸佛現身,讓他舍掉淨土,修習其他的法門,也不能絲毫改變他的志向。可以稱得上是淨業行者的指南針。像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不能從中受益。所以不如《四帖疏》的義理能夠三根普被,不管根器如何都能受益。【書一】五二

437.古人想讓世間所有的人都來修習淨土法門,所以把《阿彌陀經》列為每日必做的課程。因為它言詞簡約,而義理豐富,修行簡單,而收效迅速。宏法大士,對這本經註疏讚揚,自古及今,多不勝數。其中最廣大精微的,莫過於蓮池的《疏鈔》。極直捷要妙者,莫過於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法師,握台宗諦觀不二之印,著《略解》圓融中道之鈔。理雖然高深而初機也可契入,文詞暢達而久修的人讀了都能夠欽佩。【序】

438.淨如居士的《彌陀疏鈔擷》,言詞簡便而精煉,義理深邃而顯著,是淨土的切要之書,實在是初學人的良導。【書一】五九

譯者按:淨如:即清朝徐槐廷居士,著《彌陀疏鈔擷》一卷,《阿彌陀經疏鈔》系明朝蓮池大師所著。

439.《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讀到這裡就知道念佛求生西方這個法門,就是《華嚴經》一生成佛的最後指向。實在是十方三世諸佛在因地中自利,在果地上利益眾生的最殊勝最方便的法門啊。【書二】一

440.《普賢行願品》義理宏闊,文字微妙。讀誦此經,令我們人、我、眾生的執著,化為烏有。往生淨土的善根每天增長。應該以此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沒有受持《阿彌陀經》,就去修習淨土,這也是屬於見淺福薄。蓮池大師,蕅益大師等祖師,也都極力讚揚《阿彌陀經》。《彌陀要解》中說:「如來一代時教,唯獨《華嚴經》中說明一生圓滿成佛,而一生圓滿之因,在最後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童子,以及華藏海眾菩薩也往生淨土啊!《華嚴經》要給予我們的教導,卻在《阿彌陀經》中,而天下古今相信的人少,懷疑的人多,言詞繁多,義理毀失,我只有剖心瀝血罷了」!所以無隱禪師說:《華嚴經》就是廣本的《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就是略本的《華嚴經》。觀察二位大師的言論,就知道看經不具圓頓眼,辜負佛恩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啊!【書一】四十

441.《楞嚴經》第五卷最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淨土宗最好的開示。就這一章,便可以與淨土四經合在一起而成為淨土五經了。【書一】四三

442.《淨土十要》,是蕅益大師用他的金剛法眼,在闡揚淨土的各類書籍中,選擇其中契理契機,闡述完備到極點,無法復加的精品文章彙集而成。第一,《彌陀要解》是蕅益大師自己的註解。文義淵深而容易了知,義理圓頓而唯有心悟。微妙得無以復加,應當時常研究閱讀。至於後面的九種,沒有不是理圓詞妙,深契時機。雖然未必能夠一一全部瞭然明白,然而一經翻閱,如同服下仙丹。久而久之,以凡夫的資質而轉化成仙人的智體了。(這是譬喻法門之妙,不可以錯會,認為是令我們成仙。)【書一】五三

443.《淨土聖賢錄》詳細記載了阿彌陀佛因地中的行願,果上的功德。以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馬鳴菩薩,龍樹等諸菩薩,自行化他的事蹟。其次涉及慧遠大師,智者大師,以及清朝初年的諸位大祖師,善知識,往生的事蹟。以及比丘尼、國王、大臣、士人百姓、婦女、惡人,畜生,念佛往生的事蹟。又採摘他們言論當中,比較切要的部分,一併錄在傳記中,使得閱讀的人,傚法古人有參照的對像,致使懷疑無從生起。以古人為師,努力修習淨業。比到處參訪叩拜善知識,利益更加真切啊!【書一】五三

