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名)為頭陀行人所攜之袋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雜名)Ketu,又曰計部,雞兜,雞都。九曜之一。譯曰旗星。即彗星也。大日經疏四曰:計都正翻為旗,旗星謂彗星也。...梵名 Bhadra。又稱拔達喇、耽沒羅跋陀。意譯作賢。為十六羅漢之第六位。據傳此羅漢與其眷屬九百阿羅漢共住於耽沒羅...【戒自性及差別】 p0694 俱舍論十八卷十六頁云:論曰:諸不善色、名為犯戒。此中性罪,立犯戒名。遮、謂所遮非...【意識】 唯識宗所立『八識心王』的第六心王,此為我人理活動的綜合中心。在西洋哲學中視之為『能把握客觀對像的心...(術語)使心游法界。觀見萬差之諸法也。晉華嚴經三曰:遊心法界如虛空,是人乃知佛境界。...謂菩薩乘有四事勝於聲聞、緣覺二乘。據菩薩地持經卷一種性品載,即:(一)根勝,菩薩根性聰利,勝於一切聲聞、緣覺。...等行者,謂諸法共有等行所緣必無缺減,如心心法前約助伴,決定建立俱有因中,唯說大種及所造色者,此但略摽綱目,以...(雜語)同性經金光明經於應身之外立化身,則二身差別,起信論於應身之外不立化身,又唯識論法華論等於化身之外不立...(佛名)又曰世饒王。佛名。饒即自在之義。無量壽經存此二名。阿彌陀佛在因位時,於此佛所出家,建四十八願。無量壽...又稱赫寶塔、黑寶塔。位於寧夏銀川市北郊,故俗稱北塔。據明代萬曆「朔方新志」載,於五世紀初,夏國國王赫連勃勃曾...貪瞋癡等煩惱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種種的善惡業,因業而招感無數的生死和痛苦。經云:因惑造業,因業受苦。...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難名狀。威音過後成罣礙。三百六十筋連體。八萬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撐天拄地何氣...問: 是先受菩薩戒後再慢慢持,還是等持好了再受?如果受了戒又常常犯,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大安法師答: 現...
人們做著種種苦力,才能夠造一個房子。所以建廟造伽藍,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則就是祖師講的廣造伽藍,不體道本,天堂...
溈仰宗的創始人靈祐禪師在沒有成為一代宗師之前,跟隨百丈禪師修道。在百丈禪師門下,他僅僅是為僧眾做飯的典座。多...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那麼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很重要了。臨命終是業力激發的時候...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這以下無著菩薩就根據薄伽梵,這薄伽梵就是世尊,世尊在《阿毗...
我們手去摩頭的時候,產生那個感覺是從哪裡來的呢?看佛陀回答: 是故當知,覺觸與身,俱無處所。即身與觸,二俱虛...
釋迦牟尼佛(前565前486)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果相續。他自己遵循這一規律而成佛,他向世人揭示出這一人生規...
頭陀袋
【佛學大辭典】
上篇:頭陀行 | 下篇:頭陀十八物 |
密教十二口傳之一。牒者,轉記之義。即先作解釋,後引經文以合之。(參閱「十二口傳」331) p1394...
計都
跋陀羅
戒自性及差別
意識
遊心法界
四事勝
等行
應身與化身同異
世自在王
海寶塔
惑業苦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虛雲老和尚《皮袋歌》
受戒後犯戒,罪業是否比不受戒來得大

不要以為建廟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為有人修道

始信參禪輸懶惰

臨命終是業力激發的時候

為什麼想要修行的時候業障就來了

【推薦】依止真實信心念佛,才會把光明顯現出來