444.《龍舒淨土文》令人斷疑起信,將修持的各種法門,進行分門別類,詳細分析,逐條陳述。是導引初機的第一奇書。如果想要普利一切眾生,不可以不從這部書做為指引。【書一】五三

445.《法苑珠林》這本書,(一百卷,常州天寧寺訂作三十本,蘇州瑪瑙經房訂作二十四本,瑪瑙經房板殘傷模糊,天寧寺板是新刻。)這本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事蹟報應歷歷分明。閱讀之後令人不寒而慄。縱然在暗室無人之處,也要常常如同面對佛陀天神,不敢稍生惡念。上、中、下根都能蒙受利益。斷然不至於錯認道路,執理廢事,歸向偏邪狂妄的弊病。夢東徹悟禪師所說的:「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夢東禪師這個話,是千古不變的定論,也是徒逞狂慧之人的頂門一針。【書一】十三

446.《安士全書》覺悟化導世人,勸導人民,盡善盡美。講論道德,超越古今。言簡而義賅,理深而顯著。援引事蹟則證據確鑿,興發議論則洞徹淵源。實在是傳家的珍寶,也是值得普遍宣講的奇書。語語都是佛祖的心法,聖賢的道脈。濟世利人,改善民風的要道,光闡前賢,教導後學的秘方。如果能夠依照而行,那麼繼承聖賢的業績,了生脫死,如同手拿憑證來取自己的物品一般。與那些一般世人所流通的善書,如同高山與小土堆,大海與路上積水的差異。現在因為了得師從普陀山朝九華山,我特地讓他繞道到南京金陵刻經處請來,呈於閣下,祈望你細心玩味探索,那麼吃了嘉餚而知道美味,學習大道而知道真善,你想刊板流通,博施濟眾的心,必定有如決堤的江河而不能抵禦的勢態了。安士先生,姓周名夢顏,一名為思仁,江蘇省昆山市入學生員。博通儒釋道三教的經書,深信念佛法門。二十歲入大學,於是厭倦求取功名做官之路。發菩提心,寫書來覺悟世人。想要使得世人先安身立命於沒有過失的心地,然後出離生死之海。所以寫了勸人戒殺的書,名為《萬善先資》,及勸導戒淫的書,名為《慾海回狂》。實在因為眾生造業,唯獨在這二個方面造的最多,改過也唯獨這二個方面最為要緊。又寫了《陰騭文廣義》,使人在每一法每一事上,都知道良善的取法之因,都知道罪惡的懲戒果報。

內容涉及到的批評辯論,洞徹精微。周安士老先生真可謂文昌帝君的功臣。直接將文昌帝君垂顧教導民眾的心,徹底開顯,掀翻邪念,真理和盤托出。使得千古之上的帝君垂顧訓導,千古之下的人民接受指引,君民上下兩方面都滿足自己的願望,了無遺憾了。因為他憑藉著奇才妙悟,智取佛祖聖賢,幽微奧妙的義理,以世間的事蹟文字加以發揮,使得雅俗同觀,智愚共曉的緣故啊!又因為修行法門,唯有淨土最為切要。又寫了《西歸直指》一書,闡明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脫死的大事。實在是因為積德修善的道理,只能讓人得到人天的福報,福報享盡,還要墮落。念佛往生,就入於菩薩之位,決定直成佛道。前面三種書,雖然教導世人修持世間善事,終其本質也具備了生死之法。這本《西歸直指》,雖然教人了生死,而表相上又必須力行世間善事。實在可說是現居士身,說法廣度眾生。不是菩薩再來人,我不相信。【書一】五六

447.《感應篇彙編》文筆議論,都很高超美妙。但不如《安士全書》貫通佛法。除《安士全書》之外,應當推崇它是第一善書。【書一】六三

448.《感應篇直講》,這本書是非常精通的內行所寫的,它的註解通俗如白話,但順文一念,它的含義非常明白,最適合幼年子女來讀。現在把這本書寄來,希望你依照這本書中的方法來教導子女,將來必能得真實受用,父母也不必再擔憂了。【書一】六三

449.《居士傳》是乾隆年間,蘇州長洲進士彭紹升,在博覽群書的空暇,採摘從漢朝到現今,大忠大孝,清正廉潔,有功於儒教,深通佛法的人,摘錄這些居士入道修證的事蹟,兼帶記載發揮佛法的文字。所記載的人數有幾百位,書有六冊。【書一】五七

450.《三教平心論》是元朝學士劉謐的著作。先說明儒釋道三教,都是勸人止惡行善,不可偏重廢棄。其次說明終極功夫的淺深不同。後面廣泛地破斥韓愈的學說觀點,以及歐陽修、程灝、程頤、朱熹的學說觀點。【書一】五七

451.《釋氏稽古略》以歷代的紀年為大綱,儒家佛教的事蹟為眼目。自伏羲時代到明朝末年以來,國家的平治與大亂,佛法的興衰,信佛毀佛的罪福,修持的利益,祖師的法言,高僧的行持實事,以及超出常規的大忠大孝,極度奸邪的惡人,摘錄其中的大概。使人一開卷就知道取法和鑒誡,端坐而縱觀古今之事。哪裡只是有益於修道之人,而實在是讀書論古之人的袖裡奇珍啊!【書一】五七

452.如果已有信心,應當看些淨土方面的書。如果不能多看,其最顯豁的書,如《徑中徑又徑》一書。采輯諸家要義,分門別類,看的人不用費太多的力氣,就能直接接觸到淨土宗最精微深奧的地方。對於初學的人大有利益。【書二】二一

453.《高僧傳》初、二、三、四集,《居士傳》,《比丘尼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都是記載古德的嘉言懿行。閱讀後自然有欣欣向道的心,斷然不至於有得少為足,與卑劣自居的過失。《宏明集》,《廣宏明集》,《鐔津文集》,《折疑論》,《護法論》,《三教平心論》,《續原教論》,《一乘決疑論》,都是護教的書。閱讀後,就不會被邪魔外道所迷惑,而能摧破他們的邪見城堡了。這些書讀了,能令正見堅固,能與經教互相證明。你不要說一心閱經,將這些書放在一邊不去看。那麼差別知見不開,遇到敵人或者會受到挫敗侮辱啊!【書一】四八

454.《夢東語錄》是錢伊庵居士從《夢東遺集》中,摘錄專門講解淨土法門的語句編成的,在南方流通,來彌補仰慕已久卻無緣相見的遺憾。全集北京有,南方只有這個略本。這本書詞理精妙,是蕅益、省庵之後的第一著作。【書一】七六

455.徹悟大師(即夢東大師)說:「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十六字為念佛法門的一大綱領宗要。這一段開示精確切要之極,應當讀熟。而《夢東語錄》全部都是詞句義理周到,可以作為淨宗指南,進而再有蕅益老人的《彌陀要解》,實在是千古絕無僅有的最好的優良導師。如果能夠對這兩本書,死心依從,就是沒有時間研究一切經論,但經常讀《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從而生起真實信心,發出深切實願,以至誠心恭敬執持佛名號,雖然居於暗室漏屋,也能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要學那些近代的通達各派的知識分子,對自己沒有約束,肆無忌憚的作風。印光我雖然是生死凡夫,可以為你擔保,即生你就可以謝訣娑婆,高入蓮池海會,親為彌陀弟子,觀音勢至等大士的良朋。【書一】七八

456.有了這些書,淨土宗的眾多義理,可以完備了知。縱然不遍閱群經,有什麼欠缺呢?倘若不知道淨土法門,縱然讓他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想了生死,還不知道要經過幾大劫,才能滿他所願。阿伽陀藥,(梵語阿伽陀,此土稱:普治,普治一切諸病。)萬病總治。對這個藥不知道,實在痛惜啊!知道了而不去修,以及修持而不專心致志,就更加痛惜了啊!【書一】五三

增附

給柴也愚居士的信

(這封信《文鈔》中沒有,因為世人大多對迷悟、生佛以及聖狂等詞的意思有疑惑,所以把這封信附在這裡,來幫助大家解除疑惑。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每個人也都可以成佛。聖人和凡夫的區別在於一念之間,聖人如果失掉覺察,起了無明就是凡夫,凡夫只要念念覺悟,他就是聖人。同樣佛與眾生的區別就是迷與悟,一念迷時,佛即眾生,一念覺悟,眾生即佛。按照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關鍵還在於自己。人本來就應該向上仰慕各位聖賢,向下注重自己內心的修養。平時要戰戰兢兢,警惕自我,發憤立志修持佛法。誠實寬厚,堅守倫常,嚴格要求,提高自己,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任何的惡事都不要去做,要盡力多做善事。晚睡早起,勤勤懇懇,這樣才能無愧此生。如果真的能做到這樣,那麼你就是賢人善人,就不會玷污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再加上深信佛法,發下宏願,經常口誦佛號,只求將來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用自己的成就證明每個人都是本來具足佛性的,最後達到無上覺悟的境界。大丈夫生於世間,如果不能識大體,只知道追求飲食男女、聲色名利這些世俗的慾望,那與動物有什麼分別呢?如果憑藉我們本來可以成為堯舜,可以成佛的資質,卻由於各種的慾望輪迴於六道之中,受盡各種痛苦,那豈不是很悲哀的事嗎?

你既然已經發心皈依三寶,就應當念念不忘以去除自己的煩惱習氣為根本。去除邪見,心存真誠,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符合禮。改正惡習,通過修行增長自己的善念。淳樸誠懇,遵守倫常,恪盡本分。勤修清淨業,除自己修行外還要教化他人。對內如父母兄弟、妻子子女等眷屬,對外如親戚朋友、同鄉鄰居等,讓他們共同來接受佛的教化,都成為善人,那麼就不虛此生了,也不枉大家此生相聚一次。《中庸》裡面說:「人們都說‘我是明智的’,但是如果將他驅趕到禍機四伏的羅網、木籠或陷阱中去,就不知道如何躲避」這就是因為他們只知道找外在的幫助,卻不知道從內心去尋找原因,所以才會陷入這樣的境地。如果能從自己內心去反省,隱藏自己的智慧,而把它用來檢查自己,便可以用這智慧來學習聖賢學習佛祖,這樣一定會達到聖賢的境界,到達極樂世界。這就是我為你命名的用意。另外「唯聖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聖。迷則佛即眾生,悟則眾生即佛。」這四句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可能會使人生出許多的錯誤的認識。現在我簡單地解釋一下。前面說的聖、佛都是指對自己的內心要求嚴格的人,而不是真的已經成聖成佛了。後面說的罔念、克念、迷、悟則是指這個人是否按照佛菩薩教導去做來說的。最後說的作狂、作聖、即生、即佛,則是按照他所做的結果來說的。如果不知道開始說的聖、佛,是按一個人內心對自己的要求來說的,就會認為已經成聖成佛的人又會再成為凡夫,那麼這樣理解危害就大了。所以不得不再為你們簡略地說說。我希望你們能細讀《文鈔》自然就會全明白了。

給俞慧郁、陳慧昶的回信(附來信)

我們這幾位弟子業障深重,天資愚鈍,有幸得遇淨土法門,皈依到師父門下,只有嚴格遵守師父老實念佛的教導,希望能夠迅速了脫生死,方不負師父苦口婆心的勸導。我等既然有幸成為佛家弟子就應該生髮自度度人的心願。現在我們自度尚且不能做到,怎麼談的上度人呢?話雖如此,平時遇到親友也會隨緣勸其信奉佛教的,這當然也是作為一個學佛人分內的事。可是經常會遇到兩種人,他們的見解說法自誤誤人的程度實在是太深了。一種人的說法是:「佛法教人要放下一切慾望,可是《阿彌陀經》裡面所說的種種金寶,好像還是為滿足貪慾,不如《金剛經》裡面講的一切皆空更為高超玄妙。」因為有這種想法而輕視淨土法門,從而對佛法產生懷疑。這都是因為不了解《金剛》、《彌陀》二經的真正含義而根據自己的理解隨意亂說的。還有一種人認為:「佛既然教人看破一切,為什麼佛自己反而有這種種的貪慾呢(指《阿彌陀經》所說金寶)?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又何苦舍棄眼前觸手可及的利益而寄希望於死後不可知的事情呢?」這就是執著於邪見,任意誹謗佛、誹謗法。這兩種人雖然說法不一,但卻同為邪見,都一樣的自誤誤人。我等弟子努力向他們說明西方世界的種種境界都是阿彌陀佛功德顯現出來的實相境界,自在享用福德的果報,這與五濁惡世的人用造業換來的利益是不一樣的。更何況人世間所有的一切無不是苦的、假的、無常的,所以應該早早地放下它去追求實際的利益。然而因為弟子愚鈍,所說的話雖然是正理,但終不能開啟他們的正信。想到師父的所有言論都如明亮的太陽掛在天上,沒有照不到的暗處。所以請師父回信寫幾句話,來破除這種種的邪見。

你們來信中所提到這兩種邪見,都是用凡夫的想法看法來揣測如來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愛耍小聰明」,孟子所說的「自甘墮落」。這種人與他談論,本來是沒有什麼價值的,然而佛法慈悲,不會放棄任何可以幫助眾生成佛的機會。我們不妨用一種方便的說法來使他從夢中驚醒。佛因為沒有一絲的貪心,所以才能感召如此莊嚴殊勝的境界,這種境界不需要人辛苦奔波才能得到的,哪是我們世俗世界中凡人的境界所能比的呢?比如慈悲善良有品德的人,他的所想所做都是光明磊落的,所以他的相貌也會顯現出慈悲莊嚴的面容。也許他本來沒有想求有一個好的容貌,但他自然就會有一個好的相貌。造作惡業的人,他的心地肮髒、險惡,那麼他的相貌也就因此而變的晦暗、兇惡。他本來是想有一個好的相貌,為的是讓人們以為他是個光明磊落的善人,可是,因為他心地不善,所以就算他特別想有一個好的相貌,也是不可能的。這些還都是我們這些凡夫所看到的。若在鬼神則會看到善人身上會發出光亮,光亮的大小則是隨著這人德行的大小而不同。鬼神看惡人就會發現有黑暗、凶煞的氣場出現,這種氣場的大小,也是隨他作惡的大小而不同。

他說《金剛經》裡面講空,卻不知道《金剛經》乃發明理性,未言及證理性而所得之果報。實在是想告訴你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也就是《金剛經》裡所說的最終的果報。凡夫聽到這些會懷疑沒有這種事。《金剛經》是為了使已經發菩提心的善男善女,能夠心不執著於虛幻的世界而度盡眾生。雖然眾生得度,也沒有我能度人,眾生為我所度,以及我得到究竟涅槃了的想法。這就是所謂「無所住而生心」,以至於無所得而作佛。《金剛經》中諸佛他們所居住的莊嚴國土也和我們生活的五濁惡世一樣嗎?那裡是一無所有的嗎?淨佛國土,人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身心清淨,而那些人卻說這是貪慾,這就是好比蛆蟲每天生活在糞坑裡面卻自認為自己是清香純潔的一樣。他們把檀香清香的氣味當作臭氣,而不願意離開糞坑去聞檀香的香味。古時有一個名叫跖的盜賊聚集賊眾幾千人,橫行天下,卻說自己是有道之人而痛斥堯不仁、舜不孝、禹放蕩、湯武暴亂、孔子虛偽,說他們都是無道之人,跖的知見正和這兩種人是一樣的。又如近年來的廢經、廢孝、廢倫、裸體遊行等,他們自以為這樣才是最自然的,一點都不做作。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為什麼夏天全裸冬天卻不裸呢?說這是順應自然,不造作,那麼人們要掘井、耕田、紡織才能有飲食、衣服,這些就不造作了嗎?惡人想阻止別人行善一般都是這樣的。他們說行善應該是無心的,如果你刻意去做就不是真善。可古代的聖賢無不是每天勤懇謹慎、小心翼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那他們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呢?總之,這種人就是想以不修行顯示自己的高尚,所以才提出這樣非常拙劣的不明事理的言論,以此來炫耀自己的明理,同時希望大家都認為他是最高明的,是個萬事通、真名士,卻不知道他自己全身都陷在糞坑裡,除了和他有相同見解的人之外,還有誰會讚成他的說法呢?

回復給愚僧居士的書信

附邵慧圓居士來信:關於放生這件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世人往往擔憂這些魚放生後重新被網捕獲怎麼辦。即使是佛弟子也大多有這種懷疑。曾有人問過這件事,我回答說:「依仗佛的慈悲護佑肯定不會再被網所捕。如果是因為宿業所致,到了該還業的時候就是人也不免被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見死不救就是一個殘忍的人。我們只求心安就行了。」等等。道理雖然不錯,但解釋不夠具體,話也說的不夠圓滿,不能滿足詢問者要求。昨天看到《淨業月刊》上登載有我師父回復愚僧居士的一封信。它為世人解釋,人們擔心放生後的小魚被大魚所吃,即使放到長江又有被網重新捕獲等疑惑。我反覆誦讀之後感覺如剝繭抽絲,茅塞頓開,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這段開示足以轉變人們錯誤的觀念,使愚癡的人頓覺清明。現把它附於《嘉言錄》後,使大家都能解除疑惑。

放生這件事本來是為了使人發起戒殺護生之心、啟發自己不忍心看動物被殺害的惻隱之心。世上的人很多,各人的想法行動都不一樣。我們這樣做即使不能感動所有人,就算能感動一個人,那麼這個人這一生就會少殺若干的生命,何況我們感動的不只是一個人呢。至於小魚被大魚所食,即使放入長江也不免被人捕獲的說法,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在阻止人的善念,幫助人增加殺業。這種人有幸生而為人,又不至於身受殺戮,所以提出這種看似有理,實則無理的說法,來顯示自己的聰明,想說服放生的人放棄善舉。假如他此生是條魚,或是不幸生在畜生道,當他要被殺的時候,斷斷不會有這種想法,只希望有人能來救自己一命,再也不會有別的想法。它不會有即使現在被救起,將來還有可能被別的動物所食,被別人捕獲,所以就甘心被殺,免得以後再次遭殃等想法。即使他在危急時還能起這樣的想法,尚且不能用來教導別人,何況他在危急時萬萬起不了那樣的念頭,致使在無關自己痛癢的時候,說出這種阻止別人善念、啟動別人殺機的話。

這種人如果不受說這種話的果報,那麼日月就會從西方升起,天地都會變換位置了,這話能隨便說嗎?大魚吃小魚的事本來就有。放生後再次被捕獲也會發生。如果說小魚統統被大魚吃光,是斷不可能的;被放生的魚全部被人捕盡,也絕沒有這樣的事情。我們何必過分顧慮呢?好比救濟難民,給他一件衣服或給他一頓飯吃,他就不至於凍死餓死。在於那些人就會說:「這一件衣服一頓飯能使他終身溫飽嗎,給他又有什麼益處呢?不如讓他凍死餓死好了,這樣他就不會長久地受凍挨餓了。」又比如強盜劫人,有力量的人為保護他奮起擊退強盜。那種人是否也會說:「你如果能一輩子保護他才好,如果只能為他抵抗一時,最終有什麼好處呢?不如任由他被搶劫一空,那麼以後他就不會再遭搶劫了。」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關愛撫養,但再慈愛的母親也不可能在自己去世後仍能照顧孩子。那麼那種人是否將會說:「既然我死了,不能再照顧他,不如現在就把他殺掉。」君子修養自己的品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如果有人一定期望萬無一失才肯去放生,那麼世上的人終其一生也不會做戒殺放生的事了。那麼說這種話的人將面臨死亡的時候,恐怕一萬個人中也不會有一個人來救他,這是多麼讓人悲哀的事啊!想到這兒,我不由地囉嗦了這麼多話。

復邵慧圓居士書

昨天接到來信,說鄰鄉親友叫潘仲青的人,家住在張家口,來信求皈依佛門。你說他這個人真誠樸實,在學問上也有成就。他即發心皈依佛門,我也只有隨緣為他皈依,給他取法名為慧純。

從佛的角度來看,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即然有佛性,就都具有佛陀的智慧,但心中存有貪、嗔、癡等惡念,混雜在清淨佛性中,致使本具的佛慧便轉變成眾生的淺近的偏見。現在既然知道佛慧是一切眾生本來就具足。就務必在發心,起心動念和一切言行造作的地方加以檢點,不讓心中貪、嗔、癡的知見產生。更進一步發深信切願,持阿彌陀佛名號,力行戒殺護生,愛惜物命(不但愛護有情,而且以同樣之心愛護一切無情之物,及至自然萬物),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自己努力實踐,同時也感化和影響著周圍的人,一起發心修習淨土念佛法門。如此這般,則此人的智慧漸漸精純。如果能夠一直如此實踐下去,命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心更容易清淨純善,等到煩惱惑業斷除乾淨,福德智慧圓滿,則其智慧便精純到了極樂,便可以圓滿成就佛的果位。

世間人個個說大話,稱自己有大智慧。其實不知道他的智慧如同金礦中的金子,根本派不上純金的用途。必須加以冶煉,使礦石中的雜質全部消除,才能得到純金的大用。佛心如金,眾生心如金礦。只有除去了凡夫心中的貪瞋癡等雜念,則佛心自顯,受用無窮。

大致是這個意思,希望你能夠轉述給親戚中發心學佛的人。最重要的是親身實踐,現在學佛人多半貪圖口頭說得玄妙暢快,不落實在行動中,如同說食不飽的可憐人,真悲哀啊!

復王心禪居士書

你的母親既然能念佛,就應當讓幾個兒媳婦陪你母親念佛,還應當讓她吃長素。將幫助母親成就道業當作大孝。如果你擔心母親勞費心力,就不讓她念佛;擔心母親營養不良、維持不了生命,就不讓她吃素;認為這樣做才是孝,那麼這種「孝」,就和羅剎女愛人的方式相同了。這種「孝」破壞母親的道業,使得本來可以了生脫死的她,卻常墮在生死輪迴中;這種「孝」,正是推她下井,再用石頭打的「孝」。乃至使你母親不得超生、長劫墮落。你好像在「盡孝」了,卻不懂得結果反而是忤逆不孝。你既然為國家工作,雖說待人接物時,不必示現修持的形象;但是在心裡,難道就不能憶佛、念佛嗎?好比你憶念母親時,誰不許你在心中時常憶念母親呢?你所說的「工作、念佛互相妨礙」,完全是在待人接物的事相上論,而不是在心地上論。現在的時局如此危急,如果再不肯在心中默念佛號,將來一旦禍起,你終究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你讀了《文鈔》、《嘉言錄》,裡面的道理還不能完全解決你的疑問,卻必須要我親自寫我這一紙數百字的信,才可以滿足你的心願,這都是由於平時看書不加體察所導致的。應該用真孝的道理勸導幾個兒媳婦,並將心裡經常密念佛號作為自己的行持,那麼利益就大了。祈願您用智慧體察上述的道理,便很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